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可是牵扯到她,他必须要早做准备。
“自然是朕和二弟、三弟都对安国公十分满意。”韩昼面对特意为此来北苑见他的裴见戚,一脸无辜。
“让陛下和两位小王爷满意,是赵昌元的分内之事。”裴见戚淡淡道。
“能把分内之事做好的人也不多呀。”韩昼道:“而且赵昌元是表兄举荐之人,朕恩待于他不是应该的吗。”
裴见戚没想到竟是因为这个原因,他顿了下才起身郑重道:“陛下带臣之心,臣感激不尽,可陛下实在不必看在臣的情面上,如此厚赏臣所举荐之人。这样反倒会让谢党有了攻击臣的理由。”
韩昼愣了下,随即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他懊恼的拍了下额头,“哎呀,朕怎么没想到这点,是朕不好!”
“陛下不必自责,下不为例。”裴见戚见他如此,嘴角勾起一抹满意的笑,难得放柔了语气。
韩昼:“……”
踏马的!气死了!“下不为例”这词是能对着皇上说的吗?你可真不把自己当外人啊?
韩昼在心里把裴见戚五马分尸,面上还是一副乖乖巧巧的样子,点头道:“知道了。”
赏都赏了,也不可能收回。裴见戚没有再揪着这件事不放。
又试探了下小皇帝对赵凛的态度,“臣听闻安国公的长子颇有才名,陛下可愿一见?”
韩昼疑惑,“见他作甚?他十六了,又不能给朕当伴读。”
若陛下也有要让赵凛当驸马的意愿,定然会抓住这个机会,十六岁也不是不能当伴读。
可陛下直接就拒绝了,裴见戚松了口气。
他心下不禁冷笑,赵昌元算盘打得再好,遇上个小孩,也只是白费心机。
裴见戚回到王府,让人往安国公、镇国公、武平侯等家送请帖。王府莲池里的莲花开了,明日请诸位世交来王府赏莲。他要当着这些勋贵的面,敲打敲打赵昌元,也给其他几家敲个警钟,他能让他们东山再起,同样能把他们压得喘不过气。
别想着越过他去讨好小皇帝,小皇帝不还是得看他的脸色?
各家收到请帖,也多少能猜到是因为什么事儿。
安国公小小的出了下风头,其他勋贵有羡慕的,也有替赵昌元担心的,更有看热闹的。
如果只是一两次赏赐倒还罢了,可赵昌元这差事可以天天见到小皇帝,君臣之间只会越来越熟悉。
赵昌元难保不会有别的心思。
摄政王又不是傻子,如何能眼睁睁看着这件事发生。
敲打赵昌元是早晚的事情。
但他们没想到会这么快。
皇上给别人这么一点点恩宠,摄政王都容不下。那他们以后的日子肯定也不好过。
连其他几家都这么想,赵昌元作为当事人,更是十分忧虑。
自己也没做什么啊,伺候好陛下和两位小王爷不也是在完成摄政王交代的事情吗?
谁知自己完成的太好,小皇帝一高兴给了点赏赐。两千两,对安国公府来说真不算多。
摄政王不会就因为这个,对他心生不满吧?
下午赵昌元入北苑教小皇帝和两位王爷学武,韩旭见他心事重重,就问了句:“安国公有什么烦心事吗?”
他也很喜欢赵师父,这个年纪的小孩,对赵昌元这种高大英武之人本来就多几分崇拜,加之赵昌元说话挺有意思,在他们面前既不摆师父的架子,也不会唯唯诺诺。
赵昌元笑道:“回殿下,臣并无烦心之事。”
韩昼看过来,“安国公是不是为钱发愁啊,听说你府上开销很大。”赵昌元的母亲和祖母都还在世,老安国公的几位庶子也都没什么差事,一大家子就靠家里那些庄子铺子过活。
“回禀陛下,臣家中花钱的地方的确不少,不过蒙高祖眷顾,赏赐许多田庄店铺,倒也不至于生活不下去。”赵昌元道。
“朕也想像皇祖父那样给你赏赐,可惜……”韩昼没说下去,只是有些委屈的鼓了鼓脸颊,端起手中弓箭,继续去练习拉弓了。
小皇帝心中的不快仿佛化作了力气,让他一连射了二十多支箭。
最后还是赵昌元劝住了他。
赵昌元从小皇帝眼中看到了受制于人的不甘,这么说来,自己和小皇帝,何尝不是同病相怜呢?
