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娃养我日常[年代] 第167节
不管女儿送她什么,她都会很高兴很欣慰,只要心意到了就行。
炫耀的心有时候是会悄悄冒出来,但她脑子还没糊涂,可不想因为自己这点虚荣心,让女儿之间互相攀比起来。
二女儿送她金项链的时候是私底下送的,没当着别人的面送,还叮嘱她别让除了她爸之外的其他人知道,邓细妹就明白二女儿的想法跟自己一样。
他们兄弟姊妹之间,能和和睦睦互相帮助,邓细妹就很满足了。
事实证明,赵如月兄妹几个多预备几桌的决定是正确的,还真有那么多人来了。
这次办整寿,可让邓细妹在街上老年人群体里,被羡慕了很久。
邓细妹长一段时间,在街上走路都带风。
后来不是没人办整寿规模比她更大,但她依然一直记着孩子对自己的这份孝心。
寿宴当天,十桌人几乎都坐满了,赵如月兄妹几个还担心再有人来菜不够,好在该来的人都来了,临时来的人只有几个,除了自己听到消息带着礼物上门的几个。
另外几个就是她哥的朋友,经过门口正巧被她哥看到,聊着聊着他哥自己把人拉进来一起吃饭了,第十桌没做满,但提前预备的菜都用上了,没浪费。
倒是主动上门来的人让赵如月有些意外。
临时带着礼物主动上门的那几个,说起来确实跟她娘家有点沾亲带故,但是其实以前真没怎么接触过。
那几个人家早搬到省城去了,跟她父母互相来往都不太多,更别说赵如月。
她长这么大,跟那几家人见面的次数不超过五次,以前她父母过五十整寿,他们可没主动来。
那几家也只有过年的时候,隔个一两年,回来走一次亲戚,还有她三叔以前过五十整寿的时候来过。
也不是说人家发达了,看不起她家穷才这样,而是她家跟他们几家已经是远亲,以前他们来走亲戚,也只是去拜访家族里有辈分比她爸还高的老人的人家。
他们几家一起请亲戚们吃饭的时候,同族的每家只派一个人去吃。
要不镇上这么多同族亲戚,每次有远亲来,所有人全都一起去吃饭,也太隆重也太麻烦了。
一般这种不太熟的远房亲戚来,吃饭的时候不是她爸去就是她哥去。
所以他们几家这次主动派人来给她母亲祝寿,他爸和他哥倒是跟这几个人还算说得上话,不至于尴尬。
让赵如月意外的是,过年的时候,他们来都是不过夜,吃过晚饭就开车回省城。
这次竟然在跟他们血缘关系比较近的亲戚家住下了,第二天又特地去了她娘家一趟,请她哥给她打电话问问,她那边有没有空,他们想上门拜访。
电话里,赵如月有点懵:“拜访?来我家?”
她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一时竟然不知道该怎么办。
她哥说:“对,他们刚才来的时候就是这么说的。”
赵如月想不通:“可我跟他们几家没什么交情,怎么突然来拜访我?”
她知道他哥估计也不明白为什么,所以也不是真想问他要个答案。
又问道:“他们有没有透露找我是为了什么事?”
“他们没说,只说如果你有空的话,想去拜访一下。”
赵如月皱眉:“怎么神神秘秘的。”
“我估摸着,可能是想找你们帮忙吧?你要是不想让他们去,我就帮你推了。”
“让我想想……”赵如月思考了一会儿,才接着说道,“毕竟是亲戚,人家还特地来给咱妈祝寿了,总不能妈生日刚过,我就那么不讲情面,连人家想来拜访都不愿意见一面,我星期日要陪两个孩子去市里,白天估计都没时间,星期一或者星期二吧。”
“那我就这么回他们了,”他说完又忍不住叮嘱了几句,“要是他们找你帮忙办事,那事情不好办,或者你不想办的话,就直接拒了,可千万别为了顾着我和爸的面子不好意思拒绝人家。”
赵如月笑着说:“哥,你放心,我知道了。”
赵鸿发挂了电话,一回头,看到三妹夫站在身后不远处,看到他这边结束,走过来问:“哥,是二姐的电话?”
