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暴富:我在军营撩汉99次 第13节
  她毫不犹豫,直接点击购买。
  【叮!成功购买猪肉2斤、鸡蛋10个,共消费2.3元。余额:177.5元。】
  【经验值+23(消费转化),当前经验:674/1600】
  看着余额少了那么一点点。
  叶笑笑不仅不心疼,反而觉得心里更踏实了。
  有钱在手,心里不慌!
  叶笑笑走到厨房角落,装模作样地整理着东西。
  心念一动。
  一块新鲜的猪肉,还有一小网兜鸡蛋,就出现在了墙角阴影里。
  她赶紧把食材拎到灶台上。
  还好,家里还有哥哥留下的一些土豆和青菜。
  凑合凑合,做顿像样的午饭总没问题!
  系上围裙,叶笑笑站在灶台前,脑子里多了好多菜谱,倒像是身体记起了怎么做饭。
  她拿起菜刀,对着那块后臀尖切下去,手腕自然下沉,刀锋贴着肉的纹理走,又快又准。
  热锅,倒油。
  油在锅里滋滋响,冒起细密的青烟,一股热气扑面而来。她心里一下就明白了,油温正好。
  葱姜蒜下锅,“刺啦”一声,香气猛地窜起来!
  接着下肉片,快速翻炒,肉片受热迅速变白,边缘带了点焦色,肉香混着调料的香味,霸道得很。
  整个过程顺畅得不行,她感觉自己好像天生就该掂勺。
  浓烈的肉香夹杂着葱姜味儿,顺着门窗缝隙就飘出去了。
  没一会儿,院子里就响起了脚步声。
  “笃笃笃,”
  敲门声响了,一个试探的嗓门跟着传来:“笑笑在家不?哎哟喂,啥味儿啊这是,香得俺腿都迈不动了!”
  是隔壁的张嫂,张淑芬。
  叶笑笑刚把一盘红烧肉盛出来,放在桌上,去开门。她回头,脸上挂上客气的笑:“张嫂来了,快进来坐。随便炒俩菜,没想到味儿这么大。”
  “这还叫随便炒炒?我看一点都不随便!”
  张嫂一步跨进门,先是笑着扫了眼屋里:“哟,笑笑挺能干啊,收拾得真利索!”
  然后,她的注意力就全被灶台上的饭菜吸走了,尤其是那盘颤巍巍的红烧肉,她夸张地吸了吸鼻子,“我的娘哎!这肉烧得,绝了!还有这鸡蛋!笑笑,你这手艺可以啊!刚来就吃这么好,嫂子瞅着都眼馋!”
  那语气里的羡慕,一点没藏着,还带着打探的意思。
  话音刚落,门口又探进来一个人,端着个小搪瓷碗,是李嫂,李秀兰。
  她笑呵呵地走进来:“我刚拌了点拍黄瓜,给你送点尝尝鲜。哟,张妹子也在呐?”
  李嫂大概四十来岁,穿件干净的蓝布褂子,头发梳得整齐,脸盘圆润,看着挺和气,但那感觉扫过饭菜时,快得让人抓不住。
  “我是住斜对门老王家的,我叫李秀兰,你喊我李嫂就行。”
  叶笑笑心里跟明镜似的,这肉香把左右邻居都给引来了。
  她接过李嫂递来的拍黄瓜,绿油油的看着就爽口,笑着道谢:“谢谢李嫂,还特地给我送吃的。快请坐。”
  面对两人毫不掩饰的好奇,她心里快速转着念头,脸上却露出点不好意思,指了指菜:“嗨,这不是头一天来嘛,我哥昨天给买了点肉和蛋,说让我补补,好有力气带承安。这天儿热,我怕放不住,再放坏了多可惜,就赶紧做了。”
  这话半真半假,解释了东西哪来的,也抬出了孩子,还加了个“怕浪费”的理由,听着挺像那么回事。
  “那是那是,带孩子最累人,是该吃好点。”
  李秀兰接话接得自然,在她脸上停顿了一下,像是在琢磨这话真假,随即笑道:“你刚来,缺啥少啥的别不好意思,跟嫂子们说。咱们这院里,能帮的都互相搭把手。”
