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兄(重生) 第12节
“我……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她轻轻地问道。
赵枢看着她干净的眼睛,只一心望着他,就像小时候那样,永远乖乖地坐在他书案旁,从不像赵家其他小辈那样,一边崇敬他,一边畏惧他。
赵明宜看向他的眸子里,从来不会有害怕。
他扔了手中的棋子,看向窗边,淡淡地道:“再过几个月,皇上会下旨,命我巡视辽东。等此间事了,我便不会再回河间了。”他看着她无措的样子,不知道为什么要跟她解释这个。
夏天快要到了,窗外的园栽都茂盛起来,偶尔传来雀鸟的叫声。
书房内很是安静了一会儿。
他以为她会问他为什么。可是她只是默默放下了食盒的盖子,将东西放到一边,双手平放在膝上,轻轻地交握着,小声地说道:“我知道的……大哥不喜欢伯父,也不喜欢赵家。”
她抿了抿唇:“如果您不回河间,会开心一些。那我宁愿哥哥不回来……”
“娘在登州府有商铺,舅舅常往那里去。如果有机会,我便跟着舅舅一道去,到时候也可以见到你……也是一样的。”她抬头看他,指尖微微攥着。
赵枢的目光落在窗外。
却是捻动着手上的玉扳指,嗯了一声。
赵明宜说不清楚为什么,她觉着大哥方才好像有一瞬想要放弃她。她拽着衣角,心中忽然很慌张。今生与前世不一样,母亲在她身边,她可能不会再去天津,他与大哥的关系,可能也只能止步于此,保持这样不近不远的距离。
或许到最后,会变得无比疏离。
天渐渐地沉了。窗外的云慢慢暗了下来,聚作一团,天边灰蒙蒙的,看起来好像要下雨。她坐起身,跟大哥说她该回去了。
母亲见她许久未归,怕是要命人来唤她。
走出阆山苑的时候,天色果然沉得黑压压的,地上已经被雨水打湿了,风越来越大,梨月手里的伞都撑不住。
正在她们发愁的时候,不远处周述真走了过来,拿了一把十二骨的青花油纸伞,撑在了她们头顶,将她们送了回去。
等回到桐花阁的时候,她才发现张妈妈也在院里,林氏坐在廊下的椅子上,见她回来忙把她拉到身边。正巧又瞧见送她回来的周述真,让人沏了盏茶来请他喝了。
等人走后,林氏才问她有没有遇见伯父。
原来母亲都知道。
“大爷跟你伯父闹成那样,你还正巧迎上去,我就没见过你这么笨的。”林氏点了点她的额头,似乎猜到她小时候不去荣安堂都躲在哪里了,一半无奈一半担忧。却也没说什么。
赵明宜赶紧进了房里换衣裳。她的裙摆有些湿了。
等她换好后,林氏才跟她说:“方才老太太那边让人来传话,说过两日天气好,王家夫人约咱们家去大音寺上香,让我来问问你身子怎么样,可方便去。”
早前女儿真病着的时候不来问,刚巧这时候就来了。林氏也知晓这位婆婆的意思,她只想带明湘去,让女儿推说身体不好留在府里,届时王夫人便只能相看明湘了。
“我自然好了。我知道,祖母只是不想带着我罢了。”明宜也猜出了老太太的心思。
她得去。
不知道怀着什么样的心态,她忽然想去看看王颂麒。她前世好像都没见过他,祖母只让他见了明湘,她被老太太唤去了求签,只留了五姐姐在禅房里。
她忽然想去看看。
兄长为她挑选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
雨下得更盛了,天边阴沉沉的,眼前不时闪过电光,耳畔传来雷鸣声。等周述真撑着伞回到阆山苑的时候,他才瞧见大爷已经从书房出来,走到了廊下来。
负手站在亭中赏雨。
他合了伞,顺手搁置在了墙角:“爷,小姐已经送回去了。”
周述真听见了方才大老爷在书房内的争执,也看见了小小的姑娘巴巴地过来送青团。
他习武,站在门外,便能听见小姐小声说话的声音,软绵绵的,乖巧又柔和。低声说她想要哥哥高兴。
那一刻周述真心里忽然冒犯地想,小姐若是他妹妹,他真的要把她捧到天上去。
