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兄(重生) 第5节
幽暗潮湿的牢狱里只有顶上一方天窗是亮的,刺目的光穿过铁栏透进来,冯僚往这位年轻的大人这边看去,只见他半边脸落在阴影中,眉骨优越,而另一边映在阳光下,在这阴暗的牢房里,平添几分幽微的味道。
“你可以一直不说……”
赵枢没有看冯僚,目光只落在铁笼里的人身上。那人显然已经快撑不住了,趴在栏边大喘着气,两眼发青。
“大人想知道,何不去拷问寺卿大人身边的人,却来拷问我。到底是惧怕你父亲的威严,还是不敢冒犯辽王……”
“我已经告诉你了,辽王安插的探子就在你父亲身边,能不能找到,端看兵备大人魄力如何了。”
大理寺卿正是赵家大老爷。
他的父亲。
赵枢面上没有什么情绪:“既然如此,那赵某便先招待招待你罢……”说罢拍了拍手,一行人端着酒食忽然出现在牢狱中。
都是上好的酒肉,肥猪肥羊。
那人早已饿得两眼发昏,也不怵什么,大口大口吃起来。
冯僚看了一会儿,心知此人活不过今晚。
赵枢坐了一会儿,那人吃饱喝足,终于缓了过来,他却笑了笑,淡淡地道:“既吃饱了,那便有力气了……”
冯僚闻言,心神一凛,不到一会儿就听见铺天盖地的狗吠声,水牢的另一边,有衙役弄了什么东西进来,都用笼子关着,眼冒绿光,不时发出低吼。
竟然是狼!
赵枢已然起身,不再关心后事如何。一切都留给周述真收场。
冯僚看了那男人一眼,发现他竟吓得瘫软下来。很快收回目光,跟上前方的身影。
出了大狱,眼前这才明亮起来。
赵枢走在前面,冯僚跟在他身后。
不紧不慢地走了一会儿,身前忽然传来一道淡漠的声音。
“这些时日京中如何?”
冯僚手里管着产业,还有京中往来天津的信件,此话一出,便知这位爷是要了解京中的动向,于是一五一十地禀报起来:“……吏科给事中陈百年密封上奏皇上,弹劾吏部侍郎万大人贪墨受贿,皇上命都察院严查。”
不知不觉走到了官署正堂。偶有官员往来办公,看见他们前来,都很有默契地退了下去,赵枢坐到了正堂中间的交椅上,头微微后仰,按了按眉心。
冯僚没有停顿,细细地说着,一时又提起隐在赵家的探子。
“……若是那人在老爷这边,倒有些不好办,一来找不到人,咱们总不能都抓了,二来老爷脾气不好,您拷问他身边的人,难免交恶。”
他话音刚落,只听见身后传来有力的脚步声,冯僚转头,只见是周述真。他腰间缠了鞭子,鞭梢还有血迹。
“大人,他招了。”周述真拱手。
上首之人挥挥手,只说知道了。
冯僚立时噤了声。
“说完了吗?”上首道。
显然是在问自己,冯僚想了想,觉着已然事无巨细,可是他是僚臣,当然懂得给自己留几分余地,便道:“或许还有遗漏,还望大人示下……”
赵枢坐直了身,默了片刻,淡淡地道:“这些时日小姐如何。”
冯僚听了这话后背顿时冒起了冷汗,他主管京中一切大小事务,心力几乎都放在处理产业和消息往来上,却很少关注内宅。
他知晓大爷问的是哪位小姐。只是他知道得不多,于是只能硬着头皮,拼拼凑凑地说下去:“听说前些日子小姐病了一场……”昨日赵明宜来问他要拜贴的事也说了,还有今早出门的时候遇到的那个年轻士子:“像是来送什么东西的,那日是小姐帮的他。”
冯僚只觉这一趟来得并不轻松,还比往常累些。明明只是简单回禀京中近况,可是他瞧着,大人的心情并不怎么好,甚至似乎更差。
小姐送到天津的信件好像也没有了。
他很快回了京。
而另一边,赵明宜在跟林氏去往寿安堂后,也过得不轻松。
明湘果然没有放过她,把她给孟老爷请大夫的事情捅到了老太太这边。
她看着一个漂亮的杯盏从眼前飞过去,落在地上,碎成了一片一片的。上首是祖母冷冷的目光。
第6章 姨娘
