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兄(重生) 第13节
  里头嗯了一声,赵明宜才往里探了探头,只见他祖父坐在太师椅上,眼睛微微闭着。她收了目光,小心地往里走去,待走到书案旁,才喊了一声祖父。
  “你来了……”
  他坐起了身,目光看向何进,何进便恭敬地退了出去。议事厅便只剩下她跟太爷了。
  赵明宜忽然如坐针毡。她知道太爷要问什么,却一时间没想到要如何回答。……而且这位老太爷,她实在是害怕,就是单单地站在一旁,她都能察觉到那道审视的目光,好像只要她一说谎,都能被找出疏漏来。
  “蓁蓁,跟我说说吧,你是怎么知道你三叔母受人钱财,让人摆平了孟家……可还有旁人知道。”
  他两鬓已然斑白,那双眼睛却是凌厉无比的。赵明宜甚至不敢看向太师椅。
  “我……我,”她顿了一下,强装镇定,却不敢轻易找一个理由糊弄太爷。
  就连伯父跟几位叔父,为官多年,都不敢在祖父跟前造次。她就更不敢了。顿了许久,她心下越来越慌,掌心开始冒冷汗……
  她要怎么说?她长在闺阁,怎么会知道孟家的事。而祖父请她过来,在前头肯定已经见过婶娘了,婶娘那头办事的人肯定已经处理了个干净,不会给她留把柄。她就更无从得知了!
  心下百转,她想到了更深的东西。
  祖父亲自来问她,说明这件事很严重……当年孟老爷与祖父政派相争的事她不清楚,只知道祖父很忌讳孟家。那有没有可能,祖父会借此事……彻底除掉孟老爷。
  她越想心里越慌,手微微握着,指甲慢慢嵌入掌心。
  就在她慌张无措之际,门外何进忽然敲门走了进来,看了上首一眼,又看了看她。
  “太爷,大爷来了。”他顿了顿,忽然面露难色:“爷说来接小姐去东街看灯……”
  第15章 见面
  太爷坐在上首,何进躬着身回话,微微抬头,瞧见太爷霜白的鬓角,还有那双浑浊但凌厉的眼睛。
  “你先请他进来。”
  何进连忙出门去请。
  赵明宜站在一旁,手微微抓着衣角,向门外看去,只见一道高大的身影走进来,将门外迎向她的光都挡住了,她的身上落下一片阴影。
  他今日少见地穿了身软面的白衣,没有任何纹样,干净的面庞为他平添了几分温和的味道……可是他的气质分明很凌厉,像出鞘的刀刃划出的寒光。
  “哥哥。”她高高地喊了一声。
  赵枢看了她一眼,却是微微地笑了一声,又看向太爷:“祖父怎么把她叫过来了?您要唤也该唤承宣跟承翎来才是,他们两个马上就要春闱,若能得您指点一番,想来会有一些进益。”
  说罢自顾地坐到了赵明宜身边的圈椅上,将她掩在了身后。
  太爷让人上了茶过来,只说道:“不过是问她几句话。承宣跟承翎自有你几位叔父操心,若都让我来指点,要他们这些做父亲的有什么用。”
  何进亲自上了茶来。
  赵枢桌案上的是一盏雨前龙井,何进不知道小姐爱喝什么,便让人上了一杯梅子汁。赵明宜却没去另一张圈椅上坐,只拘谨地站在大哥身后。更不要说在这里喝茶了。
  “你三叔父告诉我,蓁蓁说她婶娘收了云州豪绅的银子,替人做了些事。我已经让人查清了……只是我却是不知宜丫头是怎么知晓的。”太爷不紧不慢地说着,轻啜了一口茶,说话又冷了几分:“既然连她都知道,那私下还不知有多少人捏住了你叔父的把柄。我把她唤来问问而已,你倒是上心,亲自过来一趟。”
  太爷看了他一眼。这个孙儿的面色却是淡淡的。
  他向来如此,从当年科考及第,刑部观政,到后来远去天津,掌管兵备事宜,再到如今进督察院……他的性子比之自己当年,还要内敛几分。
  没想到却对这个丫头有几分上心。
  “祖父问她这个干什么。”赵枢没管上首的打量,只淡淡地道:“任谁都知道做了不干净的事,就得承担后果。婶娘比六妹年长不知多少,做事这般不知分寸,还让人捏住了把柄,您该斥责叔父才是。”
  “至于别的,该料理便料理,该责罚便责罚……她年纪这么小,您唤她过来有什么用呢。她知道的事,都是从冯僚那里知晓的,您对我还有不清楚的吗?”
