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老公进城的乡下小媳妇重生了 第314节
大伯母笑着道:“行,周末你们来玩,我当面夸他。”
这边几人说着话,那边大嫂端了汤药递给嘉平:“不烫了。”
嘉平接过来,几口喝完,嘉年递给他一颗糖,他一脸无奈地接过来塞嘴里。
又过会儿几个孩子下课,看到二叔二婶高兴地齐齐围过来。
大伯和陆瑾台说:“清和清宜清川清乐上几个月课,秋季把他们送到学校去,至于清宁和左扬暂时没想好怎么安排他们。”
两人已经结婚生子,清宁只在家里和她爸识了几个字,左扬小学毕业,文化不高,需要动脑子动笔的工作,他们做不好,不需要动脑的体力工作,他又舍不得他们吃苦。
说白了,孩子刚找回来,两人拈轻怕重,怎么安排都怕委屈他们。
陆瑾台知道几个孩子的情况,抱着小石头说:“既然没想好怎么安排,不如先让他们和弟弟妹妹一起上课,今后读几年夜校,再考虑其他的?”
大伯母拍手称赞:“这主意好,打铁还需自身硬,我和你大伯哪怕给他们安排个好工作,他们没能力,也做不下来,”
左扬支支吾吾道:“可,可是我们都那么大了.......”
还要读几年书,他一个大男人不能什么都靠媳妇娘家,总得出去挣钱养家。
陆嘉平看向他:“磨刀不误砍柴工,一边读书一边工作,只要你们肯吃苦,总能想到办法,等我腿好了,我和你们妈也一起去读夜校。”
屋里人意外地看向他。
嘉年说道:“我们四十多岁的人了,还读什么书啊?”
大伯母坐直身子,高兴道:“活到老学到老,别说四十岁了,就是八十岁,只要想读书,就不晚。”
儿子愿意考虑未来的事,她比谁都高兴。
赵锦舒笑起来:“这下好了,全家一起学习,一起进步,更有动力。”
大伯也说:“也不用等,明天你们就跟着他们一起上课。左扬、嘉平和清川一个班,嘉年和清宁几姐妹一个班......”
清宁几姐妹想到爸妈和他们一起读书,脸上都是兴奋。
赵锦舒和陆瑾台没多待,午饭后,就回家了。
到家后,靠坐在沙发上,赵锦舒忍不住说道:“大哥大嫂感情很好,大嫂温柔似水,包容着大哥,大哥腿不能动,饭桌上一直照顾大哥,端茶递水,没有一点不耐。”
“大哥知道大嫂辛苦,也会给她夹菜,照顾她。”
陆瑾台摩挲着她的手:“我们感情也很好。”
赵锦舒觑他一眼:“不知道是谁,昨晚说我气人?”
陆瑾台看到茶几上,余姐刚刚端来的荔枝,捏了颗拨开喂到她嘴边:“气人也甘之如饴,心甘情愿。”
赵锦舒张嘴吃完荔枝:“很甜,好吃。”
陆瑾台见她喜欢,又拿了颗荔枝剥开,喂到她嘴边。
赵锦舒笑吟吟道:“我家小美越来越会哄媳妇了。”
陆瑾台拿荔枝的手顿了顿,看着她问:“和你商量一件事。”
赵锦舒笑着看他:“什么事?”
陆瑾台低声说:“这称呼能不能换一换?”
赵锦舒忍着笑:“换什么?”
陆瑾台视线落在她脸上:“我们的汉字那么多,你这么聪明,肯定能想出更好听的名字。”
“可是我觉得小美最好听。”赵锦舒慢悠悠说完,瞥向他:“这么不喜欢我给你取的名字啊?可是,我喜欢怎么办?”
陆瑾台无奈看她一眼,半晌后,妥协了:“行吧。”
说完,拉着她的手:“不过只能私下喊。”
赵锦舒笑而不语。
陆瑾台继续说:“外人面前,给我留点面子,赵同志?”
看着他无可奈何的样儿,赵锦舒再也忍不住笑出声。
陆瑾台望着她脸上的笑,轻笑问她:“行不行?”
赵锦舒敛住笑:“当然行,陆教授的面子肯定得给。”
陆瑾台眼里带了点失望:“我以为你会说,赵同志爱人的面子当然要给。”
赵锦舒:“有什么区别,都是你。”
陆瑾台慢吞吞瞥她,只有她才觉得没区别。
赵锦舒剥了颗荔枝喂到他嘴里,他看了眼,笑着吃进嘴里。
赵锦舒说:“我又不傻,怎么可能在外人面前这么喊你?”
陆瑾台和她说:“胡阳媳妇喊他阳阳,学校的同事现在想起这事,还会调侃他......”
