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小殿下快看!”洛卿龄蓦地出声,她指着尸体说道,“那木头竟然和伤口完全吻合!我的猜测定是不错的。”
秦砚珩眼睛微眯,盯着刘张氏的伤口不知在想什么。突然间,袖口被人轻轻扯动,秦砚珩垂眸看去,只见洛卿龄仰着脸笑看他,瞧见他低下头,她微微招了招手示意他俯下身。
她又想作何?
秦砚珩不解,但还是顺着洛卿龄的意思略微弯下腰,将耳朵凑近她的嘴巴。
“小殿下,我有一计。”
洛卿龄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呼出的气息有些温热,悉数喷在耳朵上,让秦砚珩难掩狂跳的心。
他也不知为何近日总会时不时心悸,想来定是太累了,应当……应当不是喜欢上洛卿龄了罢,莫非她真是那块能降服他的玉石不成?
秦砚珩想着,却也是无解。
他直起腰轻咳一声,假意掩饰自己的不自然,只听他温声说道:“一切按洛娘子说的办。”
*
两日后。
江边酒楼内,一位穿着锦衣的男子摇了摇手中的扇子,在楼中悠哉走着。半晌,他忽地停在一桌人面前,猛然收起扇子,而后用扇柄轻拍其中一名男子,满脸八卦。
“几位兄台消息滞后了,”男子自顾自拉开椅子坐了下来,手肘撑着桌面,用扇子挨个儿点完人后,继续道,“那杀害刘夫人的凶手昨日已经被容安亲王亲手擒拿,今日便要游街示众呢!”
“这又是什么时候的事儿?”方才被扇柄拍到的男子出声问道。
听闻,男子“嗐”了一声,朝后往椅背一靠,翘着脚摇扇说道:“这可是我在大理寺当值的友人亲口告诉我的,所以我才说你们消息不灵通。唔……眼下也快到时辰了,那凶手应当要开始游街了,几位兄台不去看看么?”
话落,同桌的几名男子左右看了看,面面相觑,其中一位男子忍不住道:“这位仁兄,我们不过是八卦两句罢了,对凶手又不感兴趣,为何还叫我们去看……”
“凶手真的抓到了?”身后另一道男音响起,打断众人说话。
摇扇*的男子仰头朝后看去,一个满是胡须的下巴映入眼帘,他惊得跳起来。眼前男子约莫四五十岁的年纪,肤色黢黑,想来应当是个做苦力活的。
“这位仁兄是……”
男子移开视线看向一旁,小声回道:“我不过只是路过,听闻阁下称那杀害刘夫人的凶手找到了,不禁有些好奇便过来问一问。”
“无妨,兄台若是想看凶手游街,去城东官道处等着便是。”
话未说完,男子摇摇头转身离开,不久后便融入人群中。
今日踏青日,即便没有游街,路上依旧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毕竟按照本朝习俗,踏青日本就是祭祀之日,每到今天每家每户便要前往山头祭拜自家逝者。
山脚一隅,一辆不起眼的马车停在树下。
洛卿龄坐在车上欲要抬手撩开车帘朝外看去,半道却被秦砚珩抓住手腕,二人皆愣了一瞬。
“小殿下?”洛卿龄侧目看去,不知秦砚珩为何突然抓住自己。
“别看,容易引起怀疑。”秦砚珩默不作声放下手,温声解释道。
看着眼前特意换了一身布衣的秦砚珩,以往束发的玉冠今日却变成了一枝木簪,平添几分书生气,不似往日那般有距离感。
洛卿龄顿时来了兴趣,她放好车帘后拍了拍衣摆,单手托着下巴饶有兴致地看向他,笑道:“我倒是头一回看到小殿下打扮得如此低调,这身衣裳是和玄影借的么?”
