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陆宁远躺在地上,手中是一把断了的刀,胸口当中不住涌血,眼前一片红翳翳的日色。他站不起来,浑身上下再没有一点力气,连动动小指也费劲,看着熊文寿迎着他得意而来,又背对着他仓皇而退,心里想着,就这样吧,正要闭上眼睛,张大龙却捞起他夹在腋下,拼死带他突出重围。
就这样,等陆宁远能从床上站起来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朝廷发给他的印信解下搁在桌上,解下自己的马离开了熊文寿的大营。跟在他身后的还有四十七人,是这一战中全部的幸存者,彼此歃血为盟,死生相许,约定此后继续抗击夏人、收复河山,但是都与雍军无关了。
他毫不为尊者讳,也不顾及熊文寿和同僚的面子,一句句将那日场景如实道来,听得校场周围数十将领屏息凝神,在他说话的功夫,始终没人吭上一声。
等他说完半晌,校场仍是静悄悄的,只能听见远处士卒训练时一声声简短的口号。一时发愣者有,自惭者有,咬牙切齿者也有。
刘钦忆起在呼延震军中观战的那日,又想起这一路上除去在朱家村外又遇到的几伙乱兵,先前的恼恨全泄了个干净,只是默默无语而已。
原来陆宁远上辈子曾有过这事,他怎么全没听说?刘钦面朝向校场正中、刚才说话的地方,忽地想到,自己虽然早被陆宁远的名号震过不知多少次耳朵,听都听得腻烦了,可是陆宁远都经历过什么、想着什么、除了在塘报上所写的内容之外还做了些什么,自己竟然全都一无所知。
解定方开口,是杀是留,可有公断?
众将被他一说,纷纷惊醒似的,自然众口一词地求起情来。刘钦毫不意外,早在来校场之前他就明白,解定方这番作态就是要保陆宁远的性命,然后自己还不落个徇私枉法的恶名。
果然解定方点点头,很快就坡下驴,既然各位都以为陆宁远此举虽然狂悖,却有可原宥处,等老夫上奏朝廷,便免其一死,以期效命于将来。只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他毕竟背叛上官,就他打二十军棍,以做惩戒,后来者引以为鉴。
李椹连忙跪下,督师容禀!前番与夏人交战,陆宁远身上受了几处刀伤还未痊愈,若是再挨军棍,恐怕有性命之忧。不知可否寄下,待其日后将功赎罪?
解定方拧起眉头,脸上现出不悦之色。陆宁远道:怀音不必多言。治军必严,不可稍懈。既犯军法,就当治罪,卑职自愿领罚。
这李椹面色焦急,见解定方不为所动,知道求他是没戏了,视线一转,就看到刘钦。
这一路同行下来,他就是不知道刘钦身份,也多少猜出他不是常人。
那日他与那溃兵头目说话,言语之间口气极大,莫说是赵诚,就是那人提到熊文寿时,也不见他有什么反应,但言及朝廷之事,又能听出他丝毫不通俗务,似乎从未接触过这些。
如今天下扰攘,处处兵过如篦,遍地小吏欺民,什么人才能完全不受影响,以至于说出的话那般可笑?
情急之下,他也顾不上二人没有交情,对刘钦连打眼色。可刘钦眼前蒙着布条,任他在一旁急得跳脚,也没有一二反应。
等凳子已经架起来,执法的军士两边站好,陆宁远脱去上衣,露出还带着包扎的脊背趴伏在凳子上时,刘钦才终于道:且慢。
解定方一向军令如山,不容更改,先前被李椹顶撞一次,已是极为不悦,如今又蹦出一个,当即沉下了脸,却不便对这些小辈发作。
旁边那个刚刚招待过刘钦等人的幕僚瞧见,知道总督的心思,当即横眉怒目,替他喝问:你是什么人?这有你说话的份么?还不退下!
刘钦心下不怿,反而笑了一下,慢条斯理地问:我要不退如何?
那幕僚本以为一句话便叱退了他,没料到他敢如此挑衅,当即白了脸,忙向解定方瞥去一眼,怕处置不当,在众将面前落了总督的面子,定一定神,忽地怒道:我总督行辕岂是你撒野的地方?还不给我拿下!
刘钦听着左右响起盔甲撞击声,反而往前走了两步,抬手扯开布条,让解定方看清自己的脸,解督还识得我么?
解定方向他露出的面孔上看去,一开始微微一愣,随后那张黢黑瘦削的脸上,怀疑、恍然、惊愕之色一一闪过,最后他神情一凛,伏地跪倒,沉声道:臣解定方叩见太子殿下!
