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短短几句如晴天霹雳,许子承一个趔趄,差点没坐正从椅子上瘫到地上去,江湖中藏龙卧凤奇闻异事数不胜数,叶晓刚才称其为前辈,当许子承见人后以为是一时口误,但今日得见他定毕生难忘,于是一脸惊恐万状地回答:“满意,满意,方才有眼无珠还请前辈见谅。”
“哈哈哈哈……”
窦仙儿当庭大笑,毫不避讳前辈之名,而叶晓也不掩饰自己对许子承的无声揶揄,可惜了老二跟老四无缘一睹许子承的“款款风度”,那一定比百姓城内的戏曲还好看。
此时窦原闻声而来,他也与那四十不惑的阔形斧汉并无二异,走起路来衣中带风,有了一次的教训,许子承便谨慎些许道:“见过前辈,不知您……”
既然窦仙儿这般模样都已四十有余,那这看似四十的爹,难保不会已经修成那鹤发嶙峋的半道仙人了吧?
窦原脾性憨厚,他呵呵笑道:“三当家不必如此,窦某愚笨,未能习得舍妹的童颜之术,惭愧惭愧。”
许子承听罢难免如释重负,看来他这个前朝廷之人若想深谙江湖之道,为时尚早,尚早。
戏台搭建完备,“开幕”的二人也已经来齐,万事俱备,只欠“猎商今夜入山”之东风,窦仙儿脚下一跨便随势倒入身旁扶椅中,她开门见山就问:“既然少主叫我们来,想必一切都准备好了,不知您是要我二人唱到什么程度?”
叶晓的酒杯置地有声,“满堂喝彩。”
窦仙儿随即痛快道:“好,求之不得!”
几人在此又待了几个时辰,方才离开。
——
许子承临去之时的语气颇有些语重心长,“终于到了这一天了……”但他登时改口又道:“哎对了,我是不是要把这些事都告诉他们?”
谈及老二跟老四,叶晓也已经腹诽一整天了,“所以他们到底去哪了?”
“没去哪,就是让我告诉你都在养伤,我呢,就是个传话筒。”
四当家说自己养伤,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二当家孙处的“养伤”……就是无可厚非了。
叶晓顿时如鲠在喉,一张脸尽是苦涩,“……额,他还记着呢?”
许子承又一摊手:“可不嘛,得亏那天是他在,要是老四……可能跑得比我还快,要不你找个机会让他也砍你一刀?”
话不投机半句多,叶晓的眼神一时如有几道寒光迸发,看来玩笑是不能乱开,许子承见机就要撤退:“看来现在是没啥事了,你看饭点已过,民以食为天,那我就先走啦!”
许子承健步如飞,一溜烟儿已经没了人影,叶晓无言,得亏只是砍了一刀,但凡多来几刀,照孙处有仇必报的脾性,这事就没完。
……
齐云堂的露天院前花朝月夕,旁门四开绿植葱茏,盈盈日光,生机四溢,叶晓却在与之相较光线黯淡的屋内,正门敞开向外,一个人吃着饭,规规矩矩,不出声响,不远处的桌上便摆
着那个还未打开的盒子。
接着他便越吃越快,一筷接一筷分明不想再细嚼慢咽,甚至碗筷也被他搅得铛铛作响,最后叶晓“啪”的一声,将那双筷子拍在了桌上,和那没吃到底的瓷碗一放,就起身去取佩剑了。
瓷碗还在桌上转了几圈才落实,桌上的菜不是动了几口,就是还没动。
饭后运动是叶晓长久以来的习惯,他要在庭前练剑。
伊始剑生重影呼呼有声,气势势如破竹身法更是难以捉摸,可随之寥寥几招过去,叶晓的气息开始不稳,落步杂乱无章的姿态更是一览无遗。
忽然有个人的声音出现在他的脑海里:“真好啊,我也想学剑法,阿晓。”
“哐——!”
他的佩剑像离弦之箭般飞了出去,不偏不倚地插在屋檐下的门框上,还嗡嗡作响。
“孟卓!孟卓!来人,来人!把他给我叫来!”
叶晓在院子里大发雷霆,迂回奔走的暴躁劲和炸毛的老虎无甚区别。
正守在大门处的青衣卒满脸痛苦地看向同伴,后一心赴死似的奔了进去,他站在距离叶晓极远处,支吾道:“大、大当,少主……孟大哥他,已经下山了。若您有事吩咐不如等回头属下转告?”
半晌无言,叶晓身立烈阳下更是一动不动,青衣卒虚汗直冒,他发誓下回在齐云堂门前站岗一定多吃几碗饭,免得还得强作镇定掩饰自己手抖腿抖。
过了一会叶晓才出声:“没事了,你去把碗碟撤了吧。”
他的语气极其平静,波澜不惊,好似无事发生
“嗳、嗳,是!”
