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战后,西北仅剩了叶家人、文家人、刘家人、张家人。乔河在东南镇守难以前来,于是朝廷为了不让长平关之战的善后功劳尽数属于世家,也为了给新继承人造势,派遣了当初还是二皇子的陛下。”
叶屏闭了闭眼,“这就是北斗军被尽数歼灭的真相。”
明明是夏日,为何让人遍体生寒。
上雁山的时候,分明只想查清父兄当年到底经历了什么,如何就牵扯出了如此一桩大案。
此战过后,大梁分明开国不到二十年,却已经有了世家把持朝政,皇权式微的乱世之象。叶屏遥望着渺远的苍穹,难得想起了只见过寥寥几面的那位大梁理应即位的太子殿下。
开国难,守成更难。
“此事还没完。”叶屏呼了口气,“太上皇仁善,对有功的世家不薄,也从未做过什么滥杀功臣的事情,文家柳家和张家虽然之后可能未必一步登天,但到底少不了荣华富贵。为什么非要走这么一条决绝的路。”
叶执咽了口唾沫,“既然不是贪图富贵,那便是怕死。”
“将军,庆州之战还没有眉目。”
他把另一堆文书推了过去,“这是庆州之战到长平关之战之间的账簿,将军,我看过一遍,名目上面没有大问题,只有些错项,但都在正常范围内。只有一个地方让我有些不解。”
叶屏看不懂帐,他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的等待着叶执的解释。
“长平关之战,西北既然选择同世家合作,做的就是稳赚不赔的买卖。但是将军,虽然大梁自长平关之战之后乱象频发,但是西北在那场仗中可是没有讨到一点儿好。兵力折损,甚至需要和柘融联手,将军,若是你我,会做这样赔本的事情么?”
“像宣家、文家、柳家这样的大家族,私底下有些不明不白的帐是很正常的。平账的方法一般有两个,一个是做阴阳账簿,一个是设立一些不明不白的账目。”
叶屏“嗯”了一声,“好熟练。”
叶执“……”
叶执“都是夫人们教的好。”
叶屏挑了挑嘴角,“官府的账簿有这种不明不白的账目?”
“有。”叶执说,他把账簿翻开到庆州之战前后,指出了其中一个记录,“比如这条‘用于战后抚恤’。”
“抚恤多少,具体条目如何,是抚恤家属还是抚恤士兵,抚恤的是钱财还是布帛。这就是一类不明不白的账目。”
“庆州之战,时间过长了。”叶屏说,“这能看出什么。”
“文家之前的账目没有这些,这是庆州之战后的专属。”叶执犹豫了一下,低声说,“将军,宣家被抄,所有的钱财可都是没入官府的。”
叶屏顷刻就明晰了他的意思,但是很快的摇了摇头,“你的意思是,这些钱财是世家用以供给西北的军费,这太离奇了。且不论我们在文家柳家都设有探子,单是军费来去走哪一条路就是问题。若是守备军连这种疑点都无法发现,作为主将的我未免也太酒囊饭袋。”
此言一出,凉亭中又沉默了下来。将军府中那个最活泼的小厮被人从池塘里喊了出来,端着冰品一蹦一跳的前往亭中。
刚刚走进院门,还没等他喊出一声“将军”,就突然觉得地面晃了晃,他没有准备,一个踉跄差点儿跌倒,得亏他手脚伶俐才没有把冰品洒在地上。叶执看到这一幕,皱了皱眉,起身想要指责他心不在焉,可惜话还没有出口,他也突然觉得天地一晃,陡然又跌回在亭中。
他和叶屏对视,在彼此的眼中看到了惊愕。
与此同时,青州郊外的小院子里,刘郊和李逢正在默写诗文,一个不慎,飘飞的纸页落在了桌子下面,刘郊伸手去捡。可是刚刚俯下身来,只听到“劈里啪啦”,李逢来不及反应,惊诧的回头,就看到了身后架子上的书一本接一本的掉落。顾兰反应最快,她一脚毫不留情的踹醒了院中小憩的宋简,又闯进屋中,把刘郊和李逢两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拽出屋子。
“宣许!把陈润背出来!!”顾兰一边拽人一边喊。
宣许是第二个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事情的,他原本在榻上给陈润磨棋子,感受到天地动作,只是愣了一瞬,立马从床上弹了起来,把陈润扛在肩头就飞窜出了房屋,到了院子中较为空旷的地带。
而此时的实州城中,范令允背着顾屿深翻出了窗。
“殿下,你以后别说话了。”即使并非第一次,从高处坠落,他依然是怕的,环绕着范令允的脖颈,顾屿深紧紧的闭上了眼,“刚来的时候说实州有地动,眼下就有地动。”
实州是震源,比起其他地方要严重许多。酒楼中一堆人像是赏纱会时一样,拥挤在门前。酒楼的掌柜站在台上大喊着“排队!排队!老人孩子先走,要不然都出不去!!”