杯子是瓷的,做工精巧,成套的茶具一下子缺了一个,这套就再也不能用了。
老太太坐在罗汉床上,眼睛微微阖着,一旁侍奉的丫头早已吓破了胆儿,连忙跪了下来。
林氏不知还有这桩事,顿时愣了一下,还是上前将女儿护在身后。
只有明湘陪坐在一侧,不时为老太太顺气:“您别气坏了身子……妹妹不懂事,也有我这个做姐姐的责任。”说罢眼眶红了一圈儿:“您还是罚我吧。若是妹妹晓得心疼我这个姐姐,自然就记住了教训,定不会再犯。”
赵明宜抬头看了眼这位姐姐。
她穿了身粉霞锦绶藕丝缎裙,面若银盘,眼中含泪,看起来着实是一位好姐姐的样子。她这般代妹妹受过,传出去也是一桩美名,同时往后若是她再有过错,便是不懂得心疼这位姐姐了。
另一旁还坐着三夫人李氏。明湘是三房的姑娘,李氏见她这般,也落了两滴眼泪:“好孩子,这跟你有什么关系,若要说责任,怎么都还轮不到你来担。”转头瞧了瞧林氏,说道:“我的女儿教得好好的,平白让旁人带累了名声……”
她在说林氏没有教好女儿。
赵明宜听出来了。她低垂着眸,静静地道:“婶娘这是什么话……咱们也算是有名姓的人家,不过是帮人家请大夫罢了,还能关系到姑娘家什么?”顿了顿,又接着道:“老太太常年礼佛,自然是慈悲为怀,不吝于伸手相助的。若真有人敢嚼这个舌根,那就该整治旁人的嘴舌……”
“六丫头,你怎么能这么对你婶娘说话,眼里还有没有长幼尊卑!”老太太听着,面色却不好看了:“你不知悔改,我看你也没有把我的话放在眼里。往后若出了阁,怕旁人说我老太太没有管教好……纵得你恣意妄为。”
林氏心猛地跳了跳,忙拉了女儿的手,将她掩到了身后:“老太太勿要动气,蓁蓁这些日子病着,方好便说要来给您请安,可见是孝顺您的。”
赵明宜看着母亲的动作,知晓自己是冲动了。
祖父还在,赵家的后宅便是老太太说了算。她老人家动怒,便是母亲也护不住她,父亲会亲自来训斥她……除了不重嫡庶,赵家实在是一个很传统的家庭,规矩重礼仪也重。压下来没有人的气是顺的!
她噤下声来。
明湘在一旁瞧她,也低了低头,抚着老太太的背顺气,唇角却是微扬的。
老太太这才缓过气来,指了指她,说道:“你年纪还小,也不定性,我老太太还得教导你两年。那日王夫人给你的如意镯,你让丫头给你五姐姐送去,这东西你收着不合适。”
林氏恍然大悟抬头,这才明白这些日子到底在闹什么。原来只是因为那对镯子。
赵明宜没有吭声。
她并不在意那对镯子,她只是很讨厌眼下这种境况。老太太为了明湘跟王家的亲事,与她折腾了这么久,绕了这么大的弯子。
“祖母。”她缓缓抬头,看着老太太,微微扬起声音,用堂内的人都能听到的声音说道:“您不知道,我请徐医正帮那位老爷看诊,并不是因为什么私情……而是为了赵家的颜面。”
闻言,三夫人李氏眼皮子不自觉地跳了跳,直觉有什么要发生。
不过一会儿,她果然听见那桩她小心隐瞒办下的事,让这丫头当众抖落出来。
“半年前,孟老爷的腿让人打断,是三婶娘收了云州豪绅梁四老爷两千两银子,借着赵家的手摆平的此事。”赵明宜捏着手里的帕子,掌心也在冒冷汗:“孟老爷当年是从三品的光禄寺卿,虽说犯错革职,却也是京官儿,天子门生,被如此羞辱,将来若是有心人拿来做筏,难保不会遗患赵家。”
她一字一句仔细斟酌过才敢说出口。
在河间府,乃至奉京,赵姓实在是一个很荣光的姓氏。或许在自家没什么感觉,可是只要出了门,提及赵王两家,谁人不给三分薄面。她祖父的威望,已经延续两朝。
家族优秀子弟众多,从仕的也不少。要说老太太在乎什么,那必是自己赵家老封君的名头,后宅女眷只能捧着顺着,不敢有所忤逆。
可是这件事,涉及了朝廷官员,那便不是单单女眷的问题了。老太爷跟诸位老爷也有可能受此牵连。
老太太一时面色极为难看,转头看向三夫人李氏,问她:“是这样吗?”