青衣卒几乎要喜极而泣,差点没惊呼一声。他惊魂未定完事又回来守门,想到未雨绸缪一事,便悄悄道:“你说我们去请二当家……”
同伴蓝衣卒道:“别吧,以二当家的脾性可能要先打断你我的腿……”
“那也是哈,可一想到上次铁牙在这守着现在还躺着我就心有余悸,要不……还是去叫一声苏姑娘吧,她毕竟还是跟在少主身边长大的。”
“对对,那我这就……哎,你说苏姑娘对少主……”
青衣卒一拍蓝衣卒的后脑勺,赶紧制止话题:“你还要不要命了?”
“要要要,我这就去!”
……
——
夏日苦闷,下山之路也尤为艰难,山路崎岖更是十八弯,林间枝繁叶茂古木参天,植被错综复杂寻常皆有一人之高,而与之相存的又是蚊虫满天闷热难耐,这等严实漫山遍野,倘若非深谙山林之人顷刻间就要迷失于其中。
孟卓走在前头带路,似乎为了照顾清河的脚程他赶得很慢,两刻一小歇,半个时辰一大歇,大半天过去了这还没过半山腰。
此时清河再次瘫在地上,喘气道:“还有、还有多久才到下一个过山穴啊……哈,太热了我不行了。”
阿镜急忙去递水壶,也问道:“是啊孟大哥,我可怜的少爷,走起路来已经一晃三摇了……”
清河揣着水壶满眼怨恨地盯住阿镜,真是一心为主,半句话都兜不住。阿镜只好埋头不出声了。
孟卓不紧不慢地解释道:“公子勿急,再向那边下了梯道就是了,后面的路会顺畅些许。”
清河瞟了一眼孟卓所指的方向,那一片不止是陡,是很陡,需要扶树如坐滑梯般的陡。
下坡之途可说是千辛万苦,等到了下一个过山穴,清河已几乎是连滚带爬了。
日头西斜,距离天黑仅剩两个时辰,但每到一个过山穴,孟卓都会离开一小段时间,这回亦是如此,他刚回来。
一踏入阴凉叫人心静的过山穴内,孟卓便看见清河主仆二人正在吃干粮,而清河的面目尤其狰狞,整张脸只让人看见了四个字:味同嚼蜡,阿镜倒是大快朵颐,吃得特开心。
孟卓恰好从外头采了一包鲜果回来,只是他尚未开口,清河便已经扑了上去:“孟大哥!你就是救世主啊!来来来,我们换吧。”
“哈哈公子过奖,这种果子山上到处都有,拿去吧,我还不饿。”
清河欣然接过那包鲜果,欢喜之情实难用只言词组来形容,这么多天的粗茶淡饭尚有可圈可点之处,但那硬邦邦的干粮可就是难以下咽了。
不过他还未转身回头,不经意却瞥到了孟卓脚边的鸟毛。
“你们就先在这歇着吧,我还得去采些防虫草,之前的味道差不多散了。”
清河微微颔首莞尔,但当孟卓刚出了过山穴后,他此刻又已没了胃口,走到孟卓方才待过的地方,然后俯身拣起那片从孟卓身上掉下来的,本应不该出现的鸟儿的青色绒毛。
“阿镜,我记得你在府里替我养了一段时间的鸟,现在考考你,除了鸽子你知道什么样的鸟最适合传信吗?”
阿镜马上脱口而出:“飞得极快的!”
“废话。”
“悄无声息!”
“还有吗?”
但这回阿镜只能憨厚地笑笑:“少爷,你是不是想罚我把青引喂死那事……我错了嘛谁知道它不吃……”
一提此事清河整个人登时抖三抖,他养过一对西域极品信鸟,那对信鸟一生只会认另一只的方向,此消彼失永不背弃,青引被阿镜这个二憨一喂死,青却当天就去了。
为此清河差点没气晕身亡,阿镜也被清父罚跪了三天三夜,但看在阿镜是清河亲自捡回来的份上才得以被宽恕,否则一跪完他就要卷铺盖走人了。
此时阿镜还恬不知耻好似浑然不知事情的严重性,那般淡然地说出口,清河已在心里吐了一尺血。
所以他莞尔一笑道:“好阿镜~你去死。”
“……少、少爷,你好可怕。”
清河所拾起来的鸟的绒毛,确实是西域被赋予自由信仰之意的信鸟,格桑勒的绒毛,它们体格娇小身形秀美,飞起来速度极快只能捕风捉影,而且它们还懂得如何在野外伪藏,因格桑勒的信从未被人拦下过,不仅人人垂涎其价值甚至还有人因其秀美而一掷千金,在中原是极其稀有的存在。
“哈哈哈哈……”
窦仙儿当庭大笑,毫不避讳前辈之名,而叶晓也不掩饰自己对许子承的无声揶揄,可惜了老二跟老四无缘一睹许子承的“款款风度”,那一定比百姓城内的戏曲还好看。
此时窦原闻声而来,他也与那四十不惑的阔形斧汉并无二异,走起路来衣中带风,有了一次的教训,许子承便谨慎些许道:“见过前辈,不知您……”
既然窦仙儿这般模样都已四十有余,那这看似四十的爹,难保不会已经修成那鹤发嶙峋的半道仙人了吧?
