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从他口中听说消息的第一瞬,刘钦只觉一阵荒唐,一阵迷惘,难以置信,蓦地头顶一凉,出了一背冷汗。
救回来了么?第一个问题,他问:现在情形如何?
李椹答:陆帅双腿、肋骨有多处折断,五内震荡,性命垂危臣出发之前,还未救回,只是因事关重大,不敢耽搁,只有从速禀告。
刘钦一惊,便要站起,却觉两腿发软,只有在椅子间坐定不动。
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惧忽然袭来,不同于战场上生死攸关的时刻,也不同于宫变前夜,这恐惧不是从他身体当中催生出力量,而是把他抽空了。
可他还是稳住了一点心神,他坠崖有什么缘故?
他没问陆宁远是不是失马坠崖,如果是这样,虽然的确同样事关重大,但不会是李椹亲自来。在这个时候,他能选择亲自来开封一趟面见自己,而不是留下来陪在垂危的陆宁远身边,便说明此事定有什么隐情。
启禀陛下李椹跪伏在地,说话时低下了头,陆帅是攀崖采药时,因绳子折断而坠崖的。
攀崖采药?刘钦但觉荒唐,眼睛下意识四面一看,好像不知身在何地。
有片刻功夫,他觉着自己是做了个梦,但心念一转,并未醒来,殿中只有他和李椹二人,而他仍是手脚冰冷,坐在这把椅子上面。
李椹将头埋得更低,是。两月前林九思大夫奉陛下旨意,来军中看望陆帅。陆帅问及陛下,林称在辽东时曾见雪山崖上十年生的一种灵芝,于陛下龙体大有益处,但因无法取到而作罢。
随军多日,沿吕梁北上,途经岢岚山,曾见到同样的灵芝,生在高崖之上,等闲难以攀援,陆帅当时未取,命人记下具体方位,等到平定全晋之后,从大同回师,路过此处,设法采药。
他自己攀崖采药?
是有兵士欲上,陆帅不许,定要亲自为之。
他近来不是身体不好?为什么你们不拦着他?
臣等阻拦,但陆帅心意坚决,实是无人可劝
怎么摔下来的?从多高的地方?
李椹顿了一顿。他没有令军士报信,而是自己亲自过来,就是因为陆宁远坠崖的经过非比寻常。
他不敢让刘钦从别人口中率先听说,更知道自己今日不说,刘钦迟早也会从别处得知经过,反不如他此刻和盘托出,因此咬咬牙道:因药生在山顶,四面都是陡坡,兵士们勘定了一个稍缓些的方位,陆帅携铁钎、铁凿等物,腰间系绳,攀援而上。
崖高约十丈,陆帅每隔一丈,凿入一根铁钎,拿绳子在其上穿过,有时中间没有可落手处,就也凿入一根
李椹缓缓叙述着,刘钦不在其间,却好像想见了当时之景。
疾风烈烈,陆宁远腰系长绳,在积冰积雪的崖壁缓缓攀援而上。
隆冬时节,吕梁的山风大约能直透肌骨,陆宁远的手很快冻得没有知觉。但他一点一点往上攀去,崖下的将士和林九思纷纷举头上望,紧张至极地看着他黑色的身影越来越小,最后变成一只小小的点。
用了一个多时辰,终于陆宁远爬上崖顶,小心将那朵灵芝连着根系一起挖出,拿准备好的布巾包住,又小心地放入怀里。
他的体温很快就会把灵芝焐热,所以下崖时他半敞开怀,既让风透入进去,却又刚好不会让它掉出。
他一点一点沿着来时的路往下爬,因为体力不支,也因为下崖比攀援更难,这次他的动作更慢了。在崖下的人看来,很长时间他都一动不动,或是很久很久才向下一尺。
时间一刻一刻过去,北风更烈了,扯得陆宁远衣袍翻滚,猎猎作响。他伏在参天的崖壁上,在自然造化面前,小得让人心惊,摇摇欲坠,好像风随时就要将他扯落,摔下去粉身碎骨。
他仍是一点点往下爬。
爬出数丈,离地面大约还有一半的距离,他的手忽然一滑,人跟着便落。崖下陡然响起惊呼,但在如潮的惊呼声中,两尺之内,陆宁远奋力抓住了一块凸起的石头,几根手指如钉子一般狠狠插在上面,稳住身形,全身上下只凭那一只手挂在崖上,在疾风当中左右轻摆,如同一面被风扯起的旗子。
然而,惊呼声还未落尽,那块石头陡然脱了出来,陆宁远又往下坠。
这次他坠了足有丈余,什么都没有抓到,崖下士兵只眼睁睁地看着他直直落下忽然,他腰间绳子挂住了下一根铁钎。
他每钉下一根钎子,就拿几股拧在一起的粗绳绕过一圈,往下时每爬过一根,又将绳子从那上面解开,就是这法子救了他的命。
他被一根绳子吊在崖壁旁,腰被扯得折了起来,在如削石壁旁左右摆荡,只看得人屏息凝神,心往喉咙里跳。
刚才他下坠的势头太猛,绳子将那根铁钎压得向下偏了偏,于是每荡一下,绳子就往下蹭出一点。连崖下的士兵都瞧见了,陆宁远一定也有所注意,可他没有马上趁着身体荡回中间,经过更下面那根铁钎时伸手抓住它,而是向下看了看。
他在确认什么?
