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萧九矜眸色微凝,再抬头时,语气中也有了几分沉重。
先不说燕乙所述的往事与这宫中实际境况一对照便满是蹊跷,就说她自己的生母……真的会将一位“好友”所赠之物当作信物给自己吗?那时照顾她的嬷嬷可是说她的父母日后会凭这个白玉环找到她……
皇帝、她的生母、冷宫中嬷嬷……若再加上燕乙口中的“小姐”和燕乙本身,那可是已有五个人知晓了这“白玉环”的特别。
萧九矜想,无论是谁,都不会将重要之物让如此多的人知晓。
“你有没有想过……或许我的母亲与你要寻的‘小姐’,是同一人?”
一个骇人的想法随着皇帝、皇后往日的言行与燕乙所述的往事逐渐成型;萧九矜喉咙中带上了些干燥的涩意,却是心潮翻涌。
听她说这话,燕乙亦是愣在了原地,一时无言以对。
“……她可是先帝后妃,若你的母亲便是她,那你究竟是先帝之女、还是当今陛下之女?”
过了不知多久,萧九矜才听见了燕乙带着些疑虑的话。
萧九矜摇头:“我并不知晓。”
“但我想,我知道谁能告诉我答案。”
…………
坤宁宫,高耸的的梧桐树已长出了零星嫩芽。萧九矜走到坤宁宫时,皇后正坐在院子里品着春日上贡的新茶。
她深深地呼了口气,跨过了坤宁宫的门槛。
两年前的那个冬夜,她曾问过皇后自己“是否与什么人长得十分相似”,那时的皇后并没有正面回答。
她便也没有再问。
自知道自己是皇帝的女儿,萧九矜便一直对皇后饱有十分的好奇;平白无故多了个相貌出众的皇女,她问也不多问一句、只当是陌生小孩养在宫里。
皇帝的相貌只是平平,而自己容貌出众,自然是生身母亲的功劳。皇后从未对她的身份起疑也从未说过她的相貌一句,恐怕便不只知晓她母亲的来历,更应见过她的母亲才是。
可虽知如此,但毕竟她也从未见过这位“生身母亲”,也并不想掺和深宫中的那些隐秘事;皇帝皇后既不愿告诉她,那她也没什么去问的必要。
——一个大活人在宫中就不可能毫无消息,自她记事起这位“母亲”便没出现过,十之八九便是人已经没了。
活着的人尚且难以自保,她哪有空去管一个已死之人?
只是从前萧九矜亦猜想过这位素未谋面的母亲是何人,她猜过她是宫女、是哪位犯了错被打入冷宫却被遗忘的妃子……却从未料想到,她竟可能是罪臣之后、还是先帝后妃、当今圣上名义上的“母妃”。
是的,不同于燕乙说的那样,萧九矜从未怀疑过自己不是当今圣上的血脉;毕竟若她是先帝之女,当今皇帝完全没必要隐瞒。
“小九,站那干什么呢?方才听下面的人说你去御花园赏花了?吾这坤宁宫,可没有御花园那般的明媚春景。”
萧九矜在原地愣了好一会,最终还是皇后笑着放下了茶盏,招呼她过去。
“皇后娘娘。”
她抿了抿唇,暂且放下那些冲动的情绪与满腹疑虑,露出浅浅的笑容。
“九矜自己来。”
萧九矜落座,皇后便要起身拿起茶水为她添茶;她赶忙接过那茶壶,说道。
香气馥郁的春茶,茶汤晶莹如玉;来时萧九矜倒是毫无犹豫,但现在真面对皇后坐着,她亦感到有几分“近乡情怯”。
她看着那清澈茶水正想开口,未料皇后先她一步:“今日殿上,你是否是怪我没有未许芸说话?”
“……”
萧九矜一愣。
“不……九矜知晓皇后娘娘的难处。”她意识到皇后没有察觉到她的来意,这也说明,皇后虽知她生母之事,却也不知晓那白玉环的存在。“芸姐姐与三皇兄的婚事本就是皇后娘娘您定下的,如今他们出了事惹陛下不喜,您明哲保身……不插手是明智之举。”
皇后轻笑了声,没注意到萧九矜的心不在焉:“是我狭隘了,不知小九如此了解吾,甚好。”
萧九矜喝了口新茶,没有搭腔。
而她没了言语,一时间,皇后也就没再说话;偌大的庭院中便只剩下火炉上水烧开的“咕嘟咕嘟”声。
皇后的茶盏中空了,萧九矜抢先一步起身,拿起了那茶壶:“还是我来为皇后娘娘沏吧。”
她看向皇后,手下冲茶的动作未停,却是明摆着有话要说。
皇后仍旧笑着,摆了摆手吩咐左右人等退下。
“皇后娘娘,今日九矜在宫里听见几位小宫女在谈论,说三皇兄自幼便与他的母亲长得十分相似,不知如今几年过去,是否他二人又更像了几分……”
“而我虽从未见过自己的母亲,但思来想去,她定也与我十分肖似吧?”