  “哎,谢谢李嫂,谢谢张嫂。”叶笑笑顺势露出感激又有点懵懂的样子,“我还真是两眼一抹黑呢。正想问问嫂子们,咱们这儿买东西方便不?比如想买点鸡蛋啥的……”
  张淑芬一听这个,立马来劲了,这可是她的主场:“去供销社啊,得去良田镇上,走路得一个半钟头呢。里头东西还算全,布匹、日用品、针头线脑啥都有,就是肉蛋糖这些金贵玩意儿,得凭票,还得赶大早去排队,去晚了铁定没了。”
  听完张嫂的话,叶笑笑故意皱起眉头:“这样啊,那还真不容易。我这刚来,东南西北都分不清呢。”
  李秀兰一直笑眯眯地听着,看叶笑笑确实一脸难色,不像装的,又注意到她眉宇间那份初来乍到的茫然和对孩子的在意,这才开口,声音温和,却也带着审视:“供销社是公家地方,规矩多。不过嘛,”
  她顿了顿,在叶笑笑脸上又溜了一圈,看她神情恳切,似乎在掂量她值不值得信任,才稍微凑近了些,压低声音,“咱们这儿离村子近,嫂子跟你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有时候那些老乡会把自家攒的鸡蛋、菜干啥的,偷偷拿到大院附近换点零钱或者粮票。那可比供销社便宜,还不要票。但这得碰运气,不是天天有。而且啊,”
  她朝门口方向偏了偏头,意有所指,“这事儿,你心里有数就行,可不能到处嚷嚷。”
  叶笑笑心下了然。看来私底下换东西的路子是有的,就是得小心,还得有门路。
  “原来是这样啊,谢谢两位嫂子指点迷津,我这下心里踏实多了。”叶笑笑感激地笑起来,“嫂子们还没吃饭吧?要不一起坐下吃点?”
  “不了不了,”张淑芬赶紧摆手,“家里还等着我做饭呢。”可那劲儿还是忍不住又往红烧肉上瞟。
  李秀兰也笑着推辞:“是啊,我们就是过来看看你,认个门。你快趁热吃,带孩子辛苦。”
  两人又客气了几句,这才结伴走了。
  叶笑笑关上门,把外面的视线隔绝开。她看着桌上香喷喷的饭菜,长长舒了口气,嘴角忍不住翘起来。
  邻里关系初步打通,消息也到手了,决定明天去供销社探探路,顺便看看有没有机会搞点“副业”。
  她盛了碗米饭,夹起一块炖得软烂入味的红烧肉放进嘴里。
  肉汁浓郁,土豆吸饱了汤汁,绵软香甜。
  久违的饱足感涌上来,她忍不住在心里感叹:真香!
  这顿饭,吃得心里熨帖又满足。
  第 16章 借故离家初探黑市
  第二天,天边刚擦出点儿灰白,院子里还凉飕飕的。
  叶笑笑抱紧了怀里裹得像个小粽子似的承安,另一手拎着奶粉罐子和奶瓶,走到斜对门张淑芬家门口。
  “咚咚咚。”
  屋里窸窸窣窣响了一阵,门“吱呀”开了条缝,张淑芬头发乱蓬蓬地探出头,睡眼还没完全睁开,看见是叶笑笑,明显愣了下:“笑笑妹子?这么大早的,有啥事?”
  “张嫂,这么早吵醒你,真过意不去。”叶笑笑声音放得很低,透着点急,又有点不好意思,“是这样的,我想去趟镇上供销社,买点东西,急用。可你看这孩子……”
  她低头瞅瞅睡熟的小承安,眉头轻轻拧起来,“带着他去,路太远,怕颠着他,也怕他醒了闹……我就想厚着脸皮问问嫂子,能不能帮我看一小会儿?就一会儿,我抓紧时间去,抓紧时间回!奶粉奶瓶都带了,万一醒了饿了,就麻烦嫂子给冲点。”
  张淑芬先是看了看小承安睡得红扑扑的小脸,又扫了眼叶笑笑手里的奶粉罐,脸上的迷糊劲儿散了大半。
  她赶紧把门拉开,笑得挺实在:“哎哟,我还当啥大事儿呢!快进来!多大点事儿,放嫂子这儿,你放心!保证给你看的好好的,还能委屈了孩子?”