  赵明宜被带出议事厅的时候,掌心还有些冒冷汗。
  她实在是太大意了。往后遇到这种尚未发生,或者不该自己知晓的事,她要谨慎一些才好。譬如此次,如若大哥不来,她就真的解释不清了。
  可是这件事祖父那里过了。兄长这里却没有,她要怎么跟他说,她竟然能知道远在云州的事呢。
  赵枢看着这姑娘沉默地跟在自己身后。不远处冯僚迎面而来,脚步匆匆,忽而请示道:“督察院的两位都事,经历,已经到了,王大人也来了,正在书房。”
  他点点头,侧身看了看她,淡声道:“蓁蓁,你先回去吧。”
  兄长竟不问她方才的事?
  还是因为有要事,所以先放着,以后再说。
  她默了默,头一下子很混乱,有些发胀,半天只憋出一句:“那我们不去看灯了吗?”
  “小姐,马上清明了?咱们这儿哪有灯?”冯僚一下子笑了出来:“现在还是白日,就更没有了。”
  她不知道是怎么回二院的。只记得冯僚略带笑意的目光。
  所以大哥竟随便诌了个理由就把她带走了。难怪祖父当时面色不那么好看!
  .
  日光融融,马上就清明了。
  晚上的时候荣安堂的嬷嬷过来跟林氏商议,后日赵家跟王家去寺庙上香,三夫人因为一些事不能去,到时候便让林氏照料着两个姑娘一道。
  她娘坐在炕上听婆子回复去上香的事宜,一边听一边跟女儿道:“李氏这回恐怕触怒了你祖父,你叔父也逃不了干系,她这些日子应该都没法出来应酬了,也不知道太爷是怎么发落的。”
  赵明宜在一旁下棋,闻言默了默。
  而三院的明湘,今夜气得连晚饭都没吃。待临近亥时之际,丫头端了些午间没吃完的糕饼果子来,这才随意垫了两口。
  “赵明宜她算个什么东西,凭什么让我娘受这么大的委屈。”一边咬了口栗子糕,一边眼圈儿红了:“我就不明白了,祖父为什么要让我娘去家庙住两个月,这跟打我父亲的脸有什么差别。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王夫人,到时候若三少爷问起来,我可怎么回他呢。”
  赵家两位夫人在河间府。怎么祖母跟林氏都去了,偏偏她娘没去。
  连翘这会儿正端了热茶来,见她快哭了,连忙安慰道:“您别慌呀,还有老太太护着您呐。您今夜可万万不能哭,到时候眼睛要肿了,后儿去寺里上香可就不好看了。”
  明湘闻言果真止住了眼泪。
  “对,还有祖母帮我呢。我为什么要慌!”她扔了手中的栗子糕,觉得难吃死了,恨恨地道:“那天我就该多买通几个婆子,让她们把赵明宜跟那个叫孟蹊的穷儒生坐实了,最好传到王夫人耳朵里去,看她还得意什么。”
  “她娘母家就是经商的,配那样的人家刚好。要是像她姐姐那样,嫁了高门大户,恐怕命还受不住,听说四姐嫁到永州去也过得不怎么样。”
  明湘忽而想通了,便让连翘伺候自己的梳洗。
  三院很快也熄了烛火。
  两天很快就过去了。这天赵家备了三匹马车,明湘跟老太太喜欢宽敞,都单独坐着。赵明宜跟母亲挨着坐,沿路能一块儿说说话。
  她娘看着对王颂麒也挺满意。路上叮嘱她,若是她到时候觉着喜欢,她便去跟王夫人说说话,看看王家的意思。
  赵明宜一下子哭笑不得。
  她母亲前些日子还说要多留她两年,怎么这会儿又盼望着她早些定下来。
  “你这就想窄了……我想留你是一回事,这早些定下来是另一回事。”林氏点了点她的额头,笑骂道:“人家好的公子看上的人家多了去了,你不挑,别人可就挑走了。”
  赵明宜摸了摸头,心中却是一股说不上来的滋味。
  马车不时晃动,车帘随着拂动的风掀开一条缝,她往窗外看去,透过这一丝缝隙捕捉到沿路充满绿意的景。窗外绿意盎然,树木一下子冒出大片大片的枝叶,繁茂而苍盛。
  那她就去见见王颂麒吧!
