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王伯一开始只当没听到,可后面越听越离谱。莫说那是郡主,是瑞王的独女,就算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女儿,也不应当被如此编排。他一气之下把黄顺面前的半碗馄饨直接撤了。
馄饨汤撒了黄顺一裤子,当即跳了起来,“你这是做甚?”
王伯气冲冲的把馄饨倒进装泔水的桶里,道:“我做甚?你在那说甚呢?”
“我说那娘们,碍着你什么事了!”
王伯把碗往台子上重重一放,道:“你要说出去说,莫在我这儿说!”
黄顺的脾气也上来了,提高嗓门,道:“我就在这说,怎么了?这康京的街又不是你的,你不过是摆了个摊子。再说了,我说的有错吗?小娘们能会打仗?在床上打仗吧!仗着老子是个王爷,她就也成了王爷!天下哪有这样的事!”
王伯气得面上通红,道:“王爷怎么就不会打仗了?王爷一直随着老王爷在北境打仗,那凛关八城都是她打下来的!”
黄顺往地上啐了一口:“我呸,那是她打下来的吗?那是秦老将军他们打下来的,还记成是她的功劳,忒不要脸!你看着吧,她早晚得让北齐撸了去!”
王伯抬手指着他,喝道:“你!”走过去扯着黄顺的衣服往外很拽,“你出去!出去!”
黄顺年轻,哪里是王伯能拽动的,两人撕扯了起来。
看王伯气喘吁吁的,黄顺得意的道:“王伯,你说这女王爷和你非亲非故的,你犯得着吗?我跟你说,若是她能打赢北齐,我黄顺今天说的话就都是放屁!我就来给你三叩九拜,跪磕头认错!”
王伯用尽力气把他推搡了出去,气道:“我不用你给我磕头!你以后别来我这儿吃馄饨!”
“不吃就不吃!我呸!”说完转身就走了。
王伯就是一个小老百姓,谁当王爷,当大将军跟他都没关系。他只要能吃饱穿暖,顺顺当当的过日子就成。天下的百姓哪个不是如此?王伯看不惯的是这事跟黄顺没关系,却在那胡咧咧。有本事去投军,上战场杀敌去,没胆子去,还恶毒的瞎编排,说的尽是诋毁女儿家的污言秽语。王伯对老瑞王敬佩万分,老王爷可是第一顶好的人,听不得黄顺这么说老王爷的女儿。自己也是有女儿的人,哪一个做爹的能受得了被人这么说自家的闺女。
自那后,黄顺当真没再来吃过馄饨。
王伯看着跪在地上的黄顺,早就没了那时的气。黄顺今日能来下跪认错,王伯反而敬佩他是个说到做到的汉子。他把洗好的碗放在边上,道:“你还在那跪着作甚?天儿这么冷,过来吃碗馄饨。”
闻言,黄顺咧嘴一笑,赶紧应道:“诶诶。”站起来揉了揉冰凉的膝盖,哈着气,搓着手找了个地方坐下。他也不管其他人怎么看,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似的笑着道:“王伯,我两年都没吃你的馄饨了,这心里别提多想了。”
王伯煮着馄饨没接话。
黄顺继续道:“听说王爷明儿就能到康京了,要清道。你还能出来摆摊子不?”
王伯把馄饨盛到碗里,端给他,道:“还摆什么摊子?明儿王爷得胜归来,我要带着闺女来瞅瞅,沾沾喜气。”
黄顺见碗里的馄饨满满的,足有两份的量。他悄悄摸了摸放在腰带间的铜钱,强笑着道:“王伯,这……这也太多了。”
“你不是快两年没吃了。吃吧,不收你的钱。”
黄顺满脸堆笑,“诶诶!”嘴里嚼着滚烫的馄饨道:“明儿我也来沾沾王爷的喜气!”