朔枝城中,沈云想皱眉听着暗卫传来的消息。
“陛下的脉象和太上皇的甚像,太医那边怀疑是一种毒。”暗卫低头说,“还有一件事,小姐,不知是凶是福。”
沈云想摩挲着自己腰间的玉佩,沉思不言。
那暗卫继续说道,“太医亦给皇后把脉,小姐,柳盈有了身孕。”
摩挲的动作停止了,沈云想抬眸看向暗卫,眉目中没有一点喜色。
她压低了声音,轻声问道,“你们大殿下那里有消息么?”
未等暗卫回答,凤栖阁中匆匆跑来一个小黄门。
“太后,太后!”他喊道,额上冒着汗水,因着跑动整个脸都是通红的,“西北,西北地动!”
沈云想霍的站起身来。
她端了不知道多少年的笑容终于消弭于无形。
--------------------
东南一直很太平。导致乔河成了一块儿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西南柘融有他,后来打西北有他,将来赈灾也有他。乔河自觉是个连轴转的陀螺,因着和范令允的少年情谊天天顶着掉脑袋的罪名满大梁的跑。
大梁自范令允执政后慢慢扭转了重文轻武的风气,有些文人拿着显微镜看大帅的所作所为。乔河乐在其中,兢兢业业当着那个靶子,有箭射到上面就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装绿茶。
“陛下!千错万错都是臣的错!虽然我为大梁立过功,我为江山流过血,但是xx失去的可是一点声名啊!臣罪该万死,罚我罢陛下!”
他演的不亦乐乎,范令允看的不亦乐乎,最后改革的效果让顾屿深也不亦乐乎。
朝野上下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第85章 渡桥·安排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天昏地暗,山川哭号。大地在剧烈颤抖着,像是沉寂许久的恶兽从地狱中爬出,在人间四处咆哮。
四处逃窜的家畜,炸毛的狸奴,乱吠的狗,夹杂着人民绝望的哭泣与接连的请求,交织成了一首末日悲歌。
所有地方都在晃动,颓圮的墙,高耸的楼,木制的窗棱直愣愣地伸出,捅穿了脆弱的窗纸。尘土飞扬,遮天蔽日,实州城引以为傲的各色建筑在转瞬之间化为灰土。
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灾难。
地动导致一半的雁山山川崩塌,截断了横亘青州博州二城的河流,山体滑坡,掩埋了上下山的道路。几个孩子的小院在郊外,远离城镇,受毁较小。他们坐在院中的空旷处,遥望着雄伟的雁山山脉一夕之间满目疮痍。天昏地暗,接着是宛如炸雷的巨响。连绵的哭声遍布西北的土地上。
景瑞九年,清淮府实州地动。波及青州、博州等近八座城池。
地动来的快,去的也快。
范令允跳出窗户不多时,身后的房间就化为乌有。所幸景华楼不远处是原野,逃出生天的人聚集在此,遥望着自己转瞬崩溃的家园。
顾屿深紧紧的抓住了范令允的衣领。这次地动上一辈子也有所耳闻,不过彼时人在京城,他只是通过文书上的一行行字句、一个个数字去揣测西北的情形,尔后按部就班的安排赈灾流程。
如今亲身经历,才知道在天灾面前,人的力量有多么渺小。无数生命在不到一盏茶的时间内,甚至还来不及反应发生了什么,就消散在了天地之中。
曾经读诗文,读过李太白的“天地一逆旅,同归万古尘。”,也读过杜子美的“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觉得怅惘良多,却也品不出什么。
只有真正面对骤然的、未曾预料的生死相隔,才知道那句“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中的麻木与绝望。
太阳落山的时候,田野间劳作了一日的农人,或是街市上叫卖的小贩回到了或许窄小,但是<a href=https://www.52shuku.net/tags_nan/wenxinwen.html target=_blank >温馨的家中,可是太阳在升起的时候,跪遍了神佛上仙,也只有满地流离与生死未卜的亲朋。
无数的人聚集在景华楼外的原野上。有衣不蔽体的乞儿,有大腹便便的商旅,亦有潦草穿着的农民,还有迥然一身的异乡人。除去地震时的那一声轰鸣,所有人都奇异般的安静了下来,一时间只有实州城夏末秋初,带着寒意的风掠过草叶。
