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只可惜这位二老爷在庶务上实在是……有着贾家几十年的人脉居然只升了半级。”
  侯晗茵说到这里摇了摇头,这一位的能力其实没比他那废物大哥好什么,好在这一位在红楼原著中或许是长时间读四书五经,倒是还有着一些传统士大夫的作风,人品倒不似他大哥那样低劣。
  侯晗茵发现自己跑题了,立刻将话头转回来,“也是因为这个,满朝都对荣国府将正经袭爵人排挤到一边的事情只当不知。”
  “至于张家,太上皇那时正满心愤怒,哪怕张家老太爷这个太子太傅早已致仕,张家主脉仍旧全部被流放,连亲近些的旁支都受到波及被贬官。
  而张夫人那时刚好怀着第三胎,丈夫地位一落千丈,娘家那时还满门获罪,本就心力憔悴,偏偏那时大房的嫡长子,身体本就不好的贾瑚病夭,张夫人怀胎五月流产,而后血崩而亡,只留下当时不到两岁的贾琏。”
  说到这里,侯晗茵摸了摸鼻子,小声道:“外面有传闻张夫人乃至贾瑚的死都可能有猫腻。因为张家获罪后不到一年,太上皇倒是冷静了下来,想着张家在清流中的声望,为了自己的名声选择赦免了张家。
  而张家的主脉归京后第一时间却很反常的选择和姻亲贾家形同陌路,两家直接老死不相往来,连贾琏这个亲外孙张家都不管了。”
  说实话,这也不怪外人猜度,这事实在是诡异的很。
  张家是世代书香,而且人丁兴旺,虽然里面难免有平庸无能之辈,但基数大、教育好,成才的更多。
  太上皇赦免张家后,张家的官职虽然没有了,但是功名可都在,慢慢的总会起来。这种情况下,选择和曾经的姻亲抱团才是正理。
  而贾家那时候刚失了下一辈最优秀的贾敬,眼看着要青黄不接,正需要寻找中坚力量,两方该是一拍即合才对。
  看偏偏两家虽然没有闹起来,但明眼人都知道两家闹翻了。若是贾家鼠目寸光也就罢了,可看贾家将嫡女下嫁探花郎,将军中的力量转给王子腾,让他得以接替宁府的京营节度使之位,可见贾家其实很懂得和姻亲旧故利益交换抱团取暖的。
  所以这种决裂的态度就很奇怪,而张家如此不客气,声势更加浩大的贾家却只是将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这就更让人觉得贾家心虚。
  而能让两家翻脸无情的,也只能是张夫人的离世了。
  迎春的手颤抖了一下,“先太太为贾家生儿育女,就这样轻易的被舍弃了。贾家啊……”
  侯晗茵倒是没有选择安慰迎春,她说的这些都是外面知道的消息,但其实她这里还有更加确定的信息。
  张夫人的死确实不是意外,她就是被活活逼死的。
  至于侯晗茵为何知道那么久远的秘闻则从侯姑姑这里说起,前文也说了,侯姑姑虽然成了贾赦的小妾,但却是被人坑害的。
  张夫人出身张家,品行正直,所以对侯姑姑向来怜爱尊重。
  而侯姑姑本就恨贾家哄骗了她,等到知道亲娘因为她成为妾室这事郁郁而终后更是恨上了贾赦,对于贾赦向来不上心,反倒更亲近张夫人。
  这本该是立场对立的妻妾两个处的和亲姐妹一样,所以在张家落难后,侯姑姑对张夫人和贾瑚贾琏兄弟极为上心。
  也因此,侯姑姑在张氏最后的时间里成了张氏最亲近的人,也因此知道了一切的真相。
  首先是贾瑚的死,他的死可以说是意外,也可以说是人祸。
  贾家的下人们向来踩低捧高,眼见着张氏失势,便开始对张氏所出的孩子不上心,贾瑚本就体弱,这才一病没了。
  而张氏的死亡,那就是彻彻底底的谋杀了。
  首先,张氏和贾赦的关系虽然看似和睦但实际上情分平平。
  张氏作为张家的嫡长女,是一个被精心教养长大的,四角俱全的才女。
  而贾赦,哪怕年轻时候那也不过是个皮相不错的好色纨绔,可以对标一下红楼里的贾琏,还不如人家贾琏心眼正。
  这样其实并不匹配的夫妻俩结为连理,张氏自然不可能和贾赦有什么心灵共鸣,而贾赦那好色花心的性格也注定了他不会为了妻子停留。
  所以贾赦房里从不缺少侍妾通房,没有生出庶出子那只是因为贾代善希望张家帮助荣府彻底转型,压着贾赦给通房们避子汤罢了。所以贾家人都知道张氏这个大奶奶是靠着公婆的看重才能立足。
