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纵观整个朝堂,还真找不到几个合适的人选。”
  许芸耸耸肩,微微叹气。
  而萧九矜却若有所思:“姊姊……你说这人选,我是不是很合适。”
  “嘶……你这。”许芸听萧九矜这话,倒吸一口凉气。
  “但你别说……好像还真是?”
  脱离萧九矜突然的惊人之语,许芸仔细思量了下,真品出几分合理来。
  但凡朝中重臣,必有立场考量。就如张阁老,做到内阁大学士的无不是人精,大多纷纷中立着。怎可能为此事站队
  “我再怎么说也是个皇女,品阶足够高了;而昭王再不信任我,也没有限制自己妻子活动的道理。”萧九矜笑道。
  她站起身拍拍衣裙上尘土回头看了一眼,皇后坐着的地方显然能听见她二人的谈话,可皇后依旧毫无动作。
  心底闪过灵光,萧九矜有些反应过来了。
  皇帝可是在后宫议事,何时何地约了何人议事,皇后怎么可能毫不知晓。
  然而她面上只是不动声色,理了理衣裙绕过青墙。
  “儿臣与三嫂嫂今日入宫为皇后娘娘整理书册,不料偶然听见父皇议事,还望父皇恕罪。”
  “……儿臣斗胆自请,愿为父皇分忧。”
  她微微福身,规矩的向皇帝见礼。
  “你一女儿家琢磨这些做什么这运送辎重可不是儿戏。你从未有过经验,况北境路远你自幼体弱又从未出过京城,万一出了什么岔子,前线将士又当如何?”
  皇帝睨了她一眼,倒是无甚气恼神色,只是深深地叹了口气。
  “凡事皆有第一次不是么?况儿臣身子再弱也正值少年,又不是要骑马打仗,只是乘马车前往而已,不会有何不妥。”
  萧九矜沉声道。
  “陛下,臣妾以为小九确是个好人选。”
  皇后与许芸也走了过来,皇后依旧是淡淡的模样,眉眼间却温和了几分。
  “而且若臣妾没记错,小九近几年骑射在宫内大比中均是公主首位吧,去北境要是真碰上什么危急时刻,也不算全无自保之力。”
  “哦?朕竟从未听过此事,竟没想过小九还有如此活泼的一面。”
  皇帝笑着望向萧九矜,却亦没有正面应下。
  萧九矜不信其考虑不清其中利弊,也知说什么为边疆将士考量不过是虚言——若真恭敬在心,这运送辎重的队伍就不该为一监军人选拖到如今都未出发。
  归根结底,犹豫不过是在“女子”二字罢了。
  “朝中众臣皆言,三皇子夫妻感情甚笃。往日祺儿出征阿芸都伴于左右,对军中事务都十分熟悉。若陛下不放心小九一个人前往北境,不如让阿芸随行。”
  皇后说着便垂下了眼眸,眸中神色不明。
  而皇帝则是愣了一会,忽的反应过来,捧腹大笑:“不愧是皇后啊,向来最识朕心。”
  萧九矜怔了下,听皇帝了然的语气,方察觉皇后语中未诉之意。
  ——若谢绍在北境有谋反的征兆,许芸这个三皇子妃在谢绍手上,便能成为三皇子“冲冠一怒为红
  颜“冲动清兵讨伐的借口。
  没想到帝后考虑的竟如此深远,萧九矜不禁叹服。
  皇帝站起身来,目光一一看过在场众人:“这事便这么定了,朕回殿便下诏,今日你们便都先回去吧。”
  “张爱卿,你还有何高见?”
  “老臣不敢。臣以为,乐安殿下确是赴边的最好人选。”
  张阁老在旁坐了好一会忽然被叫到,赶忙起身回道。
  “罢了,你也退下吧。”
  第10章 梧桐 坤宁宫的梧桐叶疏疏落了满地。……
  将至宫禁时刻,皇后未乘凤辇回宫,只目送着萧九矜许芸二人离开。
  许芸已先行向前走去,萧九矜却刻意慢了几步留在后面,转头看向皇后:“儿臣愚钝,不知母后为何特地要儿臣接下这差事?”
