第101章
吴用笑着说道:“他这厮不知礼仪尊卑,哥哥别和他见识。”
笑闹之间,有人来报,言山下出事。
宋江问道:“出了什么事?”
那小喽啰便将山下之事说了,宋江听到秦明与王英险些火并,心中焦躁,暗下决心此罗天大醮必须早日举办,届时托借天碑出世,将山上诸位首领名姓刻于上,排好尊卑座次,言此乃天命,免得他们胡乱争抢!
那小喽啰又说:“山下之人自说是东平府知府,姓潘名邓,此行前去上任,燕顺首领不知如何是好,前来请示大王!”
阮氏三雄和林冲对视一眼,皆在彼此眼中看到惊诧,潘邓?“那不是潘押司?他怎么回东平府了!”
吴用也颇为惊诧,“东平的新府尹竟然是他!”
宋江也有所耳闻,早在他做郓城小吏时,就听过潘邓的名声,彼时他二人都是州府押司官,谁能想到几年过后,他身陷囹圄,面被刺字,几经辗转,来梁山做了山贼。而这个潘邓却步步高升,拜了个好老师,到了京师,如今竟然做了府尹!
宋江心中一时不知是何种滋味,不得不感慨形势比人强。
他也不能放过这天赐良机,此人既然是京师而来,门路自然比地方官要广,他刚想要登上大位之后带着兄弟们诏安,正发愁没有路子,就来了这样一个人。听说他老师已经做了当朝相公,只要说服了这个潘府尹,让他转旋一二,兄弟们岂不是都有好前途了。
那前来传话的小喽啰说道:“燕顺首领问,咱们是否将他放了?”
宋江说道:“快快请他上山!”
*
潘邓只身一人被绑上了梁山,其余跟随的仆从皆被留在山脚下。
这是宋江惯用的伎俩。
任你是何等人物,双手被绑进入他人地盘,身边一个人没有,面对着众多人,说话办事之前也要掂量一下,只要来人心生犹豫,那对他们梁山也就好通融了。
眼看潘邓进入忠义堂,燕顺,王英,秦明等人也跟着进了堂内,宋江连忙三步并两步,上前去挥退那几个喽啰,骂道:“无知小儿,也敢绑山寨贵客,退下!”
接下来就是他亲手给潘邓解绑绳,可没待动手,有一人大踏步上前,给潘邓解了绳索,正是林冲。
宋江一愣,又继续接下来的流程,跪拜道:“小可久闻知府大名,如雷贯耳,今日幸得相见,此生无憾!刚才是弟兄们无知冒犯,万请恕罪!”
首领跪拜,后面一群人也跟着跪拜。
潘邓却不吃他这一套,只活动活动手腕,在这堂里左右瞧瞧,问道:“此堂冷清,如何不见晁天王?”
众人皆愣。
潘邓又说:“跪我作甚?你这山寨将东平府搅得天翻地覆,没有安宁,不去跪山东父老,反而跪起我来,是何道理。”
山寨中人被他抢白了一顿,有些心中窝火的便站起身来,宋江却不恼怒,起身说道:“禀府尹知,晁盖哥哥年前已归西,如今此聚义厅已改为忠义堂。”
他说话之间加重了“忠义”二字。
潘邓冷笑,一点情面也不留,骂道:“无耻之徒,写着忠义二字,替天行道,做的却是些什么蝇营狗苟之事!攻打东平东昌两府,百姓逃亡流窜,你们也配说是替天行道?”
孔明孔亮二人听了这话连忙说道:“大哥下令,不要骚扰百姓,下山只是借粮,不滥杀无辜。”
宋江也说:“府尹误会,小可手下儿郎皆有报国之心,下山之前山寨便下令不可伤及百姓,只借州府钱粮,那上届大尹程万里乃是奸官,四处敛财,梁山此举也是替天行道。”
潘邓本来就憋着一肚子火,在东京听了东平府被劫的消息后,就恨不得将梁山这帮人全都砍了,此时听他们狡辩,骂道:“州府被你们洗劫一空,赋税交不上,岂不知最后这些都会摊到百姓头上?你们刚刚赚来了卢俊义来梁山,又赚了李应庄主,他二人带来的钱不够花?还要去抢劫州府,搜刮民膏?”
潘邓非常不给脸面,李逵恼火,“敢对哥哥无礼,你这厮吃我一斧!”哪个被绑来山寨的人不是跟和他宋大哥你推我请?这人竟如此不知道理!他手拿板斧就要朝人砍去,宋江拦他却拦不住,眼看着李逵一斧就要落下,林冲抽刀格挡,张清见了也从袋中取出石子来,伺机而动。
潘邓冷笑道:“不必拦他,叫他放马过来!”
