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上首的袁绍当着曹操的面骂曹班,说她得了司州就要做司隶校尉,要是再让她的地盘壮大下去,她是不是还想篡汉云云。
袁绍的手下和曹操的手下都在瞧瞧打量曹操的表情,曹操内心暗骂,我要是有意于她,来这里岂不是自投罗网?既然接纳了我,为何不能信我?
这个袁本初,果然还是本性难改。
活该手下有人私下找我。
想到这里,曹操脸上挂起一抹诡异的微笑,堂内众人见状,心道曹氏兄妹果然如袁氏一般,彻底决裂了。
但其实,袁绍这般讥讽曹班,并不是为了试探曹操对曹班的感情,而是为了试探另一件事。
见曹操油盐不进,袁绍不得不更加直白,话绕了一大圈,才踩上正题,故意用一种八卦的表情,问道:“我曾听人道,曹班其实并非曹氏子?”
第180章
曹操几乎在听完袁绍的话后, 立刻放声大笑起来。
“荒唐,实在是荒唐!”
他一人的笑声委实有些突兀,于是他身边的谋士们,在程昱的带头下,也跟着笑起来。
堂内的气氛,似乎也因为这笑声,活络了起来,曹操带着笑意问道:“本初是从哪听说的?”
袁绍见状,也收起打量的表情,一副闲聊的样子:“呵呵,孟德不曾听闻吗?这消息还是从洛阳传出来的,如今邺县全城百姓,恐怕都已经知道了。”
他微笑着,仿佛在说邻家的趣事,可其言内容,却不啻于一道炸雷。
“传言道,曹班乃汉室子,孝桓皇帝之后。”
曹操一怔,强行按下内心汹涌而出的回忆片段,瞬间摆出略显轻蔑眼神:“洛阳的传言,能传到远在邺城的你我耳中,还全城百姓皆知?”
他嗤笑一声,道:“这怕不是她自己传出来的吧。”
袁绍显然是没有想过这种可能,曹操这么一说,他也觉出些不对味儿来。
曹班自己传的?
她一个女人,传这种消息出来做什么?
她难道真的想当皇帝不成! ?
袁绍的表情比夏季的天气转变得还要精彩,曹操内心也是汹涌翻腾, 却还只能面不改色的继续扯谎:“我从小与她一同长大,她只是因为行为出格,而被我的父亲逐出家门。”
“我与她一母同胞,我肖父,她肖母,故而生得不像,怎么能说她不是曹氏子呢?”
袁绍却依然不相信,道:“孟德的祖父是大长秋,曾服侍过邓太后,要插手宫里的事,应该也很容易吧。”
曹操听不得别人侮辱他的祖父,黑脸道:“本初莫不是被手下的人诓骗了,真有这样的传言吗?曹君实你也是认识的,你观其样貌,有汉室的威仪吗?就算是,她一个女郎,藏起来又有何用处?”
传言确实只是说皇室有两个皇子流落在外,没说就在曹家,袁绍只是借机试探一番,曹操这番话令他无法反驳,他也信了曹操的说辞。
不过,若是皇子不在曹家,那会在哪里呢?
流言中也有说,他袁绍就是当年那个被抱出皇宫的皇子呢。
他没有见过自己的母亲,那位据说是他生父的袁逢,一直区别对待他和其他袁氏子,他甚至不能以儿子的身份,为他服丧。
有没有可能,就是他呢?
和袁绍主持召开的其他集会一样,这场集会进行了整整两个时辰,没有形成任何决策和建设性意见。
集会结束后,袁、曹又各自在书房,召见了自己的亲信。
袁绍在逼死了前上司韩馥后,收下了他的谋士沮授,沮授向他献了一个奇策,可化解他当下的危机,因而颇得袁绍信赖。
沮授见方才堂内的情形,担心袁绍真的信了曹操的话而误事,急道:“授以为,曹孟德还是不足为信,此人城府颇深,得了东郡还不知足,又杀了兖州刺史,如今他来投靠主公,无非是冀州地广,据兖州北,他不得不与主公合作,可他和曹君实毕竟为双生,如果曹班真的是曹氏子,这么多年的情谊,不管他们之间有多少龃龉,又岂能是轻易割舍的?”
谋士逢纪虽然不喜欢沮授,但现在沮授是袁绍眼前的红人,他暂时不想得罪,因而附和道:“而倘若曹班真是出身汉室,那曹孟德就更不可信了,曹家先祖以奉汉室而得荣,一旦曹君实谋逆,他随时可能会背叛主公!”
