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出阳关有故人 第58节
第八十章 贵女(二)
许锦之回到家中时,已是晚上。
许母见他身上带伤,还如此操劳,十分心疼。
房间内,只剩下母子二人时,许母道:“你在宫中时,又来了个宣旨太监,说陛下令你接管整个大理寺,任大理寺卿一职。”
“是。”许锦之应道。
许母拉他坐下,“你这样有出息,你父亲也能含笑九泉了。只是,你还这样年轻,却肩负重任,不要把身体搞垮,阿娘只有你了。另外,登高易跌重,平日里与同僚共事,定要谦逊谨慎,不可妄自菲薄。”
“这些我都知道,阿娘放心。”许锦之应道。
“来,把衣裳脱了,给阿娘看看伤口。”许母说着,就要去解他胸前扣子。
许锦之下意识躲开。
“跟自己的亲娘还害羞什么?我这里有从江南带过来的青草膏药,据说除疤最好用。”许母笑道。
许锦之还是感觉别扭,但到底不忍心拒绝她,于是默默解开扣子,露出受伤那半边肩。
刚才还笑着的许母,看到伤口的一刻,忽然泪光闪烁。
这条疤痕,从肩膀的前侧斜穿到后侧,像一条被太阳晒干的蚯蚓。
“当时,一定很疼吧?”许母轻轻抚摸这条疤痕,哭了一会儿后,又抹干眼泪,起身去拿药。
药拿来后,除了青草膏药,还有一瓶许锦之没见过的药。
许母用手指各沾了一点儿,轻轻涂抹在许锦之的伤口上,许锦之顿觉清凉,不光伤口上又痒又痛的感觉消失大半,连身体的疲累感,也好了许多。
“母亲,你擦的是什么?感觉很舒服。”许锦之好奇地问。
“不过是青草膏,加上薄荷。青草膏缓解了你伤口的不适,薄荷令你提神醒脑而已。”许母答道。
“薄荷?为何闻不见薄荷味?”许锦之奇道。
“哦,那是因为薄荷里添了一味茶树叶磨的粉,将薄荷的味道盖下去罢了。茶叶,本身也能缓解你伤口的不适。”许母回道。
许锦之一愣,“母亲,你懂药理?”
许母替他系上扣子,笑道:“你外祖母祖上,便是行医的,我懂些药理,有什么奇怪?你每日不是忙于读书,就是忙于案子,都忙得忘了你阿娘我,还有这一手吧?”
许锦之感到愧疚。
父亲走得早,自那以后,母亲将所有的关注都投注在自己身上,许锦之时常想逃。他拼命读书,是为了逃离母亲的掌控。后来忙于案子,是为了朗朗乾坤。当他的目光偶尔落到母亲身上时,也只看到她穿红着绿,却忘记她本秀外慧中。
如若不是李渭崖对母亲的感情,激起自己的反思。如若不是此次差些命丧河阳,令他格外珍视身边人,他或许还不曾意识到。
“母亲,我需要你帮我一个忙。”许锦之握住母亲的手,请求道。
另一边。
李渭崖坐在家中,看着案上的圣旨,思绪如疾风骤雨,心中如烈火烹油,久久不能平静。
玉奴和阿虎满脸欣喜,齐声道:“恭祝主人,如愿以偿。”
李渭崖想为自己倒杯凉茶,可抓壶的手,却不停颤抖,他强装镇定道:“只是有了接近那个人的机会罢了,成不成的,还两说。”
玉奴和阿虎对视一眼,笑道:“总归,最难迈的一步,算是迈出去了。”
“是啊。”李渭崖喃喃道:“一开始,选择留在大理寺任职,为的就是这一步。可是当这一步真的到来时,我又觉得像是站在云里,感觉不真切。”
就在刚刚,宫里的宣旨太监,突然来到李家,对李渭崖宣读圣旨,大意是李渭崖跟随许锦之破河阳县令贪墨一案有功,圣人想要见见他。
玉奴心眼儿多,在长安做香料生意的日子里,她也结交了不少贵人,明白长安的规矩。待太监宣读完圣旨后,直接给太监手里塞了一个钱袋子。
太监掂了掂钱袋子的份量,笑着冲李渭崖道:“李司狱,圣人甚少单独宣见四品以下官员。这次,圣人单独宣见您,是对您的欣赏,您可要好好把握机会,日后升官发财,都是不可少的。”
“多谢公公。”李渭崖恭敬地送人离开。
翌日一早,李渭崖沐浴更衣,将自己收拾得干净清爽,早早候在家门外,等待宫内的马车来接自己入宫面圣。
一路上,李渭崖始终掀着车帘一角,将皇城的风貌收入眼底。
母亲,这一路的风景,你很久没看过了吧?我再替你仔细看看。
行了许久,马车停在丹凤门外。验明身份后,接下来的路,只能靠李渭崖自己走了。
紫宸殿很大,阳光透过殿外的窗棂,洒在殿内,映衬出一片金色的辉光,使整个宫殿显得更加神圣而不可侵犯。
圣人端坐于前堂的御座之上,神情威严而从容,目光扫视着殿下的李渭崖。
“臣李渭崖,拜见陛下。”李渭崖双膝跪地,两手扶地,额头轻触地面,然后起身,再重复一次。
圣人面上露出一丝满意的神情:“规矩倒是不错,你对我们大唐的礼仪,很是了解。”
“于阗一向仰慕大唐,不但人人热衷于学**唐文化、礼仪,且于阗贵族之中,多有改姓之风俗。”李渭崖答道。
“哦?”圣人很感兴趣,“那你也是改了姓的,之前姓什么?”
