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娃养我日常[年代] 第168节
赵如媛看孩子们都睡了,只剩他们三个大人,二姐家的两个孩子暂时也还没来,这是个很好的机会。
林国豪各种用眼神暗示她,别磨蹭,抓住机会赶紧说。
赵如媛却不知道该怎么开口,如果就这么直愣愣地说,感觉太突兀了。
她现在回想起,当初自己家刚准备养小龙虾,钱不够的时候,跟二姐家借三万块钱的那个情形,每回想一次都暗自觉得尴尬一次。
现在的她都无法理解那时候的自己,怎么就那么敢说呢?
她酝酿半天,她老公都要急得团团转了,她还不开口。
直到听赵如月提起宁时春他媳妇儿有个好朋友,现在就在市里开发廊,以前那个人在县城开发廊生意就很好,而现在来市里,自己买了铺面重新开张,生意甚至比以前在县城的时候还要好的事。
赵如媛可算是找到了切入点,说起开店的事:“能把铺面买下来再开店卖东西,确实更好。”
她说完一句停下了一瞬,回想自己的话有没有哪里不妥。
回想后觉得,开发廊卖的是服务和手艺,也是卖东西的一种,自己这么说应该也没错。
于是很快又继续说下去:“只要东西好,不愁没客人,不像我们这些养殖户,现在行情改变了,想把东西卖出去,还得看收货人的脸色。”
赵如月跟赵如媛电话联系不算少,也听她说过好几次,她婆家那边村子里的人,看她们夫妻俩养小龙虾卖真挣到了钱,一个个就开始跟风,也要养小龙虾。
这种事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不少见。
赵如月把自己代入到妹妹妹夫的角度去看,自己都觉得难受。
好不容易当本地‘第一个个吃螃蟹的人’,冒着风险挣了一点钱,当初他们养这个,也不被人看好,甚至还有人背地里嘲笑他们瞎搞,等着看他们笑话。
结果他们真做成了,本以为可以长久做下去,却有那么多人跟风,跟风的人里,没准就有当初背地里不盼着他们好,等着看笑话的人。
一个村,将近三分之一的人都跟风养小龙虾,还没算上临近的其他村子里也跟风的人。
赵如月已经可以预见,等到小龙虾长成的季节,竞争有多激烈了。
“那你们打算怎么办?得赶紧想个办法才行,要不养的人多了,市场很容易被他们搞乱。”
赵如媛等的就是这个时候,她急忙说:“姐,我和国豪想着,我们自己也在省城盘下一个店,到时候我们自产自销,你觉得这样行吗?”
“你们打算卖生鲜还是做熟了卖?”
赵如媛说:“我们打算把小龙虾做熟了卖,那样比较能卖得上价,我们只卖各种口味的小龙虾和酒水,应该不会太麻烦。”
“产品有点单一,不过也不是没有好处。”有时候缺点也可以变成优点。
如果一直坚持专注于做这一个品类,只要味道好、质量和卫生过关,等时间久了,也许省城人一说起吃小龙虾的店,就能想到他们家。
赵如媛试探着问:“你觉得可行?”
赵如月不敢打包票,原因还是当初她跟苏胜楠说的那样:“我觉得问题不大,但是做生意这事,影响因素太多,我可不敢说一定能成。”
赵如媛:“我明白的,姐,那个……”临到最重要的事,准备问出口时,她又不好意思起来。
“什么?”赵如月本来眼睛正看着电视,听妹妹哼唧半天,没把话说完,转头看过去,就看到妹夫拉着妹妹的袖子,怨夫似的,一脸恨铁不成钢的表情无声催她赶紧说。
赵如月让他们逗笑了:“你们俩都多大年纪了,还做什么怪呢?有话直说呗,难道你有事想叫我帮忙,我不答应你,我们姐妹俩还能掰了不成?”
赵如媛忙道“那肯定不会!”
她一听她姐这么说,顿时豁然开朗,也终于想起来,当初自己为什么敢直接开口借那三万块钱了。
因为她们是关系很好的亲姐妹,彼此互相了解对方,她姐相信她不是那种会借钱不还的人。
那还有什么可犹豫的?