宏光九年秋,北齐发兵凛关,接连攻占大周二十六城,大周北境全线失守。
同年,皇帝下旨,命瑞王顾光任定北军大将军,亲率更名为定北军的怀朗军奔赴北境。
宏光十二年冬,瑞王顾光战死沙场。
宏光十三年春,瑞王之女,明惠郡主顾晨,奉旨以女子之身承袭爵位,继任大将军之职。
宏光十四年夏,瑞王顾晨率领定北军攻下北齐陪都,直逼都城安庆。
宏光十四年秋,北齐递交降书,向大周称臣。皇帝准之。
这场以北齐蓄意挑起的战事,耗时五年,最终以大周的胜利而告终。
大军得胜还京,行至康京外,依照圣旨,特准五品以上官员随瑞王进宫面圣,其余将士暂时驻扎于城外静待。北齐国的二皇子和敌首周孚也被暂时安置于城外。
康京城门大开,顾晨率领众将士骑马入城。
天寒地冻,不宜外出,城内百姓却是夹道而立,人山人海。路边的商铺酒楼里坐满了人,围着炉火,窗门敞开,纷纷向外眺望。
最先进城的却是由八个将士抬着的棺椁。原本人声鼎沸的街道渐渐没了声。一个,两个,三个,百姓跪了下来。
天上飘起了雪,纷纷扬扬,一片肃杀。
雪声簌簌,只听“吱呀”一声,含春阁三楼的窗子被推开了一条缝隙。
顾晨耳力极佳,正好在窗下,闻声仰头看去,只扫到一只白皙的手收了回去。缝隙不大,看不清里面。她收回视线,继续向前行进。
百姓跪在地上,心中虽对老王爷的薨逝悲痛不已,但还是忍不住好奇,抬眼看向骑在战马之上的顾晨。只见她头戴银盔,身穿银甲,系着白色披风,腰间挂着一柄长刀。匆匆一眼,只觉眉清目秀,英气逼人。虽然是骑在马上,依然看得出身量高挑。
棺椁一路行至瑞王府,王府已按照丧礼制式置办妥当。府门口跪着八十多号家仆,为首一人身形瘦削,须发斑白,正是瑞王府的总管事周平。
周平看见棺椁,抑制不住的哭喊道:“王爷!”
这声一出,身后的家仆全都痛哭出声。
周平话一出口,便意识到叫错了,现在的王爷是郡主。顾晨下马,周平起身赶至身前,扑通跪下,语带颤音,“王爷,你总算是回来了!”
第21章
顾晨辨了一下人,是周叔。算算岁数,他才四十出头,几年未见,须发竟都斑白了。见眼泪顺着周叔的脸颊往下滴,看得她一阵心酸。
“周叔,快起来。”
周平直起腿,躬身道:“王爷,不能这样叫。奴才受不起。”
“无妨。之前我如何唤你,现在便还是如何。周叔,这几年府里全靠你看顾,实是辛苦了。你的头发……”
周平感动不已,泪流不止的道:“这都是奴才该做的。奴才心中挂着王爷,也挂着老王爷……”说到此处,下巴不住的颤抖。
顾晨心中难受得紧,长叹一声,道:“周叔,我还要入宫,父王就先托付与你了。”
周平赶紧用袖口擦了脸上的泪,道:“王爷放心。快进宫吧,不能让圣上等。”回身招呼了一下,拿过一个手炉,双手捧着,道:“王爷,暖暖手吧,别冻着了。”
顾晨看着他眼中的关切,如照顾儿时的自己一般无二,不忍拒绝,接了过来。让云逍留下帮着周叔一同处理府中事务。从北境带回来的一些东西也一并留下,交给他们安置。她骑上马,返回众将士等候的路口,策马奔向皇宫。
按礼制,得胜归来,要从泰安门入皇宫。走泰安门,就要经过宫门外的拱桥。
拱桥共有九座,不同的身份要走不同的拱桥。身份低微的人要走最外侧的拱桥,越向中间,身份越高。以顾晨的身份,她要走最中间的第五座拱桥。其他的将士没有这个资格,但此次圣上特下恩典,准许他们跟随瑞王同走第五座拱桥。
顾晨翻身下马,刚踏上拱桥便停住了。
身后的众将士也跟着停了下来,拱桥对面的宫门口百官云集,两侧更是有礼乐候着。众将士第一次有这样的待遇,脸上不禁露出自豪之情。
庞将军观顾晨的神色,觉出了不对,“王爷,可是有不妥?”
顾晨摸着手上的玉扳指,眼睛盯着宫门仔细的观察。
守在宫门口的礼官见到顾晨等人的身影,立即命人奏响礼乐。礼乐响了好一会儿,却不见桥上的人动。
文武百官窃窃私语,有人甚至出言指责瑞王自恃军功,有意怠慢他们。要知道他们可是天一亮就在这里等着,已经等了近一个时辰。天寒地冻,还下着雪,站了这么长时间早就受不住了,但又不能违背圣旨,只要瑞王没进宫,他们就得一直在这候着。
皇上身体不适,加之天气寒冷,实是出不得宫,故下旨,由三位皇子率领文武百官恭迎瑞王。此次的典仪安排是由二皇子顾项负责。三位皇子见顾晨等人不动,都觉出了不对。二皇子顾项赶紧派人去问问是怎么回事。
顾晨对庞将军道:“这典仪逾制了。”见庞将军不太明白,解释道:“你看那宫旗,是正黄龙旗,数量是十二,只有当今圣上才可以用。本王只可用九面黑底黄旗。你再看宫伞,用的是十二腾龙黄金伞。”
庞将军仔细观看,确实如王爷所说,“这……”
顾晨端然而立,道:“再看看。”
馄饨汤撒了黄顺一裤子,当即跳了起来,“你这是做甚?”