  “那可真是太谢谢张嫂了!您真是帮了我大忙了!”叶笑笑连声道谢,小心把小承安递过去,顺手把奶粉罐和奶瓶放在旁边的炕沿上,“他刚吃饱,尿布也换了干净的,估摸着能睡一阵。要是不行,嫂子你就……”
  “行了行了,嫂子带过娃,知道咋弄!”张淑芬掂了掂怀里的小家伙,挺热络地说,“你赶紧去吧,早去早回,供销社那地方,去晚了可真没啥好东西剩下。”
  “哎!那我这就走了张嫂,真是太麻烦您了!”叶笑笑又谢了一句,这才转身,脚步不停地出了张家。
  清早的土路湿漉漉的,踩上去软乎。凉气钻进鼻子,叶笑笑脑子清醒得很。
  她步子迈得又快又急,几乎是小跑起来。
  一个半钟头的路,得抢时间。
  脑子里飞快地转着今天的道道:去供销社是幌子,顺便买点盐巴肥皂是真。但最要紧的,是摸摸李嫂昨天提的那话头——找找那私下换东西的路子,也就是“黑市”。
  系统仓库里那些粮食,得想办法换成钱,或者换点更用得上的东西。这才是眼下最急的。
  一个多小时后,良田镇矮矬的房子就在前面了。她腿脚倒是比以前利索多了,喘气也没那么厉害。
  供销社是青砖灰瓦的老平房,门口牌子上的漆都快掉光了,一股子陈旧味儿。
  叶笑笑缓了口气,让自己看着跟那些赶早进城的人差不多,脸上带点赶路的疲惫,跟着人流挤进去。
  里面光线不咋地,一股子布料、肥皂还有点说不清的霉味儿。柜台后头摆着些日用品,布匹、暖壶、铁锅脸盆啥的。最显眼的食品柜台前头,人却没几个,货架子空得很,就几样调料孤零零在那儿。
  她老实排队,买了半斤盐,一块肥皂。
  给钱的时候,她装作不经意,声音带点乡下人的怯生生,试探着问那低头打算盘的中年女人:“大姐,打听个事儿,家里孩子多,粮食不够吃,眼看要见底了……除了这儿,还有没有别的法子……能弄点粮?粗粮也行啊。”
  那女人头都没抬,算盘珠子拨得噼啪响,嘴里的话硬邦邦地砸过来:“供销社凭票定量!国家规定!没票没指标,哪儿都没有!少瞎打听!”
  碰了一鼻子灰,叶笑笑心里有数,脸上却赶紧做出失望又着急的样子,不出声地退到一边。
  她没马上走,学着那些没买到东西、或者像在等啥机会的人,靠在门边墙角,眼神溜溜地在供销社里外打转,耳朵却竖着听周围的动静。
  门口人来人往,穿干部服的,挎空篮子的,还有些一看就是附近村里来的,衣服打着补丁,脸晒得黑黢黢的。
  很快,她注意到墙那头聚着说话的几个乡下人。
  三四个,背着旧布袋或者背篓,说话声音压得低低的,还不时往四周瞟,特别是看到穿制服的售货员或者戴红袖箍的过来,都缩着脖子。
  他们凑得很近,叶笑笑听力好,隐约抓住几个字:“粮”、“换”、“后山”、“小心点”……
  墙角那边,另有几个乡下打扮的人聚着,说话声音压得极低。
  三四个,都背着旧布袋子或者背篓,缩着脖子,时不时往四下里瞟,特别警惕穿着制服的售货员和偶尔晃过的红袖箍。
  他们凑得很近,身子微微前倾,围成一个小圈。
  叶笑笑耳朵尖,捕捉到几个飘忽的字眼:“粮”、“换”、“后山”、“小心点”……
  她心里有谱了,方向没错。
  但她没动,耐着性子继续看。
  那几个人像是说妥了什么,很快就散开了,各自混进人堆里,往不同方向去了。
  叶笑笑瞅准了其中一个,看着五十来岁,脸上的褶子刻得深,透着股生活磨出来的精明和疲惫。
  她不紧不慢地跟上去,隔着段距离。
  等走出了供销社,到了人少点的地方,她才快走几步,赶到那老乡侧前方。
  她像是累坏了,抬手用袖子抹了把额头,重重叹了口气,声音里全是愁苦和没办法:“唉……这日子口,真难熬啊……”
  那老乡果然顿住脚,上下打量她,见她穿得普通,一脸憔悴,不像啥“探子”,才含糊地应了声:“谁说不是呢。”
  有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