赵锦舒乐起来:“我喊不出来,你放心,你没有被同事调侃的机会。”
陆瑾台低笑出声。
第422章 爹娘都来了
夫妻俩要给陆泽开家长会,陆瑞幼儿园先放学,他们先去幼儿园把女儿接走,带着一起开家长会。
到了学校,找到陆泽的教室,很多家长已经来了。
赵锦舒发现,只有几个同学的家长是父母一起来的,其余大多是父母或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一方来的。
老师可能考虑到来的家长多,还在旁边放了一些凳子。
两人带着陆瑞找到陆泽的座位,又拎来一张凳子坐下来。
陆瑞靠在爸爸怀里,好奇地左右瞅着:“爸爸,哥哥呢?”
她刚问完,陆泽戴着红领巾,从外面进来,规规矩矩站在讲台上,声音清脆洪亮:“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你们好,老师正在安排学生,五点半准时开家长会,大家稍等一会儿。”
说完,一眼瞥到他座位上的爸爸妈妈还有妹妹,小脸瞬间绷不住,眼睛亮晶晶的,咧着嘴露出里面的小豁牙。
他离开后,赵锦舒还能听到旁边家长的窃窃私语。
“这谁家孩子,胆子真大?这么多人也不怯场。”
“说话声音洪亮,语速流利。”
“好像是班里的小班长,这孩子确实了不得,听说每次考试都是一百分,还是班里的小老师,老师有什么事都交给他做。”
“我家那孩子,老师说喊他起来回答问题都紧张,真是不能比。”
“也不知道人家怎么培养孩子的?”
赵锦舒笑着和陆瑾台说:“咱们儿子太优秀了。”
“嗯。”陆瑾台眼里也都是笑。
陆瑞趴在爸爸耳边,小声说:“哥哥最棒。”
陆瑾台:“瑞瑞也棒!”
陆瑞咧开小嘴笑:“我和哥哥都棒!”
旁边座位坐着一个六十多岁老太太,她瞅了眼这一家子,和赵锦舒搭话:“你们一家都来了?”
赵锦舒笑着应了声。
老太太笑着说:“我儿子儿媳妇工作忙来不了,只能我来,没办法。”
“你们都和单位请假了?”
赵锦舒说:“我没单位,时间自由。”
老太太没想到这一家子看着有模有样,这女同志竟然没单位,不再多谈,坐在那儿等老师。
五点半,班主任准时走进教室。
陆泽和同学们跟着体育老师跑步,想到爸爸妈妈和妹妹都来参加他的家长会,跑步都更起劲了。
家长会开了一个小时,一群孩子跑完步,早已在外面等待,老师一出来,他们就排着队,跑进教室。
陆泽还没走到自己的位置,就喊起来:“爸爸!妈妈!瑞瑞!”
赵锦舒从抽屉里拿出他的书包递给他:“背上你的书包,咱们回家吧。”
陆泽:“好的。”
他背上书包,带着爸爸妈妈妹妹,转身就要走,旁边的小同桌喊他:“陆泽,你要走了啊?”
陆泽:“我饿了,我要出去买点吃的。”
小同桌摆摆手:“那你走吧。”
说完,继续收拾书包。
他们走后,那位和赵锦舒搭话的老太太问孙子:“刚刚那个孩子是你们的小班长吗?”
小同桌一脸崇拜:“他是我们的班长,不仅学习好,体育也好,老师没空,就让他给我们讲题,他懂得可多了,认识很多字,还能把《论语》背下来......”
老太太有些意外:“他这么厉害啊?”
小同桌:“可厉害可厉害了,因为他爸爸妈妈厉害,所以他们的孩子就厉害。”
老太太失笑:“他妈妈单位都没有,厉害什么?”
小同桌说:“才不是,陆泽说他妈妈是作家,写了好几本书,他妈妈还在羊城开服装厂......”
前段日子陆泽忽然很开心,他问他为什么那么高兴,他说他妈妈忙完服装厂的事情要从羊城回来了,到时候他每天都能见到他妈妈当然开心。
他又问才知道他们家在羊城开了服装厂。
老太太没想人家谦虚,并不是闲人,讪笑两声,没说什么。
小同桌:“我有不会的题,陆泽都会给我讲,我们班同学都喜欢跟他玩。”
老太太:“那你们就好好相处。”
这边陆泽拉着爸爸妈妈走出教室,便迫不及待问道:“爸爸妈妈,老师讲了什么?”