李氏早已捏紧了手中的帕子,衣袖掩住的手微微发颤,勉强说道:“我……我也不知道这回事,不过当初确有一梁姓的乡绅,说是得罪了什么人,过来求我给他给他行个方便,我……老太太,老太太您要明查啊,六丫头空口无凭。”说着落下来泪来,伏在老太太膝前哭了起来。
明湘甚至还未反应过来,她不明白明明是赵明宜的事,怎么扯到了她母亲身上。
“六妹妹,你说话可要小心,不能平白污蔑别人啊。”她眉梢飞扬,唇瓣有些失了血色,却还是警告她要小心说话。细白的手指直直地指着她的眼睛。
林氏也心惊,她也不知晓这回事,不过自己是了解这位妯娌的,若不是她此刻就要派人喊了几位老爷来,非要闹个底朝天不可。
这样看来,似乎是真的,女儿兴许知道些什么。她不能跟老太太硬着来,却不会怕一个小小年纪的晚辈,当下便拂开了赵明湘的手:“湘姐儿,指着自己的妹妹说话,也不是有教养的大家小姐应该做的事。”
很快,老太太把所有人都屏退出去,只留两位夫人在里间。
出来的时候,明宜看到明湘冰冷的笑。
“六妹妹,我竟不知你合适有了这样的能耐,竟能打探到这么多的事。”
明湘显然不觉得母亲会因此有什么事情,她父亲是祖母亲生的儿子,老太太想来是偏袒她母亲的,因此并没有着急。
只是这个妹妹显然让她谋划的事出了意外,她冷笑道:“你也不要得意,我是你姐姐,自然最好的都该先是我的,只有我不要的,才能轮到你。”
是指王家的亲事吗?
“我午间的时候,会让云珠把那对如意镯送到姐姐的院子,也无需姐姐记挂了……”
明湘梗了一下,上下扫了她一眼,很快便离开了。
看着这位姐姐离开,明宜心中也有各种滋味。
赵家的姑娘之间的竞争,其实只在同龄人之间,就像长姐明汐与二姐明禾,三姐明絮与她姐姐晗音,这么多年过去,几位姐姐都已经出嫁,现在便轮到她跟明湘了。
赵明宜忽然意识到,她并没有办法从这样的竞争中置身事外。
母亲只有两个女儿,晗音嫁去了永州,那她便必须留在河间府……作为母亲的依靠。她不会让母亲早逝,当然就得去争。王家这门婚事,她或许得重新考量了。
前世母亲去后,哥哥把她接去了天津。那两年她只有哥哥,他们关系很近,所以她余生都得到了他的庇护。
可是今生什么都还没有发生。她也只是比旁的姊妹与他更亲近些罢了,算不得有什么特别。
想到这里,她心里并不好受。好像一个很重要的人,忽然从血肉中剥离开来,要跟她渐渐陌生。
梨月似乎察觉到了她突如其来的低落,只以为她在担忧夫人,便安慰道:“没事的小姐,这么多年老太太为难夫人不是一回两回了,夫人都能妥善处理,我们无需太过担心。”
赵明宜望着身后的荣安堂,沉默了片刻,点了点头。
回到桐花阁的时候,明宜忽然发现母亲身边的张妈妈已经等了她一会儿了。她把那个年轻人给的薏苡珠链拿了出来:“是那位公子给的,还说他马上要离开京城,多谢小姐那天在大音寺帮他。”
珠子圆润匀称,泛着绿意。
摘这果珠不难,难的是挑出这样个头匀称,干净漂亮的。
张妈妈打量着小姐的神色,见她目光淡淡的,也只是多看了两眼,没有多问别的,便知自己赌对了。小儿女的事,便该由他们自己去解决,长辈插手太多不见得好,所以她便没把这东西交给林氏,只盼着小姐自己有分寸。
赵明宜谢了张妈妈,把它拿进了房里,随手搁置在窗边的小几上。
梨月进来送茶,看见了这串珠子,惊讶地道:“怎么咱们这儿还有这东西?”她放下了茶,仔细打量了一下,说道:“这是长在乡野里的,前儿我跟您说起这个,您总好奇,说要去摘。”
“那天咱们去大音寺,您专程停下来要去找,结果只找到一颗,路上还遇见了事,半道上丢了。”梨月道。