第38章 旧事(二) “若换作娘娘,会如何选?……
“……”
一时间, 萧九矜似乎看见皇后脸上的微笑凝滞了一瞬,她拿起杯盏抿了口茶,却没有答话。
头顶的梧桐枝仅有翠绿嫩芽却无繁茂枝叶, 春风刮过,也无一点响声。
萧九矜晃了晃茶杯令茶沫散去,随即再次抬头望向眼前雍容的皇后娘娘:“娘娘您既想与我合作,总该表现出诚意。”
“你想知道多少。”皇后目光沉沉,问。
萧九矜一哂:“那要看皇后娘娘愿告诉女儿多少、愿与女儿合作的诚意又有多少了。”
她看着皇后, 笑眼盈盈;皇后若是愿意将所知全数相告, 那她也会对如今宫里的局势更清楚几分、能看看如今皇后对皇帝的态度。
皇后怔忡良久,望向萧九矜的眼神中多了几分探究, 也多了几分释然。
她轻轻叹了口气, 最终对上萧九矜平静的目光:“你母亲, 是容郡燕家的女儿。”
“你的祖父是正七品的知县, 家中仅有一妻、亦只有你母亲一个女儿;先帝在位时
的最后一次秀女大选,你的母亲正值金钗之年……这年龄本是不必参与选秀,可那时大臣中适龄的女子不多又要为各位成年的皇子选妃, 先帝便放宽了入选的年龄限制。”
“——你的母亲也因此被先帝选上, 入了宫。”
萧九矜张了张口, 有些不解:“当初尚未娶妻纳妾的皇子不是有好几位么?按皇后娘娘您这么说, 我母亲的家世虽不算高,可按她的年纪,做个皇子侧妃也未必不可。”
“为何她最后却入了宫?”
萧九矜看向皇后问道。
皇后无奈地看了她一眼:“你倒是认的爽快, 先前一副委婉不信吾的模样,如今也不怀疑吾是否在骗你。”
“九矜自是信皇后娘娘的。”萧九矜笑道
——她知道皇后所说应是句句属实。
先前她便觉得那燕统领的名字十分奇怪,如今知晓了母亲便是“燕”姓,许多疑惑倒是解开了;若是亲近, 仆随主姓实际并不少见。
更何况“燕乙”这个名字,比起姓名,更像是某种代称。
“你问为何你母亲当初会进宫……那时我还刚嫁给当今不久,对于先帝的后宫之事也并不了解。”
皇后缓缓说道。
“不过就之后我知道的部分来说,恐怕是因为在那赏花宴上有两位势盛的皇子对你母亲动心了吧。”
萧九矜一怔。
霎时间,鸡皮疙瘩爬上了她的后背;即便皇后娘娘还没有往后说什么,她却已想到了可怖之处。
而皇后见她神色有异,更是深深地叹了口气:“当初我深居后宅,规矩本分的当这个‘皇子妃’。我与陛下虽有情谊,可我深知他要的是这天下;哪怕他有情,日后的‘皇帝’也总是无情的。”
“因此我只是好好为他打理好后宅的一切,亦从不与其他女人争风吃醋。他常常出入宫闱,但我从不愿陪同;他在想什么想做什么,我也亦不关心——因着我知道,他当初选妃时要的便是完美的妻子,如今要的更是完美的皇后。”
“但无人是完美的,更何况那时的我还不过二八年华,也是初当这皇子妃。只是我始终离他远了些,他便觉不出我的错处来。”
皇后深深地望了萧九矜一眼,似不仅是在说那旧人旧事。
“所以,当今在先帝那时便与我母亲……?”
如今萧九矜也无暇去听皇后的言外之意,径直问道。
皇后摇头:“只是猜测。”
“不过那时,他应只是远处看看而已,做不得什么。你不了解先帝,先帝御下严苛又看人极准,若他们那时便有首尾,凭先帝对后宫的掌控程度,不可能察觉不出来。”
萧九矜默了默,垂下了头,神色莫测。
“你在想什么?”
