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好在去年粮价低,各地买粮补库的成本并不算太高,同时,官府大量购粮,粮价也有所回升,让庄稼人不至于丰年破产。
过了整整秋冬两季,各地粮仓的库存虽然没能百分百补齐,七八成总是有的,有了这些粮食兜底,应付春荒便没有那么艰难了。
去年秋天清查官仓库存的事就是刘统勋主持办的,这些年天朝开河修渠的水利工程也一直有他参与,如今派他下去巡查水利和受旱农田的灌溉情况,清点各地官仓的储粮储种,自然是极为合适的。
临近河沟湖渠的田地在灌溉下保种,但这样不是长久之计,种地终究还是要靠老天。
魏嬿婉恨不得一天召见钦天监八百回,每天睁眼第一件事就是问下雨了吗?什么时候能下雨?
第632章 国母
临近立夏,老天终于发了慈悲,下了一场透雨。
魏嬿婉高兴地将被她从庙里拉出来打了一个月的老龙王送回了神位。
此时最早种下去的那批种子早干死在了土里,她立即派了人下去监督各地开放粮仓,给受旱灾的农户分发秋粮种子。
安阳县,附近各村的青壮劳力天不亮就赶来了县衙,领官府发放的种子。
巳时正刻,衙门的大门终于打开,衙役分列两队,先宣读省里派下的公文,之后才按照户籍名单由远及近一一宣读姓名,派发粮种。
等在县衙门口的人多,县吏们办事又慢,大家闹哄哄地挤在辕门外,没话找话聊着天。
“要说在这朝廷也是一年比一年好了,往年就算有天大的旱灾,饿得人吃人得时候也多了,没见万岁爷这么上心过。”一个精瘦的中年男人说。
“我姐嫁在汤阴,县老爷说因为春旱,浇地钱比往年折半,两亩水田都浇了,现在旱地也能种秋粮,万岁爷心里还是有咱们这些老百姓的。”
“嘁——”
几个庄稼人抱着胳膊聊着天,忽然听到旁边传来一声嗤笑。
“你笑啥?”
那人穿着整齐的棉布衣服,只有手肘和膝盖加了补丁,看着像是个富庶些的农户。
他看着方才对万岁爷感恩戴德的农户道:“看你这年龄也不小了,这三年一小灾五年一大荒的应该也没少经历,以前多大的天灾人祸,你见万岁爷管过你吗?怎么可能今年就突然管起来了。”
那农户挠了挠头:“好像是这么个道理,可是除了万岁爷,谁能使唤得动官府呐。难道是,咱们换了个万岁爷?”
“不可能,没听说有国丧啊。”
“你们没听他们刚才念的官文吗?这是皇后娘娘让官府发给咱们的。”
“皇后娘娘?不就是万岁爷的媳妇吗,她还管这事?”
“那当然。皇后娘娘又叫国母,就是所有人的娘,你从小到大,是你爹疼你还是你娘更疼你?”
农户毫不犹豫道:“我娘。”
在天朝家庭严父慈母的传统模式下,育儿与怀胎一起成为母亲的天职,无论父亲是否尽职尽责,都喜欢对孩子摆出一副严厉疏远的态度,于是大部分家庭的孩子往往与母亲感情更深。
人命如草芥的世道下,这些最底层的贫苦人感受到的唯一一点温暖,只来自于母亲,所以,他们对母亲有无法割舍的依恋。
“那不就对了。”那人道,“爹只管抄起扫帚揍人,真要嘘寒问暖,穿衣吃饭,不都得问娘么。我老丈人的外甥在彰得府衙门里当差,我听他说,万岁爷前年就病了,这一两年,都是娘娘在管事。”
“哎,不说了,里头叫我了。”那精瘦的汉子听见辕门里喊名字,赶忙高声应着,撇下众人跑进辕门,没多时小心翼翼地拎着两个布口袋出来,里头装的是两斗种子。
方才说话的那个富庶农户跟他招了招手,随后转身离去。
在他腰间,一枚从玉质到雕工都十分粗糙的玉佩晃来晃去,玉佩正面雕着一个面目慈祥的老奶奶,头戴金冠,手捧太极八卦图,正温柔和蔼地看向远方。
第633章 皇帝的春天
宫外,老百姓们一年的生计有了保障,宫内,皇帝近来也是春风得意。
一是隆福宫终于竣工,魏嬿婉手里的差事,一向最令皇帝满意。