“你可以一直不说……”
赵枢没有看冯僚,目光只落在铁笼里的人身上。那人显然已经快撑不住了,趴在栏边大喘着气,两眼发青。
“大人想知道,何不去拷问寺卿大人身边的人,却来拷问我。到底是惧怕你父亲的威严,还是不敢冒犯辽王……”
“我已经告诉你了,辽王安插的探子就在你父亲身边,能不能找到,端看兵备大人魄力如何了。”
大理寺卿正是赵家大老爷。
他的父亲。
赵枢面上没有什么情绪:“既然如此,那赵某便先招待招待你罢……”说罢拍了拍手,一行人端着酒食忽然出现在牢狱中。
都是上好的酒肉,肥猪肥羊。
那人早已饿得两眼发昏,也不怵什么,大口大口吃起来。
冯僚看了一会儿,心知此人活不过今晚。
赵枢坐了一会儿,那人吃饱喝足,终于缓了过来,他却笑了笑,淡淡地道:“既吃饱了,那便有力气了……”
冯僚闻言,心神一凛,不到一会儿就听见铺天盖地的狗吠声,水牢的另一边,有衙役弄了什么东西进来,都用笼子关着,眼冒绿光,不时发出低吼。
竟然是狼!
赵枢已然起身,不再关心后事如何。一切都留给周述真收场。
冯僚看了那男人一眼,发现他竟吓得瘫软下来。很快收回目光,跟上前方的身影。
出了大狱,眼前这才明亮起来。
赵枢走在前面,冯僚跟在他身后。
不紧不慢地走了一会儿,身前忽然传来一道淡漠的声音。
“这些时日京中如何?”
冯僚手里管着产业,还有京中往来天津的信件,此话一出,便知这位爷是要了解京中的动向,于是一五一十地禀报起来:“……吏科给事中陈百年密封上奏皇上,弹劾吏部侍郎万大人贪墨受贿,皇上命都察院严查。”
不知不觉走到了官署正堂。偶有官员往来办公,看见他们前来,都很有默契地退了下去,赵枢坐到了正堂中间的交椅上,头微微后仰,按了按眉心。
冯僚没有停顿,细细地说着,一时又提起隐在赵家的探子。
“……若是那人在老爷这边,倒有些不好办,一来找不到人,咱们总不能都抓了,二来老爷脾气不好,您拷问他身边的人,难免交恶。”
他话音刚落,只听见身后传来有力的脚步声,冯僚转头,只见是周述真。他腰间缠了鞭子,鞭梢还有血迹。
“大人,他招了。”周述真拱手。
上首之人挥挥手,只说知道了。
冯僚立时噤了声。
“说完了吗?”上首道。
显然是在问自己,冯僚想了想,觉着已然事无巨细,可是他是僚臣,当然懂得给自己留几分余地,便道:“或许还有遗漏,还望大人示下……”
赵枢坐直了身,默了片刻,淡淡地道:“这些时日小姐如何。”
冯僚听了这话后背顿时冒起了冷汗,他主管京中一切大小事务,心力几乎都放在处理产业和消息往来上,却很少关注内宅。
他知晓大爷问的是哪位小姐。只是他知道得不多,于是只能硬着头皮,拼拼凑凑地说下去:“听说前些日子小姐病了一场……”昨日赵明宜来问他要拜贴的事也说了,还有今早出门的时候遇到的那个年轻士子:“像是来送什么东西的,那日是小姐帮的他。”
冯僚只觉这一趟来得并不轻松,还比往常累些。明明只是简单回禀京中近况,可是他瞧着,大人的心情并不怎么好,甚至似乎更差。
小姐送到天津的信件好像也没有了。
他很快回了京。
而另一边,赵明宜在跟林氏去往寿安堂后,也过得不轻松。
明湘果然没有放过她,把她给孟老爷请大夫的事情捅到了老太太这边。
她看着一个漂亮的杯盏从眼前飞过去,落在地上,碎成了一片一片的。上首是祖母冷冷的目光。
第6章 姨娘
杯子是瓷的,做工精巧,成套的茶具一下子缺了一个,这套就再也不能用了。
老太太坐在罗汉床上,眼睛微微阖着,一旁侍奉的丫头早已吓破了胆儿,连忙跪了下来。
林氏不知还有这桩事,顿时愣了一下,还是上前将女儿护在身后。