在场众人除他之外,都少有进京面圣的机会,对刘钦并不识得,但看解定方都已跪倒,自然也不敢站着,不多时就跪成一片,趴在地上面面相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到最后就只剩下刘钦一人站在校场一角,还有个趴在校场正中椅子上的陆宁远。刘钦并不瞧他,对解定方道:解督请起。孤先前失陷夏营三月,全赖陆宁远舍死救出。他擅离职守,虽然有罪,但脱孤于虎狼之穴,亦有大功,功罪相抵,那二十军棍可以免了。
解定方起身,没再坚持,听凭殿下处置。
刘钦环顾四周,见到一颗颗埋在地里的脑袋,竟是他复明以来看到的第一眼。被多日不见的阳光一照,不由眯了眯眼睛,视线一转,就落在陆宁远身上。
那张熟悉的,冷静、坚毅、鲜有表情的脸,那双正瞧着他的微微怔愣的眼睛,那只藏在绷带下面,曾把枪杆稳稳送进他身体当中顿也没顿上一下的右手,在这刻同时闯进眼帘只一瞬间,屈辱、怨愤,还有切齿之恨,一齐刺入心头。
难以自制地,他脸上微微变色,不知道到底做出了何种表情,就见陆宁远脸色一白,原本因为见他复明而露出的惊喜之色褪去了,看过来的眼神怔了一阵,随后现出几分探究之意。
刘钦一惊,匆忙移开了眼。
第12章
到了解定方的总督行辕,于刘钦而言,此一行才算是真正安全下来。
他虎口脱险,眼睛复明,还顺手做了陆宁远一个人情,这会儿心情正好,让人服侍着好好洗沐一番,换了身干衣,精神大振,起身往官署正堂去。
夜里解定方设宴为他接风,刘钦正巧想与凤阳大营的众将混个脸熟,便欣然而往。
等他到时,发现人已到齐,只是还没开宴,正首空了一个位置,众人纷纷起身避席行礼,解定方在堂下侧一侧身,请他入座。刘钦按规矩同他推让一番,就坦然在正首坐下。
几乎是他在椅子当中坐定的一瞬间,鼓吹声起,侍女鱼贯而入,一一布菜。一个仆役偎在他脚下,小心翼翼替他斟满了酒。
刘钦低头看去,见这人不过十来岁年纪,姿容一般,而且还是男的,稍一转念就明白,多半是解定方见他年幼,怕他心性不定,在自己的凤阳大营里做出什么两误之事,才特意做此安排。
他又好气、又好笑,心道这老头忒也多心,难道就这么放心不下他?他一向顾惜羽翼,自做了太子以来自问还从没做过出格之事,名声虽然谈不上顶好,但肯定也不会坏,解定方故意做此安排,倒像是饭里掺了石头,故意噎他一下。
他暗皱了一下眉,见堂下众将纷纷举杯祝酒,回过神来,便也举杯,松开眉头,笑着应对他们的话。
众将早听闻朝廷南渡之时太子曾与大军失散,久也不知去向,听说朝中还就是否要改立太子一事有过争论,只因建康朝廷新建立不久,百废待兴,加上朝中有大臣反对,才搁置至今,没想到太子竟在自己营里凭空冒出,而且看解定方的模样,绝没有假,一时人人都有几分兴奋。
不仅刘钦想借着这个机会在军中多几个旧识以为日后南下同他大哥相争的助力,堂下这些将领又何尝不想就此和本来一生也未必见上一面的太子搭上根线,好有朝一日追随骥尾青云直上?
堂中众人怀此心思,自然一拍即合,酒过三巡,即其乐融融起来。
对刘钦在夏营之中的事,许多人都格外好奇,毕竟按他所说,他被夏人虏去数月,竟然全须全尾地回来,谁都想知道他如何做到。可失陷敌营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刘钦不主动提起,也就没人敢问,只是一个劲地拣些好听的话说。
每每刘钦问及军旅之事,并做出一副认真倾听的架势,众将都感奋非常,搜肠刮肚地找些营中趣事,争先恐后地讲给他听,若是刚好能博他一哂,更觉飘飘然说不出地舒坦。
刘钦听他们的话几次在夏人身上打转,如何不知他们意思,若按他的心意,对这事自然绝口不提,但他曾出手杀过雍人,瞧见他的人中还有不少幸存,万一将来传扬出去,被有心人拿来大做文章,那就难免被动,与其这样,还不如他自己把话说在前面。
他想了想,向后一仰靠在椅背上,含笑问:我在虏营数月,如何全身而退,各位想必不会不好奇吧?