隆福宫修得奢华宽敞又舒适怡人,皇帝迫不及待地搬了进去,魏嬿婉又命人呈送了许多价值连城的珍奇古玩、名家字画送去,并养心殿中存放的那些皇帝喜欢的东西一起挪进了额隆福宫。
这是不打算让皇帝回来了。
二是寒香见终于屈服了。
这些日子,皇帝宠着宋玉秀,却也没打算真的放弃寒香见,他冷了她这些日子,本来是琢磨着等寒香见知道厉害了低头屈服,可偏偏人家对他完全没有兴趣,这倒是搞得皇帝骑虎难下。
那么一个绝色美人天天在皇帝眼前晃,却碰都不得碰一下,可把皇帝愁坏了。
去年秋天对寒部的战事大获全胜之后,寒集占被边疆其他部族斩杀,寒提押解入京,获封郡王爵位软禁在府。
这可让皇帝逮到了机会,寒氏父女同在京城,各种消息往来便方便了许多,他敦促寒提劝女儿屈服
寒提知道寒香见对皇帝的冷淡态度,气得大发雷霆。
寒部虽然贫弱苦寒,但寒提毕竟是一方之主,惯于享受身边人的敬仰和奉承,如今被囚禁在京,成了苟延残喘的亡国之君,朝廷派来侍奉他的下人同时也负责看管他,对他自然没有多少尊重。
能够容得下他耀武扬威的,也只剩下寒香见这么一个女儿。
他将寒部覆灭的罪责一股脑地扣到了寒香见头上,觉得是她在宫里耍性子才引发皇帝对寒部的不满,使得天朝对寒部用兵,丝毫不提他放任弟弟寒集占率领大批寒部兵丁叛而复降降而又叛的事。
寒提告诉寒香见,寒部覆灭皆因她而起,催促她无论如何都要尽快复宠,之后向皇帝争取特赦,让皇帝将他放回寒部去。
寒香见虽然高傲,但她本质上与如懿一样,都是打心眼里认同父权夫权的。
当年她愿意顺从父亲的意思来到天朝,现在面对父亲的指责和逼迫,也毫不意外地选择了再次妥协,对皇帝的态度有所缓和。
皇帝早就寂寞难耐,立刻顺坡下驴,寒香见很快复宠。
不过,当初六宫宠爱在一人的盛况也一去不返了。
如懿和凌云彻道私通案子审了一半年,如懿在慎刑司的大狱挨了这么久也没审出啥实质性的东西来。
倒不是魏嬿婉审不出来,是她不想审。
以她现在的权能和如懿的高强度作死,想要做实一个私通重罪,一杯毒酒赐死如懿,再祸及乌拉那拉氏满门也不是什么难事,但魏嬿婉不想这么做。
她还不想让如懿死得这么便宜。
魏嬿婉给她定了个行为不检的罪名放出了慎刑司,却不许她回翊坤宫,而是丢去了北五所那边的一个叫做凝翠堂的院落,在冷宫一墙之隔,与巴林湄若做邻居。
这日永琮病了,魏嬿婉独自下朝回宫,刚出从交泰殿西边的隆福门出来打算回永寿宫,便听到前头翊坤宫门前传来一阵吵嚷声。
第634章 手爪子
魏嬿婉登时来了兴趣,春蝉在一旁笑道:“主儿,听着像是容佩的声音。”
确实是容佩。
她此时正站在翊坤宫门前,对着秦立高声叫嚷:“秦公公,你凭什么把给你塞了银子的都留在翊坤宫伺候,我没钱使银子给你,就跟着去北五所伺候乌拉那拉贵人,天下没有这样的道理!”
如今如懿去了凝翠堂,但她到底还是贵人,虽然不比过去金奴银婢前呼后拥,但身边也还需要宫女太监伺候,这些人自然要从翊坤宫中一直伺候如懿的人里头挑选。
其他人前段时间听说如懿被发配凝翠堂,一个个都着急忙慌地去内务府打点关系,希望不要将自己派去,只有人容珮自诩一宫掌事,根本不屑于搞这些歪门邪道。
说实在的,容珮送不送银子其实都无所谓,有魏嬿婉和秦立两个人盯着,跑得了谁也跑不了她容珮。
秦立道:“容姑姑,你这可就冤枉本公公了。常言道,忠仆不事二主,让你去北五所伺候,那是考虑到你与乌拉那拉贵人多年主仆,必然舍不得离开她,想全你们的主仆情分罢了。”
容佩看着翊坤宫里的其他人道:“他们也伺候贵人多年了,为什么不让他们跟过去?”
“他们不如你得力啊,谁不知道你容姑姑是乌拉那拉贵人身边的第一红人儿。”秦立道,“容姑姑,本公公格外开恩让你随乌拉那拉贵人去凝翠堂,你却这般推辞,莫非是拜高踩低,不愿意去伺候旧主?”
