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女领主 第41节
  像是画家们,就非常喜欢开工前来尼斯、托斯卡纳等地采购,因为颜料往往既珍贵、又小众,在他们工作的地方很难买到、买齐全。
  就在尼斯城的百商百业中,梅切莉大街的某个行当似乎并不出奇——这里集中的商家主要是卖布料、金边皮革、武器,以及书籍的。事实上,此时的梅切莉大街可能是整个西方世界最大的书籍集散地了。
  此时西方世界的书籍还基本都是抄写出来的,印刷术尚未传来。而一开始, 抄写这份工作基本由修道院垄断,毕竟只有宗教方面需要大量抄写书籍。而且恰好修道士是一群过着与世隔绝生活,有充足时间做抄写工作的人……至少那个时代是这样的。
  之后, 抄写员就不局限在修道院了,只要哪里有贵人需要抄写员,他们就会出现在哪里。简单来说,这就是某人有抄书的需求了,会请抄写员来家里工作。但直到这时候,也很难围绕书籍产生一个产业。
  不过随着人们对书籍的需求越来越大,也不在局限于宗教典籍,这个图书市场终于发展到了商人加入其中的地步。
  这上面,梅切莉大街的书商是首开先河的群体之一,他们会和很多抄写员、袖珍画画家合作,指定抄写书籍,放到书店售卖。嗯,也接受客人的订单,然后给抄写员派工作——顾客固然可以直接找抄写员,可他们不清楚行情,拿不到书商的价格,还不了解抄写员的水平。
  很可能花的钱更多,还不稳妥。
  另外,梅切莉大街的书商也普遍做二手书生意,这不奇怪,即使是后世,二手书生意也规模不小。而在此时,书籍是尤其珍贵的东西,哪怕对贵族都是如此。这样的话,一本书并不会因为换了一个主人而价值降低,决定一本书价格的只有内容,以及保存情况。
  洛伦佐是梅切莉大街的一家书商,就和街上其他书商一样,他的店铺门外就摆着书架。书架上是他店中可出售书籍的目录或扉页,用以招徕顾客。而走进他的书店,首先看到的是正对面的大柜台,按平常的情况,这时候他就应该在柜台后,但他偏偏不在。
  他在店内的一个架子旁,监督伙计整理一批刚刚收来的旧书。这来自某个挥霍无度的败家子,在继承家财后,他以很快的速度消耗掉了曾祖父到父亲,三代积累的财富。到现在,店铺、城外的土地、股份等大宗都卖掉了,就该轮到家里的小件了,这些书不过是其中之一。
  “小心一点儿……这都是很珍贵的书卷,大多是羊皮卷、牛皮卷,其中还有两百年前的……”洛伦佐看着伙计将书按照一定分类放到书架上,书口朝外,整整齐齐,点了点头。
  此时的书籍和后世不太一样,装帧好的书籍摆上书架时并不是书脊朝外,而是书口朝外的。不过书口上也会有书名和作者名,倒也不用担心不方便查找。
  “希望这个月的顾客会多一些……”洛伦佐扭头看向另一面书架,那儿放的是新抄写的书。
  不同于旧书都是装帧好的,新书往往是散页。用大大的深蓝色信封装着,一袋一袋紧紧挨着存放,只有一边的小吊牌能说明信封里装的是哪本书……这些书等待着顾客决定要如何装帧,他们可以让书店帮忙装帧,也可以自己拿回家‘diy’,当然,前者是要花钱的。
  忽然,店铺进入了几位顾客,只不过很可惜,他们虽然也感兴趣地看了看粘在门框上的待售目录表,但还是很快收回了目光。之后他们看了看墨水瓶、羽毛笔等文具,没多久就选好了自己所需商品——此时的书店兼做文具店是很正常的。
  这固然也是一笔生意,而且此时的文具同样是精英商品,便宜不了,但依旧和书籍没得比。
  洛伦佐送走了顾客,可惜地叹了一口气。然后就准备去柜台后,将刚刚这笔生意记账,并在心里计划着要给时常来往的顾客寄推荐信——店里最近新抄好的书,还有收购的二手书,不能只指望顾客们自己来发现,也得主动出击。
  主要还是书商是个重资产行业,没有足够的财力,书店根本不能有多少书。而一间没多少书的书店,要怎么开门做生意?