就这样,等陆宁远能从床上站起来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朝廷发给他的印信解下搁在桌上,解下自己的马离开了熊文寿的大营。跟在他身后的还有四十七人,是这一战中全部的幸存者,彼此歃血为盟,死生相许,约定此后继续抗击夏人、收复河山,但是都与雍军无关了。
他毫不为尊者讳,也不顾及熊文寿和同僚的面子,一句句将那日场景如实道来,听得校场周围数十将领屏息凝神,在他说话的功夫,始终没人吭上一声。
等他说完半晌,校场仍是静悄悄的,只能听见远处士卒训练时一声声简短的口号。一时发愣者有,自惭者有,咬牙切齿者也有。
刘钦忆起在呼延震军中观战的那日,又想起这一路上除去在朱家村外又遇到的几伙乱兵,先前的恼恨全泄了个干净,只是默默无语而已。
原来陆宁远上辈子曾有过这事,他怎么全没听说?刘钦面朝向校场正中、刚才说话的地方,忽地想到,自己虽然早被陆宁远的名号震过不知多少次耳朵,听都听得腻烦了,可是陆宁远都经历过什么、想着什么、除了在塘报上所写的内容之外还做了些什么,自己竟然全都一无所知。
解定方开口,是杀是留,可有公断?
众将被他一说,纷纷惊醒似的,自然众口一词地求起情来。刘钦毫不意外,早在来校场之前他就明白,解定方这番作态就是要保陆宁远的性命,然后自己还不落个徇私枉法的恶名。
果然解定方点点头,很快就坡下驴,既然各位都以为陆宁远此举虽然狂悖,却有可原宥处,等老夫上奏朝廷,便免其一死,以期效命于将来。只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他毕竟背叛上官,就他打二十军棍,以做惩戒,后来者引以为鉴。
李椹连忙跪下,督师容禀!前番与夏人交战,陆宁远身上受了几处刀伤还未痊愈,若是再挨军棍,恐怕有性命之忧。不知可否寄下,待其日后将功赎罪?
解定方拧起眉头,脸上现出不悦之色。陆宁远道:怀音不必多言。治军必严,不可稍懈。既犯军法,就当治罪,卑职自愿领罚。
这李椹面色焦急,见解定方不为所动,知道求他是没戏了,视线一转,就看到刘钦。
这一路同行下来,他就是不知道刘钦身份,也多少猜出他不是常人。
那日他与那溃兵头目说话,言语之间口气极大,莫说是赵诚,就是那人提到熊文寿时,也不见他有什么反应,但言及朝廷之事,又能听出他丝毫不通俗务,似乎从未接触过这些。
如今天下扰攘,处处兵过如篦,遍地小吏欺民,什么人才能完全不受影响,以至于说出的话那般可笑?
情急之下,他也顾不上二人没有交情,对刘钦连打眼色。可刘钦眼前蒙着布条,任他在一旁急得跳脚,也没有一二反应。
等凳子已经架起来,执法的军士两边站好,陆宁远脱去上衣,露出还带着包扎的脊背趴伏在凳子上时,刘钦才终于道:且慢。
解定方一向军令如山,不容更改,先前被李椹顶撞一次,已是极为不悦,如今又蹦出一个,当即沉下了脸,却不便对这些小辈发作。
旁边那个刚刚招待过刘钦等人的幕僚瞧见,知道总督的心思,当即横眉怒目,替他喝问:你是什么人?这有你说话的份么?还不退下!
刘钦心下不怿,反而笑了一下,慢条斯理地问:我要不退如何?
那幕僚本以为一句话便叱退了他,没料到他敢如此挑衅,当即白了脸,忙向解定方瞥去一眼,怕处置不当,在众将面前落了总督的面子,定一定神,忽地怒道:我总督行辕岂是你撒野的地方?还不给我拿下!
刘钦听着左右响起盔甲撞击声,反而往前走了两步,抬手扯开布条,让解定方看清自己的脸,解督还识得我么?
解定方向他露出的面孔上看去,一开始微微一愣,随后那张黢黑瘦削的脸上,怀疑、恍然、惊愕之色一一闪过,最后他神情一凛,伏地跪倒,沉声道:臣解定方叩见太子殿下!