袁绍这心才放下来,被谋士们这么言辞恳切地一说,又犹豫起来。
于是他看向谋士辛毗,辛毗和逢纪、沮授都不对付,尤其是逢纪,几乎每次逢纪提出意见,辛毗都要反驳,袁绍也习惯了听完两边意见后,再做决定。
然而奇怪的是,这次辛毗没有反对他们的话,反而是有些心不在焉的样子。
自从辛毗的兄长辛评被郭汜斩杀后,辛毗就总是摆着一副苦脸。
如今曹班坐拥二京,段宁背叛袁氏后入其麾下,被远派至青州,如果二人关系没有破裂,袁绍面对的就是两面夹击的局势,实在不容乐观。
袁绍自己心里也不畅快,但这么多人还仰仗他的鼻息过活,他还是要维持好士族子弟的风度,在各家之间纵横博弈,他瞧不上辛毗成天愁眉苦脸的样子,因此也没再询问他。
“算了,既然如此,我们还是按照原计划进行。”
旁边角落里,一个头戴长巾,几乎只露出一片下颚的男人,听到命令后,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
另一边,曹操的临时住处内,就比袁绍的书房热闹了许多。
“去查查,袁本初说的流言,到底是什么!”曹操生气道。
袁绍试探曹操的话,他自己不信,可曹操几乎是瞬间,就相信了。
曹班竟然是汉室子! ?
这个认知一边刺激着他,一边又令他感到醍醐灌顶。
他不断回忆着,从曹班的突然离开,到祖父的离世,再到汉室的动荡变化,他越想越觉得可能,也越是觉得心惊。
但同时,内心又涌上一股奇怪的平衡感。
曹班之所以超乎常人,处处胜过他这个兄长,是因为她的汉家血脉!
是她的身份和自己不同,所以他才比不上她,而她身边的人,也许是因为她尊贵的身份,才会死心塌地的跟随她!
很快,就有去城里打听消息的人回来传报。
“确实是从洛阳流传出来的,说是在南宫废墟,发现了两条赤龙,赤龙消失的地方,留下了一份汉室族谱,上面写了两个流失在民间的皇子的名字,其中一个,正是曹班!”
堂内顿时炸开了锅,而曹操却敏锐的抓住了其中关键。
“两个皇子?”
“是!流言有好几种,但都说是两个!”
程昱听完,第一个反应过来,当即跪在堂中,一脸敬畏地对曹操道:“我早就说过,主公于东郡、于兖州,于天下百姓,就是太阳照耀到大地上的灿烂明亮!袁绍无德无才,徒有虚名!主公只能利用他,断不可信赖与他啊!”
程昱是他在东郡一手提拔上来的,这小子别的优点没有,说话特别好听,来太守府报道的第一天,就是这么跪下来,一边说曹操是他的明主,他的太阳,一边就在自己本名“立”上加了个“日”,改成了昱。
曹操也是第一次遇上这样的人,他每次见袁绍心情都不会好,因此这次就把他带上了。
程昱这么做,说得好像传言中的另一个皇子,就是他一样。
要不是他和他爹几乎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他都要信了。
可如果曹班真的是皇子,自己不是,另一个皇子会是谁呢?
曹操的手下没有像程昱这么狂热的,但也一时间众说纷纭,有说他应该继续与袁绍合作,壮大地盘的,有开始因为这个流言,劝说曹操向长安写信的。
就在大家热烈讨论的时候,负责看守后门的侍卫匆匆进来,和曹操耳语了两句。
曹操脸色一变,当即提着衣袖下了座,急急来到后院。
侍卫没有通传,不敢随便开后门,来人在后门外,紧张地东张西望,生怕被人发现了自己的踪迹。
好在门很快再次打开,曹操出现在门后,恭敬地请他入内,随即当着他的面,对迎门的侍卫怒道:“尔等怎能对佐治如此傲慢无礼,可知这会坏我大事!?”
说着竟然当场拔剑,作势就要将侍卫当场斩杀。
这可把来客吓坏了,连忙拉住曹操阻止他。
“看在佐治的面子上,饶你一命!”曹操气还未消,一旁的一名文士对来客笑道:“主公向来便是这般偏袒自己人的,您以后就会知道了。”
来客一边擦着额角的汗水,一边安下心,连连点头。
来人正是背着袁绍联系曹操的辛毗。
辛毗与兄长,凭借着丰厚的家资得到袁氏重用,兄长因为讨伐董卓而战死,袁绍作为讨董联盟的盟主,自己却率先撤退,实在令他心中怨恨不已。
再加上,比起袁绍帐下的其他谋士,自己并不能得到重用,逐渐感到自己被边缘化的辛毗,因此产生了离开的想法。
袁绍的手下和曹操的手下都在瞧瞧打量曹操的表情,曹操内心暗骂,我要是有意于她,来这里岂不是自投罗网?既然接纳了我,为何不能信我?
