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几个人又揉面,一同把豆沙包了起来,包成豆沙包,这如何揉面发面与做炊饼是一样的,便不需要潘邓多说,武大郎更在行。
  豆沙包做好之后上头捏一个尖儿,侧边压一条印儿,弄成桃子形状,放到锅里,蒸熟时辰一到,笼屉一开。
  白雾弥散在昏暗的厨房里,小郓哥挤到跟前,“我看看,是不是真的桃子。”
  武大郎把豆沙包一个一个捡出来,放到了竹帘上,拿到外屋桌上放凉,“别着急,还有一步呢,大嫂,你那红色的汁调好了吗?”
  “调好了。”潘金莲拿着一个陶碗走过来。
  “就按照我刚才说的,刷就行。”潘邓指导着。
  潘金莲便大胆尝试,拿着一把新的牙刷子,蘸了蘸红汁,在一个小木片棍上轻轻刷了起来,迸溅的红色液体便均匀的撒在了豆沙包的顶端。
  “诶,成了,成了!”小郓哥惊喜,“真是寿桃!”
  潘金莲也笑道,“就只是撒了点红汁,还真是不一样了,这模样,瞧着怪俊的。”
  等到所有的寿桃都做好,微微凉了些,武大掰开两个分给重人吃。
  “真好吃。”小郓哥只恨自己刚才吃太多肉,这会儿吃不下了。
  潘金莲也觉得好吃,“这点心甜甜的,里面的豆馅儿好吃的很。”
  武大郎也赞不绝口。
  潘邓觉得离自己以前吃过的豆沙包还有一段距离,因为豆沙做不到太细腻,这个更像是豆馅馒头。
  “因着这个是素点心,武大哥也可以向寺院买,若是有寺院肯每旬定一份,武大哥也有个固定的收入了”
  潘金莲眼前一亮,“这倒是个好主意。”说完又看向武大,看见他之后眼里的光又暗了下去。
  武大郎从来不是个肯四处张罗的人,别说他这张嘴能不能做到,他根本就不会想去做。
  把整套流程又和两人对了一遍,潘邓便回家去了,手里拿着两个寿桃,想着给干娘吃。
  小郓哥和他一起出门,嘴里吃着一个,手里拿着两个,兜里揣着四个,“这个点心真好吃,回去给我爹也尝尝。”
  *
  武大和潘金莲收拾用过的厨房,潘金莲问他,“你今天怎么转性子了,往日里都不愿意欠人家人情的。”
  武大把剩下的寿桃仔细收起来,“一开始我也不愿意,咱们家虽让帮人家做了针线活,但说到底也值不得一个方子,是潘邓兄弟和我说,要我多赚点钱好带你过好日子。”
  潘金莲哼笑一声,“你有这个心思,我才不信呢。”
  从来都是他武大要自己和他一样过穷日子,说什么没钱不打紧,安身即可的浑话。
  武大讪笑一声,“他这样说我确实也没答应,不好就要人家的方子,咱们穷点也不打紧,左右日子过得下去,不能贪图别人的便宜,那成什么了,说出去让人笑话。可是后来潘邓兄弟又说,听说我在外有个兄弟,已经二十五了还没娶妻,便劝着我为他攒些银两好娶个媳妇,我一听确实是这么回事,我穷些倒也罢了,不能苦我的兄弟,这才没脸应下的。”
  潘金莲翻了个白眼,手里的抹布用完了狠狠往桌上一扔。
  嘭的一声。
  武大便自觉自己又哪里说了什么惹娘子不高兴了,便噤了声,只是老实干活。
  沉默了一会儿,潘金莲又开口,“潘兄弟真心待你,如亲兄弟一般,不欺我们初来乍到,不嫌我们家贫,你平日在外面,好生看顾他。”
  “唉,这我都晓得。”武大赶忙应道。
  “若有机会,我们也当回报一二……”潘金莲喃喃自语着,“可也不知我们能拿什么回报。”
  武大想了想,“我若没本事回报,还有我兄弟,我那兄弟不像我,他是个有本事的。日后我将这事同我那兄弟一说,让我兄弟认潘邓做弟弟。”
  可惜潘邓没听见这句话,不然做梦也会笑醒,他如此苦心,为的就是这个承诺。若是真能如此,想必自己的干娘也可多活些年了。
  第5章 三虎帮拦路
  转眼到了十五前夕,小郓哥来找潘邓,手里拎着的雪梨筐盖的严严实实的,到了后院才把上面的布掀开。
  里面赫然是两条双截棍,“潘哥儿,你要的东西给你取回来了。”
  潘邓此时正忙着熬豆沙,闻言赶忙来看,拿到手里再耍一耍“做的不错。”
  小郓哥就接替了潘邓的位置,帮着熬豆沙,“潘哥你去忙别的吧,这豆沙我都会熬了。”
  潘邓笑道,“前几日在武大家熬豆沙,你看几眼学会了?”
