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谢太后听儿子把晚膳时的事情讲完,长长的护甲在圈椅扶手上轻轻敲着,蹙眉思索。
  小皇帝驾临景仁宫,关心两个弟弟,似有拉拢之意。定然是有人教他。
  不是她瞧不起小皇帝,实在是那孩子从小就没展现出什么过人之处。
  作为先帝嫡长子,先帝在世时,还是给过他一些机会的。但那孩子都表现平平。
  学问不好也就罢了,那孩子最让先帝不喜的便是,他跟先帝不亲。见了先帝像是耗子见了猫似的。
  相比之下,自己的儿子和先帝之间就格外亲近,小家伙是父皇宠着长大的,对父皇的孺慕之情一点不带掺假。
  在这样的对比之下,先帝如何能不偏向小儿子?
  可惜先帝至死也没有下定决心立储,只因高祖定下的规矩,立嫡立长。
  身为嫡长子的先帝当年也正是因此才能名正言顺继承大统。否则以先帝的资质和功劳,未必能争得过屡立战功的几个弟弟。
  这样一来,先帝若是立韩旭为太子,便是在打他自己的脸。
  虽然先帝在位时已经把他下面的几个弟弟收拾的差不多了,不会再有人跳出来质疑先帝继位的合法性,但日后史书之上如何议论可就不好说了。
  先帝驾崩后,无论谢家拿出多少先帝宠爱幼子的证据,也抵不过祖宗规矩。
  谢太后无可奈何,甚至恨先帝无能,为了他自己的名声,不仅耽误了韩旭,甚至动摇了国本。
  先帝在天有灵,看到如今这局面,估计悔得肠子都青了。
  小皇帝对摄政王百依百顺,但摄政王巴不得皇家兄弟离心,之前的一系列安排也都是在激化小皇帝和两个弟弟之间的矛盾。应是不希望他主动关心弟妹。
  除了摄政王,能说服小皇帝的,就只有长公主韩若年了。
  可韩若年不也同样把摄政王当恩人吗?
  而且她对自己这个继母的防备更深,长公主自诩先帝嫡长女,六岁之前是被郭皇后千娇百宠着长大的,傲气刻进了骨子里。
  她宁愿被冷落,也不愿讨好自己这个继母。
  先帝在世时,谢太后还要做出慈母的样子给先帝看。先帝驾崩后,她也懒得搭理那丫头。
  说出去大家只会觉得长公主这个当女儿的不敬嫡母,坏的是她自己和小皇帝的名声。
  “母后,母后,就让我去吧?”
  思绪被打断,谢太后看看抱着自己手臂撒娇的儿子,抬手虚点了点他额头,“你就知道你自己,就不管母后了?”
  “皇兄说,本该奉母后一同去避暑。可惜摄政王没提。”韩旭说着哼了声:“皇兄也太听表兄的话了。”
  一旁侍立的陈嬷嬷忍不住道:“娘娘,摄政王实在是太欺负人了,他将陛下、长公主和郑王都移去北苑,莫非是想对娘娘和吴王殿下动手?”
  “又不是他让郑王去北苑的。”谢太后皱眉。
  “没有摄政王默许,陛下好端端的为何会去邀请郑王殿下?”陈嬷嬷道:“刚刚吴王殿下也说了,陛下去景仁宫之前刚见过摄政王。”
  韩旭点头,“皇兄说他正睡午觉,摄政王就去乾清宫找他了。”
  谢太后闻言,心下一凛。这也就能解释小皇帝为何反常了,果然是听了摄政王的吩咐。
  韩旭也皱着小眉头冥思苦想,“不对,可是皇兄也让我跟他一起去啊。”
  “因为摄政王料到娘娘不会让殿下去。”陈嬷嬷笑道。
  谢太后颔首,若是小皇帝想拉拢两个弟弟,自己当然不会让他得逞。
  但这若是裴见戚安排的……谢太后眯了眯眼睛,她没有立刻做决定,而是吩咐陈嬷嬷,“明日叫长公主过来,哀家有话问她。”
  本朝以孝治天下,按理晚辈是该每日到慈宁宫来给谢太后问安的。
  但谢太后跟长公主和小皇帝的关系是众所周知得差,她也懒得做样子。索性以自己喜清净为由免了每日问安,只初一十五走个过场。
  韩若年听说慈宁宫母后要见她,顿时如临大敌。
  她问那来传话的宫人,“母后是只叫本宫过去,还是也叫了常宁宫的二妹妹。”
  常宁宫是张才人母女所居之处,二公主韩若华今年六岁,是先帝最小的孩子。
  “回禀殿下,张才人每日都带着二公主去请安,不用太后娘娘请。”内侍道。
  这话就是在说韩若年对嫡母不孝。韩若年抿了抿唇,是她说喜欢清净。如今又何必拿话刺她?