趁着周围内侍不注意,赵昌元跟小皇帝提起了明日要去定北王府赴宴之事。
他的语气轻描淡写,小皇帝也像是随便一听,只道:“朕给表兄赐的宅子也不知究竟如何?安国公明儿替朕好好逛逛,缺了什么少了什么,朕立刻给表兄送去。”
次日休沐,定北王府一早就开始准备待客诸事。
裴见戚却还在批阅手头的公文,直到管事来报,有客人到了,他才往外去迎。
虽然他如今大权独揽,但今日的客人中有些是他的长辈,礼数不可怠慢。
定北王府外正热闹时,几名内侍骑马而来,后面还跟着一辆马车。“让让,圣旨到!陛下有赏!”
府门外的人都愣了下,管事赶紧大开正门,迎传旨太监入府。
陛下赏赐摄政王四千两白银和几箱珍玩字画。
小内侍从马车上把东西一箱箱搬下来。
“这些东西价值连城,当心点,别摔了!”传旨内侍嚷嚷道。
这一幕,来裴家做客的人都看在眼中。
第10章
“裴见戚到底年轻,也太沉不住气了。”
镇国公府,老镇国公武执不屑道。
对面坐着的是武平侯王成孝和安国公赵昌元。
定北王府的宴席结束后,这几人又聚在了镇国公府上。
镇国公武执比赵昌元大一辈,今年业已年过花甲。
他的几个儿子要么在外任,要么不成气。故此今日裴见戚相邀,他便亲自前往了。也是想看看裴见戚对他们这些武勋的态度。
他料到裴见戚会敲打他们这些勋贵,用利益诱惑也好,用把柄威胁也好。却没想到裴见戚选了最掉价的一种方式。
“这赏赐真是裴见戚自己去要的吗?”赵昌元对此表示怀疑,裴见戚这人眼高于顶,不该用这样的手段才是。
“就算他不直接要,也一定在皇上面前表现出了不满。”武平侯道:“否则陛下为何好端端的给他赏赐?可陛下是如何知道定北王府今日设宴的?”他说着看向赵昌元。
赵昌元:“陛下问我休沐有什么安排,我以为陛下想让我休沐日也去陪他们练武,便说了休沐要到定北王府赴宴。”
“陛下故意选这时候让人来送赏,大概是想表达自己对摄政王的尊重,只可惜适得其反。”镇国公大笑。
赵昌元得了赏赐,裴见戚担心的不应该是赏赐本身,而是赵昌元和小皇帝的师徒关系。
谁知道这人目光短浅,还真就只看到了那两千两银子。硬是让小皇帝又赏赐了一堆东西给他。
别说是堂堂摄政王,就是宫里的内侍宦官,用这种方式彰显自己在皇帝心里的位置也够掉价的。
此事让武将勋贵们对裴见戚的敬畏瞬间少了大半,像裴见戚这样的人,真能斗得过谢党吗?万一裴见戚倒了,他们又该如何立足?
他们这些目前依附裴见戚的勋贵世家们,是不是该为未来想条退路了?
镇国公和武平侯的目光不约而同落到了赵昌元身上。
赵昌元装作看不懂二人的眼神,一脸茫然。
镇国公道:“贤侄啊,你既为帝王师,想必对陛下的脾气秉性十分了解吧?”
赵昌元笑了下,“您还别说,咱们这位陛下,看似天真,但依我观察,并非任人摆布之辈。”
镇国公和武平侯眼神都亮了亮,镇国公往椅背上一靠,“那可太好了。”
第二日,皇上给摄政王赏赐了许多古董珍玩的消息就在官员中间传开了。
官员们心中对小皇帝和赵昌元的不满,一下都转移到了裴见戚身上。
你裴见戚把小皇帝吓成什么样了?赏赐自己的师父都要小心翼翼,为了讨好你,还要再给你补一份更好的。
哄自家媳妇都不带这么卑微!
不仅谢党对裴见戚更加不满,那些两边不站的清流文官们,也愈发肯定,裴见戚并非老定北王那样的国之柱石。
罗景明正好选在这个时机去接触谢文升之子谢潮,谢潮对他没有丝毫怀疑,只当他下定决心,打算跟谢党一起对付摄政王这位权臣了。
裴见戚大半年来在文官中建立起的名声,短短几天就没了。
那些他好不容易拉拢过来的文官,这几日对他的态度也都隐隐有了变化。
偏偏裴见戚没法怪任何人,小皇帝说了,“朕之前思虑不周,差点就给表兄添了麻烦,故此送些东西给表兄当赔礼。”
裴见戚有那么一瞬间怀疑小皇帝是故意为之,可他无论怎样试探,小皇帝都没有露出丝毫马脚。
以裴见戚对这小孩的了解,他不可能有这样的城府。
“自然是朕和二弟、三弟都对安国公十分满意。”韩昼面对特意为此来北苑见他的裴见戚,一脸无辜。
“让陛下和两位小王爷满意,是赵昌元的分内之事。”裴见戚淡淡道。
“能把分内之事做好的人也不多呀。”韩昼道:“而且赵昌元是表兄举荐之人,朕恩待于他不是应该的吗。”
裴见戚没想到竟是因为这个原因,他顿了下才起身郑重道:“陛下带臣之心,臣感激不尽,可陛下实在不必看在臣的情面上,如此厚赏臣所举荐之人。这样反倒会让谢党有了攻击臣的理由。”
韩昼愣了下,随即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他懊恼的拍了下额头,“哎呀,朕怎么没想到这点,是朕不好!”