其实林国豪刚才通过大舅子说话的内容,大概知道他们说的是什么事了,但是他还是想问一下。
赵鸿发点头:“是啊,有人找她,我问问她有没有空。”
“大姐什么时候有空,我们回去前也去大姐家看看,以前大姐给我家孩子买过那么多次衣服,我们现在手头宽裕了,也想带几个孩子去县城逛逛,顺便也给他们买点东西。”
赵鸿发听到这话心里很高兴,这说明三妹和三妹夫也是个知恩图报的人。
但他嘴上还是说:“你们逢年过节也不是没给我和你们二姐家送过东西,自家人不用那么客气,还特地带孩子去买。”
林国豪到底也是做了生意的人,现在挺会说话:“过年过节跟平时哪能一样,逢年过节你们也给我们送了,我们好不容易不是年节的时候回来,哥,你可不能不同意我们带孩子去玩。”
“你们可悠着点,别孩子想要什么就给。”
“知道,明天刚好是星期天,孩子们都能休息,我们明天就带他们去。”
“明天你二姐要带小秋和小夏去市里上兴趣班,不一定有空。”赵鸿发顿了顿,又想着二妹对自家人跟对外人不一样。
别人上门去拜访,她和二妹夫得在家。
但自家人一起出去逛,不在县城逛也不是不行,赵鸿发以前也听赵如月说过,她跟宁绍明有时候送孩子去兴趣班,孩子在里面上课,他们要么在外面等着,要么自己去逛逛,如果家里的生意比较忙,就先回来,等孩子快下课的时间再提前一点赶去接。
赵鸿发又说道:“你让如媛给她二姐打电话问问,她俩商量一下什么时候、去哪里逛,这些事得是她们女的才知道。”
林国豪说:“那我这就去问问。”
他赶紧去找赵如媛,把她拉到没人的地方说话。
“我刚才看到哥给二姐打电话,说是有亲戚想去二姐家拜访一下。”
赵如媛不明所以:“那怎么了?也许是亲戚看我二姐现在发达了,想走动一下,不管以后用不用得上这个关系,好歹也是一条人脉。”
林国豪有些着急:“万一人家现在就需要二姐帮忙呢?”
赵如媛不以为意:“我二姐又不傻,人家一问就帮?”
林国豪提醒她:“那几家可不是什么打秋风的穷亲戚,人家是真有钱。”
“人家有钱更不需要二姐帮忙了,听说有钱人都看中人脉,人家可能真的只是想多一条人脉。”
“你还是没明白我的意思,”林国豪干脆把话说得更直白一些,“人家真有钱,来找二姐不一定是有需要二姐帮忙的地方,可能也有想拉投资。
你想想二姐和二姐夫手头上能动的钱也是有数的,如果人家真是来拉投资,二姐和二姐夫眼光那么好,肯定一看就能看出来,那项目是好是坏,万一真是好项目,二姐家的钱投进去了,那还有钱借给我们吗?”
“你也说了‘如果’、‘万一’、还不一定是真的呢,就算是真的,二姐家把钱投进去,那也是对二姐家有好处,不比我们那废地好多了?”
林国豪被她的话噎住,但他没放弃:“你可别忘了以前我那老板怎么说的,投资有风险,收益越大风险越大,虽然现在省城不往我们那块地的方向发展了,可土地就实实在在地摆在那里,能看到实物。
投资别人看不见摸不着,还跟人家不太熟,就算遇到好项目,有收益了,人家耍点手段,那钱可不一定能拿到手,土地才是最实在的东西!”
赵如媛有些不耐烦了:“对对对,就你那块地是宝贝,别人的都不是好东西,行了吧?”