没有人知道。所有人只是看他几次经过救命的铁钎而不动,终于,绳子滑脱下来,因为距离与崖边太远,这次没再勾住其他铁钎。
陆宁远就像一只大鸟从半空中急坠而下,在落地的一瞬间,弓起脊背,两手抱在身前,似乎还有人看见他在那朵灵芝上面轻轻抚了一下,但因为落得太快,谁也不敢说自己看清,只眼瞧着他砸在半山腰上,又从上面一路擦着山石滚落。
陆宁远摔在地上。
他两腿断了,肋骨也断了几根,腰椎错位,内脏震荡破裂,口鼻涌血。可是士卒按他之前的命令,从他怀中取出灵芝,仍是完好无损,于是放入他提前备好的车架,用提前备好的冰块镇之,提前定好驿使即日启程,马不停蹄地运往开封。
据说这灵芝每离开崖边一日,功效就要打个对折,所以这一路的驿站他早就打好了招呼,每到一处驿站,就马上换上快马,由当地的驿使接力,一日一夜就能运到开封。
这会儿它和李椹几乎同时到达,刘钦却看都没看,甚至问也没有问它,只是盯着李椹的眼睛,向他确认:你是说,陆宁远是有意如此的?
他没有用自尽这个词,心中荒诞之感愈演愈烈,刚才的恐惧不知何时换了一张面孔重新在心头漫起,这次它生出了手,一点一点攥紧了他。
臣不敢妄加揣度只有将实情上奏于陛下李椹声音沙哑,话也说得艰难,陛下恕臣妄言其实早在数月之前,陆帅就陆帅举止就有些反常,臣始终始终不解其意。
刘钦心中陡然一动。陆宁远忽然胃口恹恹,一年中总莫名其妙地生些小病,给他的信件也与之前有了些细微的差别这几个念头在他心中同时出现。
不只是手脚,这一刻他几乎连腹心都凉了,隐隐感觉自己忽略了什么、错过了什么,但他没有说话,只是听李椹又道:有一次,战事稍缓,臣与陆帅,还有几个将领围着篝火闲聊。当时所说只是十分寻常的事因为又缴获了夏人许多马,品相甚佳,众人就说起哪里的马能做战马,哪里的马则适合拉车。聊开来时,陆帅却不说话,也不知道是不是在听,只是盯着篝火出神,看着看着,忽然就下泪了。
臣当时疑惑,又有些惊讶,连忙叫他,他好像才回神,也不知道自己流泪的事,让臣提醒之后他才发现。虽然之后再没有过,但此举似乎反常,臣不敢不为陛下言明。
李椹小心地看了刘钦一眼。
他隐约猜到,陆宁远的反常应当是和刘钦有关的,不然他实在想不出陆宁远还在乎别的什么。今日面见刘钦,除了当面向他解释当日经过之外,就是想把自己知道的都告诉他。
其实近一年来,陆帅还有许多反常之举,只是有些模棱,还有些或许是臣的错觉,不敢妄言以渎圣聪。伏请陛下悯其愚诚,冒犯霜露,亲往一见。无论陆帅是无论他现下如何,陛下亲至,他定当感激!
刘钦陡然眯起眼睛,你不劝,难道我就不去了么?
李椹不知他这突然的怒气从何而来,只有伏地深深磕了个头。刘钦看着他,在心里回忆起陆宁远给他写的信。
没错,直到前两天,他还在收到陆宁远的来信,也还在给他回信。
在信中,陆宁远竟然什么都没向他透露,在他收到的最后一封信里,陆宁远希望他身体健康,不再生病,也祝他展信的这天能够诸事顺遂。
救回来了么?第一个问题,他问:现在情形如何?