窦原脾性憨厚,他呵呵笑道:“三当家不必如此,窦某愚笨,未能习得舍妹的童颜之术,惭愧惭愧。”
许子承听罢难免如释重负,看来他这个前朝廷之人若想深谙江湖之道,为时尚早,尚早。
戏台搭建完备,“开幕”的二人也已经来齐,万事俱备,只欠“猎商今夜入山”之东风,窦仙儿脚下一跨便随势倒入身旁扶椅中,她开门见山就问:“既然少主叫我们来,想必一切都准备好了,不知您是要我二人唱到什么程度?”
叶晓的酒杯置地有声,“满堂喝彩。”
窦仙儿随即痛快道:“好,求之不得!”
几人在此又待了几个时辰,方才离开。
——
许子承临去之时的语气颇有些语重心长,“终于到了这一天了……”但他登时改口又道:“哎对了,我是不是要把这些事都告诉他们?”
谈及老二跟老四,叶晓也已经腹诽一整天了,“所以他们到底去哪了?”
“没去哪,就是让我告诉你都在养伤,我呢,就是个传话筒。”
四当家说自己养伤,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二当家孙处的“养伤”……就是无可厚非了。
叶晓顿时如鲠在喉,一张脸尽是苦涩,“……额,他还记着呢?”
许子承又一摊手:“可不嘛,得亏那天是他在,要是老四……可能跑得比我还快,要不你找个机会让他也砍你一刀?”
话不投机半句多,叶晓的眼神一时如有几道寒光迸发,看来玩笑是不能乱开,许子承见机就要撤退:“看来现在是没啥事了,你看饭点已过,民以食为天,那我就先走啦!”
许子承健步如飞,一溜烟儿已经没了人影,叶晓无言,得亏只是砍了一刀,但凡多来几刀,照孙处有仇必报的脾性,这事就没完。
……
齐云堂的露天院前花朝月夕,旁门四开绿植葱茏,盈盈日光,生机四溢,叶晓却在与之相较光线黯淡的屋内,正门敞开向外,一个人吃着饭,规规矩矩,不出声响,不远处的桌上便摆
着那个还未打开的盒子。
接着他便越吃越快,一筷接一筷分明不想再细嚼慢咽,甚至碗筷也被他搅得铛铛作响,最后叶晓“啪”的一声,将那双筷子拍在了桌上,和那没吃到底的瓷碗一放,就起身去取佩剑了。
瓷碗还在桌上转了几圈才落实,桌上的菜不是动了几口,就是还没动。
饭后运动是叶晓长久以来的习惯,他要在庭前练剑。
伊始剑生重影呼呼有声,气势势如破竹身法更是难以捉摸,可随之寥寥几招过去,叶晓的气息开始不稳,落步杂乱无章的姿态更是一览无遗。
忽然有个人的声音出现在他的脑海里:“真好啊,我也想学剑法,阿晓。”
“哐——!”
他的佩剑像离弦之箭般飞了出去,不偏不倚地插在屋檐下的门框上,还嗡嗡作响。
“孟卓!孟卓!来人,来人!把他给我叫来!”
叶晓在院子里大发雷霆,迂回奔走的暴躁劲和炸毛的老虎无甚区别。
正守在大门处的青衣卒满脸痛苦地看向同伴,后一心赴死似的奔了进去,他站在距离叶晓极远处,支吾道:“大、大当,少主……孟大哥他,已经下山了。若您有事吩咐不如等回头属下转告?”
半晌无言,叶晓身立烈阳下更是一动不动,青衣卒虚汗直冒,他发誓下回在齐云堂门前站岗一定多吃几碗饭,免得还得强作镇定掩饰自己手抖腿抖。
过了一会叶晓才出声:“没事了,你去把碗碟撤了吧。”
他的语气极其平静,波澜不惊,好似无事发生
“嗳、嗳,是!”