“陛下不必自责,下不为例。”裴见戚见他如此,嘴角勾起一抹满意的笑,难得放柔了语气。
韩昼:“……”
踏马的!气死了!“下不为例”这词是能对着皇上说的吗?你可真不把自己当外人啊?
韩昼在心里把裴见戚五马分尸,面上还是一副乖乖巧巧的样子,点头道:“知道了。”
赏都赏了,也不可能收回。裴见戚没有再揪着这件事不放。
又试探了下小皇帝对赵凛的态度,“臣听闻安国公的长子颇有才名,陛下可愿一见?”
韩昼疑惑,“见他作甚?他十六了,又不能给朕当伴读。”
若陛下也有要让赵凛当驸马的意愿,定然会抓住这个机会,十六岁也不是不能当伴读。
可陛下直接就拒绝了,裴见戚松了口气。
他心下不禁冷笑,赵昌元算盘打得再好,遇上个小孩,也只是白费心机。
裴见戚回到王府,让人往安国公、镇国公、武平侯等家送请帖。王府莲池里的莲花开了,明日请诸位世交来王府赏莲。他要当着这些勋贵的面,敲打敲打赵昌元,也给其他几家敲个警钟,他能让他们东山再起,同样能把他们压得喘不过气。
别想着越过他去讨好小皇帝,小皇帝不还是得看他的脸色?
各家收到请帖,也多少能猜到是因为什么事儿。
安国公小小的出了下风头,其他勋贵有羡慕的,也有替赵昌元担心的,更有看热闹的。
如果只是一两次赏赐倒还罢了,可赵昌元这差事可以天天见到小皇帝,君臣之间只会越来越熟悉。
赵昌元难保不会有别的心思。
摄政王又不是傻子,如何能眼睁睁看着这件事发生。
敲打赵昌元是早晚的事情。
但他们没想到会这么快。
皇上给别人这么一点点恩宠,摄政王都容不下。那他们以后的日子肯定也不好过。
连其他几家都这么想,赵昌元作为当事人,更是十分忧虑。
自己也没做什么啊,伺候好陛下和两位小王爷不也是在完成摄政王交代的事情吗?
谁知自己完成的太好,小皇帝一高兴给了点赏赐。两千两,对安国公府来说真不算多。
摄政王不会就因为这个,对他心生不满吧?
下午赵昌元入北苑教小皇帝和两位王爷学武,韩旭见他心事重重,就问了句:“安国公有什么烦心事吗?”
他也很喜欢赵师父,这个年纪的小孩,对赵昌元这种高大英武之人本来就多几分崇拜,加之赵昌元说话挺有意思,在他们面前既不摆师父的架子,也不会唯唯诺诺。
赵昌元笑道:“回殿下,臣并无烦心之事。”
韩昼看过来,“安国公是不是为钱发愁啊,听说你府上开销很大。”赵昌元的母亲和祖母都还在世,老安国公的几位庶子也都没什么差事,一大家子就靠家里那些庄子铺子过活。
“回禀陛下,臣家中花钱的地方的确不少,不过蒙高祖眷顾,赏赐许多田庄店铺,倒也不至于生活不下去。”赵昌元道。
“朕也想像皇祖父那样给你赏赐,可惜……”韩昼没说下去,只是有些委屈的鼓了鼓脸颊,端起手中弓箭,继续去练习拉弓了。
小皇帝心中的不快仿佛化作了力气,让他一连射了二十多支箭。
最后还是赵昌元劝住了他。
赵昌元从小皇帝眼中看到了受制于人的不甘,这么说来,自己和小皇帝,何尝不是同病相怜呢?