说着将朴刀拿过,与李逵拼了几刀,众人皆惊此知府看着年纪轻轻,没想到却会武艺。
李逵一身蛮劲,斧斧生风,潘邓与他缠斗几个回合将他掀翻在地,手中朴刀直直插入李逵发髻当中,将他半块头皮削了下来。
李逵惨叫不止,拿着斧头一溜烟地跑远了。
宋江见了心道不好,别不光没给这人一个下马威,却叫他反把众兄弟吓住了。
李逵是何等痴傻蛮横的人物,竟叫他打跑了!
李逵惨叫着跑了,过了一会儿,堂外有人两人走进来,“何人在忠义堂闹事!与我武松会会!”
潘邓转头一看,这不正是武松?后面还跟着一个胖大和尚。
宋江心中一喜,那李逵残暴无比,手上功夫却浅了些,你能将他打倒,却能打倒我这兄弟武松吗?
堂内之人也都要看热闹,心道武松兄弟可是宋江心腹旧识,自从来到山上就颇受重视,他本身又武艺高强爱与人切磋,现在倒要看看这年轻府尹是不是武松的对手!
一时间众人目光皆看向潘邓,没想到潘邓见了此人不仅没怕,反而怒道:“武松!你怎么在这儿?”
众人“?”
武松见此人一开始还没想起来,后看清,此不正是东平府潘押司!他瞬间眼神惊慌,脚步踌躇,在鲁智深错愕的目光里,脚尖儿不自觉的往后转,竟然还没进屋就想离去!
潘邓叱道:“武大呢!他在哪?”
武松又转回来,恭敬地朝潘邓拱手,“回潘押司,兄长,兄长在山上。”
“武大郎怎可能来梁山落草?”潘邓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不孝子孙,竟然拖累你兄长!武大郎是陈相公亲口夸赞的义士高邻,被你这厮连累竟做了反贼,你还在此口出狂言!”
武松被骂,戳在那里,不敢还嘴,他听武大郎念叨潘兄弟,一天要听三遍,哪里敢忤逆兄长恩人?
鲁智深默默离了他两步,不在这年轻人手指之内,心道稀奇,武兄弟被人这样指着鼻子骂,竟然连脑袋都不抬!
骂了一顿武松,潘邓又看向宋江,把宋江看得一个激灵,潘邓接着骂道:“纹面小吏,该死狂徒!你既做过押司,不知百姓疾苦?”
第95章 林冲夜叙旧
忠义堂里全都是宋江旧部,岂能见着自家首领站在那挨骂,再三受辱?纷纷抽出刀来,张衡,张顺,李俊等人就要冲上前来把潘邓拿下。
但没想到的是,林冲,张清,再加上阮氏三雄倒是很护着他,一时间局面僵持。
张衡气道:“你们几个这是要造反?”
阮氏三雄早就看他们几个江州来的不顺眼,大家都是水上撑船的,他们没来之前梁山泊只他三个姓阮的,如今宋江却带来张氏兄弟和混江龙李俊,他阮氏三雄在山上地位尴尬,受这窝囊气已许久了。
潘邓却不畏惧,依旧叫旁人不要拦着,对付宋江的跟屁虫,还用不到这些兄弟,“你几个要来拿我,且先看看这是什么。”
说着拿出怀中藏着的卷轴,拆开说道:“此乃我离京之前,陛下所赐,御书《千字文》赠我,想要拿我,先把它砍了再说!”说着展开幅面,顿时光芒四射,闪瞎了宋江的眼睛。
大宋何人不知官家字迹?宋江紧紧盯着那金玉卷轴上面排列着的的瘦金体千余字,满目震撼,潘邓见此嘴角微勾,只见他倒了三倒,把那三米多长的卷轴翻到最后,图穷名现,上面明晃晃地用劲瘦的字体写着三字“赠潘邓”。
宋江赶紧以命相拦,挡在潘邓面前,“万万不可损毁了官家字画!尔等退下!”
那几人没法子,咬牙切齿收刀退下了。
潘邓就把字画重新用手搓着卷了起来,宋江知道自己得罪了大人物,说到,“如今天色已晚,府尹在此住一晚上,明日定然亲自送府尹下山!”
潘邓把卷轴放在怀里,再次环顾忠义堂,眼神怀念,语气悲凉,“我上次来到这里,还是几年以前,故地重游,却已经是物是人非,林教头,带我去拜见兄长吧。”
晁盖的旧部听了这话,内心动容,面上戚戚,想不到潘府尹至今还记得他们大哥,阮小七悄悄抹了眼泪,带着潘邓去拜见。
*
一群乌泱乌泱地走了,到了晁盖大哥的坟墓之前,阮氏三雄跪在墓前痛哭流涕,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们在这山寨之中,也似小朝廷一样,大哥死后,他们这些旧部那里还有从前的风光?在新大哥那里,就是个凑数的而已,别人吃肉,他们喝汤罢了。
笑闹之间,有人来报,言山下出事。
宋江问道:“出了什么事?”