  洛伦佐又刚刚收购了这一批价值不菲的二手书,周转压力更大,也需要这个月多做成几笔生意回一些本钱。
  当洛伦佐记完账,开始写第一封信时,又有人走了进来。虽然有伙计照管生意,但洛伦佐还是下意识抬起头来看了一眼,就这一眼让他停下了手里的羽毛笔,将羽毛笔重新插回了笔架上。
  “安德里亚?真没想到会在这时候见到你,我以为你还在瓦松呢……”洛伦佐有些不自在地动了动。
  洛伦佐和安德里亚算是远房亲戚,两人有同一个曾祖父。不过,真正让洛伦佐面对安德里亚不自在的原因,是安德里亚乃是洛伦佐的债主——洛伦佐也不是一开始就做书商的,很早之前他是一个跟船跑货的海商。
  这个时代做海商,风险是巨大的,一次货船出事,就可能多年积累付诸流水。洛伦佐就很倒霉地遇上了那样的事儿,但他好歹没倒霉到底,保住了命……之后回到尼斯,还债,破产,甚至有一段时间他还沦为了‘耻辱乞讨者’。
  说是‘耻辱’,实际上本城居民,甚至政府,已经足够优待这群人了。这群人可不是普通的乞丐,他们往往有着很不错的出身,自己也曾经营一份有前途的事业。只不过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朝意外,如洛伦佐那样就破产了。
  他们这样的人格外能引起尼斯中上层阶级的同情,因为这些人出身和他们差不多,曾经的状态也像。换句话说,如果哪一天他们不走运,遇到同样的意外,也会陷入一样的境地。
  大约是同情,以及为未来可能沦落如此境地兜底,‘耻辱乞讨者’就诞生了。这些人有专门发放的制服,将整个人完全笼罩在黑袍子里,连脸都遮住了。这样可以确保他们不会被熟人认出来,伤害自尊心。
  另外,他们可以乞讨时不发出声音,也是为差不多的理由——熟悉的声音也可能被认识的人听出来。
  种种措施,既是为了保护自尊心,也是防止将来东山再起后,为今日之事尴尬……考虑到这些人都有眼界知识,有人脉关系,只是暂时落难,东山再起的可能性还是很高的。
  洛伦佐当初做‘耻辱乞讨者’也只有两个月时间,很快就度过了最困难的一段时间。但之后要他再次从事海上贸易,主要是给别的海商帮忙,他又不愿意了——那次海难将他吓坏了,他对大海有了难以突破的恐惧。
  于是思来想去,他选择了在尼斯开一家店。或许挣得不多,可他经过海难之后,更想要安稳生活。
  至于开什么店,他其实没什么选择的余地。当时刚好他的岳父去世,他的岳父只有两个女儿,他的妻子因此收到了一笔遗产——岳父将店铺留给了洛伦佐的妻子,将宅邸和宅邸里的东西留给了另一个女儿。
  这其实也是考虑到了洛伦佐的情况,他现在正需要重新开始一份事业。
  是的,洛伦佐的岳父就是梅切莉大街的一位书商……虽然洛伦佐大可以用这间店铺重做别的生意,但做生不如做熟。利用岳父留下的人脉继续经营书籍生意,可比没头没脑再找别的生意稳妥。
  只不过,书籍买卖确实是一桩重资产生意,当时为了运转起来,洛伦佐向安德里亚这个远房堂兄借了一笔钱。如今书店的生意逐步走上正轨,但当初那笔钱也才还了1/3不到。并且在可预计的未来,很长时间内都没法还清。
  因为这件事,面对安德里亚,洛伦佐总是有些不自然的。
  安德里亚主动走到柜台前,和洛伦佐握了握手:“是的,前几天我回来了,一直在忙行会的事儿……我是说,我们可以谈谈吗?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我需要你的帮助。”
  洛伦佐不知道会是什么事,但还是将安德里亚带到了后面的小房间,那是一个会客厅兼休息室。偶尔可以招待一些特殊的、需要空间细谈的顾客,大多数时候,则是洛伦佐不方便回家时,在这儿小憩。