趁着周围内侍不注意,赵昌元跟小皇帝提起了明日要去定北王府赴宴之事。
他的语气轻描淡写,小皇帝也像是随便一听,只道:“朕给表兄赐的宅子也不知究竟如何?安国公明儿替朕好好逛逛,缺了什么少了什么,朕立刻给表兄送去。”
次日休沐,定北王府一早就开始准备待客诸事。
裴见戚却还在批阅手头的公文,直到管事来报,有客人到了,他才往外去迎。
虽然他如今大权独揽,但今日的客人中有些是他的长辈,礼数不可怠慢。
定北王府外正热闹时,几名内侍骑马而来,后面还跟着一辆马车。“让让,圣旨到!陛下有赏!”
府门外的人都愣了下,管事赶紧大开正门,迎传旨太监入府。
陛下赏赐摄政王四千两白银和几箱珍玩字画。
小内侍从马车上把东西一箱箱搬下来。
“这些东西价值连城,当心点,别摔了!”传旨内侍嚷嚷道。
这一幕,来裴家做客的人都看在眼中。
第10章
“裴见戚到底年轻,也太沉不住气了。”
镇国公府,老镇国公武执不屑道。
对面坐着的是武平侯王成孝和安国公赵昌元。
定北王府的宴席结束后,这几人又聚在了镇国公府上。
镇国公武执比赵昌元大一辈,今年业已年过花甲。
他的几个儿子要么在外任,要么不成气。故此今日裴见戚相邀,他便亲自前往了。也是想看看裴见戚对他们这些武勋的态度。
他料到裴见戚会敲打他们这些勋贵,用利益诱惑也好,用把柄威胁也好。却没想到裴见戚选了最掉价的一种方式。
“这赏赐真是裴见戚自己去要的吗?”赵昌元对此表示怀疑,裴见戚这人眼高于顶,不该用这样的手段才是。
“就算他不直接要,也一定在皇上面前表现出了不满。”武平侯道:“否则陛下为何好端端的给他赏赐?可陛下是如何知道定北王府今日设宴的?”他说着看向赵昌元。
赵昌元:“陛下问我休沐有什么安排,我以为陛下想让我休沐日也去陪他们练武,便说了休沐要到定北王府赴宴。”
“陛下故意选这时候让人来送赏,大概是想表达自己对摄政王的尊重,只可惜适得其反。”镇国公大笑。
赵昌元得了赏赐,裴见戚担心的不应该是赏赐本身,而是赵昌元和小皇帝的师徒关系。
谁知道这人目光短浅,还真就只看到了那两千两银子。硬是让小皇帝又赏赐了一堆东西给他。
别说是堂堂摄政王,就是宫里的内侍宦官,用这种方式彰显自己在皇帝心里的位置也够掉价的。
此事让武将勋贵们对裴见戚的敬畏瞬间少了大半,像裴见戚这样的人,真能斗得过谢党吗?万一裴见戚倒了,他们又该如何立足?
他们这些目前依附裴见戚的勋贵世家们,是不是该为未来想条退路了?
镇国公和武平侯的目光不约而同落到了赵昌元身上。
赵昌元装作看不懂二人的眼神,一脸茫然。
镇国公道:“贤侄啊,你既为帝王师,想必对陛下的脾气秉性十分了解吧?”
赵昌元笑了下,“您还别说,咱们这位陛下,看似天真,但依我观察,并非任人摆布之辈。”
镇国公和武平侯眼神都亮了亮,镇国公往椅背上一靠,“那可太好了。”
第二日,皇上给摄政王赏赐了许多古董珍玩的消息就在官员中间传开了。
官员们心中对小皇帝和赵昌元的不满,一下都转移到了裴见戚身上。
你裴见戚把小皇帝吓成什么样了?赏赐自己的师父都要小心翼翼,为了讨好你,还要再给你补一份更好的。
哄自家媳妇都不带这么卑微!
不仅谢党对裴见戚更加不满,那些两边不站的清流文官们,也愈发肯定,裴见戚并非老定北王那样的国之柱石。
罗景明正好选在这个时机去接触谢文升之子谢潮,谢潮对他没有丝毫怀疑,只当他下定决心,打算跟谢党一起对付摄政王这位权臣了。
裴见戚大半年来在文官中建立起的名声,短短几天就没了。
那些他好不容易拉拢过来的文官,这几日对他的态度也都隐隐有了变化。
偏偏裴见戚没法怪任何人,小皇帝说了,“朕之前思虑不周,差点就给表兄添了麻烦,故此送些东西给表兄当赔礼。”
裴见戚有那么一瞬间怀疑小皇帝是故意为之,可他无论怎样试探,小皇帝都没有露出丝毫马脚。
以裴见戚对这小孩的了解,他不可能有这样的城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