大爷什么都不缺。
他的仕途已经是能看得见的青云直上,任何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与他来说都只是点缀而已。唯有亲情淡漠这一点,自从夫人去后,便再也无人能弥补。
周述真本以为小姐可以。但是后来瞧着,大爷即将远去辽东,又托付王大人看顾她,看起来似乎也没真的那般上心。
雨幕像珠帘一般垂下。房檐滴滴答答,雨水顺着檐上的犀角飞溅下来,落到地上后泛起层层涟漪。
赵枢看着亭外的雨,手中的扳指微微转动。忽然吩咐周述真把冯僚叫过来。
冯僚冒着大雨赶来,本以为有什么重要的事。却没想到大爷只是让他打一支钗,似乎是姑娘家及笄礼用的
第14章 柳絮
河间对女子的笄礼很重视。
冯僚想了想,那这支钗应该就是给六小姐的。这位小姐正月刚过完生辰,等她及笄的时候,便刚好是明岁正月,那时候大爷兴许已经远在辽东了。
或许是考量到了这一点,所以才让他将钗提前打出来。
不过姑娘家在这等时候一般用的是簪子,大爷为何命他打的是一对儿点翠青雀?他虽没想通,却奉命照办,亲自去找了匠人,悉心叮嘱细节,确保打出来是最好的。
等他这边回来,夜色已经深了。
阖府都掌了灯,其中最亮堂的便要数荣安堂。老太太年纪上来,每日除了念经诵佛,管教家里的媳妇丫头外,最看重的便是保养自己。吃的喝的用的无一不精细,就是那灯,也得用透光最好的羊角灯,她最怕夜里一个不好伤了眼睛。
丫头小心地点上烛火,盖了灯罩,荣安堂瞬间明亮起来。
老太太坐在罗汉床上,明湘坐在她身边,一张白皙的小脸这时也难免皱了起来,她知晓祖父已经知道她母亲做过的事,明天肯定要责问三夫人,这时候她做女儿的也难免心焦。
毕竟过两日她便要去见王家夫人了。
若是这个时候她母亲被抓了错处,祖父责罚下来,肯定影响她说亲。
“祖母,怎么办啊,您可得帮帮我啊。若是娘有什么事,我后日可就没脸去见三少爷的,他也会看不上我的,您得帮我想想办法。”她推了推老太太的胳膊,带着点焦急的哭腔。
“慌什么,你也算是我带大的,怎么这么沉不住气。”老太太坐在罗汉床上,转头看了这丫头一眼,只觉她还是太年轻,经不住事儿,这么一点小事情就吓成这样:“我问你,你母亲是不是真的收了人两千两,拿去干什么了,你说给我听,我好有个数。还有,你娘做这件事的时候可有走漏风声?不然宜丫头是怎么知道的。”
“娘说,说那两千两在去年给您过寿的时候用了,您操劳这么一大家子,她心疼您,就……”明湘支支吾吾的,她按着李氏教她的说法,又道:“肯定没有走漏什么,知晓这件事的都被娘打发得远远儿的,若不是那孟公子忽然上河间来求医,也没人会知道。”
老太太听说是给自己做寿用的,面色忽然和缓下来:“怪只怪宜丫头多事,连自家人跟外人都分不清……我还要问你一句,你可是真的让陈婆子出去传你妹妹跟那姓孟的公子有牵扯?”
明湘闻言,心一下子高高地提了起来:“我……我,怎么会是我呢,我怎么会做那样的事。”
老太太却是了解她的,是与不是早就摆在脸上了。只恨铁不成钢的点了点她的额头:“我算是白教你了,这样伤人一千自损八百的事儿也干。你就不怕事情闹得,连你的名声也牵连上吗?”
明湘低了低头,眼泪差点落下来。
“您也不能怪我啊……您也看到了,凭什么王夫人单独给六妹妹送那对镯子。”她心里的嫉妒就像火烧一样,而后伸出手腕,只见那对镯子眼下戴在自己手上,情绪这才和缓下来:“她比我小,丫头片子一个,她娘也只是商户出身,哪一点比得上我。”
王家跟赵家一般,都是很有底蕴的人家。如果她要说亲,河间能比得上王家的几乎没有,王三少爷又生得那样俊逸,她觉着也只有他那样的才能配自己。
老太太叹了口气。
“你莫怕,我已经让人跟你祖父说和过了,这件事不会影响你娘。”她捻动手里的佛珠,把孙女拉到身边来,问她:“倒是那王颂麒,你对他可能把握?”
