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兄(重生) 第62节
赵枢将她安置到了床榻上,盖上了薄被。静静地看了她一会儿。
如父如兄……
第61章 距离
刘崇还在上院。
他也仔细想了想这会儿爷究竟有没有空。
一个姑娘,多饮了些酒,想着大爷过去也就多劝慰两句,一会儿就回来了。是以便没走。
谁曾想半个时辰过去,茶都喝了两三盏,还未见廊下有人来。这回就是再迟钝,也能觉察出什么来了,喊了门外的侍从过来,让他晚些时候警醒着些,廊下的灯笼不要熄。
刘崇暗想,其实一切都有迹可循。
爷这么些年身边也没旁的女人,就这么一个没有血缘的妹妹,小时候在书房里陪着,后来跟在身边,赵家又是那等没点人气儿的地方,可不就宝贝这么个女孩儿么。
只是麻烦的是,爷似乎一点儿都没觉察出来什么。
疼爱跟喜欢,怕是早就混在一起了,理也理不清。姑娘也是个迟钝的,懵懂茫然,想必也拿捏不好与大人之间的距离。她跟大人如今的状态,差不多就是比兄长多几分亲昵,比情人少几分暧昧。
就像走在丝绳上,让人心惊……他们那样的关系。
走在廊下,庭院拂过一阵凉风来,夜已经深了。他正要出院子,正好瞧见不远处微光闪现,一道高大的身影从假山后出来,神情微敛,步履匆匆,一如既往的清冷如玉。只是不知为何那件靛青的长衫腰间有些皱了。
他远远地行了一礼。
赵枢点点头,也并未吩咐什么,只让他早些回去。
明窗亮起了烛火。身上早就汗湿了。
丫鬟送了热水进来。
赵枢沉默地解了身上的青衫,随手搭在屏风上,看着尚冒热气的水,忽而吩咐人换了凉水来。这样的夏夜,总是难免让人心浮气躁。
他没想到自己有一天能让那个姑娘蹭出火气来。
从小就在他身边的女孩儿,早在不知不觉的时候有了少女的模样。他从未有这样一刻清晰地认识到,她不仅是妹妹,还是一个居于青涩与成熟之间的女子。
少女的柔软蹭过胸膛。
他不明白这对他究竟意味着什么。
“行了,你们出去吧。”
净房的丫头正在换水,他挥退了底下的人,又冲了一次凉。
翌日早晨,晨光洒进内室的时候,赵明宜已经坐了起来,坐在床榻上有些发愣。不仅头疼得厉害,身上也酸,十分地疲惫。而且她还不记得昨夜发生了什么。
她问梨月。梨月叹了口气:“您昨夜喝多了,我去请大爷,他过来瞧您来了,还吩咐我去煮解酒汤。不过等我回来的时候,您已经睡下了,那汤您也没喝。”
这样折腾一下,怎么会不头疼。
赵明宜嗯了一声,终于起了身去洗脸,她在擦脸的时候还问梨月:“那别的呢?没有了吗?”大哥与她说了什么吗?
她只记得有一句要罚她什么的话,也记得不太真切。头疼欲裂。
梨月摇头:“我也不清楚,爷让我煮解酒汤去了……您喝了许多呢,也不知道爷怎么把您劝回去的。”她知道姑娘其实不太能喝酒,小半杯就能醉。偏偏昨夜那等情状,她也不敢拦。
用早食的时候,赵明宜忽而问梨月:“娘那边可送去了?”