皇后见她无言,竟出声反问道。
“……九矜只是在想,究竟是何种原因,才让已是后妃的她愿与当今苟合。”萧九矜轻声说。
先不说燕乙所述的往事与这宫中实际境况一对照便满是蹊跷,就说她自己的生母……真的会将一位“好友”所赠之物当作信物给自己吗?那时照顾她的嬷嬷可是说她的父母日后会凭这个白玉环找到她……
皇帝、她的生母、冷宫中嬷嬷……若再加上燕乙口中的“小姐”和燕乙本身,那可是已有五个人知晓了这“白玉环”的特别。
萧九矜想,无论是谁,都不会将重要之物让如此多的人知晓。
“你有没有想过……或许我的母亲与你要寻的‘小姐’,是同一人?”
一个骇人的想法随着皇帝、皇后往日的言行与燕乙所述的往事逐渐成型;萧九矜喉咙中带上了些干燥的涩意,却是心潮翻涌。
听她说这话,燕乙亦是愣在了原地,一时无言以对。
“……她可是先帝后妃,若你的母亲便是她,那你究竟是先帝之女、还是当今陛下之女?”
过了不知多久,萧九矜才听见了燕乙带着些疑虑的话。
萧九矜摇头:“我并不知晓。”
“但我想,我知道谁能告诉我答案。”
…………
坤宁宫,高耸的的梧桐树已长出了零星嫩芽。萧九矜走到坤宁宫时,皇后正坐在院子里品着春日上贡的新茶。
她深深地呼了口气,跨过了坤宁宫的门槛。
两年前的那个冬夜,她曾问过皇后自己“是否与什么人长得十分相似”,那时的皇后并没有正面回答。
她便也没有再问。
自知道自己是皇帝的女儿,萧九矜便一直对皇后饱有十分的好奇;平白无故多了个相貌出众的皇女,她问也不多问一句、只当是陌生小孩养在宫里。
皇帝的相貌只是平平,而自己容貌出众,自然是生身母亲的功劳。皇后从未对她的身份起疑也从未说过她的相貌一句,恐怕便不只知晓她母亲的来历,更应见过她的母亲才是。
可虽知如此,但毕竟她也从未见过这位“生身母亲”,也并不想掺和深宫中的那些隐秘事;皇帝皇后既不愿告诉她,那她也没什么去问的必要。
——一个大活人在宫中就不可能毫无消息,自她记事起这位“母亲”便没出现过,十之八九便是人已经没了。
活着的人尚且难以自保,她哪有空去管一个已死之人?
只是从前萧九矜亦猜想过这位素未谋面的母亲是何人,她猜过她是宫女、是哪位犯了错被打入冷宫却被遗忘的妃子……却从未料想到,她竟可能是罪臣之后、还是先帝后妃、当今圣上名义上的“母妃”。
是的,不同于燕乙说的那样,萧九矜从未怀疑过自己不是当今圣上的血脉;毕竟若她是先帝之女,当今皇帝完全没必要隐瞒。
“小九,站那干什么呢?方才听下面的人说你去御花园赏花了?吾这坤宁宫,可没有御花园那般的明媚春景。”
萧九矜在原地愣了好一会,最终还是皇后笑着放下了茶盏,招呼她过去。
“皇后娘娘。”
她抿了抿唇,暂且放下那些冲动的情绪与满腹疑虑,露出浅浅的笑容。
“九矜自己来。”
萧九矜落座,皇后便要起身拿起茶水为她添茶;她赶忙接过那茶壶,说道。
香气馥郁的春茶,茶汤晶莹如玉;来时萧九矜倒是毫无犹豫,但现在真面对皇后坐着,她亦感到有几分“近乡情怯”。
她看着那清澈茶水正想开口,未料皇后先她一步:“今日殿上,你是否是怪我没有未许芸说话?”
“……”
萧九矜一愣。
“不……九矜知晓皇后娘娘的难处。”她意识到皇后没有察觉到她的来意,这也说明,皇后虽知她生母之事,却也不知晓那白玉环的存在。“芸姐姐与三皇兄的婚事本就是皇后娘娘您定下的,如今他们出了事惹陛下不喜,您明哲保身……不插手是明智之举。”
皇后轻笑了声,没注意到萧九矜的心不在焉:“是我狭隘了,不知小九如此了解吾,甚好。”
萧九矜喝了口新茶,没有搭腔。
而她没了言语,一时间,皇后也就没再说话;偌大的庭院中便只剩下火炉上水烧开的“咕嘟咕嘟”声。
皇后的茶盏中空了,萧九矜抢先一步起身,拿起了那茶壶:“还是我来为皇后娘娘沏吧。”
她看向皇后,手下冲茶的动作未停,却是明摆着有话要说。
皇后仍旧笑着,摆了摆手吩咐左右人等退下。
“皇后娘娘,今日九矜在宫里听见几位小宫女在谈论,说三皇兄自幼便与他的母亲长得十分相似,不知如今几年过去,是否他二人又更像了几分……”
“而我虽从未见过自己的母亲,但思来想去,她定也与我十分肖似吧?”