本以为秦砚珩会避而不谈,谁知这人竟厚脸皮地学着她的模样,撑着下巴回看她,眼睛一眨不眨道:“这就是本王的衣服,怎的,在你心里本王就这么不食人间烟火么。”
也不是。
只是看他日日锦衣玉袍打扮得花里胡哨的,实在是想不到秦砚珩竟还有布衣,莫不是特意为了今日买的罢?洛卿龄心里狐疑,但还是摇了摇头,表示自己并没有这么想。
“当年太子还在世时,本王时常与他扮作寻常人家的公子一道出宫游玩,一来二去的,府上便多了不少布衣,如今……”秦砚珩背靠车窗垂着眼眸,语速放缓,像是在回忆什么,说到一半他忽地抬眸看向洛卿龄,眼里神色不明,“如今太子故去已满三年,现下只有洛娘子见过本王穿布衣的样子。”
怎的突然提到已故太子……洛卿龄不知如何开口,只能眨眨眼保持沉默。
京中何人不知,秦砚珩与已故太子秦墨书关系极好,世间唯有太子的话能让秦砚珩听进去,谁知太子竟突然病故,秦砚珩因此颓丧了三年。好在是太子留下了一位遗腹子,也算是有人继承了衣钵,听闻太子之子秦忌慈的名字还是秦砚珩亲自取的。
就是不知为何要起名为“忌慈”。对此,洛卿龄同京中人一样疑惑。
就在马车内二人沉默之时,外面忽地传来脚步声,带着些许哭腔,应当是在踏青日来祭祀的人。洛卿龄抬眼与秦砚珩对视一瞬,皆从对方眼中看出几分了然。
“他来了,”秦砚珩朝外扬了扬下巴,随后看了她一眼,笑道,“走罢,与我一道回乡探亲的‘妹妹’。”
第55章 食恶果两男合葬
山间,清风席卷落叶,在脚下盘旋。山坡上坟头不少,偶尔有人跪在坟前哭泣,空气中满是纸钱的味道。
洛卿龄小步跟在秦砚珩身侧,后者肩上背着一个包袱,木簪半挽着墨发,腰间玉佩早已摘下,取而代之的是一把普通扇子,俨然一副小公子模样。
“小……阿兄,我们何时才能走到。”
刚开口,洛卿龄竟习惯性唤秦砚珩为小殿下,她意识过来后即刻转了话音。如今她与秦砚珩扮作一对回乡探亲祭祀的兄妹,可不能让人瞧出端倪来。
“妹妹莫急,就在这座山头,横竖今日便能走到了。”秦砚珩入戏很快,他背着包袱走在前头,一脸自然地回答,丝毫看不出演戏的痕迹。
身后有人跟了上来,洛卿龄并未回头,只当是路人。
“两位可是去半山祭祀的?”一道较为沧桑的男音在身后响起。
洛卿龄回头看去,只见一位留着胡须的男子背着包袱赶上来,看样子约莫四五十岁,同她父亲一个年级。只见男子气喘吁吁走到洛卿龄身侧,轻蹙眉头问道。
“这位小娘子应当没走过山路罢?这座坟山路不好走,娘子和公子可要当心些。”男子十分热情,边说话便抬手擦汗,像是叮嘱自家小儿一般,看着应当是位慈父。
奈何今日洛卿龄二人是来捉拿凶手的,自然没心思和路人攀谈。她瞥了一眼走在前面头也不回的秦砚珩,对男子点点头敷衍道:“多谢。”
男子也不在乎,继续喋喋不休:“娘子也别怪我多嘴,我家中亦有位与你们一般年纪的小儿,时常出门吃酒,夜里带着一身酒气走山路回家。唉……一个不小心便住进坟头里了,今日我也是来祭祀的,瞧见你们便想起我的孩儿,也就忍不住多说两句。”
吃酒把自己吃死了?
洛卿龄吃一惊,忍不住多看了那位男子一眼,后者虽说蓄了一下巴的胡须,眉眼却十分和善,想来应当是位极其宠爱孩子的父亲,她心中不忍,开口问道:“老丈节哀,令郎可是今年离世的?”
“唉,是前不久。”男子叹了口气,却也不再开口。
三人一前一后走在山道上。
片刻后,男子在一处没有墓碑的坟头前停下脚步,将肩上的包囊放在树下,转身对洛卿龄二人说:“我家小儿的坟头到了,便不陪二位走上路了,小娘子和小公子自己当心些,莫要摔着了。”
洛卿龄正要应下,谁知一路不说话的秦砚珩竟小步上前,双手握着男子的手,一脸担忧道:“没想到在山间还能遇到老丈,您陪了我和妹妹一路,正如家中父亲一般,眼下我与妹妹又怎能丢下您独自离开。这样罢,不如我二人也随您祭拜坟里的这位阿兄,将您认作父亲,您也算是多了一双儿女。”
秦砚珩在作何?
洛卿龄瞪大眼睛看着他,谁知秦砚珩越演越上瘾,竟从包囊中掏出一盏酒壶和两个杯子,颇有坟前认亲的趋势,她急忙上前抢过杯子,欲要开口阻拦。
只见秦砚珩垂眸瞥了她一眼,眼角有些抽搐,不知是何意。
“这位小公子的心意我领了,但这丧子之痛……唉,看着小公子便想到我的儿子,我实在是不愿回忆。”男子泪水在眼眶打转,他推开秦砚珩递过来的酒杯,随后蹲在坟前抬手擦了擦墓碑。
墓碑上没有一个字,不知逝者姓甚名谁。
“既然老丈不愿,那在下也不好强求,便敬坟里的阿兄一杯罢。”秦砚珩扮出一副失落的样子,蹲在老丈身边,将酒杯放在地上,抬手斟酒。
谁知半道竟被男子拦下,他红着眼眶说道:“贺儿受不得,公子和娘子还是快些赶路罢。”
秦砚珩眼睛微眯,盯着刘张氏的伤口不知在想什么。突然间,袖口被人轻轻扯动,秦砚珩垂眸看去,只见洛卿龄仰着脸笑看他,瞧见他低下头,她微微招了招手示意他俯下身。
她又想作何?