只有明湘陪坐在一侧,不时为老太太顺气:“您别气坏了身子……妹妹不懂事,也有我这个做姐姐的责任。”说罢眼眶红了一圈儿:“您还是罚我吧。若是妹妹晓得心疼我这个姐姐,自然就记住了教训,定不会再犯。”
赵明宜抬头看了眼这位姐姐。
她穿了身粉霞锦绶藕丝缎裙,面若银盘,眼中含泪,看起来着实是一位好姐姐的样子。她这般代妹妹受过,传出去也是一桩美名,同时往后若是她再有过错,便是不懂得心疼这位姐姐了。
另一旁还坐着三夫人李氏。明湘是三房的姑娘,李氏见她这般,也落了两滴眼泪:“好孩子,这跟你有什么关系,若要说责任,怎么都还轮不到你来担。”转头瞧了瞧林氏,说道:“我的女儿教得好好的,平白让旁人带累了名声……”
她在说林氏没有教好女儿。
赵明宜听出来了。她低垂着眸,静静地道:“婶娘这是什么话……咱们也算是有名姓的人家,不过是帮人家请大夫罢了,还能关系到姑娘家什么?”顿了顿,又接着道:“老太太常年礼佛,自然是慈悲为怀,不吝于伸手相助的。若真有人敢嚼这个舌根,那就该整治旁人的嘴舌……”
“六丫头,你怎么能这么对你婶娘说话,眼里还有没有长幼尊卑!”老太太听着,面色却不好看了:“你不知悔改,我看你也没有把我的话放在眼里。往后若出了阁,怕旁人说我老太太没有管教好……纵得你恣意妄为。”
林氏心猛地跳了跳,忙拉了女儿的手,将她掩到了身后:“老太太勿要动气,蓁蓁这些日子病着,方好便说要来给您请安,可见是孝顺您的。”
赵明宜看着母亲的动作,知晓自己是冲动了。
祖父还在,赵家的后宅便是老太太说了算。她老人家动怒,便是母亲也护不住她,父亲会亲自来训斥她……除了不重嫡庶,赵家实在是一个很传统的家庭,规矩重礼仪也重。压下来没有人的气是顺的!
她噤下声来。
明湘在一旁瞧她,也低了低头,抚着老太太的背顺气,唇角却是微扬的。
老太太这才缓过气来,指了指她,说道:“你年纪还小,也不定性,我老太太还得教导你两年。那日王夫人给你的如意镯,你让丫头给你五姐姐送去,这东西你收着不合适。”
林氏恍然大悟抬头,这才明白这些日子到底在闹什么。原来只是因为那对镯子。
赵明宜没有吭声。
她并不在意那对镯子,她只是很讨厌眼下这种境况。老太太为了明湘跟王家的亲事,与她折腾了这么久,绕了这么大的弯子。
“祖母。”她缓缓抬头,看着老太太,微微扬起声音,用堂内的人都能听到的声音说道:“您不知道,我请徐医正帮那位老爷看诊,并不是因为什么私情……而是为了赵家的颜面。”
闻言,三夫人李氏眼皮子不自觉地跳了跳,直觉有什么要发生。
不过一会儿,她果然听见那桩她小心隐瞒办下的事,让这丫头当众抖落出来。
“半年前,孟老爷的腿让人打断,是三婶娘收了云州豪绅梁四老爷两千两银子,借着赵家的手摆平的此事。”赵明宜捏着手里的帕子,掌心也在冒冷汗:“孟老爷当年是从三品的光禄寺卿,虽说犯错革职,却也是京官儿,天子门生,被如此羞辱,将来若是有心人拿来做筏,难保不会遗患赵家。”
她一字一句仔细斟酌过才敢说出口。
在河间府,乃至奉京,赵姓实在是一个很荣光的姓氏。或许在自家没什么感觉,可是只要出了门,提及赵王两家,谁人不给三分薄面。她祖父的威望,已经延续两朝。
家族优秀子弟众多,从仕的也不少。要说老太太在乎什么,那必是自己赵家老封君的名头,后宅女眷只能捧着顺着,不敢有所忤逆。
可是这件事,涉及了朝廷官员,那便不是单单女眷的问题了。老太爷跟诸位老爷也有可能受此牵连。
老太太一时面色极为难看,转头看向三夫人李氏,问她:“是这样吗?”