  “那可不。”小郓哥很骄傲,“你之前就说了,我这脑瓜子聪明着呢。”
  潘邓就放心的让他熬豆沙,自己按照记忆耍起了双截棍。他上辈子间间断断练过很多年武术,小学时在武术学校上学,练的基本功,中学高中专心学业,等上了大学便到大学城里面的武术道馆打零工,跟那里的教练学了几招,散打,自由搏击都学过,当时的馆主是个李小龙迷,他也跟着练过几天双截棍,并且凭借着优越的外型和迷人的帅脸,为道馆拍了一个宣传片,成功在第二年招来了两个班次的新学员。
  双截棍不光有着良好的武术表演效果,炫酷漂亮,还有着巨大的杀伤力,如果运用得当,是近战的奇门利器,因为双截棍中间的锁链,导致挥棍时具有惯性,普通人运用双截棍也能打出将近一百六十斤的力,却不会有相同的反作用力作用到使用者身上,熟练使用后如两臂暴长,如虎添翼。
  这也是潘邓想了好久才决定做的防身武器,在这个时代,强人出没,盗匪横行,就连梁山的首领们出门都要提防不测,人人一副趁手兵器,腰间还要再挂着一把朴刀,看那黑宋江,往外一走不知道被打家劫舍的掠去多少次,若不是有个及时雨的名声在江湖上,不知道死了几回。
  他潘邓没有受到过古代的正统武术教育,没学过刀枪把式,十八般武器没一个会耍,给他一把朴刀放在手里都不知道怎么用,只能用这个熟悉的双截棍来防身。
  “潘哥,你那水晶冻熬好了没?”小郓哥在一边问。
  潘邓闻弦歌而知雅意,给他端了一碗甜汤,便是加了水晶冻,珍珠,蜜红豆,烧仙草的奶茶粥,小郓哥拿着勺子舀,吃得不亦乐乎。
  “潘哥,咱们准备的怎么样了,我这红豆沙快熬好了。”
  “你都吃到嘴了还问我,自己看看全不全。”
  小郓哥往碗里一看,数一数,果然几样都在,他嘿嘿一笑,“那就差红豆沙了。潘哥,咱们这回是挑着担子去吗?几更起呀。”
  “四更就起,咱们挑着担子到县边上等车,和牛车说好了的,到时候坐车去东平府,你今天就在我家睡吧,明天咱们就去赶集。”
  “好嘞!”小郓哥很积极,“潘哥,你这些年来攒这多钱是用来干啥的?要娶媳妇吗?”小郓哥还没见过比他潘哥还会赚钱的人,用他潘哥的话说就是,抓住每个机会赚钱。
  潘邓睨了他一眼,“怎么的,小猴子,你也开始认识到赚钱的重要了?这是想娶媳妇了?”
  “哼我才不娶呢。”小郓哥非常不屑,“要媳妇有个鸟用,我要是长大挣大钱了,就带着我爹换个大房子住,我可不给娘们花钱。”
  潘邓心想,你小子这是生存需求还没满足呢,等到温饱满足,人就会自动寻找精神需求了。
  *
  四更天还没亮,潘邓挑着担子,小郓哥拎着一个箱屉,两人就这么出门了。
  北宋的饮品行业已经十分发达,酒家,茶馆,奶房自不必说,走街串巷的小商贩,牵着驴车或是担着扁担,左一箱茶壶茶碗,右一桶汤饮,间或带着各式各样的干果粉末,旁边挂上写着“香饮子”的酒旗,扬声吆喝一声“卖水……”。
  潘邓就会凑上去,搂着小郓哥的肩膀,掏出两个铜板挨个的尝鲜,甘豆汤、豆儿水、鹿梨浆、卤梅水……潘邓尝了个遍,两个小猴子的感情也在这种“饮子社交”中不断升温。
  时光飞速,到如今也是他走街串巷的时候了,只是光凭着个体经营难以打出什么局面,潘邓想要赚大钱,加盟连锁搞起来,第一步就是走出阳谷县,将奶茶之风刮向东平府。
  之后打出品牌,开他个百十家连锁店,先割合伙人,再割加盟商,让奶茶新风刮遍大江南北,彻底占领传统市场,走上人生巅峰,每天躺着收钱,从此快活似神仙!
  两人坐上了牛车,晃晃悠悠,小郓哥拿出了嫂嫂做的酒旗,往杆子上装,“潘哥,这是书院先生们给起的名字?”
  “是呀,院长和夫子争论了好长时间,他们两个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让我选哪个名字好听,我能怎么选,我就全都要了。”
  小郓哥嘿嘿地笑,杆子上面挂着三角旗,色泽鲜艳,他举着甩了甩,声音嘹亮“卖水……”
  喊完两个人笑了,小郓哥心里有股喜悦,这种喜悦之情越发的长大,就像微亮的天空,闪亮的夜星,他口吐一口浊气,感到清晨冰凉的空气充浸全身,天高气爽,浑身好似有使不完的力气,“潘哥,我以后也像你一样,赚大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