也莫怪老太太多问。
王家那位少爷的条件实在是不错。十六岁的举人,王家大太太嫡出的少爷,听说明年二月便要下场春闱,不出意外,明湘只要嫁过去,差不多就是进士夫人了。还有赵王两家的提携,前程自不用说。
“是个好孩子……不过跟他叔父比,还是差了一些。”老太太叹了口气。
明湘却不晓得祖母说得是谁,在她心里王颂麒已经够出类拔萃了。比他更好的……想来想去,她只能想到一个人!
不过这样比就没意思了。不管是多优秀的人,放在大哥面前,都难免黯淡无光。毕竟二十四岁的正三品朝廷命官,整个河间府几十年来都只有这一位!
得要多出色……才能赶得上呢。
“有没有把握的,我也说不好,他那天对我不冷不热的,到时候恐怕还得您帮我在王夫人面前说说话。”明湘靠在老太太怀里,还是有些好奇:“您刚刚说的是谁呢?王颂麒的叔父?我好像没有听过。”
“你年纪小,当然没有听过……是王嗣年,”老太太握了握孙女的手,告诉她:“这世上厉害的人物多了去了,你没见过的就更多了……他当年也是位惊才绝艳的人物,眼下应该唤他王侍郎了……也很年轻,应该不过二十七八。”
明湘心里一惊。还想问什么,老太太却是一副疲乏的样子,不太想说了。便让人将她送回了三院,路上还叮嘱让她母亲备好一副说辞,明早祖父定要传她说话的。
夜深了,阖府都熄了灯。整座府邸寂静下来,陷入淡淡的夜色之中。
赵明宜躺在床上,目光看向头顶的承尘,却是怎么都不想睡。便将梨月喊来同自己睡。
她总是梦见前世。梦见她住在孟家的那座小宅,梦见正房门前的那棵柳树,每到春天柳絮飘扬的时节,她就会一直咳嗽,说不出话来。
为此只能避去庄子里住着。而他在她不在的时候,才会歇在正院。
现在想想,是不是因为那棵柳树飘絮,他能有很长一段时间不用见到她,才一直留着的。他其实很不愿意见到她……
“梨月。”她轻轻地喊了喊。
“小姐,怎么了?”
“我记得娘说最近园子里要栽花木了,有这回事吗?”她转过身,同身边的姑娘面对面躺着。
梨月在被子里笑了一声,给她掖好被角:“您怎么还挂心这种事儿呢……不过我记得确实有这回事,前些日子管园子的管事妈妈让人去买了苗木,眼下已经暖和起来了,马上就要栽了。听说咱们二院的园子也要重新修一下。”
明宜窝在被子里,小声地跟她道:“能不能跟娘说,咱们院里不要种柳树苗。”
梨月扑哧一声笑了出来,摸了摸她的头发:“好小姐,您莫不是睡糊涂了,怎么会有人家在家里种柳树呢?那会长得很大的,不好打理……而且也没什么好意头。”
这样吗?
原来柳树栽在家里不好。
她垂了垂眼睫,胸中忽然好像闷闷的,一种十分异样的情绪压了下来,让她整个人都很疲惫。
“睡吧。”她小声地道。
梨月低低地嗯了一声。
赵明宜没想到的是,第二天祖父的人会来他们院子里,就连父亲也吓了一跳,连忙问管事何进到底是因为什么,还让人泡了好茶来。
何进却看起来很严肃,只说请小姐去一趟。
林氏捏了捏帕子,看了女儿一眼,赵明宜也看了看母亲,都猜到了到底是因为什么。
她拍了拍母亲的手,跟着管事去了前院议事厅。何进一句话没说,身为太爷的贴身管事,自当一板一眼稳重为上,却头一回见到这样这样镇静的小姑娘跟自己去太爷的书房。
在这之前,他还亲自去请了三夫人。那位夫人却是吓得话都说不清了。
其实何进不知道的是,赵明宜心里也慌张。只是她不能露怯,因为她心底藏着那样一个天大的秘密!
前世今生这些说头,任谁听见,也会道一句她疯了。她绝对不可以表露出一点点这样的说法,哪怕是最亲近的人,哪怕是她母亲。所以她只能镇定!