李渭崖顿了顿,看向圣人,缓缓回道:“尉迟。”
圣人一愣:“尉迟乃于阗国姓,你是于阗皇室?”
“正是,我的父亲,是当今于阗君主尉迟诘。”李渭崖答道。
此话一出,整个大殿瞬间陷入一片静谧,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凝固。侍卫、太监均面面相觑,被他那振聋发聩的话语所震撼。
“你,你是于阗君主的皇子?”圣人分明有些不信,可在仔细打量李渭崖周身气度后,又不得不信了几分。
“既是皇子,为何会来大唐做官?还是如此悄无声息,其中是否有误会?”圣人对眼前这名五官深邃的年轻男子好奇极了。
李渭崖的心跳得很快,他艰涩无比地开口:“我想见陛下,只能做官立功。我想找到我母亲,只能先见陛下。”
圣人愈发迷惑了,“找母亲?”
李渭崖深吸一口气,忍住几欲夺眶而出的泪水,“我的母亲,乃玄宗之女——万安公主的孪生姐妹,被肃宗皇帝赐婚给我父亲,那时,她肚子里,已经有了我。送嫁队伍经过阳关时,突然狂风大作,整整刮了七天七夜。风沙过后,整个送亲队伍全部被埋进了风沙中,我母亲据说也不知所踪。父皇寻来时,整个沙地里,只余下一个刚刚出生的我。”
随着他徐徐开口,每一个音节都仿佛在空气中激起涟漪,震颤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房。
第八十一章 贵女(三)
许锦之托程公公向圣人说明想法,在得到圣人的允准后,便带着母亲入宫,一路畅通无阻,进入琳琅阁。
可母亲人都到这里了,还在推三阻四:“儿啊,你阿娘我,从,从没接触过尸体呀。万一,万一哪里看错了,岂不是大罪?”
“母亲,你如实将尸体的情况说与我听,一些细节处,我自会提醒你,不会让你出错的。再说了,此事已经禀明圣人,哪里还有回头路呢?母亲你一向善良,也不忍那样一位年轻娘子,死得这样不明不白吧?”许锦之劝自己母亲,很有一手。
许夫人找到退缩的理由,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薛婕妤的尸首仍旧被放在榻上,只是这一次,榻前摆了一扇屏风,用于隔绝许锦之的视线。
许夫人在内验尸,许锦之在外记录。
“这人,怎么,这么白,这么肿......”许夫人冲出屏风外,吓得语无伦次。
许锦之朝程公公报以歉意的一笑,随后去哄母亲:“这位是宫中娘娘,尸体已经保存得很好了,以往,我见过的任何一具尸首,都比这吓人。再说,您做的是善事,娘娘若在天有灵,定会感谢你的。”
程元辰也在一旁劝道:“夫人,陛下十分看重和信任许寺卿,故而才同意让您来验尸,不然,这宫中秘闻,可不是人人都能窥探的。”
许母不傻,听出程元辰弦外之音:她已入宫闱,今日这桩事,做与不做,在陛下眼里都是做了。她纵然没有窥见什么,陛下也会认为她窥见什么。如此,要么将事情办妥,令案子真相大白,母子二人均得到陛下真正的信任。否则,就会沦为陛下心中一根刺。
她屏住呼吸,一鼓作气,重新回到屏风后。
“母亲,您将娘娘衣物尽数褪去,随后仔细观察尸体表面,有任何异常都要说。”许锦之道。
屏风后,响起窸窣声音,随后,只听许母道:“娘娘颈部有勒痕。”
“勒痕是什么颜色?”许锦之边记录边问。
“两道白痕。”许母答道。
白痕?许锦之一愣。
死前被勒,痕迹初时为红色,后为黑色。死后被勒,则为白色。
凶手是不知道薛婕妤已经死了,还是明知薛婕妤死了,但恨她入骨,故而拿尸体泄愤?