秦砚珩不解,但还是顺着洛卿龄的意思略微弯下腰,将耳朵凑近她的嘴巴。
“小殿下,我有一计。”
洛卿龄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呼出的气息有些温热,悉数喷在耳朵上,让秦砚珩难掩狂跳的心。
他也不知为何近日总会时不时心悸,想来定是太累了,应当……应当不是喜欢上洛卿龄了罢,莫非她真是那块能降服他的玉石不成?
秦砚珩想着,却也是无解。
他直起腰轻咳一声,假意掩饰自己的不自然,只听他温声说道:“一切按洛娘子说的办。”
*
两日后。
江边酒楼内,一位穿着锦衣的男子摇了摇手中的扇子,在楼中悠哉走着。半晌,他忽地停在一桌人面前,猛然收起扇子,而后用扇柄轻拍其中一名男子,满脸八卦。
“几位兄台消息滞后了,”男子自顾自拉开椅子坐了下来,手肘撑着桌面,用扇子挨个儿点完人后,继续道,“那杀害刘夫人的凶手昨日已经被容安亲王亲手擒拿,今日便要游街示众呢!”
“这又是什么时候的事儿?”方才被扇柄拍到的男子出声问道。
听闻,男子“嗐”了一声,朝后往椅背一靠,翘着脚摇扇说道:“这可是我在大理寺当值的友人亲口告诉我的,所以我才说你们消息不灵通。唔……眼下也快到时辰了,那凶手应当要开始游街了,几位兄台不去看看么?”
话落,同桌的几名男子左右看了看,面面相觑,其中一位男子忍不住道:“这位仁兄,我们不过是八卦两句罢了,对凶手又不感兴趣,为何还叫我们去看……”
“凶手真的抓到了?”身后另一道男音响起,打断众人说话。
摇扇*的男子仰头朝后看去,一个满是胡须的下巴映入眼帘,他惊得跳起来。眼前男子约莫四五十岁的年纪,肤色黢黑,想来应当是个做苦力活的。
“这位仁兄是……”
男子移开视线看向一旁,小声回道:“我不过只是路过,听闻阁下称那杀害刘夫人的凶手找到了,不禁有些好奇便过来问一问。”
“无妨,兄台若是想看凶手游街,去城东官道处等着便是。”
话未说完,男子摇摇头转身离开,不久后便融入人群中。
今日踏青日,即便没有游街,路上依旧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毕竟按照本朝习俗,踏青日本就是祭祀之日,每到今天每家每户便要前往山头祭拜自家逝者。
山脚一隅,一辆不起眼的马车停在树下。
洛卿龄坐在车上欲要抬手撩开车帘朝外看去,半道却被秦砚珩抓住手腕,二人皆愣了一瞬。
“小殿下?”洛卿龄侧目看去,不知秦砚珩为何突然抓住自己。
“别看,容易引起怀疑。”秦砚珩默不作声放下手,温声解释道。
看着眼前特意换了一身布衣的秦砚珩,以往束发的玉冠今日却变成了一枝木簪,平添几分书生气,不似往日那般有距离感。
洛卿龄顿时来了兴趣,她放好车帘后拍了拍衣摆,单手托着下巴饶有兴致地看向他,笑道:“我倒是头一回看到小殿下打扮得如此低调,这身衣裳是和玄影借的么?”