“送去了,不过张妈妈说夫人用的不多。早上只吃了小半碗酥酪,别的就没有了。”梨月道。
她们母女之间,好像横了一堵越不过去的墙,梨月也不知道该怎么办。若是夫人一直不愿意见小姐,那她们之间的缘分,或许就只能到这里了。
赵明宜怎会不知道。
“娘还喝着药罢?”她随意吃了两口,忽而问起梨月厨房的事情来:“你去吩咐灶上的妈妈,中午做些家常菜罢,看有没有银耳莲子,做个银耳莲子汤,少放些糖。”
林娉不喜欢吃甜的。
梨月欸了一声,立马吩咐人去了。
她刚走,刘崇就过来,有仆妇引他去花厅,她让人倒了茶,才见刘崇拿了两份契约文书给她,她接了过来,问道:“这是什么?”有一张是官契。
“姑娘,这是这座宅子的契约文书。”刘崇翻了翻她手里的,抽出一份文书来,指给她看:“这个是绝卖契。”又翻了翻:“这是官契跟□□。往后这座宅子就是您的。还有府上的四十多名仆妇,侍从,身契都会给您。”
刘崇走后,她将这份契约文书拿在手里许久。低头看着地面。
这些东西,他前世就给过她一遍了。其实不止这些。她的嫁妆母亲给了一部分,还有很多很多是他私下给的,冯僚亲自送过来,连带着他手底下管事的人,都跟着她去了孟家。
孟蹊能在短时间内爬得那么高,也是她丰厚的财力在后面支撑。
他一直都不知道而已。
不该她得到的东西,迟早都是要还的。她占据的那个女孩儿的位置,母亲对她多年的疼宠,她只能一点一点地报答了。
那哥哥给她的呢。
到最后,会不会也终不属于她。
这份契约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她一直都知道,自从那场失败的婚姻之后,她就再没有了安全感,也没有了再去爱某个人的勇气。几个月前她与王颂麒议亲的时候,心中没有半点波澜。
回了房里。
午间的时候,她去了一趟小厨房,自己看着炉火熬了药。她有这方面的经验,在赵家的时候,老太太每日都要喝药膳,总是借着孝顺的由头打发她去看药,然后留明湘在房里说话。她熬得多了,便也能掌握好火候。
不仅熬了药,还炖了银耳莲子羹。她很熟悉林娉的口味,少放了糖,炖得淡一些。张妈妈过来的时候,她就交给她了。
“娘这几日还头疼吗?”她问了张妈妈。
张妈妈接过了她手里药,又看了看灶上的羹汤:“其实还是那个样儿,早前就疼得厉害……姑娘,奴婢说句心里话,夫人的病也不都是因为您,她是心里不舒坦,心情也不好。”
夫人跟二老爷之间很早就出问题了,只是近一两年才闹大了而已。还有早夭的小姐,都成为她心里一道道坎。
“我知道。”她拿帕子擦了擦沾到手上的药汤,看着指尖被一点一点擦净,低声说道:“娘的恩情,我一辈子都还不清的……”又看向张妈妈:“母亲现在不愿意见我,您不要劝她……她心里会不好受的。”她知道林娉现在最需要的是静心。
张妈妈点点头。
看见眼前的姑娘手上沾了药汤,忙抚了抚她的手,才见上头燎起了两个胀红的水泡:“哎呀,您怎么亲自看着呢,把手弄成这样。得让梨月丫头给您上药才是。”
张妈妈看着她长大,怎么会不心疼。长长地叹了口气。