赵如媛在心里唾弃自己,真是年纪越大,越爱想那些有的没的,还不如年轻的时候坦然豁达。
“那我可直接说了,我跟国豪担心以后小龙虾多了,人家在我们这里压低进货价,我们养殖户卖不上价,他们卖到城里稍微一加工,那是翻倍的挣。
说实话我们确实眼馋人家那个收入,就想着不如自己也开一家,养小龙虾这几年,我们学会不少吃法,也自己琢磨了几种。
做出来之后,吃过的人都说味道不错,到时候我们自己给自己供货,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利润空间更大。”
赵如媛说了一大串话,说得口干,打算停下来先喝一口水再继续说。
林国豪刚才因为她一直犹豫着不知道怎么说急得不行,这会儿看她快要说到关键的地方,又停下,感觉自己心脏也要跟着停了。
干脆趁着她喝水的空挡,抢着说:“现在我们别的方面都准备好,只剩下买铺面了。
二姐,我也不敢瞒你,这几年我和如媛养小龙虾卖也挣了点钱,本来在省城买一间不大不小的铺面也是够的。
但去年我判断失误,在省城的郊区买了一块地,把手头大半现钱都砸进去了,以为会拆迁到那一片。
结果人家往反方向,就是省城的另一头发展,不往我买地的这边拆了,就导致我们现在买铺面的钱不太凑手,大概还差二十万。”
赵如媛嘴里含着一口水猛点头。
接着听到林国豪说:“姐,我觉得那边以后没准还会拆,你要是手头有余钱的话,要不要考虑接手?”
赵如媛那口水直接就喷出来,喷了他一脸。
老夫老妻的,林国豪倒是没嫌弃。
赵如媛咳了几声,缓过来后,却气炸了:“你怎么还临时改说法!我们来之前可不是这么说的!
明明说好是把这地抵押给二姐家,借了钱以后抓紧时间挣钱还上,这会儿到你嘴里成劝人买地了!谁乐意买你那破地!”
赵如月看她脸都气红了,不是装的,自己亲妹妹,是不是真生气她还是判断得出来。
担心她妹妹冲人动手,赵如月忙把她拉到自己身边,心平气和地问:“别光顾着生气吵架,先跟我说说,那块地在哪,省城郊区的地,可没多少是不好的地。”
赵如媛深吸几口气,把心头对丈夫的那股怒火压下去,尽量冷静下来对她二姐说道:“就是城北那边,往我们村那个方向,当初他是看那地方到老城区的距离比别的地方都近,觉得很有可能会拆,又听了不知道哪里传来的小道消息,说近两年肯定能拆迁到那边,他才着急忙慌在那边买了地。
想学着你们在镇上那样,先盖几间平房做生意,等拆迁的时候,地头上有房子有树什么的,也能多分点钱。
结果省城转向别的方向发展,他直接就傻眼了,要是先发展另一边的话,这边等拆迁还不知道得等到猴年马月去。”
赵如媛给她说了是哪个地方,赵如月就明白了,其实林国豪的想法也不算错,只是那一片地方,确实没那么快拆。
赵如月没具体跟他们说自己为为什么那么笃定,但可以说的东西,也没藏着掖着:“你们真要卖那块地?我实话跟你们说,我觉得那块地挺好,以后肯定能拆到,如媛别担心我买下会吃亏,从长远来看,不会亏的,其实我建议你们别卖。”
林国豪和赵如媛都不自觉苦笑:“要是我们不急用钱的话,倒是也愿意等一等,可我们现在是真的想把铺面买下来,租铺面太不稳定了,租金年年涨,但凡生意好一点,人家要么涨租,要么想法子把做得好好的租户赶走,自己干一样的生意,或者让自己亲戚干。
谁也不知道以后会拆到的这个‘以后’是多长时间,万一要等个十年八年,黄花菜都凉了,商机可不等人。”
第143章
听完妹妹和妹夫的话,赵如月沉默了。
即使自己有上辈子的记忆,她也仍旧无法判断,现在妹妹和妹夫是做生意更好,还是把地留着,等以后拆迁更好。
未来的事,谁都做不得准。
“你们确定要卖?”赵如月只能再次跟他们确认,“以后那地方拆迁了,也不后悔?这几年那块地没拆到,可不一定是坏事,以后真拆到那边的话,能拿到的钱也许比现在拆到更多。”
这个道理赵如媛和林国豪也明白,毕竟现在各种东西都在逐年涨价,以前在镇上,几毛钱就能吃一碗足够成年人吃饱的米粉,里面还有肉。
可是才过了几年?