议事厅近在眼前。
何进敲了敲门:“太爷,小姐到了。”
赵枢看着她干净的眼睛,只一心望着他,就像小时候那样,永远乖乖地坐在他书案旁,从不像赵家其他小辈那样,一边崇敬他,一边畏惧他。
赵明宜看向他的眸子里,从来不会有害怕。
他扔了手中的棋子,看向窗边,淡淡地道:“再过几个月,皇上会下旨,命我巡视辽东。等此间事了,我便不会再回河间了。”他看着她无措的样子,不知道为什么要跟她解释这个。
夏天快要到了,窗外的园栽都茂盛起来,偶尔传来雀鸟的叫声。
书房内很是安静了一会儿。
他以为她会问他为什么。可是她只是默默放下了食盒的盖子,将东西放到一边,双手平放在膝上,轻轻地交握着,小声地说道:“我知道的……大哥不喜欢伯父,也不喜欢赵家。”
她抿了抿唇:“如果您不回河间,会开心一些。那我宁愿哥哥不回来……”
“娘在登州府有商铺,舅舅常往那里去。如果有机会,我便跟着舅舅一道去,到时候也可以见到你……也是一样的。”她抬头看他,指尖微微攥着。
赵枢的目光落在窗外。
却是捻动着手上的玉扳指,嗯了一声。
赵明宜说不清楚为什么,她觉着大哥方才好像有一瞬想要放弃她。她拽着衣角,心中忽然很慌张。今生与前世不一样,母亲在她身边,她可能不会再去天津,他与大哥的关系,可能也只能止步于此,保持这样不近不远的距离。
或许到最后,会变得无比疏离。
天渐渐地沉了。窗外的云慢慢暗了下来,聚作一团,天边灰蒙蒙的,看起来好像要下雨。她坐起身,跟大哥说她该回去了。
母亲见她许久未归,怕是要命人来唤她。
走出阆山苑的时候,天色果然沉得黑压压的,地上已经被雨水打湿了,风越来越大,梨月手里的伞都撑不住。
正在她们发愁的时候,不远处周述真走了过来,拿了一把十二骨的青花油纸伞,撑在了她们头顶,将她们送了回去。
等回到桐花阁的时候,她才发现张妈妈也在院里,林氏坐在廊下的椅子上,见她回来忙把她拉到身边。正巧又瞧见送她回来的周述真,让人沏了盏茶来请他喝了。
等人走后,林氏才问她有没有遇见伯父。
原来母亲都知道。
“大爷跟你伯父闹成那样,你还正巧迎上去,我就没见过你这么笨的。”林氏点了点她的额头,似乎猜到她小时候不去荣安堂都躲在哪里了,一半无奈一半担忧。却也没说什么。
赵明宜赶紧进了房里换衣裳。她的裙摆有些湿了。
等她换好后,林氏才跟她说:“方才老太太那边让人来传话,说过两日天气好,王家夫人约咱们家去大音寺上香,让我来问问你身子怎么样,可方便去。”
早前女儿真病着的时候不来问,刚巧这时候就来了。林氏也知晓这位婆婆的意思,她只想带明湘去,让女儿推说身体不好留在府里,届时王夫人便只能相看明湘了。
“我自然好了。我知道,祖母只是不想带着我罢了。”明宜也猜出了老太太的心思。
她得去。
不知道怀着什么样的心态,她忽然想去看看王颂麒。她前世好像都没见过他,祖母只让他见了明湘,她被老太太唤去了求签,只留了五姐姐在禅房里。
她忽然想去看看。
兄长为她挑选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
雨下得更盛了,天边阴沉沉的,眼前不时闪过电光,耳畔传来雷鸣声。等周述真撑着伞回到阆山苑的时候,他才瞧见大爷已经从书房出来,走到了廊下来。
负手站在亭中赏雨。
他合了伞,顺手搁置在了墙角:“爷,小姐已经送回去了。”
周述真听见了方才大老爷在书房内的争执,也看见了小小的姑娘巴巴地过来送青团。
他习武,站在门外,便能听见小姐小声说话的声音,软绵绵的,乖巧又柔和。低声说她想要哥哥高兴。
那一刻周述真心里忽然冒犯地想,小姐若是他妹妹,他真的要把她捧到天上去。
大爷什么都不缺。