“我可没那么说,我只是说别人的有风险,不过我们自己说再多也没用,总得先问问二姐和二姐夫的想法。
我也是为了我们小家着想,现在村里跟风养小龙虾的人家越来越多了,有些人本钱还比我们大,我们的优势越来越小,不是本地独门生意,还不想别的招,以后只会一直走下坡路。
难道你还想回到以前一分钱掰成两瓣花的日子?我们可有三个孩子呢,想回到以前都回不去,一分钱掰成两半都不行了,得掰成三瓣。
要是这次能盘下省城的铺子,以后我们就不用跟以前一样,那么看收货人的脸色,你总得给我个机会,去问问二姐和二姐夫吧?”
听到他的这些话,赵如媛有些动摇了,家里的钱捏在她手里,小龙虾生意她也是全程跟林国豪一起做,具体是什么情况,她也很清楚。
家里好不容易过上好日子,万一小龙虾生意不成了,再让她过以前的日子,她肯定很难接受了,光是想想,半夜做梦梦到都得吓醒。
看到她态度有松动,林国豪再接再厉:
“你再想想,当初二姐夫的大侄子和徒弟当初买铺面,二姐和二姐夫是不是特别支持,而且早就劝他们早点买铺面开店了,没准他们也支持我们在省城买铺面呢?
再说了,我们有自己的货源,还有地来抵押,我们现在的情况可比他们好很多。”
他说了一大堆,口水都快说干了,赵如媛终于松口:“那行吧,我去问问我二姐。”
第142章
赵如媛一松口,林国豪立刻催着她给赵如月和宁绍明打电话,先把一起带着几家孩子去逛街的事敲定下来。
一起出去逛的时候,总能有机会提一下他们家的事。
就算不能马上把事情办成,能趁这次看看二姐的态度,也比直接去问让双方都尴尬为难要好得多。
赵如月接到赵如媛打来的电话,听到她说想带着几个孩子一起去市里逛逛,其实她也有点心动。
但赵如月不能直接答应下来,毕竟要带孩子去,也得问问两个孩子的意见。
明天星期日,她家两个孩子的兴趣班课程安排得比较满,如果要带他们一起去的话,他们至少要请假半天。
换了别的孩子,一听说可以出去玩,大多都恨不得让家长给自己多几天假玩个够。
可自己家的这两个,赵如月自己都拿不准他们会不会同意。
她自己不确定,在电话里也是这么跟赵如媛说的。
赵如媛对她二姐的这个做法也很理解。
春节她回娘家,跟她二姐聊天的时候,聊到各自的孩子。
赵如媛还记得那时候她二姐说,她家里孩子就是放养的,所以他们就比较独立,也很有自己的想法,不太需要家长瞎操心。
当然很多事情,家长也不能代替他们做决定了,得提前问问他们的想法,让他们自己做决定。
就比如这次,去玩这事会影响到两个孩子上课,她必须得先问问他们才能给赵如媛答复。
不能问都不问一句,就直接先斩后奏跟孩子说:明天我们要跟亲戚去玩,已经给你们请假了。
赵如月没让赵如媛等太久,在两个孩子上完一节课后的课间休息时间,她就去问了。
果然不出她所料,她家的两个孩子都不想请假,只打算上午上完课后,中午休息时间出去跟她们逛一会儿,下午的课继续上。
赵如媛也不强求,只要她二姐能去就行,给孩子买东西,一个中午的休息时间足够了。
星期日这天,因为要带着好几个孩子一起去,赵如媛和林国豪直接包车,让人上门接送。
赵如月是直接从县城去的市里,出门的时间还是跟以往一样。
虽然出发得比他们晚一些,但因为是在县城出发,反而比他们先到。
昨天赵如月就跟赵如媛约好了,在少年宫门口集合。
她把自己家两个孩子送进他们各自的兴趣班后,出来等了一会儿,赵如媛一行人就到了。
自己人用不着寒暄,赵如月上了车,让司机直奔她和赵如媛昨天商量好,今天首先要去的地方。
一直玩到临近中午,几个孩子都累了,赵如月又让司机回到少年宫附近,开了个房间,让几个孩子休息,同时也等自己家孩子下课。