米粉的价格已经翻倍了,更别说其他东西,倒是一些曾经比较贵的电子产品,还有可以由工厂大量生产的工业制品没有以前生产力不足物资匮乏的年代那么贵了。
赵如媛点头认真地说:“我们很确定,现在就是更迫切地想把地换成钱,去买铺面开店做生意。”
“姐,你不用担心我们会吃亏,铺面不也是固定的资产么,万一我们这生意没做好,以后自己不做了,把铺面租出去,每个月也能有一些收入,不至于做不好就抓瞎了。”林国豪确实就是这么想的。
所以他才冒着回家被赵如媛收拾的风险,临时改了说法,把借钱换成卖地换钱。
反正那块地白白放着也没用,在那里起房子开店性价比也很低,林国豪就想着,不如换成一间马上就能派得上用场、解决他们困境的铺面。
他也知道,以自己媳妇儿和二姐的关系,就算只是把地抵押出去给二姐,她大概率也会把钱借给他们。
可他还是想用那块地来降低开店风险、减轻开店压力。
要不然只是借钱的话,他们要面临的压力就太大了,开店的风险也更大。
万一生意没做好,借的钱还不上,他们也会面临更难的境地,不如一开始就不要背着债去做生意。
赵如月说:“既然这样,我回去跟我家那个商量商量,会尽早给你们答复。”
“谢谢姐!”他们看到赵如月的神色和态度就知道,她其实是愿意买的,只要她愿意,姐夫那边问题就不大,这事大概率能办成。
等宁时秋和宁时夏下了课找过来,早上起得太早,刚才在房间里提前睡午觉的几个孩子也睡醒了。
大家又一起出去逛街,赵如媛和林国豪心里感激赵如月,不知道该怎么报答,就加倍地对他家孩子好。
给宁时秋和宁时夏都买了不少衣服、书籍和好吃的,全程不让赵如月花钱。
回去后,赵如月跟宁绍明说起这件事:“我没马上答应他们,只说还得回来跟你商量,要你点头才行,要是你不反对的话,我们可以抽空去省城看看那块地。”
宁绍明说:“先去看看地,要是那块地还不错的话,我们买下来也没什么,省城的地,就算现在用不到,以后总不会亏。”
大不了就是把时间线拉长,反正攒下来的钱也暂时不知道该往哪里花,有时候猛然察觉到钱越来越不值钱了,心里也有点焦虑,担心这钱留着留着,现在还能买的东西,以后同样的钱却买不到了。
毕竟现在的存款都是辛辛苦苦开店挣到的,贬值了他们自己也心疼。
两个人商量好,赵如月就跟赵如媛约了去看地的日子。
赵如媛和林国豪接到她的电话激动不已,恨不得第二天马上带他们去看。
可惜第二天那个远房亲戚还要去赵如月家拜访,赵如月跟人家约定好了来家里做客的时间,总不好放人家鸽子。
这天宁绍明也没去店里,跟赵如月一起留在家里等客人上门。
那几个远房亲戚来得还算早,因为他们跟赵如月也不太熟悉,担心到时候没话题聊,场面尴尬,还特地请了赵鸿发和陈芳妮夫妻俩一起来。
赵如媛和林国豪夫妻俩还没回家,得等到带赵如月和宁绍明去看完地,才会回去,今天也特地跟着来了。
寒暄过后,几人在客厅落座。
赵如月特别好奇,这几个亲戚来找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事,可人家还没说到那里,赵如月也不会主动提。
只能耐下性子,跟他们扯些有的没的。
几人先是聊聊老一辈亲戚间的事情,攀攀交情。
等到气氛差不多了,话题拐到生意上去,才算是进入了正题。
几个人先是夸了她家生意做得好,他们家的店在县城算是比较有名气的,也受县城的人欢迎。
尤其是面包店,宁绍明这人喜欢下厨、热爱烘焙,又爱钻研。
再加上后来学会了上网之后,在网上认识了不少同好,经常跟同行业的同好们互相交流经验。
林国豪各种用眼神暗示她,别磨蹭,抓住机会赶紧说。
赵如媛却不知道该怎么开口,如果就这么直愣愣地说,感觉太突兀了。
她现在回想起,当初自己家刚准备养小龙虾,钱不够的时候,跟二姐家借三万块钱的那个情形,每回想一次都暗自觉得尴尬一次。
现在的她都无法理解那时候的自己,怎么就那么敢说呢?