他的仕途已经是能看得见的青云直上,任何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与他来说都只是点缀而已。唯有亲情淡漠这一点,自从夫人去后,便再也无人能弥补。
周述真本以为小姐可以。但是后来瞧着,大爷即将远去辽东,又托付王大人看顾她,看起来似乎也没真的那般上心。
雨幕像珠帘一般垂下。房檐滴滴答答,雨水顺着檐上的犀角飞溅下来,落到地上后泛起层层涟漪。
赵枢看着亭外的雨,手中的扳指微微转动。忽然吩咐周述真把冯僚叫过来。
冯僚冒着大雨赶来,本以为有什么重要的事。却没想到大爷只是让他打一支钗,似乎是姑娘家及笄礼用的
第14章 柳絮
河间对女子的笄礼很重视。
冯僚想了想,那这支钗应该就是给六小姐的。这位小姐正月刚过完生辰,等她及笄的时候,便刚好是明岁正月,那时候大爷兴许已经远在辽东了。
或许是考量到了这一点,所以才让他将钗提前打出来。
不过姑娘家在这等时候一般用的是簪子,大爷为何命他打的是一对儿点翠青雀?他虽没想通,却奉命照办,亲自去找了匠人,悉心叮嘱细节,确保打出来是最好的。
等他这边回来,夜色已经深了。
阖府都掌了灯,其中最亮堂的便要数荣安堂。老太太年纪上来,每日除了念经诵佛,管教家里的媳妇丫头外,最看重的便是保养自己。吃的喝的用的无一不精细,就是那灯,也得用透光最好的羊角灯,她最怕夜里一个不好伤了眼睛。
丫头小心地点上烛火,盖了灯罩,荣安堂瞬间明亮起来。
老太太坐在罗汉床上,明湘坐在她身边,一张白皙的小脸这时也难免皱了起来,她知晓祖父已经知道她母亲做过的事,明天肯定要责问三夫人,这时候她做女儿的也难免心焦。
毕竟过两日她便要去见王家夫人了。
若是这个时候她母亲被抓了错处,祖父责罚下来,肯定影响她说亲。
“祖母,怎么办啊,您可得帮帮我啊。若是娘有什么事,我后日可就没脸去见三少爷的,他也会看不上我的,您得帮我想想办法。”她推了推老太太的胳膊,带着点焦急的哭腔。
“慌什么,你也算是我带大的,怎么这么沉不住气。”老太太坐在罗汉床上,转头看了这丫头一眼,只觉她还是太年轻,经不住事儿,这么一点小事情就吓成这样:“我问你,你母亲是不是真的收了人两千两,拿去干什么了,你说给我听,我好有个数。还有,你娘做这件事的时候可有走漏风声?不然宜丫头是怎么知道的。”
“娘说,说那两千两在去年给您过寿的时候用了,您操劳这么一大家子,她心疼您,就……”明湘支支吾吾的,她按着李氏教她的说法,又道:“肯定没有走漏什么,知晓这件事的都被娘打发得远远儿的,若不是那孟公子忽然上河间来求医,也没人会知道。”
老太太听说是给自己做寿用的,面色忽然和缓下来:“怪只怪宜丫头多事,连自家人跟外人都分不清……我还要问你一句,你可是真的让陈婆子出去传你妹妹跟那姓孟的公子有牵扯?”
明湘闻言,心一下子高高地提了起来:“我……我,怎么会是我呢,我怎么会做那样的事。”
老太太却是了解她的,是与不是早就摆在脸上了。只恨铁不成钢的点了点她的额头:“我算是白教你了,这样伤人一千自损八百的事儿也干。你就不怕事情闹得,连你的名声也牵连上吗?”
明湘低了低头,眼泪差点落下来。
“您也不能怪我啊……您也看到了,凭什么王夫人单独给六妹妹送那对镯子。”她心里的嫉妒就像火烧一样,而后伸出手腕,只见那对镯子眼下戴在自己手上,情绪这才和缓下来:“她比我小,丫头片子一个,她娘也只是商户出身,哪一点比得上我。”
王家跟赵家一般,都是很有底蕴的人家。如果她要说亲,河间能比得上王家的几乎没有,王三少爷又生得那样俊逸,她觉着也只有他那样的才能配自己。
老太太叹了口气。
“你莫怕,我已经让人跟你祖父说和过了,这件事不会影响你娘。”她捻动手里的佛珠,把孙女拉到身边来,问她:“倒是那王颂麒,你对他可能把握?”