这对母女怎么会一点感情都没有呢……若换了个计较多些的来,此刻只应该急哄哄地去哄林氏,保住自己的地位才是最要紧的。小姐却劝她不要为她说话,怕林娉心里不好受。
心都疼得揪了起来,连忙让梨月去给她上药。
没涂药的时候还不觉着疼,等药膏抹在手指尖的时候才发觉火辣辣的。她想起来午间刘崇拿来的那份契约文书,她让梨月找出来,一张一张翻看了。
时下的宅邸买卖契约分三种,一种是典契,典当给别人,在一定时间内是可以赎回的,一种是活卖契,与典契有些相似,原宅子的主人在约定的条件下可以将宅子买回来。
还有一种就是她手里的这个,绝卖契。
只要这个给了她,那这座宅子,就完完全全是属于她的,任何人都沾不了手。刘崇说还有府上的仆役,大哥都给了她。
“梨月,你去帮我问问哥哥眼下再不再府里,我想去见他。”她捏着手里的文书,心里依然觉得有些迷茫。*
梨月很快回来:“姑娘,爷在书房等您。”
她将那几张契约文书塞在袖子里,换了身衣裳便去了。眼下是暑天,园子里很热,太阳晒得紧,穿过夹道才到廊下,方才得了几分荫蔽,凉爽了许多。
刘崇在门口等她,见她过来行了一礼,做了个请的姿势。
推开门,进了书房后才发现,这里似乎跟兄长在赵家住的阆山苑陈设是一样的。
他应是不喜欢变动的人,生活上也是这样。入门正对的一张紫菱画几,两旁各设博古架,上头放着青花瓷瓶还有古画一类的物什。她熟门熟路地进了里头的隔间。
果然瞧见兄长坐在里间的书案后,案上有一份折子一样的东西,上头还压着一张什么,似乎是画。
他穿得很随意,一身藏青的长衫,是交领宽袖的样式,没有束腰,形容清冷,长身玉立,少见的随性温雅。
她走上前去,小声地喊了句:“哥哥。”
赵枢早便听见她过来。柔软的绣鞋发出轻巧的声音,他很熟悉她的脚步声。高兴的时候她会走得快一些,三步并作两步地走,情绪不太好的时候会走得很慢,一边走一边想事情。
“找我有事?”他搁下笔。
赵明宜顿了一会儿,捏着袖子里的东西,不知道如何开口。
赵枢不知道昨夜的事情她还记得多少,也不好问,先一步将她拉了过来,将方才摆在桌案上的图指给她看,问她是想要在宅邸中修园子,还是引温泉水建一口汤池。
“这是什么?”她的指尖划过那张图纸,抬头问他。
这个角度她能看见他的下巴,有一点泛青。他是那等十分清冷的长相,像一块自然凿刻的玉,棱角分明,气质出尘……眼底有一点青影。他昨夜没睡好吗?
赵枢略微低了低头,看着她黑葡萄似的眼睛:“是这座宅子的布局图。河间冬日寒冷,大雪日多,你身体不好,便想着让工匠留一块空地出来修汤池。”只是女孩儿大多喜欢花草,刘崇又建议他建暖房,暖房养的花冬日也不会凋零。
赵明宜静静地听着。
赵枢又给她指了几个地方,给她辟的书房,还有暖亭,园子,林氏的院子。都很齐全。
他站在她身后,就像是拥着她一样,她能听见他的呼吸声,还有熟悉的薄荷的味道……薄荷的味道,真的很熟悉很熟悉,好像昨夜梦里也闻见过。
他比她高很多,有时她能隐隐察觉到他在俯视她。
袖子里的契约文书一下子便不好拿出来了……他对她很好很好,把这个还给兄长,就只能说她一点心都没有了。只是这些东西真的会一直属于她吗?
