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而青州城在花朝之后,不知道从哪里流传出了一些风言风语,话里话外,都是当年的宣家贪晌旧案,和文宣二家之间的龌龊往事。
“真是好布置。”顾屿深轻声说,“百姓说不出的话,让达官显贵去说,而宣家案事关叶家,山匪一事让叶家有了所谓‘无能为力’的观望理由。”
他的目光最后停留在床帐后昏迷不醒的人身上。李逢一双桃花眼,睡着的时候神情无比平静,又无比无辜,让人生不出任何怀疑。
——————————
李逢醒来时,已经是三日后。神思彻底清醒,是在五日后。
睁开眼的时候,外面桃李纷飞,春意盎然。赏纱会的火停留在了桃花楼,没有沿着街道蔓延延申,所以花朝之际,街头依然摩肩接踵,人声鼎沸。
他浑身都疼,挣扎的坐起来已经是极限了,刚刚想要下地就因为疼痛腿脚一软。顾屿深彼时在桌前斟茶,没有去搀扶,只是静静的看着他。
“疼么?”他问。
察言观色四个字几乎刻在了李逢的骨子里,但他现在也搞不清楚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是什么,于是抿唇不语。
“这个问题回答不了?”顾屿深笑了笑,“那宣公子,我们来聊聊山匪和大火的事情?”
那一瞬,整个屋中都冷了下来。
李逢瞳孔皱缩,神情有一瞬间的恍惚,但是反应很快,被火熏过,嗓子还有点哑,艰难开口,“什么、事情?”
“我没有把你交给官府,交给叶家,或者是交给文家。”顾屿深喝了口杯中的茶,“李逢,你该信我。”
“至于我为什么知道你的身份,只是因为一个小小的巧合。”他淡淡的看着那怔愣在榻边的人,平静开口道,“‘巧合’不想让你知道,我便不说了,等他自己想开。”
李逢依然抿着唇,一言不发。
“你不说?”顾屿深叹了口气,“那我来说。”
“根本就没有山匪。这些所谓的山匪,这是你们用来掩人耳目的屏障,也是你在这条独木桥上的先锋军。”
顾兰说过一件事,“这些山匪的本事未免太过稀疏平常。”那又是为什么能够成功劫掠那些过往的车马?
“所谓的山匪,不过是本次随行在车马边的杂役。而那些绣娘和戏班子,就是同谋。”
杂役和姑娘们联合了起来,把那些少爷留在了雁山的监狱中,而后姑娘们再度上了车马,来到青州城。
文家家大业大,对于自家子弟都认不全,遑论这些偏门的管家?只需要从那些杂役中稍微挑一个身材相似的,便能够轻松的蒙混过关。
“唯一一个处理不掉的四少爷,被你用来调度叶屏,让青州城的守备不如往常森严。你太清楚山匪是叶屏的心病,往昔那场大战,就因为宣家和山匪才让他失去了父亲和兄长,让叶家迈入了下坡路。”
春风吹动床帏,李逢为了让自己在疼痛中保持清醒,努力握紧了纱帐一角,“为何是我?我不过是个班主,何德何能能联合这么多人?我还指望着文家给我科考名额……”
“你能从文家本家起势,能从文家偏门起势,不择手段无所不为,你不差夺得这一个名额的本领。”顾屿深说,“比如现在,你又找上了吴均。”
“李逢,你的目的一直很单纯,单纯要搞垮文家。”说到这里,他顿了顿,“或许,不止是文家?”
两个人四目相对,是李逢先轻声笑了出来。
“为什么不是为宣家翻案?顾公子不是已经知道我是宣逢了么?”