  但她也没说什么,只道;“本宫知道了,一会儿便去向母后请安。”
  等那内侍走后,她身边的大宫女绣屏立刻道:“要不要去和陛下说一声?”
  韩若年摇了摇头,她的另一位宫女玉盏已经帮她回答了,“陛下此时已去尚书房读书了,何必去打扰他。”
  玉盏说完,担忧地看向韩若年,“依奴婢看,不如去告诉摄政王。”
  韩若年绞着手中的帕子,迟疑片刻,随即摇头道:“内
  廷的事情,不必麻烦表兄。“她说着站起身,去内室换衣服。
  口中虽这么说,但韩若年心里终究有点打鼓,出发前看到廊下侍立的林宝廷,便将他带上了。
  此人对昼儿十分忠心,万一真有什么事儿,他也好第一时间去通知昼儿。
  到了慈宁宫,韩若年才知道昨日小皇帝做了什么。
  “皇帝难得关心两个弟弟,还让他们一同读书。吴王受宠若惊,立刻跑来告诉哀家。”谢太后微笑着说,一副十分欣慰的神情。
  韩若年先是惊讶,随即疑惑的蹙眉。她的神情变化都落入谢太后眼中,看样子果然不是长公主教的。
  韩若年震惊过后,很快回神,“陛下身为兄长,理当如此。”
  “陛下还说北苑已修缮完毕,要去避暑。”谢太后道:“你们姐弟都去。”
  她特意顿了下,如果长公主有拉拢谢家的意思,立刻就会说出和小皇帝类似的话,把不让自己去的责任推到摄政王身上。
  然而韩若年却是问了句,“此事表兄知道吗?”
  谢太后笑容透出几分凉意,“摄政王不点头,陛下如何能做决定?”
  韩若年:“……”
  虽知母后是在挑唆表兄和他们的关系,但这话听着终究不怎么舒服。
  北苑作为皇家别苑,去不去避暑本就是由皇帝说了算。弟弟没亲政,不便干涉外朝事务也就罢了,在哪避暑的事情总该自己做主吧。
  谢太后等了片刻,始终没等到韩若年请自己同去。
  她在心里翻了个白眼,这姐弟俩是真没长脑子。
  小皇帝年纪小不懂事,长公主今年也十六了,自己都不用如何刁难她,光是一条不孝的罪名,就够压得她抬不起头了。
  谢太后懒得跟长公主废话,只说让她回去收拾东西,到了北苑照顾好弟弟妹妹们,便打发她回去。
  长公主从慈宁宫出来,还有些没回过神。
  是摄政王让昼儿这么做的吗?为了什么呢?
  她正凝神思索,就听身旁玉盏道:“殿下,太后见您所为何事?若您拿不定主意,要不要去问问摄政王的意思?”
  韩若年抬眸,刚想说什么,瞧见玉盏身边的林宝廷。
  昼儿昨日不仅去了景仁宫,还撤了林宝廷乾清宫总管的职位,但把他安排到永福宫则是摄政王的安排。
  难道昼儿对表兄这一安排有所不满?
  韩若年不知内情,但本能是向着昼儿。万一让摄政王知道他主动去找韩晋他们,定会不悦。
  她于是摇头道:“没什么事儿,”又看向玉盏,“别动不动就说去找摄政王,他要帮着陛下处理政务,不好经常去麻烦他。”
  “是摄政王说,有事就去找他的。”玉盏道。
  韩若年想到表兄当时说这话的情形,是在昼儿的登基大典之后,自己再次向表兄道谢。
  他含笑看着自己,“臣知公主处境艰难,遇事没有可以商议之人,往后若有拿不定主意的事儿,可以随时让人去告诉臣。臣愿为殿下效劳。”
  按说她听到这话,心里应当是温暖的。可不知为何,她心里反倒生出几分悲凉。她竟孤独至此,无父无母,弟弟年纪太小不懂事,能依靠的只有表兄了。
  “摄政王那不就是客气客气吗?”绣屏忍不住道。就不论君臣,摄政王也是外男,公主怎好有事没事就去与他联系,万一被谢太后发现,扣个私通外男的罪名到公主身上,公主还嫁不嫁人了?
  “才不是,摄政王是真心愿意为公主效劳的。”玉盏反驳。
  韩若年用扇子拍了下玉盏,笑嗔道:“又胡说!”
  主仆几人说着回了永福宫,韩若年又把林宝廷叫到身边仔细问了问昨日的事情。
  林宝廷没有隐瞒,公主要怪罪,也只会说他目光短浅,教坏小皇帝之类,不是什么大错。
  韩若年也确实这样说他,“你该劝着陛下用功读书才是,怎么能哄着他偷懒?陛下把你的总管之职撤了,也是为了你好,免得哪天外臣把陛下读书不好的责任推在你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