“母亲,可还有别的线索?您看仔细些,头发丝、耳后、脚底、指甲里,都不要放过。”许锦之提醒她。
许母一顿折腾,声音里透着惊喜,她还真的发现了什么:“娘娘头顶居然被人埋了一根鱼骨针。”
“什么位置?”许锦之面若冰霜。
“头部正中直上大约五寸处,是百会穴。”许母答。
别说许锦之,就连程元辰在旁听得,都一脸震惊了。
将针刺入百会穴,人必死无疑。到底是什么人,对这样一位并不受宠的深宫女子这样记恨?
“母亲,你将针取出,放于一边,这是证据。你再瞧瞧娘娘的指甲缝里,可有什么。”许锦之道。
就算是在睡梦中被人刺,薛婕妤也不可能毫无察觉,她必会挣扎或反抗。挣扎之下,指甲里或许会残留一些证据。
不想,许母却道:“没有,娘娘的指甲很干净。”
许锦之觉得奇怪,就算没有挣扎的痕迹,在那么脏的池水里泡了一夜,怎么可能干净呢?
“宫女替她换衣裳时,也清理了她的指甲吗?”许锦之问程元辰。
程元辰一愣:“奴婢不知,不过,待夫人验完尸体后,奴婢会带许寺卿去见琳琅阁的宫女,她们目前都被关在掖庭狱。”
“但是,娘娘的脚指甲里有水草,还有不少淤泥,嵌得挺深的。”许母的声音从屏风后传来。
许锦之皱眉,手指甲干净,脚指甲里却有嵌得深的淤泥和水草。那便只有一种可能了——薛婕妤落入水中时,人是活着的。她拼命挣扎,脚指甲里,才会嵌有淤泥和水草。但池子不深,又是在自己宫里,为何没有人搭救薛婕妤,或者薛婕妤为何不自己爬上来呢?要么,是有人威胁她。要么,她当时已经神志不清了。至于手指甲为何被清理,大约,是薛婕妤挣扎时,真的抓到了什么。
许锦之想起程元辰的话,当日帮薛婕妤换衣裳的宫女,是贵妃娘娘派来的。
宫中贵妃只有一位——崔贵妃。崔贵妃乃昔日王妃崔氏的庶妹。陛下还是广平王时,娶崔氏俩姐妹入府,一为王妃,一为侍妾。王妃性子骄纵,为广平王不喜,安史之乱后,王妃母族失势,广平王便一步都没有再跨进过王妃的院子。一个失宠的王妃,在王府的日子过得举步维艰,没多久便郁郁而终。倒是王妃的庶妹,姿容美艳,性子又好,很得广平王欢心。后来,广平王继承大统,昔日的侍妾崔氏,一跃成了夫人,如今又当了贵妃,可谓风头无两。
惨死在琳琅阁的薛婕妤,原先不过是宫中筝手。陛下喜好听筝,昔日的王妃崔氏便将她引荐至陛下面前。陛下对她,不过是一时兴起,宠了一段时间后,便彻底忘了这个人了。
崔氏俩姐妹,被崔王妃引荐给如今陛下的薛婕妤......许锦之总觉得,这几人之间,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隐秘联系。
回过神来,许锦之又对母亲说:“母亲,您看一下尸体上的尸斑,分布在哪儿,都是什么颜色?”
许母很快回道:“有一些,大多集中在下肢部位,呈深紫色。”
许锦之回到家中时,已是晚上。
许母见他身上带伤,还如此操劳,十分心疼。
房间内,只剩下母子二人时,许母道:“你在宫中时,又来了个宣旨太监,说陛下令你接管整个大理寺,任大理寺卿一职。”
“是。”许锦之应道。
许母拉他坐下,“你这样有出息,你父亲也能含笑九泉了。只是,你还这样年轻,却肩负重任,不要把身体搞垮,阿娘只有你了。另外,登高易跌重,平日里与同僚共事,定要谦逊谨慎,不可妄自菲薄。”
“这些我都知道,阿娘放心。”许锦之应道。
“来,把衣裳脱了,给阿娘看看伤口。”许母说着,就要去解他胸前扣子。
许锦之下意识躲开。
“跟自己的亲娘还害羞什么?我这里有从江南带过来的青草膏药,据说除疤最好用。”许母笑道。
许锦之还是感觉别扭,但到底不忍心拒绝她,于是默默解开扣子,露出受伤那半边肩。
刚才还笑着的许母,看到伤口的一刻,忽然泪光闪烁。
这条疤痕,从肩膀的前侧斜穿到后侧,像一条被太阳晒干的蚯蚓。
“当时,一定很疼吧?”许母轻轻抚摸这条疤痕,哭了一会儿后,又抹干眼泪,起身去拿药。
药拿来后,除了青草膏药,还有一瓶许锦之没见过的药。
许母用手指各沾了一点儿,轻轻涂抹在许锦之的伤口上,许锦之顿觉清凉,不光伤口上又痒又痛的感觉消失大半,连身体的疲累感,也好了许多。
“母亲,你擦的是什么?感觉很舒服。”许锦之好奇地问。
“不过是青草膏,加上薄荷。青草膏缓解了你伤口的不适,薄荷令你提神醒脑而已。”许母答道。
“薄荷?为何闻不见薄荷味?”许锦之奇道。
“哦,那是因为薄荷里添了一味茶树叶磨的粉,将薄荷的味道盖下去罢了。茶叶,本身也能缓解你伤口的不适。”许母回道。
许锦之一愣,“母亲,你懂药理?”