“经验之谈,宣家人都不太想当宣家人。”
“你口中那个‘巧合’不简单。”李逢慢慢的把自己移回到榻上,偏头看着窗外的风景。“你想同我交心,顾公子,我这颗心也不是吃白饭的,我需要一个报酬。你把你的秘密说给我听,说的我满意了,我就同你讲。”
“不用你要,我自会给。”顾屿深递了杯茶过去,他身后,范令允推门而入,“我们战线一致,我还怕你不敢要。”
白日里没有点灯,阳光洒照下来,空中花香带着朝露,沁人心脾。范令允静静的站在了顾屿深的身后。
他长得无疑是十分好看的,眉目如画,像是风雨下的远山,又像是冬雪中的寒梅,眸中的神情只有在低眉看向怀中的时候有片刻的柔和,其他时候,虽然只是简单的倾茶,抬步,举手投足间尽然是凛凛不可侵的气势。
雾中松,山上雪。那是从小养成的矜贵,战场的风霜磨砺了他的风骨,民间的磋磨赋予了他一层柔色——但不代表他可以供人俯视或是窥探。
李逢几乎刹那间就意识到了什么,在融融春风中,他的背后无端起了一层冷汗,冷汗洇过伤口,霎时的疼痛让他打了个激灵。
“这是贱内。”顾屿深说的平静,范令允眸中闪烁了一下,有些惊喜,“也是大梁丢失的储君。”
“他姓范,叫范令允。”
李逢被这直白骤然冲击着理智,他有些茫然的“啊?”了一声,顾屿深好像以为他是没有听清,又重复了一遍。
“今上叫范令章,他是范令允。”
“就是九年前长平关之战后失踪的北斗军主帅,大梁的太子殿下。”
——————————
李逢在那间屋子里沉默了很久很久。
久到范令允都坐下喝了两杯茶,才开口说话。
“大梁不抑兼并,不设田计。”李逢那一双桃花眼,终于归于平静,有了些前世的模样,“无论是宣家、还是而今的文家、柳家,光鲜亮丽的发家史背后都是血淋淋的兼并。”
“他们买过百姓的土地,归为己有。而宣家与文家有些不同,宣家选择雇佣农民来进行耕种。”
“文家在宣家倒台后霸占了宣家的土地,为了掌握实权,他们并没有这样做。”李逢说,“他们收到土地的时候,为了安抚民心,曾经有过放还土地给人民的举措。”
“这是好事。”顾屿深说,“为何不满。”
“因为这是一场骗局。”李逢惨笑一声说,“贵人,这世间所有商人,利益都是高过道义去的。寻常百姓不会真正的了解大梁的田计,兀自以为文家是要恢复久违的均田法,却不想文家压下了所有的土地文书合同。农民辛辛苦苦了一年,却发现自己种出来的东西不是自己的,而是文家的,自己只能保有一小部分,同宣家之前殊无二致。”
“然后收税的官员来到,农民还怀有不切实际的期望,他们会像宣家一样替租户缴纳了土地税,可是最后等来的是官府的责罚。”
听到这里,范令允忽然一愣,和顾屿深面面相觑。
“在官家那里,这些土地还是人民的。”李逢说到这里,几乎要笑着哭出来,“可是在清淮府内,文家门下,人民没有土地管理权。”
“贵人,我们交不起税,文家自长平关之战后最后一点顾忌也没有了,在西北一手遮天,有人想要闯出西北,去问天家,哪里有这样的道理?!”
“可是最后,他没有回来。”
李逢低低的笑了一声。
“他在雁山沉眠。”
春风仿佛凝滞了,虽然珠帘碰撞发出清脆声响,可是没人感受到暖意。
“走投无路了,百姓没有办法,只能选择妥协。”李逢说,“与其继续租下去,不如把儿女卖到文家中,还能得到一点固定的俸禄,隔三岔五还能有次赏钱。”
说到这里,李逢安静了很久。他看着远方,桃花楼的方向。
“西北少雨,是养不出好蚕的;没有好蚕,自然也没有绣娘。”他看向屋中静坐的二人,轻声相问,“你们说,那些奢靡的鲛绡,那些如花似玉的绣娘,是从哪里来的呢?”