本以为秦砚珩会避而不谈,谁知这人竟厚脸皮地学着她的模样,撑着下巴回看她,眼睛一眨不眨道:“这就是本王的衣服,怎的,在你心里本王就这么不食人间烟火么。”
也不是。
只是看他日日锦衣玉袍打扮得花里胡哨的,实在是想不到秦砚珩竟还有布衣,莫不是特意为了今日买的罢?洛卿龄心里狐疑,但还是摇了摇头,表示自己并没有这么想。
“当年太子还在世时,本王时常与他扮作寻常人家的公子一道出宫游玩,一来二去的,府上便多了不少布衣,如今……”秦砚珩背靠车窗垂着眼眸,语速放缓,像是在回忆什么,说到一半他忽地抬眸看向洛卿龄,眼里神色不明,“如今太子故去已满三年,现下只有洛娘子见过本王穿布衣的样子。”
怎的突然提到已故太子……洛卿龄不知如何开口,只能眨眨眼保持沉默。
京中何人不知,秦砚珩与已故太子秦墨书关系极好,世间唯有太子的话能让秦砚珩听进去,谁知太子竟突然病故,秦砚珩因此颓丧了三年。好在是太子留下了一位遗腹子,也算是有人继承了衣钵,听闻太子之子秦忌慈的名字还是秦砚珩亲自取的。
就是不知为何要起名为“忌慈”。对此,洛卿龄同京中人一样疑惑。
就在马车内二人沉默之时,外面忽地传来脚步声,带着些许哭腔,应当是在踏青日来祭祀的人。洛卿龄抬眼与秦砚珩对视一瞬,皆从对方眼中看出几分了然。
“他来了,”秦砚珩朝外扬了扬下巴,随后看了她一眼,笑道,“走罢,与我一道回乡探亲的‘妹妹’。”
第55章 食恶果两男合葬
山间,清风席卷落叶,在脚下盘旋。山坡上坟头不少,偶尔有人跪在坟前哭泣,空气中满是纸钱的味道。
洛卿龄小步跟在秦砚珩身侧,后者肩上背着一个包袱,木簪半挽着墨发,腰间玉佩早已摘下,取而代之的是一把普通扇子,俨然一副小公子模样。
“小……阿兄,我们何时才能走到。”
刚开口,洛卿龄竟习惯性唤秦砚珩为小殿下,她意识过来后即刻转了话音。如今她与秦砚珩扮作一对回乡探亲祭祀的兄妹,可不能让人瞧出端倪来。
“妹妹莫急,就在这座山头,横竖今日便能走到了。”秦砚珩入戏很快,他背着包袱走在前头,一脸自然地回答,丝毫看不出演戏的痕迹。
身后有人跟了上来,洛卿龄并未回头,只当是路人。
“两位可是去半山祭祀的?”一道较为沧桑的男音在身后响起。
洛卿龄回头看去,只见一位留着胡须的男子背着包袱赶上来,看样子约莫四五十岁,同她父亲一个年级。只见男子气喘吁吁走到洛卿龄身侧,轻蹙眉头问道。
“这位小娘子应当没走过山路罢?这座坟山路不好走,娘子和公子可要当心些。”男子十分热情,边说话便抬手擦汗,像是叮嘱自家小儿一般,看着应当是位慈父。
奈何今日洛卿龄二人是来捉拿凶手的,自然没心思和路人攀谈。她瞥了一眼走在前面头也不回的秦砚珩,对男子点点头敷衍道:“多谢。”
男子也不在乎,继续喋喋不休:“娘子也别怪我多嘴,我家中亦有位与你们一般年纪的小儿,时常出门吃酒,夜里带着一身酒气走山路回家。唉……一个不小心便住进坟头里了,今日我也是来祭祀的,瞧见你们便想起我的孩儿,也就忍不住多说两句。”
吃酒把自己吃死了?
洛卿龄吃一惊,忍不住多看了那位男子一眼,后者虽说蓄了一下巴的胡须,眉眼却十分和善,想来应当是位极其宠爱孩子的父亲,她心中不忍,开口问道:“老丈节哀,令郎可是今年离世的?”
“唉,是前不久。”男子叹了口气,却也不再开口。
三人一前一后走在山道上。
片刻后,男子在一处没有墓碑的坟头前停下脚步,将肩上的包囊放在树下,转身对洛卿龄二人说:“我家小儿的坟头到了,便不陪二位走上路了,小娘子和小公子自己当心些,莫要摔着了。”
洛卿龄正要应下,谁知一路不说话的秦砚珩竟小步上前,双手握着男子的手,一脸担忧道:“没想到在山间还能遇到老丈,您陪了我和妹妹一路,正如家中父亲一般,眼下我与妹妹又怎能丢下您独自离开。这样罢,不如我二人也随您祭拜坟里的这位阿兄,将您认作父亲,您也算是多了一双儿女。”
秦砚珩在作何?
洛卿龄瞪大眼睛看着他,谁知秦砚珩越演越上瘾,竟从包囊中掏出一盏酒壶和两个杯子,颇有坟前认亲的趋势,她急忙上前抢过杯子,欲要开口阻拦。
只见秦砚珩垂眸瞥了她一眼,眼角有些抽搐,不知是何意。
“这位小公子的心意我领了,但这丧子之痛……唉,看着小公子便想到我的儿子,我实在是不愿回忆。”男子泪水在眼眶打转,他推开秦砚珩递过来的酒杯,随后蹲在坟前抬手擦了擦墓碑。
墓碑上没有一个字,不知逝者姓甚名谁。
“既然老丈不愿,那在下也不好强求,便敬坟里的阿兄一杯罢。”秦砚珩扮出一副失落的样子,蹲在老丈身边,将酒杯放在地上,抬手斟酒。
谁知半道竟被男子拦下,他红着眼眶说道:“贺儿受不得,公子和娘子还是快些赶路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