  而张家败落,张氏瞬间从能给贾家带来未来的长媳成了连累贾家的罪人,贾代善和贾母连自己亲生的大儿子都舍弃了,怎么还会舍不得儿媳和一个没出生的孙辈。
  当然了,作为国公和国公夫人,贾代善和贾母自然没有选择下毒之类容易留下破绽的做法。
  作为长辈想要磋磨死一个身怀有孕,又刚刚经历丧子之痛的儿媳妇简直太简单。
  打着看重的名义让人立规矩,管家,用无数琐碎的事情让人心力交瘁,然后再示意下人们冷待欺辱对方,生病后“来不及”给人求医问药。
  不到半个月,张氏肚子里已经成型的孩子就这样生生的流了下来,而张氏则因为延误治疗血流不止。
  侯姑姑眼见着这样张氏怕是要不好,所以一边帮张氏一边求贾赦看在孩子的份上救救张氏。
  但是贾赦是什么人,你不能说他一点亲情不念,毕竟书中宝玉中邪时贾政都放弃了,贾赦还在出主意。
  但这点感情远不及他对自身利益的看重,一个他本就不在意的妻子,一个没出生的孩子,及不上他已经摇摇欲坠的世子之位。
  张氏最后可以说是绝望而死的,而她在死前,只来得及求侯姑姑,若是有朝一日张家脱困,将她的死因告诉张家。
  第11章 张氏死前是恨着贾家……
  张氏死前是恨着贾家的,所以不愿意自己的娘家以后和贾家继续扯上关系。
  侯姑姑信守承诺,不光将消息想办法传给了被流放的张家,还特意写信给了侯文敬,让他帮着照顾张家,因为张家刚好是被流放到了北边。
  侯文敬原身对于张家也确实关照有加,也因为侯家的雪中送炭,侯家与张家后来虽然因为距离远来往不多,但却一直没断了联系。
  不过张氏是被贾家害死的消息侯家原本是不知道的,因为侯姑姑害怕自己的弟弟在知道贾家的狠心后会为了她惹怒贾家,反倒害了弟弟一家子,所以求张家保密。
  而张家也没有拒绝,在张家看来张氏被害死是因为张家获罪,张氏的存在会影响到了贾家。
  但侯姑姑和侯家的情况对贾家又不会有影响,贾家照理不会对侯姑姑如何,也就瞒着了。
  便是后来侯姑姑过世,张家也没有多想,毕竟女子难产而亡太常见了。
  直到唐明月闹出迎春被苛待的事,张家这才后知后觉的知道贾家比他们想的还要恶劣,那就是个吃人的魔窟,这才将张氏的种种告诉了侯家。
  随后,张家人也开始试着接触贾琏,张家以前不管贾琏不是张家人狠心,也不是因为张家仇恨贾家所以迁怒到了贾琏身上,实在是张家对贾琏确实是有心无力。
  张家虽然被赦免了不再是有罪之身,但是张家没了官职,在太上皇在位时张家也不敢露头,只能靠着原本的家产和人脉教书为生。
  日子虽然过得去,但也早就无法与从前相比了,连想给自家女儿讨个公道都没有办法,更别提照拂自家那可怜的外孙。
  张家想着贾琏是荣国府的嫡长孙,贾赦一直没生下第二个嫡子,贾家对待贾琏总不会太差。
  所以哪怕是为了贾琏好,让贾家记不起贾琏有一个差点获罪的母家,张家也没有积极接触贾琏。
  等到张家知道贾家还能更无耻时,张家才急了,赶紧想办法联系贾琏。
  可惜,张家还是过来的太晚了,贾琏早就被教的移了品行,只把张家当成找他打秋风的破落户,根本不愿意认张家。
  这也就罢了,贾琏对于张家人口中说的自己母亲的死因根本不相信,一心挂念着贾家的名声,居然反过来警告张家不要乱说话,否则他不会客气。
  更气人的是,贾琏明明在张家人口中知道了张氏的祭日,偏偏在贾家提出在张氏祭日那一天给他成亲,这人居然就这么答应了!
  张家知道这个消息是彻底放弃了这个外孙,本来张家对贾琏便是爱屋及乌,结果这个乌都不尊敬“屋”,张家人自然也就放弃了贾琏。
  所以明明张家在新帝继位后已经回到了朝堂,还进入了礼部和御史台这样清贵的地方,但仍旧没有管贾琏这个外甥就不意外了。
  恐怕除非贾琏以后面对了生死大难,否则张家都只会当张氏这辈子没这个儿子。
  迎春虽然不知道这里面发生的种种事情,但她为了生存从小就会察言观色,从侯晗茵的神色中看到了答案。
  迎春叹了口气,“有时我真羡慕四妹妹,果然只有她看的最明白,这整个贾家果然是烂透了。亏我还整日盼着忘情超脱,到底不如四妹妹有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