实际上山匪和大火的事情,最开始李逢并没有同意。可是那些绣娘们却笑着接受了。
而今在酒楼中,李逢恍然再次看到了那一日的大火,大火里容貌不复得姑娘坐在火场里,遥望着青天,嘴唇翕动,是笑着离开的。
“她们说要当一株草。说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李逢低声道,“可我知道,不是这一句。”
此身虽为草,飘摇若转蓬。
冀以山火至,妄作日月明。
--------------------
本章节的mvp应该给这些姑娘们…李逢看似是陷害文家的主作案人,但是这些姑娘们才是真正的有生力量。那什么,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嘛。
李逢想用平a换平a,没曾想对面交了大,这个大还逼得他不得不交大。
土地兼并是很严重的事情,这个是必须进行管控的,前一辈子顾屿深重整黄册就是要重计天下真正土地所有,而后实行改良后的均田法与税务名目……不过也别太认真,史料太多,我个工科生基础也有些薄弱,就瞎看吧,我尽量做到没有漏洞。
感觉最近的章节对范大花太友好了,每天都能让他爽到一次。
“真是好布置。”顾屿深轻声说,“百姓说不出的话,让达官显贵去说,而宣家案事关叶家,山匪一事让叶家有了所谓‘无能为力’的观望理由。”
他的目光最后停留在床帐后昏迷不醒的人身上。李逢一双桃花眼,睡着的时候神情无比平静,又无比无辜,让人生不出任何怀疑。
——————————
李逢醒来时,已经是三日后。神思彻底清醒,是在五日后。
睁开眼的时候,外面桃李纷飞,春意盎然。赏纱会的火停留在了桃花楼,没有沿着街道蔓延延申,所以花朝之际,街头依然摩肩接踵,人声鼎沸。
他浑身都疼,挣扎的坐起来已经是极限了,刚刚想要下地就因为疼痛腿脚一软。顾屿深彼时在桌前斟茶,没有去搀扶,只是静静的看着他。
“疼么?”他问。
察言观色四个字几乎刻在了李逢的骨子里,但他现在也搞不清楚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是什么,于是抿唇不语。
“这个问题回答不了?”顾屿深笑了笑,“那宣公子,我们来聊聊山匪和大火的事情?”
那一瞬,整个屋中都冷了下来。
李逢瞳孔皱缩,神情有一瞬间的恍惚,但是反应很快,被火熏过,嗓子还有点哑,艰难开口,“什么、事情?”
“我没有把你交给官府,交给叶家,或者是交给文家。”顾屿深喝了口杯中的茶,“李逢,你该信我。”
“至于我为什么知道你的身份,只是因为一个小小的巧合。”他淡淡的看着那怔愣在榻边的人,平静开口道,“‘巧合’不想让你知道,我便不说了,等他自己想开。”
李逢依然抿着唇,一言不发。
“你不说?”顾屿深叹了口气,“那我来说。”
“根本就没有山匪。这些所谓的山匪,这是你们用来掩人耳目的屏障,也是你在这条独木桥上的先锋军。”
顾兰说过一件事,“这些山匪的本事未免太过稀疏平常。”那又是为什么能够成功劫掠那些过往的车马?
“所谓的山匪,不过是本次随行在车马边的杂役。而那些绣娘和戏班子,就是同谋。”
杂役和姑娘们联合了起来,把那些少爷留在了雁山的监狱中,而后姑娘们再度上了车马,来到青州城。
文家家大业大,对于自家子弟都认不全,遑论这些偏门的管家?只需要从那些杂役中稍微挑一个身材相似的,便能够轻松的蒙混过关。
“唯一一个处理不掉的四少爷,被你用来调度叶屏,让青州城的守备不如往常森严。你太清楚山匪是叶屏的心病,往昔那场大战,就因为宣家和山匪才让他失去了父亲和兄长,让叶家迈入了下坡路。”
春风吹动床帏,李逢为了让自己在疼痛中保持清醒,努力握紧了纱帐一角,“为何是我?我不过是个班主,何德何能能联合这么多人?我还指望着文家给我科考名额……”
“你能从文家本家起势,能从文家偏门起势,不择手段无所不为,你不差夺得这一个名额的本领。”顾屿深说,“比如现在,你又找上了吴均。”
“李逢,你的目的一直很单纯,单纯要搞垮文家。”说到这里,他顿了顿,“或许,不止是文家?”
两个人四目相对,是李逢先轻声笑了出来。
“为什么不是为宣家翻案?顾公子不是已经知道我是宣逢了么?”