第38章 旧事(二) “若换作娘娘,会如何选?……
“……”
一时间, 萧九矜似乎看见皇后脸上的微笑凝滞了一瞬,她拿起杯盏抿了口茶,却没有答话。
头顶的梧桐枝仅有翠绿嫩芽却无繁茂枝叶, 春风刮过,也无一点响声。
萧九矜晃了晃茶杯令茶沫散去,随即再次抬头望向眼前雍容的皇后娘娘:“娘娘您既想与我合作,总该表现出诚意。”
“你想知道多少。”皇后目光沉沉,问。
萧九矜一哂:“那要看皇后娘娘愿告诉女儿多少、愿与女儿合作的诚意又有多少了。”
她看着皇后, 笑眼盈盈;皇后若是愿意将所知全数相告, 那她也会对如今宫里的局势更清楚几分、能看看如今皇后对皇帝的态度。
皇后怔忡良久,望向萧九矜的眼神中多了几分探究, 也多了几分释然。
她轻轻叹了口气, 最终对上萧九矜平静的目光:“你母亲, 是容郡燕家的女儿。”
“你的祖父是正七品的知县, 家中仅有一妻、亦只有你母亲一个女儿;先帝在位时
的最后一次秀女大选,你的母亲正值金钗之年……这年龄本是不必参与选秀,可那时大臣中适龄的女子不多又要为各位成年的皇子选妃, 先帝便放宽了入选的年龄限制。”
“——你的母亲也因此被先帝选上, 入了宫。”
萧九矜张了张口, 有些不解:“当初尚未娶妻纳妾的皇子不是有好几位么?按皇后娘娘您这么说, 我母亲的家世虽不算高,可按她的年纪,做个皇子侧妃也未必不可。”
“为何她最后却入了宫?”
萧九矜看向皇后问道。
皇后无奈地看了她一眼:“你倒是认的爽快, 先前一副委婉不信吾的模样,如今也不怀疑吾是否在骗你。”
“九矜自是信皇后娘娘的。”萧九矜笑道
——她知道皇后所说应是句句属实。
先前她便觉得那燕统领的名字十分奇怪,如今知晓了母亲便是“燕”姓,许多疑惑倒是解开了;若是亲近, 仆随主姓实际并不少见。
更何况“燕乙”这个名字,比起姓名,更像是某种代称。
“你问为何你母亲当初会进宫……那时我还刚嫁给当今不久,对于先帝的后宫之事也并不了解。”
皇后缓缓说道。
“不过就之后我知道的部分来说,恐怕是因为在那赏花宴上有两位势盛的皇子对你母亲动心了吧。”
萧九矜一怔。
霎时间,鸡皮疙瘩爬上了她的后背;即便皇后娘娘还没有往后说什么,她却已想到了可怖之处。
而皇后见她神色有异,更是深深地叹了口气:“当初我深居后宅,规矩本分的当这个‘皇子妃’。我与陛下虽有情谊,可我深知他要的是这天下;哪怕他有情,日后的‘皇帝’也总是无情的。”
“因此我只是好好为他打理好后宅的一切,亦从不与其他女人争风吃醋。他常常出入宫闱,但我从不愿陪同;他在想什么想做什么,我也亦不关心——因着我知道,他当初选妃时要的便是完美的妻子,如今要的更是完美的皇后。”
“但无人是完美的,更何况那时的我还不过二八年华,也是初当这皇子妃。只是我始终离他远了些,他便觉不出我的错处来。”
皇后深深地望了萧九矜一眼,似不仅是在说那旧人旧事。
“所以,当今在先帝那时便与我母亲……?”
如今萧九矜也无暇去听皇后的言外之意,径直问道。
皇后摇头:“只是猜测。”
“不过那时,他应只是远处看看而已,做不得什么。你不了解先帝,先帝御下严苛又看人极准,若他们那时便有首尾,凭先帝对后宫的掌控程度,不可能察觉不出来。”
萧九矜默了默,垂下了头,神色莫测。
“你在想什么?”
皇后见她无言,竟出声反问道。
“……九矜只是在想,究竟是何种原因,才让已是后妃的她愿与当今苟合。”萧九矜轻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