赵锦舒摸摸他的头,笑着说:“你们老师一直夸你,说你学习好,懂很多东西,像个小大人帮她维护班级纪律。”
陆泽咧嘴笑,一脸臭屁:“被老师夸太平常了,我每天都被老师夸,老师还问我,说我的父母怎么培养我的,把我教的那么好,她对你们可好奇了,开家长会,你们都过来,她就知道你们了啊。”
这边几人说着话,那边大嫂端了汤药递给嘉平:“不烫了。”
嘉平接过来,几口喝完,嘉年递给他一颗糖,他一脸无奈地接过来塞嘴里。
又过会儿几个孩子下课,看到二叔二婶高兴地齐齐围过来。
大伯和陆瑾台说:“清和清宜清川清乐上几个月课,秋季把他们送到学校去,至于清宁和左扬暂时没想好怎么安排他们。”
两人已经结婚生子,清宁只在家里和她爸识了几个字,左扬小学毕业,文化不高,需要动脑子动笔的工作,他们做不好,不需要动脑的体力工作,他又舍不得他们吃苦。
说白了,孩子刚找回来,两人拈轻怕重,怎么安排都怕委屈他们。
陆瑾台知道几个孩子的情况,抱着小石头说:“既然没想好怎么安排,不如先让他们和弟弟妹妹一起上课,今后读几年夜校,再考虑其他的?”
大伯母拍手称赞:“这主意好,打铁还需自身硬,我和你大伯哪怕给他们安排个好工作,他们没能力,也做不下来,”
左扬支支吾吾道:“可,可是我们都那么大了.......”
还要读几年书,他一个大男人不能什么都靠媳妇娘家,总得出去挣钱养家。
陆嘉平看向他:“磨刀不误砍柴工,一边读书一边工作,只要你们肯吃苦,总能想到办法,等我腿好了,我和你们妈也一起去读夜校。”
屋里人意外地看向他。
嘉年说道:“我们四十多岁的人了,还读什么书啊?”
大伯母坐直身子,高兴道:“活到老学到老,别说四十岁了,就是八十岁,只要想读书,就不晚。”
儿子愿意考虑未来的事,她比谁都高兴。
赵锦舒笑起来:“这下好了,全家一起学习,一起进步,更有动力。”
大伯也说:“也不用等,明天你们就跟着他们一起上课。左扬、嘉平和清川一个班,嘉年和清宁几姐妹一个班......”
清宁几姐妹想到爸妈和他们一起读书,脸上都是兴奋。
赵锦舒和陆瑾台没多待,午饭后,就回家了。
到家后,靠坐在沙发上,赵锦舒忍不住说道:“大哥大嫂感情很好,大嫂温柔似水,包容着大哥,大哥腿不能动,饭桌上一直照顾大哥,端茶递水,没有一点不耐。”
“大哥知道大嫂辛苦,也会给她夹菜,照顾她。”
陆瑾台摩挲着她的手:“我们感情也很好。”
赵锦舒觑他一眼:“不知道是谁,昨晚说我气人?”
陆瑾台看到茶几上,余姐刚刚端来的荔枝,捏了颗拨开喂到她嘴边:“气人也甘之如饴,心甘情愿。”
赵锦舒张嘴吃完荔枝:“很甜,好吃。”
陆瑾台见她喜欢,又拿了颗荔枝剥开,喂到她嘴边。
赵锦舒笑吟吟道:“我家小美越来越会哄媳妇了。”
陆瑾台拿荔枝的手顿了顿,看着她问:“和你商量一件事。”
赵锦舒笑着看他:“什么事?”
陆瑾台低声说:“这称呼能不能换一换?”
赵锦舒忍着笑:“换什么?”
陆瑾台视线落在她脸上:“我们的汉字那么多,你这么聪明,肯定能想出更好听的名字。”
“可是我觉得小美最好听。”赵锦舒慢悠悠说完,瞥向他:“这么不喜欢我给你取的名字啊?可是,我喜欢怎么办?”
陆瑾台无奈看她一眼,半晌后,妥协了:“行吧。”
说完,拉着她的手:“不过只能私下喊。”
赵锦舒笑而不语。
陆瑾台继续说:“外人面前,给我留点面子,赵同志?”
看着他无可奈何的样儿,赵锦舒再也忍不住笑出声。
陆瑾台望着她脸上的笑,轻笑问她:“行不行?”
赵锦舒敛住笑:“当然行,陆教授的面子肯定得给。”
陆瑾台眼里带了点失望:“我以为你会说,赵同志爱人的面子当然要给。”
赵锦舒:“有什么区别,都是你。”
陆瑾台慢吞吞瞥她,只有她才觉得没区别。
赵锦舒剥了颗荔枝喂到他嘴里,他看了眼,笑着吃进嘴里。
赵锦舒说:“我又不傻,怎么可能在外人面前这么喊你?”
陆瑾台和她说:“胡阳媳妇喊他阳阳,学校的同事现在想起这事,还会调侃他......”