那小喽啰便将山下之事说了,宋江听到秦明与王英险些火并,心中焦躁,暗下决心此罗天大醮必须早日举办,届时托借天碑出世,将山上诸位首领名姓刻于上,排好尊卑座次,言此乃天命,免得他们胡乱争抢!
那小喽啰又说:“山下之人自说是东平府知府,姓潘名邓,此行前去上任,燕顺首领不知如何是好,前来请示大王!”
阮氏三雄和林冲对视一眼,皆在彼此眼中看到惊诧,潘邓?“那不是潘押司?他怎么回东平府了!”
吴用也颇为惊诧,“东平的新府尹竟然是他!”
宋江也有所耳闻,早在他做郓城小吏时,就听过潘邓的名声,彼时他二人都是州府押司官,谁能想到几年过后,他身陷囹圄,面被刺字,几经辗转,来梁山做了山贼。而这个潘邓却步步高升,拜了个好老师,到了京师,如今竟然做了府尹!
宋江心中一时不知是何种滋味,不得不感慨形势比人强。
他也不能放过这天赐良机,此人既然是京师而来,门路自然比地方官要广,他刚想要登上大位之后带着兄弟们诏安,正发愁没有路子,就来了这样一个人。听说他老师已经做了当朝相公,只要说服了这个潘府尹,让他转旋一二,兄弟们岂不是都有好前途了。
那前来传话的小喽啰说道:“燕顺首领问,咱们是否将他放了?”
宋江说道:“快快请他上山!”
*
潘邓只身一人被绑上了梁山,其余跟随的仆从皆被留在山脚下。
这是宋江惯用的伎俩。
任你是何等人物,双手被绑进入他人地盘,身边一个人没有,面对着众多人,说话办事之前也要掂量一下,只要来人心生犹豫,那对他们梁山也就好通融了。
眼看潘邓进入忠义堂,燕顺,王英,秦明等人也跟着进了堂内,宋江连忙三步并两步,上前去挥退那几个喽啰,骂道:“无知小儿,也敢绑山寨贵客,退下!”
接下来就是他亲手给潘邓解绑绳,可没待动手,有一人大踏步上前,给潘邓解了绳索,正是林冲。
宋江一愣,又继续接下来的流程,跪拜道:“小可久闻知府大名,如雷贯耳,今日幸得相见,此生无憾!刚才是弟兄们无知冒犯,万请恕罪!”
首领跪拜,后面一群人也跟着跪拜。
潘邓却不吃他这一套,只活动活动手腕,在这堂里左右瞧瞧,问道:“此堂冷清,如何不见晁天王?”
众人皆愣。
潘邓又说:“跪我作甚?你这山寨将东平府搅得天翻地覆,没有安宁,不去跪山东父老,反而跪起我来,是何道理。”
山寨中人被他抢白了一顿,有些心中窝火的便站起身来,宋江却不恼怒,起身说道:“禀府尹知,晁盖哥哥年前已归西,如今此聚义厅已改为忠义堂。”
他说话之间加重了“忠义”二字。
潘邓冷笑,一点情面也不留,骂道:“无耻之徒,写着忠义二字,替天行道,做的却是些什么蝇营狗苟之事!攻打东平东昌两府,百姓逃亡流窜,你们也配说是替天行道?”
孔明孔亮二人听了这话连忙说道:“大哥下令,不要骚扰百姓,下山只是借粮,不滥杀无辜。”
宋江也说:“府尹误会,小可手下儿郎皆有报国之心,下山之前山寨便下令不可伤及百姓,只借州府钱粮,那上届大尹程万里乃是奸官,四处敛财,梁山此举也是替天行道。”
潘邓本来就憋着一肚子火,在东京听了东平府被劫的消息后,就恨不得将梁山这帮人全都砍了,此时听他们狡辩,骂道:“州府被你们洗劫一空,赋税交不上,岂不知最后这些都会摊到百姓头上?你们刚刚赚来了卢俊义来梁山,又赚了李应庄主,他二人带来的钱不够花?还要去抢劫州府,搜刮民膏?”
潘邓非常不给脸面,李逵恼火,“敢对哥哥无礼,你这厮吃我一斧!”哪个被绑来山寨的人不是跟和他宋大哥你推我请?这人竟如此不知道理!他手拿板斧就要朝人砍去,宋江拦他却拦不住,眼看着李逵一斧就要落下,林冲抽刀格挡,张清见了也从袋中取出石子来,伺机而动。
潘邓冷笑道:“不必拦他,叫他放马过来!”