  “你不是自己说了么,你既是皇女,又是昭王妃。自是做监军的最好人选。”皇后语气依旧平和,仿佛如今一切没有她的推波助澜一般。
  九矜笑笑,径自道:“若没有母后的话,父皇可未必会将差事交给儿臣。母后帮儿臣说话,儿臣感激不尽。”
  ——而她虽如此说着,可她亦知道自己与皇后间的情分不过尔尔,若真说皇后毫无打算,她定是不信的。
  “本宫没有帮你,是你自己有心了。”皇后看了她一眼,“本宫常常听太子殿下提起你。”
  她没头没尾的来了句。
  “是,太子兄长一直十分关照儿臣。”萧九矜说,心中升起一丝难言的异样感觉。
  她看着面前雍容端庄又面无表情的皇后,心中疑虑更甚,却不知来这种违和感自何处。
  “你与昭王刚大婚便被迫分离,日后你去了北境定要好好与他相处才是。”皇后说道。“夫妻本就是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所以哪怕如皇后娘娘您这般有主见的女子,也要与皇帝系在一处么?”
  皇后最后说的这句“一荣具荣”令萧九矜有些回过味来,意识到了那点矛盾来自于何处。
  于是,她便有些不敬的直接开口问了。
  “……”
  然后她便见皇后似有些无奈地看了她一眼,带着无奈又意味深长的笑意,别开了眼神。
  “你是个聪明人。”她轻轻叹了句。“……但你还是太年轻了。”
  萧九矜抿了抿嘴,不言,只是平静地抬首对上皇后的目光。
  皇后似有一瞬间的怔神,就像是透过她的眼睛看到了什么熟悉的人,可很快,她的神色又恢复成平时漠然的模样。
  “这皇宫是会吃人的。对于一平凡女子而言,入了这宫门,陛下便是天。”
  “而你本生为天家女循规蹈矩便能一生无忧;可十分可惜,你嫁的是昭王。”
  “——那人与陛下也无甚区别。”
  皇后顿了顿,复继续说道:“若你们胜了,往后你便不能如现在一般。”
  “但儿臣不是母后。哪怕有朝一日走到当初您的境地,我也不愿如母后您一般在这深宫中度过余生。”
  萧九矜玩笑般说道,神情却难得带了几分认真。
  她的心中实在感慨。
  往日身为皇女,在宫中听所有人都说昭王谢绍乃“乱臣贼子”,谋反是“犯上作乱”。上至帝王皇子,下至宫女太监,所有人都坚信能等到昭王锒铛入狱的那天。
  唯有身为皇帝发妻的皇后娘娘,试图两头下注。
  皇后深知皇帝败她不可能独活,却想为未来可能的败局为唯一的儿子留条退路。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往日萧九矜总不爱与皇后亲近,觉得皇后在皇帝与太子身侧宛如没有感情的木头一般,总是带着一副完美的毫无缺憾的表情,甘愿做皇帝身边一精致摆设。
  如今皇后依旧没有表情的站在她面前,她却只感到遗憾。
  在宫中生活十六年,她甚至不知道皇后的闺名;关于皇后,她也了解甚少。
  不显赫的家世、不出众的容貌、不闻名的才华……仿佛她这一生的开始,便是一个“从龙之功”。
  晚风一吹,坤宁宫的梧桐叶疏疏落了满地。
  “皇后娘娘,若有朝一日,儿臣定会让您……”
  “——九矜你还愣着干嘛,再不走宫门要落锁啦。”
  许芸已经走出去老远,在宫道另一端喊她。
  “那儿臣便先告退了。”萧九矜郑重行礼,向着宫道那头走去。
  第11章 北境 “这批粮草用尽,便到了你该返京……
  从暮春到早夏,京城的尘沙奔腾万里,直至北境,在漫天荒土里归根。
  六月初夏,北境气温却如京城的秋日,入夜便带上丝丝寒意。
  紫杏掀开马车的帘子,萧九矜从车上跳了下来,向驻兵出示皇帝手谕与监军令;不一会儿,穿着轻甲的副将就从营中出来为他们放行。
  “将军还在议事,还请您在营帐中稍等片刻。”他对萧九矜说道,并吩咐手下将运送来的粮草清点好装入仓库中。
  谢绍的兵驻扎在距冀州城不远的山坡上,他们来此已有近一月,与罗夗的军队爆发过几次大战,可哪怕重创敌军,对方也依旧背靠冀州城防守,死不撤兵。
  冀州城内因此前守城消耗过大,城内守军不多粮草却稀缺,无法与援军一同反攻。于是,他们外面的军队也只能趁夜将部分粮草运入城中,继续与罗夗军僵持着。
  “公主殿下,久等了。”
  营帐的帐帘被拉开,萧九矜本在帐中坐着,听见来人,马上站了起来。
  谢绍穿着平常的素衣,规矩的朝她行礼。
  “九矜见过将军。”萧九矜斟酌了下他们的身份,亦向谢绍作揖。
  二人纷纷起身,面对面站着,却有些不知该说什么。最终还是萧九矜先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