叶屏闭了闭眼,“这就是北斗军被尽数歼灭的真相。”
明明是夏日,为何让人遍体生寒。
上雁山的时候,分明只想查清父兄当年到底经历了什么,如何就牵扯出了如此一桩大案。
此战过后,大梁分明开国不到二十年,却已经有了世家把持朝政,皇权式微的乱世之象。叶屏遥望着渺远的苍穹,难得想起了只见过寥寥几面的那位大梁理应即位的太子殿下。
开国难,守成更难。
“此事还没完。”叶屏呼了口气,“太上皇仁善,对有功的世家不薄,也从未做过什么滥杀功臣的事情,文家柳家和张家虽然之后可能未必一步登天,但到底少不了荣华富贵。为什么非要走这么一条决绝的路。”
叶执咽了口唾沫,“既然不是贪图富贵,那便是怕死。”
“将军,庆州之战还没有眉目。”
他把另一堆文书推了过去,“这是庆州之战到长平关之战之间的账簿,将军,我看过一遍,名目上面没有大问题,只有些错项,但都在正常范围内。只有一个地方让我有些不解。”
叶屏看不懂帐,他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的等待着叶执的解释。
“长平关之战,西北既然选择同世家合作,做的就是稳赚不赔的买卖。但是将军,虽然大梁自长平关之战之后乱象频发,但是西北在那场仗中可是没有讨到一点儿好。兵力折损,甚至需要和柘融联手,将军,若是你我,会做这样赔本的事情么?”
“像宣家、文家、柳家这样的大家族,私底下有些不明不白的帐是很正常的。平账的方法一般有两个,一个是做阴阳账簿,一个是设立一些不明不白的账目。”
叶屏“嗯”了一声,“好熟练。”
叶执“……”
叶执“都是夫人们教的好。”
叶屏挑了挑嘴角,“官府的账簿有这种不明不白的账目?”
“有。”叶执说,他把账簿翻开到庆州之战前后,指出了其中一个记录,“比如这条‘用于战后抚恤’。”
“抚恤多少,具体条目如何,是抚恤家属还是抚恤士兵,抚恤的是钱财还是布帛。这就是一类不明不白的账目。”
“庆州之战,时间过长了。”叶屏说,“这能看出什么。”
“文家之前的账目没有这些,这是庆州之战后的专属。”叶执犹豫了一下,低声说,“将军,宣家被抄,所有的钱财可都是没入官府的。”
叶屏顷刻就明晰了他的意思,但是很快的摇了摇头,“你的意思是,这些钱财是世家用以供给西北的军费,这太离奇了。且不论我们在文家柳家都设有探子,单是军费来去走哪一条路就是问题。若是守备军连这种疑点都无法发现,作为主将的我未免也太酒囊饭袋。”
此言一出,凉亭中又沉默了下来。将军府中那个最活泼的小厮被人从池塘里喊了出来,端着冰品一蹦一跳的前往亭中。
刚刚走进院门,还没等他喊出一声“将军”,就突然觉得地面晃了晃,他没有准备,一个踉跄差点儿跌倒,得亏他手脚伶俐才没有把冰品洒在地上。叶执看到这一幕,皱了皱眉,起身想要指责他心不在焉,可惜话还没有出口,他也突然觉得天地一晃,陡然又跌回在亭中。
他和叶屏对视,在彼此的眼中看到了惊愕。
与此同时,青州郊外的小院子里,刘郊和李逢正在默写诗文,一个不慎,飘飞的纸页落在了桌子下面,刘郊伸手去捡。可是刚刚俯下身来,只听到“劈里啪啦”,李逢来不及反应,惊诧的回头,就看到了身后架子上的书一本接一本的掉落。顾兰反应最快,她一脚毫不留情的踹醒了院中小憩的宋简,又闯进屋中,把刘郊和李逢两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拽出屋子。
“宣许!把陈润背出来!!”顾兰一边拽人一边喊。
宣许是第二个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事情的,他原本在榻上给陈润磨棋子,感受到天地动作,只是愣了一瞬,立马从床上弹了起来,把陈润扛在肩头就飞窜出了房屋,到了院子中较为空旷的地带。
而此时的实州城中,范令允背着顾屿深翻出了窗。
“殿下,你以后别说话了。”即使并非第一次,从高处坠落,他依然是怕的,环绕着范令允的脖颈,顾屿深紧紧的闭上了眼,“刚来的时候说实州有地动,眼下就有地动。”
实州是震源,比起其他地方要严重许多。酒楼中一堆人像是赏纱会时一样,拥挤在门前。酒楼的掌柜站在台上大喊着“排队!排队!老人孩子先走,要不然都出不去!!”