李氏早已捏紧了手中的帕子,衣袖掩住的手微微发颤,勉强说道:“我……我也不知道这回事,不过当初确有一梁姓的乡绅,说是得罪了什么人,过来求我给他给他行个方便,我……老太太,老太太您要明查啊,六丫头空口无凭。”说着落下来泪来,伏在老太太膝前哭了起来。
明湘甚至还未反应过来,她不明白明明是赵明宜的事,怎么扯到了她母亲身上。
“六妹妹,你说话可要小心,不能平白污蔑别人啊。”她眉梢飞扬,唇瓣有些失了血色,却还是警告她要小心说话。细白的手指直直地指着她的眼睛。
林氏也心惊,她也不知晓这回事,不过自己是了解这位妯娌的,若不是她此刻就要派人喊了几位老爷来,非要闹个底朝天不可。
这样看来,似乎是真的,女儿兴许知道些什么。她不能跟老太太硬着来,却不会怕一个小小年纪的晚辈,当下便拂开了赵明湘的手:“湘姐儿,指着自己的妹妹说话,也不是有教养的大家小姐应该做的事。”
很快,老太太把所有人都屏退出去,只留两位夫人在里间。
出来的时候,明宜看到明湘冰冷的笑。
“六妹妹,我竟不知你合适有了这样的能耐,竟能打探到这么多的事。”
明湘显然不觉得母亲会因此有什么事情,她父亲是祖母亲生的儿子,老太太想来是偏袒她母亲的,因此并没有着急。
只是这个妹妹显然让她谋划的事出了意外,她冷笑道:“你也不要得意,我是你姐姐,自然最好的都该先是我的,只有我不要的,才能轮到你。”
是指王家的亲事吗?
“我午间的时候,会让云珠把那对如意镯送到姐姐的院子,也无需姐姐记挂了……”
明湘梗了一下,上下扫了她一眼,很快便离开了。
看着这位姐姐离开,明宜心中也有各种滋味。
赵家的姑娘之间的竞争,其实只在同龄人之间,就像长姐明汐与二姐明禾,三姐明絮与她姐姐晗音,这么多年过去,几位姐姐都已经出嫁,现在便轮到她跟明湘了。
赵明宜忽然意识到,她并没有办法从这样的竞争中置身事外。
母亲只有两个女儿,晗音嫁去了永州,那她便必须留在河间府……作为母亲的依靠。她不会让母亲早逝,当然就得去争。王家这门婚事,她或许得重新考量了。
前世母亲去后,哥哥把她接去了天津。那两年她只有哥哥,他们关系很近,所以她余生都得到了他的庇护。
可是今生什么都还没有发生。她也只是比旁的姊妹与他更亲近些罢了,算不得有什么特别。
想到这里,她心里并不好受。好像一个很重要的人,忽然从血肉中剥离开来,要跟她渐渐陌生。
梨月似乎察觉到了她突如其来的低落,只以为她在担忧夫人,便安慰道:“没事的小姐,这么多年老太太为难夫人不是一回两回了,夫人都能妥善处理,我们无需太过担心。”
赵明宜望着身后的荣安堂,沉默了片刻,点了点头。
回到桐花阁的时候,明宜忽然发现母亲身边的张妈妈已经等了她一会儿了。她把那个年轻人给的薏苡珠链拿了出来:“是那位公子给的,还说他马上要离开京城,多谢小姐那天在大音寺帮他。”
珠子圆润匀称,泛着绿意。
摘这果珠不难,难的是挑出这样个头匀称,干净漂亮的。
张妈妈打量着小姐的神色,见她目光淡淡的,也只是多看了两眼,没有多问别的,便知自己赌对了。小儿女的事,便该由他们自己去解决,长辈插手太多不见得好,所以她便没把这东西交给林氏,只盼着小姐自己有分寸。
赵明宜谢了张妈妈,把它拿进了房里,随手搁置在窗边的小几上。
梨月进来送茶,看见了这串珠子,惊讶地道:“怎么咱们这儿还有这东西?”她放下了茶,仔细打量了一下,说道:“这是长在乡野里的,前儿我跟您说起这个,您总好奇,说要去摘。”
“那天咱们去大音寺,您专程停下来要去找,结果只找到一颗,路上还遇见了事,半道上丢了。”梨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