容珮十分看重那她忠直的名声,强辩道:“忠仆不事二主的道理我自然懂,也十分想去伺候乌拉那拉贵人,可是宫里有宫里的规矩,我身为翊坤宫掌事,自然应该留在翊坤宫,北五所的宫苑自然也有掌事姑姑伺候贵人,我虽不舍,但也不能为了我的私情坏了宫里的规矩。”
过了整整秋冬两季,各地粮仓的库存虽然没能百分百补齐,七八成总是有的,有了这些粮食兜底,应付春荒便没有那么艰难了。
去年秋天清查官仓库存的事就是刘统勋主持办的,这些年天朝开河修渠的水利工程也一直有他参与,如今派他下去巡查水利和受旱农田的灌溉情况,清点各地官仓的储粮储种,自然是极为合适的。
临近河沟湖渠的田地在灌溉下保种,但这样不是长久之计,种地终究还是要靠老天。
魏嬿婉恨不得一天召见钦天监八百回,每天睁眼第一件事就是问下雨了吗?什么时候能下雨?
第632章 国母
临近立夏,老天终于发了慈悲,下了一场透雨。
魏嬿婉高兴地将被她从庙里拉出来打了一个月的老龙王送回了神位。
此时最早种下去的那批种子早干死在了土里,她立即派了人下去监督各地开放粮仓,给受旱灾的农户分发秋粮种子。
安阳县,附近各村的青壮劳力天不亮就赶来了县衙,领官府发放的种子。
巳时正刻,衙门的大门终于打开,衙役分列两队,先宣读省里派下的公文,之后才按照户籍名单由远及近一一宣读姓名,派发粮种。
等在县衙门口的人多,县吏们办事又慢,大家闹哄哄地挤在辕门外,没话找话聊着天。
“要说在这朝廷也是一年比一年好了,往年就算有天大的旱灾,饿得人吃人得时候也多了,没见万岁爷这么上心过。”一个精瘦的中年男人说。
“我姐嫁在汤阴,县老爷说因为春旱,浇地钱比往年折半,两亩水田都浇了,现在旱地也能种秋粮,万岁爷心里还是有咱们这些老百姓的。”
“嘁——”
几个庄稼人抱着胳膊聊着天,忽然听到旁边传来一声嗤笑。
“你笑啥?”
那人穿着整齐的棉布衣服,只有手肘和膝盖加了补丁,看着像是个富庶些的农户。
他看着方才对万岁爷感恩戴德的农户道:“看你这年龄也不小了,这三年一小灾五年一大荒的应该也没少经历,以前多大的天灾人祸,你见万岁爷管过你吗?怎么可能今年就突然管起来了。”
那农户挠了挠头:“好像是这么个道理,可是除了万岁爷,谁能使唤得动官府呐。难道是,咱们换了个万岁爷?”
“不可能,没听说有国丧啊。”
“你们没听他们刚才念的官文吗?这是皇后娘娘让官府发给咱们的。”
“皇后娘娘?不就是万岁爷的媳妇吗,她还管这事?”
“那当然。皇后娘娘又叫国母,就是所有人的娘,你从小到大,是你爹疼你还是你娘更疼你?”
农户毫不犹豫道:“我娘。”
在天朝家庭严父慈母的传统模式下,育儿与怀胎一起成为母亲的天职,无论父亲是否尽职尽责,都喜欢对孩子摆出一副严厉疏远的态度,于是大部分家庭的孩子往往与母亲感情更深。
人命如草芥的世道下,这些最底层的贫苦人感受到的唯一一点温暖,只来自于母亲,所以,他们对母亲有无法割舍的依恋。
“那不就对了。”那人道,“爹只管抄起扫帚揍人,真要嘘寒问暖,穿衣吃饭,不都得问娘么。我老丈人的外甥在彰得府衙门里当差,我听他说,万岁爷前年就病了,这一两年,都是娘娘在管事。”
“哎,不说了,里头叫我了。”那精瘦的汉子听见辕门里喊名字,赶忙高声应着,撇下众人跑进辕门,没多时小心翼翼地拎着两个布口袋出来,里头装的是两斗种子。
方才说话的那个富庶农户跟他招了招手,随后转身离去。
在他腰间,一枚从玉质到雕工都十分粗糙的玉佩晃来晃去,玉佩正面雕着一个面目慈祥的老奶奶,头戴金冠,手捧太极八卦图,正温柔和蔼地看向远方。
第633章 皇帝的春天
宫外,老百姓们一年的生计有了保障,宫内,皇帝近来也是春风得意。
一是隆福宫终于竣工,魏嬿婉手里的差事,一向最令皇帝满意。
隆福宫修得奢华宽敞又舒适怡人,皇帝迫不及待地搬了进去,魏嬿婉又命人呈送了许多价值连城的珍奇古玩、名家字画送去,并养心殿中存放的那些皇帝喜欢的东西一起挪进了额隆福宫。
这是不打算让皇帝回来了。