王伯气冲冲的把馄饨倒进装泔水的桶里,道:“我做甚?你在那说甚呢?”
“我说那娘们,碍着你什么事了!”
王伯把碗往台子上重重一放,道:“你要说出去说,莫在我这儿说!”
黄顺的脾气也上来了,提高嗓门,道:“我就在这说,怎么了?这康京的街又不是你的,你不过是摆了个摊子。再说了,我说的有错吗?小娘们能会打仗?在床上打仗吧!仗着老子是个王爷,她就也成了王爷!天下哪有这样的事!”
王伯气得面上通红,道:“王爷怎么就不会打仗了?王爷一直随着老王爷在北境打仗,那凛关八城都是她打下来的!”
黄顺往地上啐了一口:“我呸,那是她打下来的吗?那是秦老将军他们打下来的,还记成是她的功劳,忒不要脸!你看着吧,她早晚得让北齐撸了去!”
王伯抬手指着他,喝道:“你!”走过去扯着黄顺的衣服往外很拽,“你出去!出去!”
黄顺年轻,哪里是王伯能拽动的,两人撕扯了起来。
看王伯气喘吁吁的,黄顺得意的道:“王伯,你说这女王爷和你非亲非故的,你犯得着吗?我跟你说,若是她能打赢北齐,我黄顺今天说的话就都是放屁!我就来给你三叩九拜,跪磕头认错!”
王伯用尽力气把他推搡了出去,气道:“我不用你给我磕头!你以后别来我这儿吃馄饨!”
“不吃就不吃!我呸!”说完转身就走了。
王伯就是一个小老百姓,谁当王爷,当大将军跟他都没关系。他只要能吃饱穿暖,顺顺当当的过日子就成。天下的百姓哪个不是如此?王伯看不惯的是这事跟黄顺没关系,却在那胡咧咧。有本事去投军,上战场杀敌去,没胆子去,还恶毒的瞎编排,说的尽是诋毁女儿家的污言秽语。王伯对老瑞王敬佩万分,老王爷可是第一顶好的人,听不得黄顺这么说老王爷的女儿。自己也是有女儿的人,哪一个做爹的能受得了被人这么说自家的闺女。
自那后,黄顺当真没再来吃过馄饨。
王伯看着跪在地上的黄顺,早就没了那时的气。黄顺今日能来下跪认错,王伯反而敬佩他是个说到做到的汉子。他把洗好的碗放在边上,道:“你还在那跪着作甚?天儿这么冷,过来吃碗馄饨。”
闻言,黄顺咧嘴一笑,赶紧应道:“诶诶。”站起来揉了揉冰凉的膝盖,哈着气,搓着手找了个地方坐下。他也不管其他人怎么看,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似的笑着道:“王伯,我两年都没吃你的馄饨了,这心里别提多想了。”
王伯煮着馄饨没接话。
黄顺继续道:“听说王爷明儿就能到康京了,要清道。你还能出来摆摊子不?”
王伯把馄饨盛到碗里,端给他,道:“还摆什么摊子?明儿王爷得胜归来,我要带着闺女来瞅瞅,沾沾喜气。”
黄顺见碗里的馄饨满满的,足有两份的量。他悄悄摸了摸放在腰带间的铜钱,强笑着道:“王伯,这……这也太多了。”
“你不是快两年没吃了。吃吧,不收你的钱。”
黄顺满脸堆笑,“诶诶!”嘴里嚼着滚烫的馄饨道:“明儿我也来沾沾王爷的喜气!”