炫耀的心有时候是会悄悄冒出来,但她脑子还没糊涂,可不想因为自己这点虚荣心,让女儿之间互相攀比起来。
二女儿送她金项链的时候是私底下送的,没当着别人的面送,还叮嘱她别让除了她爸之外的其他人知道,邓细妹就明白二女儿的想法跟自己一样。
他们兄弟姊妹之间,能和和睦睦互相帮助,邓细妹就很满足了。
事实证明,赵如月兄妹几个多预备几桌的决定是正确的,还真有那么多人来了。
这次办整寿,可让邓细妹在街上老年人群体里,被羡慕了很久。
邓细妹长一段时间,在街上走路都带风。
后来不是没人办整寿规模比她更大,但她依然一直记着孩子对自己的这份孝心。
寿宴当天,十桌人几乎都坐满了,赵如月兄妹几个还担心再有人来菜不够,好在该来的人都来了,临时来的人只有几个,除了自己听到消息带着礼物上门的几个。
另外几个就是她哥的朋友,经过门口正巧被她哥看到,聊着聊着他哥自己把人拉进来一起吃饭了,第十桌没做满,但提前预备的菜都用上了,没浪费。
倒是主动上门来的人让赵如月有些意外。
临时带着礼物主动上门的那几个,说起来确实跟她娘家有点沾亲带故,但是其实以前真没怎么接触过。
那几个人家早搬到省城去了,跟她父母互相来往都不太多,更别说赵如月。
她长这么大,跟那几家人见面的次数不超过五次,以前她父母过五十整寿,他们可没主动来。
那几家也只有过年的时候,隔个一两年,回来走一次亲戚,还有她三叔以前过五十整寿的时候来过。
也不是说人家发达了,看不起她家穷才这样,而是她家跟他们几家已经是远亲,以前他们来走亲戚,也只是去拜访家族里有辈分比她爸还高的老人的人家。
他们几家一起请亲戚们吃饭的时候,同族的每家只派一个人去吃。
要不镇上这么多同族亲戚,每次有远亲来,所有人全都一起去吃饭,也太隆重也太麻烦了。
一般这种不太熟的远房亲戚来,吃饭的时候不是她爸去就是她哥去。
所以他们几家这次主动派人来给她母亲祝寿,他爸和他哥倒是跟这几个人还算说得上话,不至于尴尬。
让赵如月意外的是,过年的时候,他们来都是不过夜,吃过晚饭就开车回省城。
这次竟然在跟他们血缘关系比较近的亲戚家住下了,第二天又特地去了她娘家一趟,请她哥给她打电话问问,她那边有没有空,他们想上门拜访。
电话里,赵如月有点懵:“拜访?来我家?”
她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一时竟然不知道该怎么办。
她哥说:“对,他们刚才来的时候就是这么说的。”
赵如月想不通:“可我跟他们几家没什么交情,怎么突然来拜访我?”
她知道他哥估计也不明白为什么,所以也不是真想问他要个答案。
又问道:“他们有没有透露找我是为了什么事?”
“他们没说,只说如果你有空的话,想去拜访一下。”
赵如月皱眉:“怎么神神秘秘的。”
“我估摸着,可能是想找你们帮忙吧?你要是不想让他们去,我就帮你推了。”
“让我想想……”赵如月思考了一会儿,才接着说道,“毕竟是亲戚,人家还特地来给咱妈祝寿了,总不能妈生日刚过,我就那么不讲情面,连人家想来拜访都不愿意见一面,我星期日要陪两个孩子去市里,白天估计都没时间,星期一或者星期二吧。”
“那我就这么回他们了,”他说完又忍不住叮嘱了几句,“要是他们找你帮忙办事,那事情不好办,或者你不想办的话,就直接拒了,可千万别为了顾着我和爸的面子不好意思拒绝人家。”
赵如月笑着说:“哥,你放心,我知道了。”
赵鸿发挂了电话,一回头,看到三妹夫站在身后不远处,看到他这边结束,走过来问:“哥,是二姐的电话?”