这个袁本初,果然还是本性难改。
活该手下有人私下找我。
想到这里,曹操脸上挂起一抹诡异的微笑,堂内众人见状,心道曹氏兄妹果然如袁氏一般,彻底决裂了。
但其实,袁绍这般讥讽曹班,并不是为了试探曹操对曹班的感情,而是为了试探另一件事。
见曹操油盐不进,袁绍不得不更加直白,话绕了一大圈,才踩上正题,故意用一种八卦的表情,问道:“我曾听人道,曹班其实并非曹氏子?”
第180章
曹操几乎在听完袁绍的话后, 立刻放声大笑起来。
“荒唐,实在是荒唐!”
他一人的笑声委实有些突兀,于是他身边的谋士们,在程昱的带头下,也跟着笑起来。
堂内的气氛,似乎也因为这笑声,活络了起来,曹操带着笑意问道:“本初是从哪听说的?”
袁绍见状,也收起打量的表情,一副闲聊的样子:“呵呵,孟德不曾听闻吗?这消息还是从洛阳传出来的,如今邺县全城百姓,恐怕都已经知道了。”
他微笑着,仿佛在说邻家的趣事,可其言内容,却不啻于一道炸雷。
“传言道,曹班乃汉室子,孝桓皇帝之后。”
曹操一怔,强行按下内心汹涌而出的回忆片段,瞬间摆出略显轻蔑眼神:“洛阳的传言,能传到远在邺城的你我耳中,还全城百姓皆知?”
他嗤笑一声,道:“这怕不是她自己传出来的吧。”
袁绍显然是没有想过这种可能,曹操这么一说,他也觉出些不对味儿来。
曹班自己传的?
她一个女人,传这种消息出来做什么?
她难道真的想当皇帝不成! ?
袁绍的表情比夏季的天气转变得还要精彩,曹操内心也是汹涌翻腾, 却还只能面不改色的继续扯谎:“我从小与她一同长大,她只是因为行为出格,而被我的父亲逐出家门。”
“我与她一母同胞,我肖父,她肖母,故而生得不像,怎么能说她不是曹氏子呢?”
袁绍却依然不相信,道:“孟德的祖父是大长秋,曾服侍过邓太后,要插手宫里的事,应该也很容易吧。”
曹操听不得别人侮辱他的祖父,黑脸道:“本初莫不是被手下的人诓骗了,真有这样的传言吗?曹君实你也是认识的,你观其样貌,有汉室的威仪吗?就算是,她一个女郎,藏起来又有何用处?”
传言确实只是说皇室有两个皇子流落在外,没说就在曹家,袁绍只是借机试探一番,曹操这番话令他无法反驳,他也信了曹操的说辞。
不过,若是皇子不在曹家,那会在哪里呢?
流言中也有说,他袁绍就是当年那个被抱出皇宫的皇子呢。
他没有见过自己的母亲,那位据说是他生父的袁逢,一直区别对待他和其他袁氏子,他甚至不能以儿子的身份,为他服丧。
有没有可能,就是他呢?
和袁绍主持召开的其他集会一样,这场集会进行了整整两个时辰,没有形成任何决策和建设性意见。
集会结束后,袁、曹又各自在书房,召见了自己的亲信。
袁绍在逼死了前上司韩馥后,收下了他的谋士沮授,沮授向他献了一个奇策,可化解他当下的危机,因而颇得袁绍信赖。
沮授见方才堂内的情形,担心袁绍真的信了曹操的话而误事,急道:“授以为,曹孟德还是不足为信,此人城府颇深,得了东郡还不知足,又杀了兖州刺史,如今他来投靠主公,无非是冀州地广,据兖州北,他不得不与主公合作,可他和曹君实毕竟为双生,如果曹班真的是曹氏子,这么多年的情谊,不管他们之间有多少龃龉,又岂能是轻易割舍的?”
谋士逢纪虽然不喜欢沮授,但现在沮授是袁绍眼前的红人,他暂时不想得罪,因而附和道:“而倘若曹班真是出身汉室,那曹孟德就更不可信了,曹家先祖以奉汉室而得荣,一旦曹君实谋逆,他随时可能会背叛主公!”