也莫怪老太太多问。
王家那位少爷的条件实在是不错。十六岁的举人,王家大太太嫡出的少爷,听说明年二月便要下场春闱,不出意外,明湘只要嫁过去,差不多就是进士夫人了。还有赵王两家的提携,前程自不用说。
“是个好孩子……不过跟他叔父比,还是差了一些。”老太太叹了口气。
明湘却不晓得祖母说得是谁,在她心里王颂麒已经够出类拔萃了。比他更好的……想来想去,她只能想到一个人!
不过这样比就没意思了。不管是多优秀的人,放在大哥面前,都难免黯淡无光。毕竟二十四岁的正三品朝廷命官,整个河间府几十年来都只有这一位!
得要多出色……才能赶得上呢。
“有没有把握的,我也说不好,他那天对我不冷不热的,到时候恐怕还得您帮我在王夫人面前说说话。”明湘靠在老太太怀里,还是有些好奇:“您刚刚说的是谁呢?王颂麒的叔父?我好像没有听过。”
“你年纪小,当然没有听过……是王嗣年,”老太太握了握孙女的手,告诉她:“这世上厉害的人物多了去了,你没见过的就更多了……他当年也是位惊才绝艳的人物,眼下应该唤他王侍郎了……也很年轻,应该不过二十七八。”
明湘心里一惊。还想问什么,老太太却是一副疲乏的样子,不太想说了。便让人将她送回了三院,路上还叮嘱让她母亲备好一副说辞,明早祖父定要传她说话的。
夜深了,阖府都熄了灯。整座府邸寂静下来,陷入淡淡的夜色之中。
赵明宜躺在床上,目光看向头顶的承尘,却是怎么都不想睡。便将梨月喊来同自己睡。
她总是梦见前世。梦见她住在孟家的那座小宅,梦见正房门前的那棵柳树,每到春天柳絮飘扬的时节,她就会一直咳嗽,说不出话来。
为此只能避去庄子里住着。而他在她不在的时候,才会歇在正院。
现在想想,是不是因为那棵柳树飘絮,他能有很长一段时间不用见到她,才一直留着的。他其实很不愿意见到她……
“梨月。”她轻轻地喊了喊。
“小姐,怎么了?”
“我记得娘说最近园子里要栽花木了,有这回事吗?”她转过身,同身边的姑娘面对面躺着。
梨月在被子里笑了一声,给她掖好被角:“您怎么还挂心这种事儿呢……不过我记得确实有这回事,前些日子管园子的管事妈妈让人去买了苗木,眼下已经暖和起来了,马上就要栽了。听说咱们二院的园子也要重新修一下。”
明宜窝在被子里,小声地跟她道:“能不能跟娘说,咱们院里不要种柳树苗。”
梨月扑哧一声笑了出来,摸了摸她的头发:“好小姐,您莫不是睡糊涂了,怎么会有人家在家里种柳树呢?那会长得很大的,不好打理……而且也没什么好意头。”
这样吗?
原来柳树栽在家里不好。
她垂了垂眼睫,胸中忽然好像闷闷的,一种十分异样的情绪压了下来,让她整个人都很疲惫。
“睡吧。”她小声地道。
梨月低低地嗯了一声。
赵明宜没想到的是,第二天祖父的人会来他们院子里,就连父亲也吓了一跳,连忙问管事何进到底是因为什么,还让人泡了好茶来。
何进却看起来很严肃,只说请小姐去一趟。
林氏捏了捏帕子,看了女儿一眼,赵明宜也看了看母亲,都猜到了到底是因为什么。
她拍了拍母亲的手,跟着管事去了前院议事厅。何进一句话没说,身为太爷的贴身管事,自当一板一眼稳重为上,却头一回见到这样这样镇静的小姑娘跟自己去太爷的书房。
在这之前,他还亲自去请了三夫人。那位夫人却是吓得话都说不清了。
其实何进不知道的是,赵明宜心里也慌张。只是她不能露怯,因为她心底藏着那样一个天大的秘密!
前世今生这些说头,任谁听见,也会道一句她疯了。她绝对不可以表露出一点点这样的说法,哪怕是最亲近的人,哪怕是她母亲。所以她只能镇定!
议事厅近在眼前。
何进敲了敲门:“太爷,小姐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