其实林国豪刚才通过大舅子说话的内容,大概知道他们说的是什么事了,但是他还是想问一下。
赵鸿发点头:“是啊,有人找她,我问问她有没有空。”
“大姐什么时候有空,我们回去前也去大姐家看看,以前大姐给我家孩子买过那么多次衣服,我们现在手头宽裕了,也想带几个孩子去县城逛逛,顺便也给他们买点东西。”
赵鸿发听到这话心里很高兴,这说明三妹和三妹夫也是个知恩图报的人。
但他嘴上还是说:“你们逢年过节也不是没给我和你们二姐家送过东西,自家人不用那么客气,还特地带孩子去买。”
林国豪到底也是做了生意的人,现在挺会说话:“过年过节跟平时哪能一样,逢年过节你们也给我们送了,我们好不容易不是年节的时候回来,哥,你可不能不同意我们带孩子去玩。”
“你们可悠着点,别孩子想要什么就给。”
“知道,明天刚好是星期天,孩子们都能休息,我们明天就带他们去。”
“明天你二姐要带小秋和小夏去市里上兴趣班,不一定有空。”赵鸿发顿了顿,又想着二妹对自家人跟对外人不一样。
别人上门去拜访,她和二妹夫得在家。
但自家人一起出去逛,不在县城逛也不是不行,赵鸿发以前也听赵如月说过,她跟宁绍明有时候送孩子去兴趣班,孩子在里面上课,他们要么在外面等着,要么自己去逛逛,如果家里的生意比较忙,就先回来,等孩子快下课的时间再提前一点赶去接。
赵鸿发又说道:“你让如媛给她二姐打电话问问,她俩商量一下什么时候、去哪里逛,这些事得是她们女的才知道。”
林国豪说:“那我这就去问问。”
他赶紧去找赵如媛,把她拉到没人的地方说话。
“我刚才看到哥给二姐打电话,说是有亲戚想去二姐家拜访一下。”
赵如媛不明所以:“那怎么了?也许是亲戚看我二姐现在发达了,想走动一下,不管以后用不用得上这个关系,好歹也是一条人脉。”
林国豪有些着急:“万一人家现在就需要二姐帮忙呢?”
赵如媛不以为意:“我二姐又不傻,人家一问就帮?”
林国豪提醒她:“那几家可不是什么打秋风的穷亲戚,人家是真有钱。”
“人家有钱更不需要二姐帮忙了,听说有钱人都看中人脉,人家可能真的只是想多一条人脉。”
“你还是没明白我的意思,”林国豪干脆把话说得更直白一些,“人家真有钱,来找二姐不一定是有需要二姐帮忙的地方,可能也有想拉投资。
你想想二姐和二姐夫手头上能动的钱也是有数的,如果人家真是来拉投资,二姐和二姐夫眼光那么好,肯定一看就能看出来,那项目是好是坏,万一真是好项目,二姐家的钱投进去了,那还有钱借给我们吗?”
“你也说了‘如果’、‘万一’、还不一定是真的呢,就算是真的,二姐家把钱投进去,那也是对二姐家有好处,不比我们那废地好多了?”
林国豪被她的话噎住,但他没放弃:“你可别忘了以前我那老板怎么说的,投资有风险,收益越大风险越大,虽然现在省城不往我们那块地的方向发展了,可土地就实实在在地摆在那里,能看到实物。
投资别人看不见摸不着,还跟人家不太熟,就算遇到好项目,有收益了,人家耍点手段,那钱可不一定能拿到手,土地才是最实在的东西!”
赵如媛有些不耐烦了:“对对对,就你那块地是宝贝,别人的都不是好东西,行了吧?”