宏光九年秋,北齐发兵凛关,接连攻占大周二十六城,大周北境全线失守。
同年,皇帝下旨,命瑞王顾光任定北军大将军,亲率更名为定北军的怀朗军奔赴北境。
宏光十二年冬,瑞王顾光战死沙场。
宏光十三年春,瑞王之女,明惠郡主顾晨,奉旨以女子之身承袭爵位,继任大将军之职。
宏光十四年夏,瑞王顾晨率领定北军攻下北齐陪都,直逼都城安庆。
宏光十四年秋,北齐递交降书,向大周称臣。皇帝准之。
这场以北齐蓄意挑起的战事,耗时五年,最终以大周的胜利而告终。
大军得胜还京,行至康京外,依照圣旨,特准五品以上官员随瑞王进宫面圣,其余将士暂时驻扎于城外静待。北齐国的二皇子和敌首周孚也被暂时安置于城外。
康京城门大开,顾晨率领众将士骑马入城。
天寒地冻,不宜外出,城内百姓却是夹道而立,人山人海。路边的商铺酒楼里坐满了人,围着炉火,窗门敞开,纷纷向外眺望。
最先进城的却是由八个将士抬着的棺椁。原本人声鼎沸的街道渐渐没了声。一个,两个,三个,百姓跪了下来。
天上飘起了雪,纷纷扬扬,一片肃杀。
雪声簌簌,只听“吱呀”一声,含春阁三楼的窗子被推开了一条缝隙。
顾晨耳力极佳,正好在窗下,闻声仰头看去,只扫到一只白皙的手收了回去。缝隙不大,看不清里面。她收回视线,继续向前行进。
百姓跪在地上,心中虽对老王爷的薨逝悲痛不已,但还是忍不住好奇,抬眼看向骑在战马之上的顾晨。只见她头戴银盔,身穿银甲,系着白色披风,腰间挂着一柄长刀。匆匆一眼,只觉眉清目秀,英气逼人。虽然是骑在马上,依然看得出身量高挑。
棺椁一路行至瑞王府,王府已按照丧礼制式置办妥当。府门口跪着八十多号家仆,为首一人身形瘦削,须发斑白,正是瑞王府的总管事周平。
周平看见棺椁,抑制不住的哭喊道:“王爷!”
这声一出,身后的家仆全都痛哭出声。
周平话一出口,便意识到叫错了,现在的王爷是郡主。顾晨下马,周平起身赶至身前,扑通跪下,语带颤音,“王爷,你总算是回来了!”
第21章
顾晨辨了一下人,是周叔。算算岁数,他才四十出头,几年未见,须发竟都斑白了。见眼泪顺着周叔的脸颊往下滴,看得她一阵心酸。
“周叔,快起来。”
周平直起腿,躬身道:“王爷,不能这样叫。奴才受不起。”
“无妨。之前我如何唤你,现在便还是如何。周叔,这几年府里全靠你看顾,实是辛苦了。你的头发……”
周平感动不已,泪流不止的道:“这都是奴才该做的。奴才心中挂着王爷,也挂着老王爷……”说到此处,下巴不住的颤抖。
顾晨心中难受得紧,长叹一声,道:“周叔,我还要入宫,父王就先托付与你了。”
周平赶紧用袖口擦了脸上的泪,道:“王爷放心。快进宫吧,不能让圣上等。”回身招呼了一下,拿过一个手炉,双手捧着,道:“王爷,暖暖手吧,别冻着了。”
顾晨看着他眼中的关切,如照顾儿时的自己一般无二,不忍拒绝,接了过来。让云逍留下帮着周叔一同处理府中事务。从北境带回来的一些东西也一并留下,交给他们安置。她骑上马,返回众将士等候的路口,策马奔向皇宫。
按礼制,得胜归来,要从泰安门入皇宫。走泰安门,就要经过宫门外的拱桥。
拱桥共有九座,不同的身份要走不同的拱桥。身份低微的人要走最外侧的拱桥,越向中间,身份越高。以顾晨的身份,她要走最中间的第五座拱桥。其他的将士没有这个资格,但此次圣上特下恩典,准许他们跟随瑞王同走第五座拱桥。
顾晨翻身下马,刚踏上拱桥便停住了。
身后的众将士也跟着停了下来,拱桥对面的宫门口百官云集,两侧更是有礼乐候着。众将士第一次有这样的待遇,脸上不禁露出自豪之情。
庞将军观顾晨的神色,觉出了不对,“王爷,可是有不妥?”
顾晨摸着手上的玉扳指,眼睛盯着宫门仔细的观察。
守在宫门口的礼官见到顾晨等人的身影,立即命人奏响礼乐。礼乐响了好一会儿,却不见桥上的人动。
文武百官窃窃私语,有人甚至出言指责瑞王自恃军功,有意怠慢他们。要知道他们可是天一亮就在这里等着,已经等了近一个时辰。天寒地冻,还下着雪,站了这么长时间早就受不住了,但又不能违背圣旨,只要瑞王没进宫,他们就得一直在这候着。
皇上身体不适,加之天气寒冷,实是出不得宫,故下旨,由三位皇子率领文武百官恭迎瑞王。此次的典仪安排是由二皇子顾项负责。三位皇子见顾晨等人不动,都觉出了不对。二皇子顾项赶紧派人去问问是怎么回事。
顾晨对庞将军道:“这典仪逾制了。”见庞将军不太明白,解释道:“你看那宫旗,是正黄龙旗,数量是十二,只有当今圣上才可以用。本王只可用九面黑底黄旗。你再看宫伞,用的是十二腾龙黄金伞。”
庞将军仔细观看,确实如王爷所说,“这……”
顾晨端然而立,道:“再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