  至少得见一面。
  其实前世明湘若没有让人出去传她跟孟蹊的事,她可能不会记得他,也不会在明年春闱他高中之后,打马游街那日,专程跑出去看他。
  后面很多很多事,就不会发生了。
  时间过得很快。路上跟林氏说着话,他们很快就到了大音寺。寺里的僧人出来迎他们,一行人皆跟着到寺庙后的禅房去,明湘扶着老太太,明宜扶着母亲,沿路看下来,发现庙里的桃花开了一片,茂盛极了,春意盎然。
  僧人说后山还有山玉兰,丁子香,桃花也是后山开得最盛:“夫人小姐若是觉得有趣,往后山去才是开得最好的,等过两日,寺里的文殊兰也开了,夫人小姐若是喜欢还能带些回去,栽在院子里。”
  庙里的东西都带着点佛性,老太太最信这个,当下便让丫头给了香银,让他们走得时候带几株回去。
  明湘夸老太太有佛性。
  林氏笑而不语。
  赵明宜却觉着文殊兰这花的名字很有意思,她没见过,很想去看看。
  王夫人却是先到了。已经喝了一会儿茶,正吩咐庙里的僧人筹备午间的素斋,听见有人说话的声音,转头一瞧,果真见赵家的夫人太太还有两位小姐过来了。
  “真是……颂麒路上遇见他叔父,有事耽搁了些时辰,一会儿才过来呢。”
  老太太忙说无事,一道往炕上坐了,笑着说了几句话,王夫人这才看向两位姑娘,连连夸赞:“老太太真有福气,两个孙女儿都这么漂亮。”说罢一边抓了两个姑娘的手,热络地问了几句话。
  明湘害羞地低了低头。
  赵明宜坐在后边儿,也跟着明湘微低着头。
  这是相看来的,姑娘家都不能表现得太主动。
  老太太很满意。
  王颂麒没来,明湘显然有些兴致缺缺,却依然陪着王夫人说话逗趣。
  老太太在一旁喝着茶,先把林氏打发出去准备午间用的素斋,过了一会儿又打发明宜去找文殊兰:“等我们回去的时候,得带着几株回去,你去帮祖母看看,莫让人挖伤了根。这是佛祖跟前的东西,可得仔细。”
  王夫人神色暗了暗,想留着她。老太太却说无妨:“让她去吧,我这个孙女儿平日里也是最孝顺我的,她做事我放心。”
  赵明宜也坐不住了,只能往后山去。
  “什么呀,老太太分明就是赶您走。一会儿三少爷来了,您肯定就见不着了……”梨月抱怨了两句也歇了气。
  “会见到的,你别担心,哪在于这一时啊。”赵明宜跟着寺僧走上了山道。沿途栽满了桃花,满山都是,让人看着心里好像也开了花,心情明朗起来。
  只是寺僧很快停下了脚步,朝山腰望了一眼,请她等一会儿,自顾往上走了一段。
  那寺僧年纪也不大,挠了挠头,小声地道:“前头有侍从守着,似乎有位贵人……兰花儿就在不远的地方了,咱们还要去吗?”
  他话音刚落。赵明宜还未听清楚,便听见前方石亭中传来一道温润的声音:“请赵小姐上来吧。”
  她抬眼望去,只见一道清瘦挺拔的身影,身量很高,穿着靛青杭绸的软面常衫。
  ……十分贵气俊雅。
  第16章 补伞
  赵明宜见过很多种贵气。
  譬如她祖父,是那种十分低沉的,沉淀多年的老臣的气韵。像二姐明禾,从赵家嫡女到永安郡王妃,身上的那种雍容华贵是她在自己身上永远也找不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