“经验之谈,宣家人都不太想当宣家人。”
“你口中那个‘巧合’不简单。”李逢慢慢的把自己移回到榻上,偏头看着窗外的风景。“你想同我交心,顾公子,我这颗心也不是吃白饭的,我需要一个报酬。你把你的秘密说给我听,说的我满意了,我就同你讲。”
“不用你要,我自会给。”顾屿深递了杯茶过去,他身后,范令允推门而入,“我们战线一致,我还怕你不敢要。”
白日里没有点灯,阳光洒照下来,空中花香带着朝露,沁人心脾。范令允静静的站在了顾屿深的身后。
他长得无疑是十分好看的,眉目如画,像是风雨下的远山,又像是冬雪中的寒梅,眸中的神情只有在低眉看向怀中的时候有片刻的柔和,其他时候,虽然只是简单的倾茶,抬步,举手投足间尽然是凛凛不可侵的气势。
雾中松,山上雪。那是从小养成的矜贵,战场的风霜磨砺了他的风骨,民间的磋磨赋予了他一层柔色——但不代表他可以供人俯视或是窥探。
李逢几乎刹那间就意识到了什么,在融融春风中,他的背后无端起了一层冷汗,冷汗洇过伤口,霎时的疼痛让他打了个激灵。
“这是贱内。”顾屿深说的平静,范令允眸中闪烁了一下,有些惊喜,“也是大梁丢失的储君。”
“他姓范,叫范令允。”
李逢被这直白骤然冲击着理智,他有些茫然的“啊?”了一声,顾屿深好像以为他是没有听清,又重复了一遍。
“今上叫范令章,他是范令允。”
“就是九年前长平关之战后失踪的北斗军主帅,大梁的太子殿下。”
——————————
李逢在那间屋子里沉默了很久很久。
久到范令允都坐下喝了两杯茶,才开口说话。
“大梁不抑兼并,不设田计。”李逢那一双桃花眼,终于归于平静,有了些前世的模样,“无论是宣家、还是而今的文家、柳家,光鲜亮丽的发家史背后都是血淋淋的兼并。”
“他们买过百姓的土地,归为己有。而宣家与文家有些不同,宣家选择雇佣农民来进行耕种。”
“文家在宣家倒台后霸占了宣家的土地,为了掌握实权,他们并没有这样做。”李逢说,“他们收到土地的时候,为了安抚民心,曾经有过放还土地给人民的举措。”
“这是好事。”顾屿深说,“为何不满。”
“因为这是一场骗局。”李逢惨笑一声说,“贵人,这世间所有商人,利益都是高过道义去的。寻常百姓不会真正的了解大梁的田计,兀自以为文家是要恢复久违的均田法,却不想文家压下了所有的土地文书合同。农民辛辛苦苦了一年,却发现自己种出来的东西不是自己的,而是文家的,自己只能保有一小部分,同宣家之前殊无二致。”
“然后收税的官员来到,农民还怀有不切实际的期望,他们会像宣家一样替租户缴纳了土地税,可是最后等来的是官府的责罚。”
听到这里,范令允忽然一愣,和顾屿深面面相觑。
“在官家那里,这些土地还是人民的。”李逢说到这里,几乎要笑着哭出来,“可是在清淮府内,文家门下,人民没有土地管理权。”
“贵人,我们交不起税,文家自长平关之战后最后一点顾忌也没有了,在西北一手遮天,有人想要闯出西北,去问天家,哪里有这样的道理?!”
“可是最后,他没有回来。”
李逢低低的笑了一声。
“他在雁山沉眠。”
春风仿佛凝滞了,虽然珠帘碰撞发出清脆声响,可是没人感受到暖意。
“走投无路了,百姓没有办法,只能选择妥协。”李逢说,“与其继续租下去,不如把儿女卖到文家中,还能得到一点固定的俸禄,隔三岔五还能有次赏钱。”
说到这里,李逢安静了很久。他看着远方,桃花楼的方向。
“西北少雨,是养不出好蚕的;没有好蚕,自然也没有绣娘。”他看向屋中静坐的二人,轻声相问,“你们说,那些奢靡的鲛绡,那些如花似玉的绣娘,是从哪里来的呢?”
实际上山匪和大火的事情,最开始李逢并没有同意。可是那些绣娘们却笑着接受了。
而今在酒楼中,李逢恍然再次看到了那一日的大火,大火里容貌不复得姑娘坐在火场里,遥望着青天,嘴唇翕动,是笑着离开的。
“她们说要当一株草。说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李逢低声道,“可我知道,不是这一句。”
此身虽为草,飘摇若转蓬。
冀以山火至,妄作日月明。
--------------------
本章节的mvp应该给这些姑娘们…李逢看似是陷害文家的主作案人,但是这些姑娘们才是真正的有生力量。那什么,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嘛。
李逢想用平a换平a,没曾想对面交了大,这个大还逼得他不得不交大。
土地兼并是很严重的事情,这个是必须进行管控的,前一辈子顾屿深重整黄册就是要重计天下真正土地所有,而后实行改良后的均田法与税务名目……不过也别太认真,史料太多,我个工科生基础也有些薄弱,就瞎看吧,我尽量做到没有漏洞。
感觉最近的章节对范大花太友好了,每天都能让他爽到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