她酝酿半天,她老公都要急得团团转了,她还不开口。
直到听赵如月提起宁时春他媳妇儿有个好朋友,现在就在市里开发廊,以前那个人在县城开发廊生意就很好,而现在来市里,自己买了铺面重新开张,生意甚至比以前在县城的时候还要好的事。
赵如媛可算是找到了切入点,说起开店的事:“能把铺面买下来再开店卖东西,确实更好。”
她说完一句停下了一瞬,回想自己的话有没有哪里不妥。
回想后觉得,开发廊卖的是服务和手艺,也是卖东西的一种,自己这么说应该也没错。
于是很快又继续说下去:“只要东西好,不愁没客人,不像我们这些养殖户,现在行情改变了,想把东西卖出去,还得看收货人的脸色。”
赵如月跟赵如媛电话联系不算少,也听她说过好几次,她婆家那边村子里的人,看她们夫妻俩养小龙虾卖真挣到了钱,一个个就开始跟风,也要养小龙虾。
这种事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不少见。
赵如月把自己代入到妹妹妹夫的角度去看,自己都觉得难受。
好不容易当本地‘第一个个吃螃蟹的人’,冒着风险挣了一点钱,当初他们养这个,也不被人看好,甚至还有人背地里嘲笑他们瞎搞,等着看他们笑话。
结果他们真做成了,本以为可以长久做下去,却有那么多人跟风,跟风的人里,没准就有当初背地里不盼着他们好,等着看笑话的人。
一个村,将近三分之一的人都跟风养小龙虾,还没算上临近的其他村子里也跟风的人。
赵如月已经可以预见,等到小龙虾长成的季节,竞争有多激烈了。
“那你们打算怎么办?得赶紧想个办法才行,要不养的人多了,市场很容易被他们搞乱。”
赵如媛等的就是这个时候,她急忙说:“姐,我和国豪想着,我们自己也在省城盘下一个店,到时候我们自产自销,你觉得这样行吗?”
“你们打算卖生鲜还是做熟了卖?”
赵如媛说:“我们打算把小龙虾做熟了卖,那样比较能卖得上价,我们只卖各种口味的小龙虾和酒水,应该不会太麻烦。”
“产品有点单一,不过也不是没有好处。”有时候缺点也可以变成优点。
如果一直坚持专注于做这一个品类,只要味道好、质量和卫生过关,等时间久了,也许省城人一说起吃小龙虾的店,就能想到他们家。
赵如媛试探着问:“你觉得可行?”
赵如月不敢打包票,原因还是当初她跟苏胜楠说的那样:“我觉得问题不大,但是做生意这事,影响因素太多,我可不敢说一定能成。”
赵如媛:“我明白的,姐,那个……”临到最重要的事,准备问出口时,她又不好意思起来。
“什么?”赵如月本来眼睛正看着电视,听妹妹哼唧半天,没把话说完,转头看过去,就看到妹夫拉着妹妹的袖子,怨夫似的,一脸恨铁不成钢的表情无声催她赶紧说。
赵如月让他们逗笑了:“你们俩都多大年纪了,还做什么怪呢?有话直说呗,难道你有事想叫我帮忙,我不答应你,我们姐妹俩还能掰了不成?”
赵如媛忙道“那肯定不会!”
她一听她姐这么说,顿时豁然开朗,也终于想起来,当初自己为什么敢直接开口借那三万块钱了。
因为她们是关系很好的亲姐妹,彼此互相了解对方,她姐相信她不是那种会借钱不还的人。
那还有什么可犹豫的?