朔枝城中,沈云想皱眉听着暗卫传来的消息。
“陛下的脉象和太上皇的甚像,太医那边怀疑是一种毒。”暗卫低头说,“还有一件事,小姐,不知是凶是福。”
沈云想摩挲着自己腰间的玉佩,沉思不言。
那暗卫继续说道,“太医亦给皇后把脉,小姐,柳盈有了身孕。”
摩挲的动作停止了,沈云想抬眸看向暗卫,眉目中没有一点喜色。
她压低了声音,轻声问道,“你们大殿下那里有消息么?”
未等暗卫回答,凤栖阁中匆匆跑来一个小黄门。
“太后,太后!”他喊道,额上冒着汗水,因着跑动整个脸都是通红的,“西北,西北地动!”
沈云想霍的站起身来。
她端了不知道多少年的笑容终于消弭于无形。
--------------------
东南一直很太平。导致乔河成了一块儿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西南柘融有他,后来打西北有他,将来赈灾也有他。乔河自觉是个连轴转的陀螺,因着和范令允的少年情谊天天顶着掉脑袋的罪名满大梁的跑。
大梁自范令允执政后慢慢扭转了重文轻武的风气,有些文人拿着显微镜看大帅的所作所为。乔河乐在其中,兢兢业业当着那个靶子,有箭射到上面就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装绿茶。
“陛下!千错万错都是臣的错!虽然我为大梁立过功,我为江山流过血,但是xx失去的可是一点声名啊!臣罪该万死,罚我罢陛下!”
他演的不亦乐乎,范令允看的不亦乐乎,最后改革的效果让顾屿深也不亦乐乎。
朝野上下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第85章 渡桥·安排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天昏地暗,山川哭号。大地在剧烈颤抖着,像是沉寂许久的恶兽从地狱中爬出,在人间四处咆哮。
四处逃窜的家畜,炸毛的狸奴,乱吠的狗,夹杂着人民绝望的哭泣与接连的请求,交织成了一首末日悲歌。
所有地方都在晃动,颓圮的墙,高耸的楼,木制的窗棱直愣愣地伸出,捅穿了脆弱的窗纸。尘土飞扬,遮天蔽日,实州城引以为傲的各色建筑在转瞬之间化为灰土。
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灾难。
地动导致一半的雁山山川崩塌,截断了横亘青州博州二城的河流,山体滑坡,掩埋了上下山的道路。几个孩子的小院在郊外,远离城镇,受毁较小。他们坐在院中的空旷处,遥望着雄伟的雁山山脉一夕之间满目疮痍。天昏地暗,接着是宛如炸雷的巨响。连绵的哭声遍布西北的土地上。
景瑞九年,清淮府实州地动。波及青州、博州等近八座城池。
地动来的快,去的也快。
范令允跳出窗户不多时,身后的房间就化为乌有。所幸景华楼不远处是原野,逃出生天的人聚集在此,遥望着自己转瞬崩溃的家园。
顾屿深紧紧的抓住了范令允的衣领。这次地动上一辈子也有所耳闻,不过彼时人在京城,他只是通过文书上的一行行字句、一个个数字去揣测西北的情形,尔后按部就班的安排赈灾流程。
如今亲身经历,才知道在天灾面前,人的力量有多么渺小。无数生命在不到一盏茶的时间内,甚至还来不及反应发生了什么,就消散在了天地之中。
曾经读诗文,读过李太白的“天地一逆旅,同归万古尘。”,也读过杜子美的“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觉得怅惘良多,却也品不出什么。
只有真正面对骤然的、未曾预料的生死相隔,才知道那句“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中的麻木与绝望。
太阳落山的时候,田野间劳作了一日的农人,或是街市上叫卖的小贩回到了或许窄小,但是<a href=https://www.52shuku.net/tags_nan/wenxinwen.html target=_blank >温馨的家中,可是太阳在升起的时候,跪遍了神佛上仙,也只有满地流离与生死未卜的亲朋。
无数的人聚集在景华楼外的原野上。有衣不蔽体的乞儿,有大腹便便的商旅,亦有潦草穿着的农民,还有迥然一身的异乡人。除去地震时的那一声轰鸣,所有人都奇异般的安静了下来,一时间只有实州城夏末秋初,带着寒意的风掠过草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