他对她的疼爱和纵容,会不会有一天也会收回去。
悄无声息地与他拉开了一点距离。
“我觉得,还是修汤池罢……娘在生病,她应该会比较需要这个。”她握紧了手,有些拘谨。
赵枢看了默默离远了些的姑娘,很淡地道了一句好。
第62章 心意
那几张契书在袖子里有些烫手,她显然察觉到了气氛的凝滞。
转头去看他的桌案,才见那展开的布局图下压着一份折子,人不知所措的时候会用力地给自己找点事做,她只能低头去翻那份折子。
不许她看的东西他会制止的。
可是自从她伸到到摸到折子的那一刹那他都没出声,她也不敢抬头,目光定定地看着折子上写的字。原本还没什么,只是越往后看越心惊,这竟是一份替父请还的致仕书。
她蓦睁大眼睛,结结巴巴地问道:“伯,伯父是生了很严重的病吗?”这份折子写得言辞恳切,大意就是赵大老爷身体不愈,精力不支,兄长替伯父上请致仕。
赵枢狭长的眸子微微眯了眯,将那份折子从她手里抽出来,扔回了桌案上,淡淡地道:“不过是个托辞而已,我说有就是有了,这有什么……”
如父如兄……
第61章 距离
刘崇还在上院。
他也仔细想了想这会儿爷究竟有没有空。
一个姑娘,多饮了些酒,想着大爷过去也就多劝慰两句,一会儿就回来了。是以便没走。
谁曾想半个时辰过去,茶都喝了两三盏,还未见廊下有人来。这回就是再迟钝,也能觉察出什么来了,喊了门外的侍从过来,让他晚些时候警醒着些,廊下的灯笼不要熄。
刘崇暗想,其实一切都有迹可循。
爷这么些年身边也没旁的女人,就这么一个没有血缘的妹妹,小时候在书房里陪着,后来跟在身边,赵家又是那等没点人气儿的地方,可不就宝贝这么个女孩儿么。
只是麻烦的是,爷似乎一点儿都没觉察出来什么。
疼爱跟喜欢,怕是早就混在一起了,理也理不清。姑娘也是个迟钝的,懵懂茫然,想必也拿捏不好与大人之间的距离。她跟大人如今的状态,差不多就是比兄长多几分亲昵,比情人少几分暧昧。
就像走在丝绳上,让人心惊……他们那样的关系。
走在廊下,庭院拂过一阵凉风来,夜已经深了。他正要出院子,正好瞧见不远处微光闪现,一道高大的身影从假山后出来,神情微敛,步履匆匆,一如既往的清冷如玉。只是不知为何那件靛青的长衫腰间有些皱了。
他远远地行了一礼。
赵枢点点头,也并未吩咐什么,只让他早些回去。
明窗亮起了烛火。身上早就汗湿了。
丫鬟送了热水进来。
赵枢沉默地解了身上的青衫,随手搭在屏风上,看着尚冒热气的水,忽而吩咐人换了凉水来。这样的夏夜,总是难免让人心浮气躁。
他没想到自己有一天能让那个姑娘蹭出火气来。
从小就在他身边的女孩儿,早在不知不觉的时候有了少女的模样。他从未有这样一刻清晰地认识到,她不仅是妹妹,还是一个居于青涩与成熟之间的女子。
少女的柔软蹭过胸膛。
他不明白这对他究竟意味着什么。
“行了,你们出去吧。”
净房的丫头正在换水,他挥退了底下的人,又冲了一次凉。
翌日早晨,晨光洒进内室的时候,赵明宜已经坐了起来,坐在床榻上有些发愣。不仅头疼得厉害,身上也酸,十分地疲惫。而且她还不记得昨夜发生了什么。
她问梨月。梨月叹了口气:“您昨夜喝多了,我去请大爷,他过来瞧您来了,还吩咐我去煮解酒汤。不过等我回来的时候,您已经睡下了,那汤您也没喝。”
这样折腾一下,怎么会不头疼。
赵明宜嗯了一声,终于起了身去洗脸,她在擦脸的时候还问梨月:“那别的呢?没有了吗?”大哥与她说了什么吗?
她只记得有一句要罚她什么的话,也记得不太真切。头疼欲裂。
梨月摇头:“我也不清楚,爷让我煮解酒汤去了……您喝了许多呢,也不知道爷怎么把您劝回去的。”她知道姑娘其实不太能喝酒,小半杯就能醉。偏偏昨夜那等情状,她也不敢拦。
用早食的时候,赵明宜忽而问梨月:“娘那边可送去了?”
