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王婆赶紧说,“富贵思什么缘由,潘邓,这可是咱们家常客,每年都来光顾的。”
  潘邓却不见礼,只说,“我见二位显赫,但潘邓生平不拜豪强巨贾,只拜富而仁义的大英雄,这阳谷县若说富豪也不少,但只一人堪称英雄,叫我拜见。”
  “是谁?”
  “便是那乐善好施,保庄为民的李家庄庄主,江湖人称扑天雕李应。”
  那茶色衣裳的汉子听了哈哈哈大笑,“我家主人便是那扑天雕李应!”
  李应也捋须微笑。
  潘邓这才做吃惊状,连忙拜见,李应赶紧双手扶他,“潘小义士,闻名不如相见!”
  “李大庄主,幸会!想必这位就是庄上管事,江湖人称鬼脸儿杜兴。”
  杜兴也拱拳见礼,“正是在下。”
  几人又重新倒上酒,填了菜,围坐着闲谈。潘邓这些日子早被人问得不知多少便,来了新客人只得又讲一遍他带领阳谷县乡亲大战恶徒西门庆的义举,听到兴处,李应忍不住抚掌叫好,“不愧是我阳谷县好儿郎!”
  又讲到府尹大人关怀备至,找他单独问话,亲自给他匾额,还派三人护送他们回县,杜兴也感慨,“我早闻这任府尹是位勤政爱民的好官,今日听潘兄弟所讲,果然名副其实。”
  他又疑惑,“听你讲了这么多,怎不讲本县老父母?我从前听闻某地出了义士壮举,都是县太爷层层上报,亲自给嘉奖呢!”
  讲故事时刻意忽略了县令,想要给他在本县百姓面前留些面子的潘邓,“……”
  看着两人期待的目光,潘邓也不好扫兴,便道:“县令也并非不在意此事,只是他当日去府衙公办,将整件事错过了。后来我等从东平府返还,县令也派人来传话,夸我义士为民,正好家境也不算贫寒,便叫我服役,做阳谷县押司,过两天上任呢。”
  “什么!”杜兴没忍住把心底的惊讶说出来了,“你有功劳,保卫百姓,他怎叫你服役!”
  李应瞪他一眼,“你这管家,怎生不懂事,潘兄弟又不是服那苦役,推着粮车从山东跑到东京,这是做官,是好事呀!”
  杜兴的脑筋这才转过个来,“主人教训得对,是我想差了,这县里的押司官和一般力役不同,管着不少事,是个不小的官呢……是了,潘兄弟你也算是在百姓当中深得民心,县太爷才叫你做这衙役,管一方百姓呢。”
  主仆两个又交换了一个眼神,他们李家庄在阳谷县边上,庄里的事务,向来他这个庄头做主,平日自给自足,官府不管他们的事,但是有时不可避免也要和官府打交道,多认识一个人,将来也就好办事。
  而他们真正想要结交的也不是三年一任的县衙官员,正是家宅就在本县,直接管理庶务的县衙小吏!
  就是像潘兄弟这样的少年英雄,阳谷押司。
  真真是瞌睡上来递枕头,谁还嫌认识的县衙里的人多呢!
  李应感叹,“潘押司真是年少有为,我阳谷县得此义士守护,日后乡亲们也可高枕无忧,安居乐业了。”
  谁料潘邓面露苦涩,“李大官人有所不知,不才刚被县令委托了重任,这上任的第一件差事,便是去那竹口村催缴赋税,归期暂且还不定呢。”
  杜兴问道,“是那个县城西南边的竹口村?”
  “正是。”
  “哎呀。”李应想起来,“我二人回来时,听人说起,这竹口村起了叛乱,几个村民杀了官差,跑去梁山落草了,有这事没有?”
  潘邓答道,“确实如此,死了五个人,那几个反贼杀了官差,又诱骗村里人和他们一同去梁山落草,那村里走了十好几户,之后去的官差也被赶走,现在税款也交不上,正教县令头疼呢。”
  李应捋着胡须,“是个凶险之地呀……潘兄弟,你可有应对之法?”
  “已叫县里主簿大人搭救,拖他回旋,过些时日再叫我回县。”
  两人听了都摇头,“潘兄弟,你还当是在衙门里面。那随时都有可能杀官落草的地方,晚上两人一合计,夜半三更就拿了你的人头去梁山了!”
  潘邓听了一愣。
  杜兴问他,“潘兄弟可会武艺?”
  潘邓会的那三脚猫功夫,怎么敢在水浒强人面前说自己会武功?他刚想摇头,小郓哥新买了酒抱回店里,“潘哥厉害着呢!上回我们两个外出,碰到强人拦路,两人打得那七个人落花流水!嘎嘎乱杀!”
