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在这片土地上,皇权与宗族、神祇与天命,都是渗入骨血的精神结构。
哪怕她把流程和系统都写得天衣无缝,生产力跟不上、文化结构未变,也只能纸上谈兵。
她心脏跳得厉害,竟生出几分口干舌燥来,舔了舔嘴唇,连灌了几杯水才稍稍平复。
若她真能把男主的性子掰回来……
如果不是那个为达目的不折手段的萧枫凛,如果将他掰成一个既通达政理又有体恤百姓之心的人……
这人,真有可能做一个明君。
“你说得太好了,我也是这么想的。”她笑了,眼里带光,不吝夸奖。
萧枫凛怔了怔,耳根悄悄红了起来。
嘴角忍不住翘起,偏又要抿着嘴,装作若无其事。
她回头,重新铺展开之前写好的纸张。
“小瞎子。”
“你去过宫外吗?”
萧枫凛闻声抬头,表情一顿,没有应声。
谷星也不催,自顾自地继续说道:“如今晋国对弱者的救助,基本只集中在‘极度贫困’的个案。若说是条件不允许,所以只能低水平运营。”
“我看不然。”
第146章
那时还是十一月,晚秋将尽,树上的叶子快落光了,风又冷又硬,人在街上走着,都像是被扇了几个耳光。
萧枫凛迟迟未将小报的经营权放出来,她和李豹子闲得发慌,便在街上随意溜达。
远远瞧见巷子里蹲着个人,窸窸窣窣的,不知在忙什么。
她原本懒得理会,只站在原地等李豹子买冰糖葫芦,直到空气中隐隐飘来一股血腥味。
再一细看。
人在吃人。
吃人的人瘦,被吃的那人更瘦。
身上几乎无脂,一根根肋骨勒在皮下,像棍子似的撑着皮囊。
那人正嗦着尸体手臂上仅存的肉与筋,鲜血顺着皮肤蜿蜒而下,他低头,一路用舌舔了上去。
谷星只看了一眼,便觉胃里一阵翻涌,恶心得直往后退,连连踩中李豹子的脚。
她回头看他,只见李豹子目不转睛,脸上却毫无波澜,仿佛这一切再寻常不过。
她被这份“寻常”狠狠惊住了,人都穷到吃人了吗?
官府也设有赈济制度。
可为何仍会出现如此人吃人*的惨剧?
人人都知,京城有常平仓,有慈幼局,有安济坊,可这些机构,为何无法救下所有人?
【饥馑严重、人相食】【饿殍在途】,常平仓、义仓方可开仓施粥。
【鳏寡孤独、废疾无依】,方可由慈幼局、安济坊接收抚养。
【因洪水、旱灾、田尽家败者】,若可能酿乱,方得赈济以安民。
……
一条条数下来,她恍然察觉。晋国的救助制度,无论针对群体还是个体,皆以“极度贫困”为准入门槛。
而在这道门槛面前,绝大多数“贫者”,甚至不够格“贫”到被援助。
救助的本质,从来不是慈善,而是□□。
——只要底层的人“不饿死闹事”,官府的责任,便已圆满。
这还不够。
正如李豹子最初所言“世人皆道乞者,是有手有脚却甘于苟活的懒汉。”
贫穷者为何总是被指责?
追根溯源,其观念竟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
在千百年灌输下,贫穷被视作个人德行缺失、家道不修的后果;穷人被期待自食其力,即便饿死街头,也不该依赖朝廷。
就连现代社会,亦有新自由主义鼓吹“个人努力,机会平等”,
表面上宣扬奋斗,实则将结构性的贫困与不平等转化为“个人选择”,
借此卸责政府、削弱公众的愤怒,打压集体抗争。
从古至今,似乎从未真正改变。
可……若一个人真到了“极度贫困”的边缘,就会被救助吗?
京城三万流民,早已给出了答案。
饿到只剩骨头的阿秀,被族人赶出门的李豹子,因灾难而流离的云羌……
他们没有吵闹,没有作乱,只是安静地,悄无声息地落入贫困,落入死亡。
贫穷若无人看见,便难以获得任何援助。
只有当“贫困”成为媒体议题、成为政策话语,成为被“承认”的社会问题,相关的资源与制度才会姗姗来迟。
而那些沉默的、隐形的、无声的穷人,却往往被永远忽略,困于深渊之中。
三万流民,无籍无名,无依无归。
不哭不闹,便被视作“不需救助”;一哭二闹,立刻被贴上“暴徒”的标签。
在贫困之上,还有污名加身;在沉默之后,是彻底的抹除。
想谈社会福利?那便绕不开国家财政。
若国家战乱、民不聊生,甚至让人流落为无国籍的难民,在这时候还谈人权和福利?