在场众人除他之外,都少有进京面圣的机会,对刘钦并不识得,但看解定方都已跪倒,自然也不敢站着,不多时就跪成一片,趴在地上面面相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到最后就只剩下刘钦一人站在校场一角,还有个趴在校场正中椅子上的陆宁远。刘钦并不瞧他,对解定方道:解督请起。孤先前失陷夏营三月,全赖陆宁远舍死救出。他擅离职守,虽然有罪,但脱孤于虎狼之穴,亦有大功,功罪相抵,那二十军棍可以免了。
解定方起身,没再坚持,听凭殿下处置。
刘钦环顾四周,见到一颗颗埋在地里的脑袋,竟是他复明以来看到的第一眼。被多日不见的阳光一照,不由眯了眯眼睛,视线一转,就落在陆宁远身上。
那张熟悉的,冷静、坚毅、鲜有表情的脸,那双正瞧着他的微微怔愣的眼睛,那只藏在绷带下面,曾把枪杆稳稳送进他身体当中顿也没顿上一下的右手,在这刻同时闯进眼帘只一瞬间,屈辱、怨愤,还有切齿之恨,一齐刺入心头。
难以自制地,他脸上微微变色,不知道到底做出了何种表情,就见陆宁远脸色一白,原本因为见他复明而露出的惊喜之色褪去了,看过来的眼神怔了一阵,随后现出几分探究之意。
刘钦一惊,匆忙移开了眼。
第12章
到了解定方的总督行辕,于刘钦而言,此一行才算是真正安全下来。
他虎口脱险,眼睛复明,还顺手做了陆宁远一个人情,这会儿心情正好,让人服侍着好好洗沐一番,换了身干衣,精神大振,起身往官署正堂去。
夜里解定方设宴为他接风,刘钦正巧想与凤阳大营的众将混个脸熟,便欣然而往。
等他到时,发现人已到齐,只是还没开宴,正首空了一个位置,众人纷纷起身避席行礼,解定方在堂下侧一侧身,请他入座。刘钦按规矩同他推让一番,就坦然在正首坐下。
几乎是他在椅子当中坐定的一瞬间,鼓吹声起,侍女鱼贯而入,一一布菜。一个仆役偎在他脚下,小心翼翼替他斟满了酒。
刘钦低头看去,见这人不过十来岁年纪,姿容一般,而且还是男的,稍一转念就明白,多半是解定方见他年幼,怕他心性不定,在自己的凤阳大营里做出什么两误之事,才特意做此安排。
他又好气、又好笑,心道这老头忒也多心,难道就这么放心不下他?他一向顾惜羽翼,自做了太子以来自问还从没做过出格之事,名声虽然谈不上顶好,但肯定也不会坏,解定方故意做此安排,倒像是饭里掺了石头,故意噎他一下。
他暗皱了一下眉,见堂下众将纷纷举杯祝酒,回过神来,便也举杯,松开眉头,笑着应对他们的话。
众将早听闻朝廷南渡之时太子曾与大军失散,久也不知去向,听说朝中还就是否要改立太子一事有过争论,只因建康朝廷新建立不久,百废待兴,加上朝中有大臣反对,才搁置至今,没想到太子竟在自己营里凭空冒出,而且看解定方的模样,绝没有假,一时人人都有几分兴奋。
不仅刘钦想借着这个机会在军中多几个旧识以为日后南下同他大哥相争的助力,堂下这些将领又何尝不想就此和本来一生也未必见上一面的太子搭上根线,好有朝一日追随骥尾青云直上?
堂中众人怀此心思,自然一拍即合,酒过三巡,即其乐融融起来。
对刘钦在夏营之中的事,许多人都格外好奇,毕竟按他所说,他被夏人虏去数月,竟然全须全尾地回来,谁都想知道他如何做到。可失陷敌营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刘钦不主动提起,也就没人敢问,只是一个劲地拣些好听的话说。
每每刘钦问及军旅之事,并做出一副认真倾听的架势,众将都感奋非常,搜肠刮肚地找些营中趣事,争先恐后地讲给他听,若是刚好能博他一哂,更觉飘飘然说不出地舒坦。
刘钦听他们的话几次在夏人身上打转,如何不知他们意思,若按他的心意,对这事自然绝口不提,但他曾出手杀过雍人,瞧见他的人中还有不少幸存,万一将来传扬出去,被有心人拿来大做文章,那就难免被动,与其这样,还不如他自己把话说在前面。
他想了想,向后一仰靠在椅背上,含笑问:我在虏营数月,如何全身而退,各位想必不会不好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