李椹答:陆帅双腿、肋骨有多处折断,五内震荡,性命垂危臣出发之前,还未救回,只是因事关重大,不敢耽搁,只有从速禀告。
刘钦一惊,便要站起,却觉两腿发软,只有在椅子间坐定不动。
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惧忽然袭来,不同于战场上生死攸关的时刻,也不同于宫变前夜,这恐惧不是从他身体当中催生出力量,而是把他抽空了。
可他还是稳住了一点心神,他坠崖有什么缘故?
他没问陆宁远是不是失马坠崖,如果是这样,虽然的确同样事关重大,但不会是李椹亲自来。在这个时候,他能选择亲自来开封一趟面见自己,而不是留下来陪在垂危的陆宁远身边,便说明此事定有什么隐情。
启禀陛下李椹跪伏在地,说话时低下了头,陆帅是攀崖采药时,因绳子折断而坠崖的。
攀崖采药?刘钦但觉荒唐,眼睛下意识四面一看,好像不知身在何地。
有片刻功夫,他觉着自己是做了个梦,但心念一转,并未醒来,殿中只有他和李椹二人,而他仍是手脚冰冷,坐在这把椅子上面。
李椹将头埋得更低,是。两月前林九思大夫奉陛下旨意,来军中看望陆帅。陆帅问及陛下,林称在辽东时曾见雪山崖上十年生的一种灵芝,于陛下龙体大有益处,但因无法取到而作罢。
随军多日,沿吕梁北上,途经岢岚山,曾见到同样的灵芝,生在高崖之上,等闲难以攀援,陆帅当时未取,命人记下具体方位,等到平定全晋之后,从大同回师,路过此处,设法采药。
他自己攀崖采药?
是有兵士欲上,陆帅不许,定要亲自为之。
他近来不是身体不好?为什么你们不拦着他?
臣等阻拦,但陆帅心意坚决,实是无人可劝
怎么摔下来的?从多高的地方?
李椹顿了一顿。他没有令军士报信,而是自己亲自过来,就是因为陆宁远坠崖的经过非比寻常。
他不敢让刘钦从别人口中率先听说,更知道自己今日不说,刘钦迟早也会从别处得知经过,反不如他此刻和盘托出,因此咬咬牙道:因药生在山顶,四面都是陡坡,兵士们勘定了一个稍缓些的方位,陆帅携铁钎、铁凿等物,腰间系绳,攀援而上。
崖高约十丈,陆帅每隔一丈,凿入一根铁钎,拿绳子在其上穿过,有时中间没有可落手处,就也凿入一根
李椹缓缓叙述着,刘钦不在其间,却好像想见了当时之景。
疾风烈烈,陆宁远腰系长绳,在积冰积雪的崖壁缓缓攀援而上。
隆冬时节,吕梁的山风大约能直透肌骨,陆宁远的手很快冻得没有知觉。但他一点一点往上攀去,崖下的将士和林九思纷纷举头上望,紧张至极地看着他黑色的身影越来越小,最后变成一只小小的点。
用了一个多时辰,终于陆宁远爬上崖顶,小心将那朵灵芝连着根系一起挖出,拿准备好的布巾包住,又小心地放入怀里。
他的体温很快就会把灵芝焐热,所以下崖时他半敞开怀,既让风透入进去,却又刚好不会让它掉出。
他一点一点沿着来时的路往下爬,因为体力不支,也因为下崖比攀援更难,这次他的动作更慢了。在崖下的人看来,很长时间他都一动不动,或是很久很久才向下一尺。
时间一刻一刻过去,北风更烈了,扯得陆宁远衣袍翻滚,猎猎作响。他伏在参天的崖壁上,在自然造化面前,小得让人心惊,摇摇欲坠,好像风随时就要将他扯落,摔下去粉身碎骨。
他仍是一点点往下爬。
爬出数丈,离地面大约还有一半的距离,他的手忽然一滑,人跟着便落。崖下陡然响起惊呼,但在如潮的惊呼声中,两尺之内,陆宁远奋力抓住了一块凸起的石头,几根手指如钉子一般狠狠插在上面,稳住身形,全身上下只凭那一只手挂在崖上,在疾风当中左右轻摆,如同一面被风扯起的旗子。
然而,惊呼声还未落尽,那块石头陡然脱了出来,陆宁远又往下坠。
这次他坠了足有丈余,什么都没有抓到,崖下士兵只眼睁睁地看着他直直落下忽然,他腰间绳子挂住了下一根铁钎。
他每钉下一根钎子,就拿几股拧在一起的粗绳绕过一圈,往下时每爬过一根,又将绳子从那上面解开,就是这法子救了他的命。
他被一根绳子吊在崖壁旁,腰被扯得折了起来,在如削石壁旁左右摆荡,只看得人屏息凝神,心往喉咙里跳。
刚才他下坠的势头太猛,绳子将那根铁钎压得向下偏了偏,于是每荡一下,绳子就往下蹭出一点。连崖下的士兵都瞧见了,陆宁远一定也有所注意,可他没有马上趁着身体荡回中间,经过更下面那根铁钎时伸手抓住它,而是向下看了看。
他在确认什么?