那属于耍流氓。
谷星轻叹一声,看向对面那人,缓声开口:
“你可知,晋国每年财政岁入,是多少?”
萧枫凛沉默。
他不知道。
但谷星也并未指望他答得上来。
“铜钱、白银、绢帛、谷米、草料……诸物合算,晋国岁入约有一亿贯左右。”
“其中田赋占三成,其余七成来自盐、铁、酒等商税。”
“虽是估算,但差距应不大。”
“如此庞大岁入,断不能说是‘税收困难’才对贫民视而不见。可问题出在哪?”
“那你可知,晋国的岁出又用在哪?”
她话音未落,萧枫凛已接口而上:
“七成军费,余下才是官僚体系、水利基建、皇家开销……至于社会救济和教育,寥寥可数。”
谷星看了他一眼,笑着点点头,“你太爷爷杯酒释兵权的故事,你可知?”
萧枫凛:“削弱地方藩镇军权,把兵、财、政三权收归中央,以防再现割据混战。”
“没错,总结起来,便是中央养兵,文官治国,地方无实权。”
“胡——”她忽而止住,语气一顿,“若此刻再有人进一步收紧集权,恐怕地方只剩一层空壳,应急能力几近于无。灾情一起,层层上报,层层阻滞,待朝廷得知,百姓早已埋身泥水。”
“而这七成军费,却是非必要的。”
“文官治国,军力长期屯于京畿,边防战力削弱,兵员却未减少,大量老弱病残也滞留军中,吃干饭。”
“与此同时,官僚体系愈发臃肿。晋国科举兴盛,为安抚世家士族,设下无数虚职,造成大量财政空耗。”
估计胡乐天也是这样想的,才会大刀阔斧削宗族权力。
可也正因如此,才让萧枫凛找到缝隙,联合那些被逼得发狂的宗族与贪官,蛰伏、造反。
只是不知道,他若真得逞了,之后又要如何处置这群烫手山芋?
片刻静默。
“我知道的,就这么多。”她直起身,看了他一眼。
“萧……小瞎子。你还想到什么?”
萧枫凛喉咙发紧,一时却不知该说些什么。
自小宫人教他,女子无才便是德,可这一刻他才明白,有学识的女子,是何等动人心魄。
他控制不住地将脸轻轻贴在谷星的膝上,低声感叹:
“林风……你若为官,定能造福一方百姓。”
谁知这一句恰好戳中谷星的逆鳞,她猛地一震,像被灼热火星烫到似的,顿了几秒,满脸晦气道:
“……那我不愿意。”
“我生来不爱跪人,也不愿被人跪。”
说完,她怔怔看着火堆出神许久,像是终于下定了某种决心,转过身将萧枫凛拉至面前,蹲下身与他平视。
“小瞎子,我有件事,想拜托你。”
她声音太认真,反倒让萧枫凛心头一跳,下意识抓紧了衣角,“怎么了?”
“若你日后出了宫,一定要去联系贺将军。”
“无论是为了你自己,还是为了其他人。”
“他……能助你一臂之力。”
萧枫凛愣住了。
他睁大双眼盯着她,呼吸滞住,手指不自觉地扯上了她衣摆:“你这是什么意思?”
他原以为她是站在他这边的,可谁知下一刻,这人就劝江兀保住翟明泾登位,再一转头,又要他去联络兵权在握的贺将军?
谷星没有回答。
“财政一事,我并不专精。”她顿了顿,“若你有机会遇上蒲宿枭,记得多向他请教。”
“皇叔?你怎么会认识他?”
“我记得不久前他还被送去长云寺修佛了。”
谷星不知想到什么,眯着眼睛哈哈一声。
这一笑,更让萧枫凛心焦如焚,“林风,你怎会认识皇叔?!”