“送去了,不过张妈妈说夫人用的不多。早上只吃了小半碗酥酪,别的就没有了。”梨月道。
她们母女之间,好像横了一堵越不过去的墙,梨月也不知道该怎么办。若是夫人一直不愿意见小姐,那她们之间的缘分,或许就只能到这里了。
赵明宜怎会不知道。
“娘还喝着药罢?”她随意吃了两口,忽而问起梨月厨房的事情来:“你去吩咐灶上的妈妈,中午做些家常菜罢,看有没有银耳莲子,做个银耳莲子汤,少放些糖。”
林娉不喜欢吃甜的。
梨月欸了一声,立马吩咐人去了。
她刚走,刘崇就过来,有仆妇引他去花厅,她让人倒了茶,才见刘崇拿了两份契约文书给她,她接了过来,问道:“这是什么?”有一张是官契。
“姑娘,这是这座宅子的契约文书。”刘崇翻了翻她手里的,抽出一份文书来,指给她看:“这个是绝卖契。”又翻了翻:“这是官契跟□□。往后这座宅子就是您的。还有府上的四十多名仆妇,侍从,身契都会给您。”
刘崇走后,她将这份契约文书拿在手里许久。低头看着地面。
这些东西,他前世就给过她一遍了。其实不止这些。她的嫁妆母亲给了一部分,还有很多很多是他私下给的,冯僚亲自送过来,连带着他手底下管事的人,都跟着她去了孟家。
孟蹊能在短时间内爬得那么高,也是她丰厚的财力在后面支撑。
他一直都不知道而已。
不该她得到的东西,迟早都是要还的。她占据的那个女孩儿的位置,母亲对她多年的疼宠,她只能一点一点地报答了。
那哥哥给她的呢。
到最后,会不会也终不属于她。
这份契约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她一直都知道,自从那场失败的婚姻之后,她就再没有了安全感,也没有了再去爱某个人的勇气。几个月前她与王颂麒议亲的时候,心中没有半点波澜。
回了房里。
午间的时候,她去了一趟小厨房,自己看着炉火熬了药。她有这方面的经验,在赵家的时候,老太太每日都要喝药膳,总是借着孝顺的由头打发她去看药,然后留明湘在房里说话。她熬得多了,便也能掌握好火候。
不仅熬了药,还炖了银耳莲子羹。她很熟悉林娉的口味,少放了糖,炖得淡一些。张妈妈过来的时候,她就交给她了。
“娘这几日还头疼吗?”她问了张妈妈。
张妈妈接过了她手里药,又看了看灶上的羹汤:“其实还是那个样儿,早前就疼得厉害……姑娘,奴婢说句心里话,夫人的病也不都是因为您,她是心里不舒坦,心情也不好。”
夫人跟二老爷之间很早就出问题了,只是近一两年才闹大了而已。还有早夭的小姐,都成为她心里一道道坎。
“我知道。”她拿帕子擦了擦沾到手上的药汤,看着指尖被一点一点擦净,低声说道:“娘的恩情,我一辈子都还不清的……”又看向张妈妈:“母亲现在不愿意见我,您不要劝她……她心里会不好受的。”她知道林娉现在最需要的是静心。
张妈妈点点头。
看见眼前的姑娘手上沾了药汤,忙抚了抚她的手,才见上头燎起了两个胀红的水泡:“哎呀,您怎么亲自看着呢,把手弄成这样。得让梨月丫头给您上药才是。”
张妈妈看着她长大,怎么会不心疼。长长地叹了口气。
这对母女怎么会一点感情都没有呢……若换了个计较多些的来,此刻只应该急哄哄地去哄林氏,保住自己的地位才是最要紧的。小姐却劝她不要为她说话,怕林娉心里不好受。
心都疼得揪了起来,连忙让梨月去给她上药。
没涂药的时候还不觉着疼,等药膏抹在手指尖的时候才发觉火辣辣的。她想起来午间刘崇拿来的那份契约文书,她让梨月找出来,一张一张翻看了。
时下的宅邸买卖契约分三种,一种是典契,典当给别人,在一定时间内是可以赎回的,一种是活卖契,与典契有些相似,原宅子的主人在约定的条件下可以将宅子买回来。
还有一种就是她手里的这个,绝卖契。