没有人知道。所有人只是看他几次经过救命的铁钎而不动,终于,绳子滑脱下来,因为距离与崖边太远,这次没再勾住其他铁钎。
陆宁远就像一只大鸟从半空中急坠而下,在落地的一瞬间,弓起脊背,两手抱在身前,似乎还有人看见他在那朵灵芝上面轻轻抚了一下,但因为落得太快,谁也不敢说自己看清,只眼瞧着他砸在半山腰上,又从上面一路擦着山石滚落。
陆宁远摔在地上。
他两腿断了,肋骨也断了几根,腰椎错位,内脏震荡破裂,口鼻涌血。可是士卒按他之前的命令,从他怀中取出灵芝,仍是完好无损,于是放入他提前备好的车架,用提前备好的冰块镇之,提前定好驿使即日启程,马不停蹄地运往开封。
据说这灵芝每离开崖边一日,功效就要打个对折,所以这一路的驿站他早就打好了招呼,每到一处驿站,就马上换上快马,由当地的驿使接力,一日一夜就能运到开封。
这会儿它和李椹几乎同时到达,刘钦却看都没看,甚至问也没有问它,只是盯着李椹的眼睛,向他确认:你是说,陆宁远是有意如此的?
他没有用自尽这个词,心中荒诞之感愈演愈烈,刚才的恐惧不知何时换了一张面孔重新在心头漫起,这次它生出了手,一点一点攥紧了他。
臣不敢妄加揣度只有将实情上奏于陛下李椹声音沙哑,话也说得艰难,陛下恕臣妄言其实早在数月之前,陆帅就陆帅举止就有些反常,臣始终始终不解其意。
刘钦心中陡然一动。陆宁远忽然胃口恹恹,一年中总莫名其妙地生些小病,给他的信件也与之前有了些细微的差别这几个念头在他心中同时出现。
不只是手脚,这一刻他几乎连腹心都凉了,隐隐感觉自己忽略了什么、错过了什么,但他没有说话,只是听李椹又道:有一次,战事稍缓,臣与陆帅,还有几个将领围着篝火闲聊。当时所说只是十分寻常的事因为又缴获了夏人许多马,品相甚佳,众人就说起哪里的马能做战马,哪里的马则适合拉车。聊开来时,陆帅却不说话,也不知道是不是在听,只是盯着篝火出神,看着看着,忽然就下泪了。
臣当时疑惑,又有些惊讶,连忙叫他,他好像才回神,也不知道自己流泪的事,让臣提醒之后他才发现。虽然之后再没有过,但此举似乎反常,臣不敢不为陛下言明。
李椹小心地看了刘钦一眼。
他隐约猜到,陆宁远的反常应当是和刘钦有关的,不然他实在想不出陆宁远还在乎别的什么。今日面见刘钦,除了当面向他解释当日经过之外,就是想把自己知道的都告诉他。
其实近一年来,陆帅还有许多反常之举,只是有些模棱,还有些或许是臣的错觉,不敢妄言以渎圣聪。伏请陛下悯其愚诚,冒犯霜露,亲往一见。无论陆帅是无论他现下如何,陛下亲至,他定当感激!
刘钦陡然眯起眼睛,你不劝,难道我就不去了么?
李椹不知他这突然的怒气从何而来,只有伏地深深磕了个头。刘钦看着他,在心里回忆起陆宁远给他写的信。
没错,直到前两天,他还在收到陆宁远的来信,也还在给他回信。
在信中,陆宁远竟然什么都没向他透露,在他收到的最后一封信里,陆宁远希望他身体健康,不再生病,也祝他展信的这天能够诸事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