说着将朴刀拿过,与李逵拼了几刀,众人皆惊此知府看着年纪轻轻,没想到却会武艺。
李逵一身蛮劲,斧斧生风,潘邓与他缠斗几个回合将他掀翻在地,手中朴刀直直插入李逵发髻当中,将他半块头皮削了下来。
李逵惨叫不止,拿着斧头一溜烟地跑远了。
宋江见了心道不好,别不光没给这人一个下马威,却叫他反把众兄弟吓住了。
李逵是何等痴傻蛮横的人物,竟叫他打跑了!
李逵惨叫着跑了,过了一会儿,堂外有人两人走进来,“何人在忠义堂闹事!与我武松会会!”
潘邓转头一看,这不正是武松?后面还跟着一个胖大和尚。
宋江心中一喜,那李逵残暴无比,手上功夫却浅了些,你能将他打倒,却能打倒我这兄弟武松吗?
堂内之人也都要看热闹,心道武松兄弟可是宋江心腹旧识,自从来到山上就颇受重视,他本身又武艺高强爱与人切磋,现在倒要看看这年轻府尹是不是武松的对手!
一时间众人目光皆看向潘邓,没想到潘邓见了此人不仅没怕,反而怒道:“武松!你怎么在这儿?”
众人“?”
武松见此人一开始还没想起来,后看清,此不正是东平府潘押司!他瞬间眼神惊慌,脚步踌躇,在鲁智深错愕的目光里,脚尖儿不自觉的往后转,竟然还没进屋就想离去!
潘邓叱道:“武大呢!他在哪?”
武松又转回来,恭敬地朝潘邓拱手,“回潘押司,兄长,兄长在山上。”
“武大郎怎可能来梁山落草?”潘邓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不孝子孙,竟然拖累你兄长!武大郎是陈相公亲口夸赞的义士高邻,被你这厮连累竟做了反贼,你还在此口出狂言!”
武松被骂,戳在那里,不敢还嘴,他听武大郎念叨潘兄弟,一天要听三遍,哪里敢忤逆兄长恩人?
鲁智深默默离了他两步,不在这年轻人手指之内,心道稀奇,武兄弟被人这样指着鼻子骂,竟然连脑袋都不抬!
骂了一顿武松,潘邓又看向宋江,把宋江看得一个激灵,潘邓接着骂道:“纹面小吏,该死狂徒!你既做过押司,不知百姓疾苦?”
第95章 林冲夜叙旧
忠义堂里全都是宋江旧部,岂能见着自家首领站在那挨骂,再三受辱?纷纷抽出刀来,张衡,张顺,李俊等人就要冲上前来把潘邓拿下。
但没想到的是,林冲,张清,再加上阮氏三雄倒是很护着他,一时间局面僵持。
张衡气道:“你们几个这是要造反?”
阮氏三雄早就看他们几个江州来的不顺眼,大家都是水上撑船的,他们没来之前梁山泊只他三个姓阮的,如今宋江却带来张氏兄弟和混江龙李俊,他阮氏三雄在山上地位尴尬,受这窝囊气已许久了。
潘邓却不畏惧,依旧叫旁人不要拦着,对付宋江的跟屁虫,还用不到这些兄弟,“你几个要来拿我,且先看看这是什么。”
说着拿出怀中藏着的卷轴,拆开说道:“此乃我离京之前,陛下所赐,御书《千字文》赠我,想要拿我,先把它砍了再说!”说着展开幅面,顿时光芒四射,闪瞎了宋江的眼睛。
大宋何人不知官家字迹?宋江紧紧盯着那金玉卷轴上面排列着的的瘦金体千余字,满目震撼,潘邓见此嘴角微勾,只见他倒了三倒,把那三米多长的卷轴翻到最后,图穷名现,上面明晃晃地用劲瘦的字体写着三字“赠潘邓”。
宋江赶紧以命相拦,挡在潘邓面前,“万万不可损毁了官家字画!尔等退下!”
那几人没法子,咬牙切齿收刀退下了。
潘邓就把字画重新用手搓着卷了起来,宋江知道自己得罪了大人物,说到,“如今天色已晚,府尹在此住一晚上,明日定然亲自送府尹下山!”
潘邓把卷轴放在怀里,再次环顾忠义堂,眼神怀念,语气悲凉,“我上次来到这里,还是几年以前,故地重游,却已经是物是人非,林教头,带我去拜见兄长吧。”
晁盖的旧部听了这话,内心动容,面上戚戚,想不到潘府尹至今还记得他们大哥,阮小七悄悄抹了眼泪,带着潘邓去拜见。
*
一群乌泱乌泱地走了,到了晁盖大哥的坟墓之前,阮氏三雄跪在墓前痛哭流涕,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们在这山寨之中,也似小朝廷一样,大哥死后,他们这些旧部那里还有从前的风光?在新大哥那里,就是个凑数的而已,别人吃肉,他们喝汤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