青衣卒几乎要喜极而泣,差点没惊呼一声。他惊魂未定完事又回来守门,想到未雨绸缪一事,便悄悄道:“你说我们去请二当家……”
同伴蓝衣卒道:“别吧,以二当家的脾性可能要先打断你我的腿……”
“那也是哈,可一想到上次铁牙在这守着现在还躺着我就心有余悸,要不……还是去叫一声苏姑娘吧,她毕竟还是跟在少主身边长大的。”
“对对,那我这就……哎,你说苏姑娘对少主……”
青衣卒一拍蓝衣卒的后脑勺,赶紧制止话题:“你还要不要命了?”
“要要要,我这就去!”
……
——
夏日苦闷,下山之路也尤为艰难,山路崎岖更是十八弯,林间枝繁叶茂古木参天,植被错综复杂寻常皆有一人之高,而与之相存的又是蚊虫满天闷热难耐,这等严实漫山遍野,倘若非深谙山林之人顷刻间就要迷失于其中。
孟卓走在前头带路,似乎为了照顾清河的脚程他赶得很慢,两刻一小歇,半个时辰一大歇,大半天过去了这还没过半山腰。
此时清河再次瘫在地上,喘气道:“还有、还有多久才到下一个过山穴啊……哈,太热了我不行了。”
阿镜急忙去递水壶,也问道:“是啊孟大哥,我可怜的少爷,走起路来已经一晃三摇了……”
清河揣着水壶满眼怨恨地盯住阿镜,真是一心为主,半句话都兜不住。阿镜只好埋头不出声了。
孟卓不紧不慢地解释道:“公子勿急,再向那边下了梯道就是了,后面的路会顺畅些许。”
清河瞟了一眼孟卓所指的方向,那一片不止是陡,是很陡,需要扶树如坐滑梯般的陡。
下坡之途可说是千辛万苦,等到了下一个过山穴,清河已几乎是连滚带爬了。
日头西斜,距离天黑仅剩两个时辰,但每到一个过山穴,孟卓都会离开一小段时间,这回亦是如此,他刚回来。
一踏入阴凉叫人心静的过山穴内,孟卓便看见清河主仆二人正在吃干粮,而清河的面目尤其狰狞,整张脸只让人看见了四个字:味同嚼蜡,阿镜倒是大快朵颐,吃得特开心。
孟卓恰好从外头采了一包鲜果回来,只是他尚未开口,清河便已经扑了上去:“孟大哥!你就是救世主啊!来来来,我们换吧。”
“哈哈公子过奖,这种果子山上到处都有,拿去吧,我还不饿。”
清河欣然接过那包鲜果,欢喜之情实难用只言词组来形容,这么多天的粗茶淡饭尚有可圈可点之处,但那硬邦邦的干粮可就是难以下咽了。
不过他还未转身回头,不经意却瞥到了孟卓脚边的鸟毛。
“你们就先在这歇着吧,我还得去采些防虫草,之前的味道差不多散了。”
清河微微颔首莞尔,但当孟卓刚出了过山穴后,他此刻又已没了胃口,走到孟卓方才待过的地方,然后俯身拣起那片从孟卓身上掉下来的,本应不该出现的鸟儿的青色绒毛。
“阿镜,我记得你在府里替我养了一段时间的鸟,现在考考你,除了鸽子你知道什么样的鸟最适合传信吗?”
阿镜马上脱口而出:“飞得极快的!”
“废话。”
“悄无声息!”
“还有吗?”
但这回阿镜只能憨厚地笑笑:“少爷,你是不是想罚我把青引喂死那事……我错了嘛谁知道它不吃……”
一提此事清河整个人登时抖三抖,他养过一对西域极品信鸟,那对信鸟一生只会认另一只的方向,此消彼失永不背弃,青引被阿镜这个二憨一喂死,青却当天就去了。
为此清河差点没气晕身亡,阿镜也被清父罚跪了三天三夜,但看在阿镜是清河亲自捡回来的份上才得以被宽恕,否则一跪完他就要卷铺盖走人了。
此时阿镜还恬不知耻好似浑然不知事情的严重性,那般淡然地说出口,清河已在心里吐了一尺血。
所以他莞尔一笑道:“好阿镜~你去死。”
“……少、少爷,你好可怕。”
清河所拾起来的鸟的绒毛,确实是西域被赋予自由信仰之意的信鸟,格桑勒的绒毛,它们体格娇小身形秀美,飞起来速度极快只能捕风捉影,而且它们还懂得如何在野外伪藏,因格桑勒的信从未被人拦下过,不仅人人垂涎其价值甚至还有人因其秀美而一掷千金,在中原是极其稀有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