“咳咳——”她轻咳两声,生硬地转移话题,
“若真要改革,首先生存权得要有所保障,将常平仓机制常态化,不再只限灾年开仓,而是对低收入者设补贴。”
哪怕她把流程和系统都写得天衣无缝,生产力跟不上、文化结构未变,也只能纸上谈兵。
她心脏跳得厉害,竟生出几分口干舌燥来,舔了舔嘴唇,连灌了几杯水才稍稍平复。
若她真能把男主的性子掰回来……
如果不是那个为达目的不折手段的萧枫凛,如果将他掰成一个既通达政理又有体恤百姓之心的人……
这人,真有可能做一个明君。
“你说得太好了,我也是这么想的。”她笑了,眼里带光,不吝夸奖。
萧枫凛怔了怔,耳根悄悄红了起来。
嘴角忍不住翘起,偏又要抿着嘴,装作若无其事。
她回头,重新铺展开之前写好的纸张。
“小瞎子。”
“你去过宫外吗?”
萧枫凛闻声抬头,表情一顿,没有应声。
谷星也不催,自顾自地继续说道:“如今晋国对弱者的救助,基本只集中在‘极度贫困’的个案。若说是条件不允许,所以只能低水平运营。”
“我看不然。”
第146章
那时还是十一月,晚秋将尽,树上的叶子快落光了,风又冷又硬,人在街上走着,都像是被扇了几个耳光。
萧枫凛迟迟未将小报的经营权放出来,她和李豹子闲得发慌,便在街上随意溜达。
远远瞧见巷子里蹲着个人,窸窸窣窣的,不知在忙什么。
她原本懒得理会,只站在原地等李豹子买冰糖葫芦,直到空气中隐隐飘来一股血腥味。
再一细看。
人在吃人。
吃人的人瘦,被吃的那人更瘦。
身上几乎无脂,一根根肋骨勒在皮下,像棍子似的撑着皮囊。
那人正嗦着尸体手臂上仅存的肉与筋,鲜血顺着皮肤蜿蜒而下,他低头,一路用舌舔了上去。
谷星只看了一眼,便觉胃里一阵翻涌,恶心得直往后退,连连踩中李豹子的脚。
她回头看他,只见李豹子目不转睛,脸上却毫无波澜,仿佛这一切再寻常不过。
她被这份“寻常”狠狠惊住了,人都穷到吃人了吗?
官府也设有赈济制度。
可为何仍会出现如此人吃人*的惨剧?
人人都知,京城有常平仓,有慈幼局,有安济坊,可这些机构,为何无法救下所有人?
【饥馑严重、人相食】【饿殍在途】,常平仓、义仓方可开仓施粥。
【鳏寡孤独、废疾无依】,方可由慈幼局、安济坊接收抚养。
【因洪水、旱灾、田尽家败者】,若可能酿乱,方得赈济以安民。
……
一条条数下来,她恍然察觉。晋国的救助制度,无论针对群体还是个体,皆以“极度贫困”为准入门槛。
而在这道门槛面前,绝大多数“贫者”,甚至不够格“贫”到被援助。
救助的本质,从来不是慈善,而是□□。
——只要底层的人“不饿死闹事”,官府的责任,便已圆满。
这还不够。
正如李豹子最初所言“世人皆道乞者,是有手有脚却甘于苟活的懒汉。”
贫穷者为何总是被指责?
追根溯源,其观念竟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
在千百年灌输下,贫穷被视作个人德行缺失、家道不修的后果;穷人被期待自食其力,即便饿死街头,也不该依赖朝廷。
就连现代社会,亦有新自由主义鼓吹“个人努力,机会平等”,
表面上宣扬奋斗,实则将结构性的贫困与不平等转化为“个人选择”,
借此卸责政府、削弱公众的愤怒,打压集体抗争。
从古至今,似乎从未真正改变。
可……若一个人真到了“极度贫困”的边缘,就会被救助吗?
京城三万流民,早已给出了答案。
饿到只剩骨头的阿秀,被族人赶出门的李豹子,因灾难而流离的云羌……
他们没有吵闹,没有作乱,只是安静地,悄无声息地落入贫困,落入死亡。
贫穷若无人看见,便难以获得任何援助。
只有当“贫困”成为媒体议题、成为政策话语,成为被“承认”的社会问题,相关的资源与制度才会姗姗来迟。
而那些沉默的、隐形的、无声的穷人,却往往被永远忽略,困于深渊之中。
三万流民,无籍无名,无依无归。
不哭不闹,便被视作“不需救助”;一哭二闹,立刻被贴上“暴徒”的标签。
在贫困之上,还有污名加身;在沉默之后,是彻底的抹除。
想谈社会福利?那便绕不开国家财政。
若国家战乱、民不聊生,甚至让人流落为无国籍的难民,在这时候还谈人权和福利?