赵锦舒乐起来:“我喊不出来,你放心,你没有被同事调侃的机会。”
陆瑾台低笑出声。
第422章 爹娘都来了
夫妻俩要给陆泽开家长会,陆瑞幼儿园先放学,他们先去幼儿园把女儿接走,带着一起开家长会。
到了学校,找到陆泽的教室,很多家长已经来了。
赵锦舒发现,只有几个同学的家长是父母一起来的,其余大多是父母或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一方来的。
老师可能考虑到来的家长多,还在旁边放了一些凳子。
两人带着陆瑞找到陆泽的座位,又拎来一张凳子坐下来。
陆瑞靠在爸爸怀里,好奇地左右瞅着:“爸爸,哥哥呢?”
她刚问完,陆泽戴着红领巾,从外面进来,规规矩矩站在讲台上,声音清脆洪亮:“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你们好,老师正在安排学生,五点半准时开家长会,大家稍等一会儿。”
说完,一眼瞥到他座位上的爸爸妈妈还有妹妹,小脸瞬间绷不住,眼睛亮晶晶的,咧着嘴露出里面的小豁牙。
他离开后,赵锦舒还能听到旁边家长的窃窃私语。
“这谁家孩子,胆子真大?这么多人也不怯场。”
“说话声音洪亮,语速流利。”
“好像是班里的小班长,这孩子确实了不得,听说每次考试都是一百分,还是班里的小老师,老师有什么事都交给他做。”
“我家那孩子,老师说喊他起来回答问题都紧张,真是不能比。”
“也不知道人家怎么培养孩子的?”
赵锦舒笑着和陆瑾台说:“咱们儿子太优秀了。”
“嗯。”陆瑾台眼里也都是笑。
陆瑞趴在爸爸耳边,小声说:“哥哥最棒。”
陆瑾台:“瑞瑞也棒!”
陆瑞咧开小嘴笑:“我和哥哥都棒!”
旁边座位坐着一个六十多岁老太太,她瞅了眼这一家子,和赵锦舒搭话:“你们一家都来了?”
赵锦舒笑着应了声。
老太太笑着说:“我儿子儿媳妇工作忙来不了,只能我来,没办法。”
“你们都和单位请假了?”
赵锦舒说:“我没单位,时间自由。”
老太太没想到这一家子看着有模有样,这女同志竟然没单位,不再多谈,坐在那儿等老师。
五点半,班主任准时走进教室。
陆泽和同学们跟着体育老师跑步,想到爸爸妈妈和妹妹都来参加他的家长会,跑步都更起劲了。
家长会开了一个小时,一群孩子跑完步,早已在外面等待,老师一出来,他们就排着队,跑进教室。
陆泽还没走到自己的位置,就喊起来:“爸爸!妈妈!瑞瑞!”
赵锦舒从抽屉里拿出他的书包递给他:“背上你的书包,咱们回家吧。”
陆泽:“好的。”
他背上书包,带着爸爸妈妈妹妹,转身就要走,旁边的小同桌喊他:“陆泽,你要走了啊?”
陆泽:“我饿了,我要出去买点吃的。”
小同桌摆摆手:“那你走吧。”
说完,继续收拾书包。
他们走后,那位和赵锦舒搭话的老太太问孙子:“刚刚那个孩子是你们的小班长吗?”
小同桌一脸崇拜:“他是我们的班长,不仅学习好,体育也好,老师没空,就让他给我们讲题,他懂得可多了,认识很多字,还能把《论语》背下来......”
老太太有些意外:“他这么厉害啊?”
小同桌:“可厉害可厉害了,因为他爸爸妈妈厉害,所以他们的孩子就厉害。”
老太太失笑:“他妈妈单位都没有,厉害什么?”
小同桌说:“才不是,陆泽说他妈妈是作家,写了好几本书,他妈妈还在羊城开服装厂......”
前段日子陆泽忽然很开心,他问他为什么那么高兴,他说他妈妈忙完服装厂的事情要从羊城回来了,到时候他每天都能见到他妈妈当然开心。
他又问才知道他们家在羊城开了服装厂。
老太太没想人家谦虚,并不是闲人,讪笑两声,没说什么。
小同桌:“我有不会的题,陆泽都会给我讲,我们班同学都喜欢跟他玩。”
老太太:“那你们就好好相处。”
这边陆泽拉着爸爸妈妈走出教室,便迫不及待问道:“爸爸妈妈,老师讲了什么?”
赵锦舒摸摸他的头,笑着说:“你们老师一直夸你,说你学习好,懂很多东西,像个小大人帮她维护班级纪律。”
陆泽咧嘴笑,一脸臭屁:“被老师夸太平常了,我每天都被老师夸,老师还问我,说我的父母怎么培养我的,把我教的那么好,她对你们可好奇了,开家长会,你们都过来,她就知道你们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