“我可没那么说,我只是说别人的有风险,不过我们自己说再多也没用,总得先问问二姐和二姐夫的想法。
我也是为了我们小家着想,现在村里跟风养小龙虾的人家越来越多了,有些人本钱还比我们大,我们的优势越来越小,不是本地独门生意,还不想别的招,以后只会一直走下坡路。
难道你还想回到以前一分钱掰成两瓣花的日子?我们可有三个孩子呢,想回到以前都回不去,一分钱掰成两半都不行了,得掰成三瓣。
要是这次能盘下省城的铺子,以后我们就不用跟以前一样,那么看收货人的脸色,你总得给我个机会,去问问二姐和二姐夫吧?”
听到他的这些话,赵如媛有些动摇了,家里的钱捏在她手里,小龙虾生意她也是全程跟林国豪一起做,具体是什么情况,她也很清楚。
家里好不容易过上好日子,万一小龙虾生意不成了,再让她过以前的日子,她肯定很难接受了,光是想想,半夜做梦梦到都得吓醒。
看到她态度有松动,林国豪再接再厉:
“你再想想,当初二姐夫的大侄子和徒弟当初买铺面,二姐和二姐夫是不是特别支持,而且早就劝他们早点买铺面开店了,没准他们也支持我们在省城买铺面呢?
再说了,我们有自己的货源,还有地来抵押,我们现在的情况可比他们好很多。”
他说了一大堆,口水都快说干了,赵如媛终于松口:“那行吧,我去问问我二姐。”
第142章
赵如媛一松口,林国豪立刻催着她给赵如月和宁绍明打电话,先把一起带着几家孩子去逛街的事敲定下来。
一起出去逛的时候,总能有机会提一下他们家的事。
就算不能马上把事情办成,能趁这次看看二姐的态度,也比直接去问让双方都尴尬为难要好得多。
赵如月接到赵如媛打来的电话,听到她说想带着几个孩子一起去市里逛逛,其实她也有点心动。
但赵如月不能直接答应下来,毕竟要带孩子去,也得问问两个孩子的意见。
明天星期日,她家两个孩子的兴趣班课程安排得比较满,如果要带他们一起去的话,他们至少要请假半天。
换了别的孩子,一听说可以出去玩,大多都恨不得让家长给自己多几天假玩个够。
可自己家的这两个,赵如月自己都拿不准他们会不会同意。
她自己不确定,在电话里也是这么跟赵如媛说的。
赵如媛对她二姐的这个做法也很理解。
春节她回娘家,跟她二姐聊天的时候,聊到各自的孩子。
赵如媛还记得那时候她二姐说,她家里孩子就是放养的,所以他们就比较独立,也很有自己的想法,不太需要家长瞎操心。
当然很多事情,家长也不能代替他们做决定了,得提前问问他们的想法,让他们自己做决定。
就比如这次,去玩这事会影响到两个孩子上课,她必须得先问问他们才能给赵如媛答复。
不能问都不问一句,就直接先斩后奏跟孩子说:明天我们要跟亲戚去玩,已经给你们请假了。
赵如月没让赵如媛等太久,在两个孩子上完一节课后的课间休息时间,她就去问了。
果然不出她所料,她家的两个孩子都不想请假,只打算上午上完课后,中午休息时间出去跟她们逛一会儿,下午的课继续上。
赵如媛也不强求,只要她二姐能去就行,给孩子买东西,一个中午的休息时间足够了。
星期日这天,因为要带着好几个孩子一起去,赵如媛和林国豪直接包车,让人上门接送。
赵如月是直接从县城去的市里,出门的时间还是跟以往一样。
虽然出发得比他们晚一些,但因为是在县城出发,反而比他们先到。
昨天赵如月就跟赵如媛约好了,在少年宫门口集合。
她把自己家两个孩子送进他们各自的兴趣班后,出来等了一会儿,赵如媛一行人就到了。
自己人用不着寒暄,赵如月上了车,让司机直奔她和赵如媛昨天商量好,今天首先要去的地方。
一直玩到临近中午,几个孩子都累了,赵如月又让司机回到少年宫附近,开了个房间,让几个孩子休息,同时也等自己家孩子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