赵如媛在心里唾弃自己,真是年纪越大,越爱想那些有的没的,还不如年轻的时候坦然豁达。
“那我可直接说了,我跟国豪担心以后小龙虾多了,人家在我们这里压低进货价,我们养殖户卖不上价,他们卖到城里稍微一加工,那是翻倍的挣。
说实话我们确实眼馋人家那个收入,就想着不如自己也开一家,养小龙虾这几年,我们学会不少吃法,也自己琢磨了几种。
做出来之后,吃过的人都说味道不错,到时候我们自己给自己供货,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利润空间更大。”
赵如媛说了一大串话,说得口干,打算停下来先喝一口水再继续说。
林国豪刚才因为她一直犹豫着不知道怎么说急得不行,这会儿看她快要说到关键的地方,又停下,感觉自己心脏也要跟着停了。
干脆趁着她喝水的空挡,抢着说:“现在我们别的方面都准备好,只剩下买铺面了。
二姐,我也不敢瞒你,这几年我和如媛养小龙虾卖也挣了点钱,本来在省城买一间不大不小的铺面也是够的。
但去年我判断失误,在省城的郊区买了一块地,把手头大半现钱都砸进去了,以为会拆迁到那一片。
结果人家往反方向,就是省城的另一头发展,不往我买地的这边拆了,就导致我们现在买铺面的钱不太凑手,大概还差二十万。”
赵如媛嘴里含着一口水猛点头。
接着听到林国豪说:“姐,我觉得那边以后没准还会拆,你要是手头有余钱的话,要不要考虑接手?”
赵如媛那口水直接就喷出来,喷了他一脸。
老夫老妻的,林国豪倒是没嫌弃。
赵如媛咳了几声,缓过来后,却气炸了:“你怎么还临时改说法!我们来之前可不是这么说的!
明明说好是把这地抵押给二姐家,借了钱以后抓紧时间挣钱还上,这会儿到你嘴里成劝人买地了!谁乐意买你那破地!”
赵如月看她脸都气红了,不是装的,自己亲妹妹,是不是真生气她还是判断得出来。
担心她妹妹冲人动手,赵如月忙把她拉到自己身边,心平气和地问:“别光顾着生气吵架,先跟我说说,那块地在哪,省城郊区的地,可没多少是不好的地。”
赵如媛深吸几口气,把心头对丈夫的那股怒火压下去,尽量冷静下来对她二姐说道:“就是城北那边,往我们村那个方向,当初他是看那地方到老城区的距离比别的地方都近,觉得很有可能会拆,又听了不知道哪里传来的小道消息,说近两年肯定能拆迁到那边,他才着急忙慌在那边买了地。
想学着你们在镇上那样,先盖几间平房做生意,等拆迁的时候,地头上有房子有树什么的,也能多分点钱。
结果省城转向别的方向发展,他直接就傻眼了,要是先发展另一边的话,这边等拆迁还不知道得等到猴年马月去。”
赵如媛给她说了是哪个地方,赵如月就明白了,其实林国豪的想法也不算错,只是那一片地方,确实没那么快拆。
赵如月没具体跟他们说自己为为什么那么笃定,但可以说的东西,也没藏着掖着:“你们真要卖那块地?我实话跟你们说,我觉得那块地挺好,以后肯定能拆到,如媛别担心我买下会吃亏,从长远来看,不会亏的,其实我建议你们别卖。”
林国豪和赵如媛都不自觉苦笑:“要是我们不急用钱的话,倒是也愿意等一等,可我们现在是真的想把铺面买下来,租铺面太不稳定了,租金年年涨,但凡生意好一点,人家要么涨租,要么想法子把做得好好的租户赶走,自己干一样的生意,或者让自己亲戚干。
谁也不知道以后会拆到的这个‘以后’是多长时间,万一要等个十年八年,黄花菜都凉了,商机可不等人。”
第143章
听完妹妹和妹夫的话,赵如月沉默了。
即使自己有上辈子的记忆,她也仍旧无法判断,现在妹妹和妹夫是做生意更好,还是把地留着,等以后拆迁更好。
未来的事,谁都做不得准。
“你们确定要卖?”赵如月只能再次跟他们确认,“以后那地方拆迁了,也不后悔?这几年那块地没拆到,可不一定是坏事,以后真拆到那边的话,能拿到的钱也许比现在拆到更多。”
这个道理赵如媛和林国豪也明白,毕竟现在各种东西都在逐年涨价,以前在镇上,几毛钱就能吃一碗足够成年人吃饱的米粉,里面还有肉。
可是才过了几年?