  潘邓,“……”
  这下李应和杜兴来了兴趣,面色荣光,双双放下酒杯,杜兴双手抱拳,“潘兄,领教一番!”
  潘邓,“……”
  几个人来到院内,潘邓有些现代的功夫底子,过了五招被拿下,杜兴还以为是兄弟发挥不好,再战几回摸清了根底,这小子有几手,身上却没甚力气,“真是奇了,什么样的强人七个竟打不过你们两个?”他回头看着小郓哥,“莫不是你这小猴子吹牛皮?”
  小郓哥极为不爽,“才不是吹牛!”
  杜兴便不再理手下败将,转过来摆好架势,“那你来!”
  小郓哥岂是那没蛋的孬种,被人这样鄙视绝对不能忍,他也摆好架势,无视了潘邓在那边对他一个劲的摇头摆手,用了十成力,一个乔氏功法第一招蛮牛冲撞,刨了两下地便冲了出去!
  那杜兴严阵以待,只见他一手握拳,一手出掌,接住小郓哥的脑袋一个借力使力,那小郓哥就拐了个弯,倒栽葱插进花圃中。
  “哎呦!”
  潘邓直叹气,叫你不要不要你非要。
  李大官人哈哈大笑,他过去亲自把小猴子捡起来,衣裳上的泥土还给拍拍,“不错!这才是我们山东好汉!”
  那小郓哥被这好汉一样的人称了好汉,心里高兴,那点丢人劲也就不去想它了,和这几个人凑了一块,听他们谈事,自己吃些烧鸡瓜果。
  李应叹气,“潘邓兄弟,我看你是练过武义的人,只是看着身体不大健壮,你现在每天还依旧练武吗?”
  杜兴也说,“业精于勤慌于僖,潘兄弟不可懈怠呀,”
  潘邓被两个大佬的殷殷期盼围在中间,压力骤增,额头隐隐冒汗,竟比当初府尊考校学问时还要心虚,支支吾吾,过去不敢提及,只说,“没练过武,见别人练过,就比划几下。”
  这下轮到杜兴吃惊了,“真没练过不成?那你也算是天赋异禀了!”
  李应也点点头,“不过你现在的身手,走不了江湖,去那竹口村上任也危险得紧。”
  李应此人素来豪爽,对于看得上的人向来阔绰,便说,“我与那竹口村的保正打过几次交道,便叫杜兴陪你这一趟,再借你几个人使唤,那县衙的衙役不过是普通民夫,平常事上有些威慑,对于亡命之徒就不太够看了,你这次前去,多加珍重呀。”
  潘邓没想到竟能受此帮助,“李大官人,小弟如何能劳烦李兄至此?你便叫几个家人与我已是帮了大忙,杜管事是李兄左膀右臂,怎能叫他为我这些许小事离开你?”
  杜兴领了命,却也担心庄中情况,李应摆摆手,“莫要聒噪,家里事有我和安康。”
  李大官人来时,那绸缎的袍子就闪着银光,李大官人走时,还要留下这么个好大小伙子,给他干儿帮忙呢,王婆喜滋滋的,赶紧把自家客房收拾好了,给贵客入住。
  她家茶馆本就有闲置的客房好几间,一直没人住,现下杜兴住进来,小郓哥也不想走了,心里暗搓搓想着学武功。
  心里想着是一回事,没想到真能变成现实!
  杜兴一大早起来,见潘邓在家里闲着竟不练武,便硬要叫兄弟一起练些拳脚,顺便就把小郓哥一块教了。
  就这样练武打拳,悠悠闲闲过了几日,潘邓去衙门挂了职,几人便起身去了竹口村。
  第17章 竹口风云
  竹口村在阳谷县的西南面五十里,从县城往这边走,坐了马车小半日便到。
  潘邓带了一个冯主簿给他找好的彭文书,县衙里两个衙役,并着李庄主给他派来的两个家人,这几天相处甚佳的杜大哥,还在兜里揣了一个小郓哥,一行人去了竹口村。
  那两个衙役只当李家庄的两个人和杜兴是潘邓自己家人,此去不知会发生什么事,多带两人也是情理之中,便没在意,反而松了口气。
  彭文书便给潘邓讲起竹口村事,“今年不大好收……往年此事村里乡书手便做得,村民把税米税钱缴上后,保正,耆老带着壮丁押运到县里,或者直接送到东平府,近几年愈来难收,今年更难,税又涨了……”
  潘邓吃惊不小,“又加税了?我记得前两年刚加了一次。”
  杜兴也在一边竖着耳朵听着。
  彭文书叹息,“比起江南来倒是好了不少,诸位岂不闻花石纲之害,那边见天的有人闹造反呢……县令总说我们这刁民多,他那家乡才是真刁民,我们这山东都是好良民!”
  随行的人一溜的点头,“对对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