  洛伦佐和安德里亚进入会客厅坐下,伙计很有眼力地端了一些兑水葡萄酒来,就立刻退了出去,将空间留给两人。
  安德里亚没有寒暄太多,几乎是立刻说道:“你或许听说了,尼斯制镜业遭遇了重大危机——布鲁多制造了一种大型平面镜,完全压倒了尼斯的产品,二者甚至不具备可比性……我们的匠师压根儿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其实洛伦佐根本不知道这件事,这个消息现在为止,还只在制镜、制玻璃的圈子里流传。尼斯其他人,又不会主动关心这些,自然也就不知道了。不过现在安德里亚都这样说了,洛伦佐也不好意思说自己不知道,所以只是沉默着,仿佛是一种默认。
  洛伦佐还想起安德里亚的产业,记得他有很大一部分钱都投资到了制镜业中……然后就有些担心起来。既为安德里亚这个朋友、亲戚的境况担心,也为自己担心。在安德里亚财务情况恶化时,尽快回收别人的欠账是很有可能的,而他现在可还不了钱……
  安德里亚见洛伦佐不说话,又话锋一转,说:“洛伦佐,我记得你过去做海商时,曾帮助过共和国打探消息。”
  “是,那只是普通的信息收集、整理……国内的海商基本都会从议会得到这个任务。”洛伦佐有点儿明白安德里亚想要他帮什么忙了,下意识推辞。
  “是的,几乎每一个海商都有这个任务,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像你一样,做的那么好。自从你不做海商了,议会的朋友还和我抱怨,再没有一个像你那样能干的船长了。总能穿过重重障碍,带来他们需要的情报。”安德里亚加重了一些语气。
  没错,所有尼斯的海商都是他们的‘间谍’。当然,说是间谍或许太‘严重’了,很多就是将自己听到、看到的报告一下而已,都不用主动探听什么消息的。当初洛伦佐也是‘间谍’一员,只不过相比起自己的同行们,他属于是干得很出色的那种。
  他当时干的那么好,除了他本人确实有些天赋外,主要还是为了利益吧。对能带来重要情报的海商,尼斯共和国当然也不会吝啬回报……那些年,洛伦佐的生意做得那么顺利,与其说是因为他善于经商,还不如说是他善于获取情报。
  “哦,议员们实在是太客气了。”洛伦佐能说什么呢?只能干巴巴地回应道。
  “直说吧,玻璃行会想要雇你做我们的商业间谍,去一趟特鲁瓦。”安德里亚最后捅破了窗户纸,不给洛伦佐再逃避的余地了。
  洛伦佐还想挣扎一下:“可是,这和为国家收集情报不太一样,这需要弄到非常具体的技术。这方面我根本不懂,我做不到的……你们应该去找专业的商业间谍,我想这对你们来说并不难。”
  “是的,所以我们为你雇了一个助手,他做过商业间谍,而且对玻璃、制镜都有一定了解。”安德里亚点点头说道。
  两人对视良久,还是洛伦佐终于支持不住,叹了一口气:“好吧……但我必须得说,你和你的行会不能抱太大希望,相比起成功,失败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哦,关于这一点我们是有心理准备的,过去派商业间谍的记录表明,一次就成功的可能性极低。就算这次失败,我们还可以继续。”
  只是如果继续的话,可能主导者就不是安德里亚了。
  布鲁多巨镜’的影响力还没有扩展、发酵,他的身家还在那里,他在行会内也远未到边缘化的时候。可时间长了,一切总会为人所知,他的产业估值会变,甚至工坊营业额也会变——当然会变,能做大镜的特鲁瓦,将来肯定会做小镜子。而一旦他们开始做小镜子,尼斯的制镜工坊要怎么和他们争?安德莉亚的工坊还要怎么开张营业?