只要这个给了她,那这座宅子,就完完全全是属于她的,任何人都沾不了手。刘崇说还有府上的仆役,大哥都给了她。
“梨月,你去帮我问问哥哥眼下再不再府里,我想去见他。”她捏着手里的文书,心里依然觉得有些迷茫。*
梨月很快回来:“姑娘,爷在书房等您。”
她将那几张契约文书塞在袖子里,换了身衣裳便去了。眼下是暑天,园子里很热,太阳晒得紧,穿过夹道才到廊下,方才得了几分荫蔽,凉爽了许多。
刘崇在门口等她,见她过来行了一礼,做了个请的姿势。
推开门,进了书房后才发现,这里似乎跟兄长在赵家住的阆山苑陈设是一样的。
他应是不喜欢变动的人,生活上也是这样。入门正对的一张紫菱画几,两旁各设博古架,上头放着青花瓷瓶还有古画一类的物什。她熟门熟路地进了里头的隔间。
果然瞧见兄长坐在里间的书案后,案上有一份折子一样的东西,上头还压着一张什么,似乎是画。
他穿得很随意,一身藏青的长衫,是交领宽袖的样式,没有束腰,形容清冷,长身玉立,少见的随性温雅。
她走上前去,小声地喊了句:“哥哥。”
赵枢早便听见她过来。柔软的绣鞋发出轻巧的声音,他很熟悉她的脚步声。高兴的时候她会走得快一些,三步并作两步地走,情绪不太好的时候会走得很慢,一边走一边想事情。
“找我有事?”他搁下笔。
赵明宜顿了一会儿,捏着袖子里的东西,不知道如何开口。
赵枢不知道昨夜的事情她还记得多少,也不好问,先一步将她拉了过来,将方才摆在桌案上的图指给她看,问她是想要在宅邸中修园子,还是引温泉水建一口汤池。
“这是什么?”她的指尖划过那张图纸,抬头问他。
这个角度她能看见他的下巴,有一点泛青。他是那等十分清冷的长相,像一块自然凿刻的玉,棱角分明,气质出尘……眼底有一点青影。他昨夜没睡好吗?
赵枢略微低了低头,看着她黑葡萄似的眼睛:“是这座宅子的布局图。河间冬日寒冷,大雪日多,你身体不好,便想着让工匠留一块空地出来修汤池。”只是女孩儿大多喜欢花草,刘崇又建议他建暖房,暖房养的花冬日也不会凋零。
赵明宜静静地听着。
赵枢又给她指了几个地方,给她辟的书房,还有暖亭,园子,林氏的院子。都很齐全。
他站在她身后,就像是拥着她一样,她能听见他的呼吸声,还有熟悉的薄荷的味道……薄荷的味道,真的很熟悉很熟悉,好像昨夜梦里也闻见过。
他比她高很多,有时她能隐隐察觉到他在俯视她。
袖子里的契约文书一下子便不好拿出来了……他对她很好很好,把这个还给兄长,就只能说她一点心都没有了。只是这些东西真的会一直属于她吗?
他对她的疼爱和纵容,会不会有一天也会收回去。
悄无声息地与他拉开了一点距离。
“我觉得,还是修汤池罢……娘在生病,她应该会比较需要这个。”她握紧了手,有些拘谨。
赵枢看了默默离远了些的姑娘,很淡地道了一句好。
第62章 心意
那几张契书在袖子里有些烫手,她显然察觉到了气氛的凝滞。
转头去看他的桌案,才见那展开的布局图下压着一份折子,人不知所措的时候会用力地给自己找点事做,她只能低头去翻那份折子。
不许她看的东西他会制止的。
可是自从她伸到到摸到折子的那一刹那他都没出声,她也不敢抬头,目光定定地看着折子上写的字。原本还没什么,只是越往后看越心惊,这竟是一份替父请还的致仕书。
她蓦睁大眼睛,结结巴巴地问道:“伯,伯父是生了很严重的病吗?”这份折子写得言辞恳切,大意就是赵大老爷身体不愈,精力不支,兄长替伯父上请致仕。
赵枢狭长的眸子微微眯了眯,将那份折子从她手里抽出来,扔回了桌案上,淡淡地道:“不过是个托辞而已,我说有就是有了,这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