米粉的价格已经翻倍了,更别说其他东西,倒是一些曾经比较贵的电子产品,还有可以由工厂大量生产的工业制品没有以前生产力不足物资匮乏的年代那么贵了。
赵如媛点头认真地说:“我们很确定,现在就是更迫切地想把地换成钱,去买铺面开店做生意。”
“姐,你不用担心我们会吃亏,铺面不也是固定的资产么,万一我们这生意没做好,以后自己不做了,把铺面租出去,每个月也能有一些收入,不至于做不好就抓瞎了。”林国豪确实就是这么想的。
所以他才冒着回家被赵如媛收拾的风险,临时改了说法,把借钱换成卖地换钱。
反正那块地白白放着也没用,在那里起房子开店性价比也很低,林国豪就想着,不如换成一间马上就能派得上用场、解决他们困境的铺面。
他也知道,以自己媳妇儿和二姐的关系,就算只是把地抵押出去给二姐,她大概率也会把钱借给他们。
可他还是想用那块地来降低开店风险、减轻开店压力。
要不然只是借钱的话,他们要面临的压力就太大了,开店的风险也更大。
万一生意没做好,借的钱还不上,他们也会面临更难的境地,不如一开始就不要背着债去做生意。
赵如月说:“既然这样,我回去跟我家那个商量商量,会尽早给你们答复。”
“谢谢姐!”他们看到赵如月的神色和态度就知道,她其实是愿意买的,只要她愿意,姐夫那边问题就不大,这事大概率能办成。
等宁时秋和宁时夏下了课找过来,早上起得太早,刚才在房间里提前睡午觉的几个孩子也睡醒了。
大家又一起出去逛街,赵如媛和林国豪心里感激赵如月,不知道该怎么报答,就加倍地对他家孩子好。
给宁时秋和宁时夏都买了不少衣服、书籍和好吃的,全程不让赵如月花钱。
回去后,赵如月跟宁绍明说起这件事:“我没马上答应他们,只说还得回来跟你商量,要你点头才行,要是你不反对的话,我们可以抽空去省城看看那块地。”
宁绍明说:“先去看看地,要是那块地还不错的话,我们买下来也没什么,省城的地,就算现在用不到,以后总不会亏。”
大不了就是把时间线拉长,反正攒下来的钱也暂时不知道该往哪里花,有时候猛然察觉到钱越来越不值钱了,心里也有点焦虑,担心这钱留着留着,现在还能买的东西,以后同样的钱却买不到了。
毕竟现在的存款都是辛辛苦苦开店挣到的,贬值了他们自己也心疼。
两个人商量好,赵如月就跟赵如媛约了去看地的日子。
赵如媛和林国豪接到她的电话激动不已,恨不得第二天马上带他们去看。
可惜第二天那个远房亲戚还要去赵如月家拜访,赵如月跟人家约定好了来家里做客的时间,总不好放人家鸽子。
这天宁绍明也没去店里,跟赵如月一起留在家里等客人上门。
那几个远房亲戚来得还算早,因为他们跟赵如月也不太熟悉,担心到时候没话题聊,场面尴尬,还特地请了赵鸿发和陈芳妮夫妻俩一起来。
赵如媛和林国豪夫妻俩还没回家,得等到带赵如月和宁绍明去看完地,才会回去,今天也特地跟着来了。
寒暄过后,几人在客厅落座。
赵如月特别好奇,这几个亲戚来找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事,可人家还没说到那里,赵如月也不会主动提。
只能耐下性子,跟他们扯些有的没的。
几人先是聊聊老一辈亲戚间的事情,攀攀交情。
等到气氛差不多了,话题拐到生意上去,才算是进入了正题。
几个人先是夸了她家生意做得好,他们家的店在县城算是比较有名气的,也受县城的人欢迎。
尤其是面包店,宁绍明这人喜欢下厨、热爱烘焙,又爱钻研。
再加上后来学会了上网之后,在网上认识了不少同好,经常跟同行业的同好们互相交流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