  “你不会为今天的决定后悔的,行会不会亏待你。哪怕没能成功带回什么,也有一笔报酬。可一旦真的带回了制镜技术,你就发达了……书店的事儿也不用担心,你的伙计们很能干。”
  洛伦佐心里苦笑……看得出来,安德里亚很重视这件事,居然还安慰了他。要知道,一直以来安德里亚并不是一个会体贴人的家伙,除非很有必要。
  就这样,只大概了解了一些基本情况,很快洛伦佐就和行会雇的另一个商业间谍踏上了去往特鲁瓦的路——其实还有两个雇的伙计,但他们并不知道此行的实情,真当这一次是去赶特鲁瓦的冷集市的。
  “说实话,我不太明白,即使以最快的速度赶往特鲁瓦,我们也只能赶上特鲁瓦冷集市的尾声了……”随行的伙计不太明白现在的情况,进入瓦松境内后,还谈起过这个疑惑之处。
  “听说并不是专为了特鲁瓦冷集市……洛伦佐先生是书商,他是为了一批书籍才去特鲁瓦的。听说是一位旅居在特鲁瓦的本国富商去世了,遗产中有一大批书籍,全部留给了洛伦佐先生的一位表亲。那位先生对此没什么兴趣,所以委托洛伦佐先生去接收。”
  “虽然跑这样一趟很辛苦,但好处也很大。那位委托人表示,那些书籍洛伦佐先生只要按照市价一半算账就行——另外,洛伦佐先生大概也是想借此机会去一趟西岱,看看能不能做成一桩买卖吧。西岱的学校很多,每年都有新的学术书籍出现,这些是连尼斯都没有的。”
  此时西方世界有两个学术教育中心,其中之一就是西岱。每年有大量的年轻人去西岱求学,学者自然也很多。由此带来的就是书籍交易频繁,工具书、课本之类的书籍常出新的。要说书商去西岱看看,有什么畅销书,也很合理。
  虽然此时的‘畅销书’和后世的畅销书绝不是一个维度的……此时一本书能被抄写过几十个副本就算极为畅销了,哪怕是课本也是如此。
  “别太担心了,洛伦佐先生。”在离特鲁瓦不远的旅店内,‘助理’为他倒了一杯兑水葡萄酒:“我们明天就能抵达特鲁瓦——您是第一次做商业间谍,所以觉得紧张吗?完全没必要,就当自己是个普通书商就行了。”
  洛伦佐不自然地笑了笑:“我只是,嗳!完全不知道从哪儿着手……过去其实只要按部就班就好了,不需要太过深入。可是这一次,是一定要非常深入,才能得到需要的情报——这很不容易,对吗?”
  做过几次商业间谍,这方面称得上有经验的‘助理’笑了笑:“多来那么几次就习惯了,没有想象的那么难。您会觉得困难,是因为安德里亚先生给了您很大的压力。事实上,哪怕是最成功的商业间谍,多数时候也得面对失败。如果每一次都这么害怕失败,失败后又极其沮丧,那我们也太难了!”
  “就当这是一份普通的工作,正常谈生意,能够一次成功当然很好,但失败也没什么,等下一次就好了。”‘助理’劝慰洛伦佐。
  虽然知道对方说的是对的,但洛伦佐始终无法放轻松。正如这位专业的商业间谍说的那样,是安德里亚给了洛伦佐太大压力。普通的商业间谍,能成功就是中大奖,而众所周知,中大奖一辈子也碰不到一次,‘谢谢惠顾’却像是最坚实不过的日常。
  一般,一个商业间谍一辈子,能做成那么一次,得到的奖励就足够后半生优越舒适了。
  因此,每次出门做商业间谍,他们的心态其实比想象中平和。只要做好预期管理,不用担心失败,他们的日常其实和普通行商没什么不同。
  洛伦佐却没法像对方那样……虽然安德里亚没有说更多,但他完全明白安德里亚的意思——一旦他没法从特鲁瓦得到一些东西,安德里亚的玻璃镜产业就要完蛋了。之后不管尼斯的玻璃镜产业怎么样,反正安德里亚是没法坚持下去,等待下一个黎明的。
  而一旦他的情况不好,放给洛伦佐的债,那就是立刻收回,没得商量。
  如果不是这样,洛伦佐根本没可能那么轻易就被说服出这一趟远门。虽然这不是出海,还在洛伦佐忍受范围内,可他现在真的只想过那种最稳妥的、十年如一日的生活——这大概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实例吧。
  第60章 穿越中世纪060
  就像预计的那样, 洛伦佐一行赶到特鲁瓦时,今年的特鲁瓦冷集市已经进入尾声。就连最后的‘杂货市’,也只有最后两天了。
  不过即使是最后两天, 也有不少商人在抓紧时间进行今年最后一次‘布鲁多集市’。这估计也是他们今年最后一次忙碌——现在都12月了,再有两三个礼拜就过圣诞节了!而哪怕是最忙碌的商人,这时候也得尽可能找个地方过节休息,一切等明年再说。
  就像之前说好的那样, 洛伦佐等人先找上了那位旅居特鲁瓦的尼斯商人的律师,出示委托书后, 终于见到了那批书籍——这件事本身是真的, 真的有个尼斯商人去世,将自己的书籍全都留给了自己远在家乡的侄子。
  只有这样的真人真事,才不容易引起人怀疑……他们是商业间谍,选择了特鲁瓦冷集市快要结束的时候来,没有一个过得去的理由,就会很扎眼。别的时候也就算了 , 眼下特鲁瓦刚刚以‘穿衣镜’名声大噪,他们当然会有防范商业间谍的意识。
  一边接手那些作为遗产的书籍,一边理所当然的,他们去到了集市上看热闹。毕竟是声名远扬的‘布鲁多集市’呢,作为远道而来的商人,来看不出奇,不来看才显得奇怪。
  这时候,洛伦佐和‘助理’倒是不着急立刻去打听特鲁瓦玻璃镜的消息了。他们都是有经验的人, 知道做间谍并不意味着要‘快’。或者说,越是紧急的事,越需要他们保持定力, 波澜不惊。
  洛伦佐是第一次来‘布鲁多集市’,虽然感慨于这里的热闹,但因为没有深入了解,倒是看不出来这和普通集市太多的不同——最多就是觉得货物格外多,守着店铺和货摊的老板都很光鲜,这不多见。
  要知道,普通集市上摆货摊的小商人,其实并不比城市工人更有钱,他们也是风里来雨里去,挣个辛苦钱而已。
  逛着逛着,他就看到了一家门面崭新,生意格外火爆的店铺。
  ‘生意火爆’在布鲁多集市上不多,他们毕竟主要做批发生意,那肯定没有零售的热闹。但往往‘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一份订单就足够让人挣得盆满钵满了……所以,一家生意火爆的店铺出现在特鲁瓦集市上?