袁绍这心才放下来,被谋士们这么言辞恳切地一说,又犹豫起来。
于是他看向谋士辛毗,辛毗和逢纪、沮授都不对付,尤其是逢纪,几乎每次逢纪提出意见,辛毗都要反驳,袁绍也习惯了听完两边意见后,再做决定。
然而奇怪的是,这次辛毗没有反对他们的话,反而是有些心不在焉的样子。
自从辛毗的兄长辛评被郭汜斩杀后,辛毗就总是摆着一副苦脸。
如今曹班坐拥二京,段宁背叛袁氏后入其麾下,被远派至青州,如果二人关系没有破裂,袁绍面对的就是两面夹击的局势,实在不容乐观。
袁绍自己心里也不畅快,但这么多人还仰仗他的鼻息过活,他还是要维持好士族子弟的风度,在各家之间纵横博弈,他瞧不上辛毗成天愁眉苦脸的样子,因此也没再询问他。
“算了,既然如此,我们还是按照原计划进行。”
旁边角落里,一个头戴长巾,几乎只露出一片下颚的男人,听到命令后,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
另一边,曹操的临时住处内,就比袁绍的书房热闹了许多。
“去查查,袁本初说的流言,到底是什么!”曹操生气道。
袁绍试探曹操的话,他自己不信,可曹操几乎是瞬间,就相信了。
曹班竟然是汉室子! ?
这个认知一边刺激着他,一边又令他感到醍醐灌顶。
他不断回忆着,从曹班的突然离开,到祖父的离世,再到汉室的动荡变化,他越想越觉得可能,也越是觉得心惊。
但同时,内心又涌上一股奇怪的平衡感。
曹班之所以超乎常人,处处胜过他这个兄长,是因为她的汉家血脉!
是她的身份和自己不同,所以他才比不上她,而她身边的人,也许是因为她尊贵的身份,才会死心塌地的跟随她!
很快,就有去城里打听消息的人回来传报。
“确实是从洛阳流传出来的,说是在南宫废墟,发现了两条赤龙,赤龙消失的地方,留下了一份汉室族谱,上面写了两个流失在民间的皇子的名字,其中一个,正是曹班!”
堂内顿时炸开了锅,而曹操却敏锐的抓住了其中关键。
“两个皇子?”
“是!流言有好几种,但都说是两个!”
程昱听完,第一个反应过来,当即跪在堂中,一脸敬畏地对曹操道:“我早就说过,主公于东郡、于兖州,于天下百姓,就是太阳照耀到大地上的灿烂明亮!袁绍无德无才,徒有虚名!主公只能利用他,断不可信赖与他啊!”
程昱是他在东郡一手提拔上来的,这小子别的优点没有,说话特别好听,来太守府报道的第一天,就是这么跪下来,一边说曹操是他的明主,他的太阳,一边就在自己本名“立”上加了个“日”,改成了昱。
曹操也是第一次遇上这样的人,他每次见袁绍心情都不会好,因此这次就把他带上了。
程昱这么做,说得好像传言中的另一个皇子,就是他一样。
要不是他和他爹几乎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他都要信了。
可如果曹班真的是皇子,自己不是,另一个皇子会是谁呢?
曹操的手下没有像程昱这么狂热的,但也一时间众说纷纭,有说他应该继续与袁绍合作,壮大地盘的,有开始因为这个流言,劝说曹操向长安写信的。
就在大家热烈讨论的时候,负责看守后门的侍卫匆匆进来,和曹操耳语了两句。
曹操脸色一变,当即提着衣袖下了座,急急来到后院。
侍卫没有通传,不敢随便开后门,来人在后门外,紧张地东张西望,生怕被人发现了自己的踪迹。
好在门很快再次打开,曹操出现在门后,恭敬地请他入内,随即当着他的面,对迎门的侍卫怒道:“尔等怎能对佐治如此傲慢无礼,可知这会坏我大事!?”
说着竟然当场拔剑,作势就要将侍卫当场斩杀。
这可把来客吓坏了,连忙拉住曹操阻止他。
“看在佐治的面子上,饶你一命!”曹操气还未消,一旁的一名文士对来客笑道:“主公向来便是这般偏袒自己人的,您以后就会知道了。”
来客一边擦着额角的汗水,一边安下心,连连点头。
来人正是背着袁绍联系曹操的辛毗。
辛毗与兄长,凭借着丰厚的家资得到袁氏重用,兄长因为讨伐董卓而战死,袁绍作为讨董联盟的盟主,自己却率先撤退,实在令他心中怨恨不已。
再加上,比起袁绍帐下的其他谋士,自己并不能得到重用,逐渐感到自己被边缘化的辛毗,因此产生了离开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