那属于耍流氓。
谷星轻叹一声,看向对面那人,缓声开口:
“你可知,晋国每年财政岁入,是多少?”
萧枫凛沉默。
他不知道。
但谷星也并未指望他答得上来。
“铜钱、白银、绢帛、谷米、草料……诸物合算,晋国岁入约有一亿贯左右。”
“其中田赋占三成,其余七成来自盐、铁、酒等商税。”
“虽是估算,但差距应不大。”
“如此庞大岁入,断不能说是‘税收困难’才对贫民视而不见。可问题出在哪?”
“那你可知,晋国的岁出又用在哪?”
她话音未落,萧枫凛已接口而上:
“七成军费,余下才是官僚体系、水利基建、皇家开销……至于社会救济和教育,寥寥可数。”
谷星看了他一眼,笑着点点头,“你太爷爷杯酒释兵权的故事,你可知?”
萧枫凛:“削弱地方藩镇军权,把兵、财、政三权收归中央,以防再现割据混战。”
“没错,总结起来,便是中央养兵,文官治国,地方无实权。”
“胡——”她忽而止住,语气一顿,“若此刻再有人进一步收紧集权,恐怕地方只剩一层空壳,应急能力几近于无。灾情一起,层层上报,层层阻滞,待朝廷得知,百姓早已埋身泥水。”
“而这七成军费,却是非必要的。”
“文官治国,军力长期屯于京畿,边防战力削弱,兵员却未减少,大量老弱病残也滞留军中,吃干饭。”
“与此同时,官僚体系愈发臃肿。晋国科举兴盛,为安抚世家士族,设下无数虚职,造成大量财政空耗。”
估计胡乐天也是这样想的,才会大刀阔斧削宗族权力。
可也正因如此,才让萧枫凛找到缝隙,联合那些被逼得发狂的宗族与贪官,蛰伏、造反。
只是不知道,他若真得逞了,之后又要如何处置这群烫手山芋?
片刻静默。
“我知道的,就这么多。”她直起身,看了他一眼。
“萧……小瞎子。你还想到什么?”
萧枫凛喉咙发紧,一时却不知该说些什么。
自小宫人教他,女子无才便是德,可这一刻他才明白,有学识的女子,是何等动人心魄。
他控制不住地将脸轻轻贴在谷星的膝上,低声感叹:
“林风……你若为官,定能造福一方百姓。”
谁知这一句恰好戳中谷星的逆鳞,她猛地一震,像被灼热火星烫到似的,顿了几秒,满脸晦气道:
“……那我不愿意。”
“我生来不爱跪人,也不愿被人跪。”
说完,她怔怔看着火堆出神许久,像是终于下定了某种决心,转过身将萧枫凛拉至面前,蹲下身与他平视。
“小瞎子,我有件事,想拜托你。”
她声音太认真,反倒让萧枫凛心头一跳,下意识抓紧了衣角,“怎么了?”
“若你日后出了宫,一定要去联系贺将军。”
“无论是为了你自己,还是为了其他人。”
“他……能助你一臂之力。”
萧枫凛愣住了。
他睁大双眼盯着她,呼吸滞住,手指不自觉地扯上了她衣摆:“你这是什么意思?”
他原以为她是站在他这边的,可谁知下一刻,这人就劝江兀保住翟明泾登位,再一转头,又要他去联络兵权在握的贺将军?
谷星没有回答。
“财政一事,我并不专精。”她顿了顿,“若你有机会遇上蒲宿枭,记得多向他请教。”
“皇叔?你怎么会认识他?”
“我记得不久前他还被送去长云寺修佛了。”
谷星不知想到什么,眯着眼睛哈哈一声。
这一笑,更让萧枫凛心焦如焚,“林风,你怎会认识皇叔?!”
“咳咳——”她轻咳两声,生硬地转移话题,
“若真要改革,首先生存权得要有所保障,将常平仓机制常态化,不再只限灾年开仓,而是对低收入者设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