  洛伦佐是出于好奇张望起来的,商店对面的货摊摊主注意到了,笑着说:“您是来特鲁瓦办事的吗?才来不久么?”
  “您怎么看出来的?”洛伦佐慢慢走到货摊前,发现这是一个专卖头巾、手绢、手套、长袜等奇巧精致玩意儿的货摊,应该是接受零售的。于是眼睛不错看着那些商品,做挑选状:“我来特鲁瓦是受人委托,接手一份遗产,还要给它们估价……昨天才到。”
  “哦,那就难怪了……您是罗兰西人吧?”走南闯北的商人很快从对方的长相和口音判断出了来历,友好地说:“那是特鲁瓦制镜工坊开的商店,虽然巨大的穿衣镜还是只能提前下订单才能得到,但他们趁着这个冷集市推出了很多尺寸小些的玻璃镜,在他们的店铺里就能买到。”
  “啊,您知道特鲁瓦的玻璃镜吗?”毕竟是刚出来的新事物,摊主不太确定洛伦佐是否有所了解。
  “听说过一点儿,我来自尼斯……出发来特鲁瓦时,制镜业正一片哀嚎呢。”
  虽然这么快就听到了玻璃镜相关的事儿,让洛伦佐心中一跳。但他很快表现出了既是不忿,又不算很在意的状态。这对于一个并非是制镜业从业者,却是‘尼斯人’的书商,是合适的。
  不管怎么说,刀砍不到自己身上不知道痛,表现得太愤怒了反而很奇怪。
  “尼斯人?啊,怪不得。”摊主露出了‘理解’的表情,不见得是真的理解,或许只是礼貌一下。
  他见洛伦佐似乎对长袜很感兴趣,还特意翻出几种不同的款式让他细看,作为批发商人,能对零售买家这么用心,真的挺少见的。当然,这应该也和他这会儿不忙有关。
  “您看看这个!您瞧的都是女袜,是打算为谁购买?这些更适合年轻女士,那些更适合年长的女士……”摊主甚至指点了一下:“丝绸的,羊毛的,都是最好的品质。别看我这儿只是个货摊,但我敢说,整个集市也找不见更好的了。”
  “这些都不是工坊出的,而是雇妇女在家做的。她们要顾家,做不了多少,但品质真是没得说。啧啧,我们这个国家的妇女,真是人人都有一双巧手!都说高登兰的妇女擅长手工,刺绣技艺最为精湛。但要我来说,比不上我国的……”
  真是个善谈的人,洛伦佐心里很快下了判断……这正是他以前为了尼斯打听情报时,最愿意遇到的一类人。不需要他说什么,只要稍微提一个话头,对方就会一直说下去,不经意间暴很多讯息。
  “我想给我的妻子、女儿带一些礼物,这些长袜的确和我在尼斯看到的那些不同。”洛伦佐仿佛真只是个普通游客,来特鲁瓦办事,给妻女带一些礼物。
  “嗳!那可真不错,家里总有人等着自己回去,是不是?回到家后,温暖的房子,干净的床铺……我们这些人冒着风霜雨雪操劳,不就是为了这个?”货摊摊主感慨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