二是寒香见终于屈服了。
这些日子,皇帝宠着宋玉秀,却也没打算真的放弃寒香见,他冷了她这些日子,本来是琢磨着等寒香见知道厉害了低头屈服,可偏偏人家对他完全没有兴趣,这倒是搞得皇帝骑虎难下。
那么一个绝色美人天天在皇帝眼前晃,却碰都不得碰一下,可把皇帝愁坏了。
去年秋天对寒部的战事大获全胜之后,寒集占被边疆其他部族斩杀,寒提押解入京,获封郡王爵位软禁在府。
这可让皇帝逮到了机会,寒氏父女同在京城,各种消息往来便方便了许多,他敦促寒提劝女儿屈服
寒提知道寒香见对皇帝的冷淡态度,气得大发雷霆。
寒部虽然贫弱苦寒,但寒提毕竟是一方之主,惯于享受身边人的敬仰和奉承,如今被囚禁在京,成了苟延残喘的亡国之君,朝廷派来侍奉他的下人同时也负责看管他,对他自然没有多少尊重。
能够容得下他耀武扬威的,也只剩下寒香见这么一个女儿。
他将寒部覆灭的罪责一股脑地扣到了寒香见头上,觉得是她在宫里耍性子才引发皇帝对寒部的不满,使得天朝对寒部用兵,丝毫不提他放任弟弟寒集占率领大批寒部兵丁叛而复降降而又叛的事。
寒提告诉寒香见,寒部覆灭皆因她而起,催促她无论如何都要尽快复宠,之后向皇帝争取特赦,让皇帝将他放回寒部去。
寒香见虽然高傲,但她本质上与如懿一样,都是打心眼里认同父权夫权的。
当年她愿意顺从父亲的意思来到天朝,现在面对父亲的指责和逼迫,也毫不意外地选择了再次妥协,对皇帝的态度有所缓和。
皇帝早就寂寞难耐,立刻顺坡下驴,寒香见很快复宠。
不过,当初六宫宠爱在一人的盛况也一去不返了。
如懿和凌云彻道私通案子审了一半年,如懿在慎刑司的大狱挨了这么久也没审出啥实质性的东西来。
倒不是魏嬿婉审不出来,是她不想审。
以她现在的权能和如懿的高强度作死,想要做实一个私通重罪,一杯毒酒赐死如懿,再祸及乌拉那拉氏满门也不是什么难事,但魏嬿婉不想这么做。
她还不想让如懿死得这么便宜。
魏嬿婉给她定了个行为不检的罪名放出了慎刑司,却不许她回翊坤宫,而是丢去了北五所那边的一个叫做凝翠堂的院落,在冷宫一墙之隔,与巴林湄若做邻居。
这日永琮病了,魏嬿婉独自下朝回宫,刚出从交泰殿西边的隆福门出来打算回永寿宫,便听到前头翊坤宫门前传来一阵吵嚷声。
第634章 手爪子
魏嬿婉登时来了兴趣,春蝉在一旁笑道:“主儿,听着像是容佩的声音。”
确实是容佩。
她此时正站在翊坤宫门前,对着秦立高声叫嚷:“秦公公,你凭什么把给你塞了银子的都留在翊坤宫伺候,我没钱使银子给你,就跟着去北五所伺候乌拉那拉贵人,天下没有这样的道理!”
如今如懿去了凝翠堂,但她到底还是贵人,虽然不比过去金奴银婢前呼后拥,但身边也还需要宫女太监伺候,这些人自然要从翊坤宫中一直伺候如懿的人里头挑选。
其他人前段时间听说如懿被发配凝翠堂,一个个都着急忙慌地去内务府打点关系,希望不要将自己派去,只有人容珮自诩一宫掌事,根本不屑于搞这些歪门邪道。
说实在的,容珮送不送银子其实都无所谓,有魏嬿婉和秦立两个人盯着,跑得了谁也跑不了她容珮。
秦立道:“容姑姑,你这可就冤枉本公公了。常言道,忠仆不事二主,让你去北五所伺候,那是考虑到你与乌拉那拉贵人多年主仆,必然舍不得离开她,想全你们的主仆情分罢了。”
容佩看着翊坤宫里的其他人道:“他们也伺候贵人多年了,为什么不让他们跟过去?”
“他们不如你得力啊,谁不知道你容姑姑是乌拉那拉贵人身边的第一红人儿。”秦立道,“容姑姑,本公公格外开恩让你随乌拉那拉贵人去凝翠堂,你却这般推辞,莫非是拜高踩低,不愿意去伺候旧主?”
容珮十分看重那她忠直的名声,强辩道:“忠仆不事二主的道理我自然懂,也十分想去伺候乌拉那拉贵人,可是宫里有宫里的规矩,我身为翊坤宫掌事,自然应该留在翊坤宫,北五所的宫苑自然也有掌事姑姑伺候贵人,我虽不舍,但也不能为了我的私情坏了宫里的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