许母替他系上扣子,笑道:“你外祖母祖上,便是行医的,我懂些药理,有什么奇怪?你每日不是忙于读书,就是忙于案子,都忙得忘了你阿娘我,还有这一手吧?”
许锦之感到愧疚。
父亲走得早,自那以后,母亲将所有的关注都投注在自己身上,许锦之时常想逃。他拼命读书,是为了逃离母亲的掌控。后来忙于案子,是为了朗朗乾坤。当他的目光偶尔落到母亲身上时,也只看到她穿红着绿,却忘记她本秀外慧中。
如若不是李渭崖对母亲的感情,激起自己的反思。如若不是此次差些命丧河阳,令他格外珍视身边人,他或许还不曾意识到。
“母亲,我需要你帮我一个忙。”许锦之握住母亲的手,请求道。
另一边。
李渭崖坐在家中,看着案上的圣旨,思绪如疾风骤雨,心中如烈火烹油,久久不能平静。
玉奴和阿虎满脸欣喜,齐声道:“恭祝主人,如愿以偿。”
李渭崖想为自己倒杯凉茶,可抓壶的手,却不停颤抖,他强装镇定道:“只是有了接近那个人的机会罢了,成不成的,还两说。”
玉奴和阿虎对视一眼,笑道:“总归,最难迈的一步,算是迈出去了。”
“是啊。”李渭崖喃喃道:“一开始,选择留在大理寺任职,为的就是这一步。可是当这一步真的到来时,我又觉得像是站在云里,感觉不真切。”
就在刚刚,宫里的宣旨太监,突然来到李家,对李渭崖宣读圣旨,大意是李渭崖跟随许锦之破河阳县令贪墨一案有功,圣人想要见见他。
玉奴心眼儿多,在长安做香料生意的日子里,她也结交了不少贵人,明白长安的规矩。待太监宣读完圣旨后,直接给太监手里塞了一个钱袋子。
太监掂了掂钱袋子的份量,笑着冲李渭崖道:“李司狱,圣人甚少单独宣见四品以下官员。这次,圣人单独宣见您,是对您的欣赏,您可要好好把握机会,日后升官发财,都是不可少的。”
“多谢公公。”李渭崖恭敬地送人离开。
翌日一早,李渭崖沐浴更衣,将自己收拾得干净清爽,早早候在家门外,等待宫内的马车来接自己入宫面圣。
一路上,李渭崖始终掀着车帘一角,将皇城的风貌收入眼底。
母亲,这一路的风景,你很久没看过了吧?我再替你仔细看看。
行了许久,马车停在丹凤门外。验明身份后,接下来的路,只能靠李渭崖自己走了。
紫宸殿很大,阳光透过殿外的窗棂,洒在殿内,映衬出一片金色的辉光,使整个宫殿显得更加神圣而不可侵犯。
圣人端坐于前堂的御座之上,神情威严而从容,目光扫视着殿下的李渭崖。
“臣李渭崖,拜见陛下。”李渭崖双膝跪地,两手扶地,额头轻触地面,然后起身,再重复一次。
圣人面上露出一丝满意的神情:“规矩倒是不错,你对我们大唐的礼仪,很是了解。”
“于阗一向仰慕大唐,不但人人热衷于学**唐文化、礼仪,且于阗贵族之中,多有改姓之风俗。”李渭崖答道。
“哦?”圣人很感兴趣,“那你也是改了姓的,之前姓什么?”
李渭崖顿了顿,看向圣人,缓缓回道:“尉迟。”
圣人一愣:“尉迟乃于阗国姓,你是于阗皇室?”
“正是,我的父亲,是当今于阗君主尉迟诘。”李渭崖答道。
此话一出,整个大殿瞬间陷入一片静谧,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凝固。侍卫、太监均面面相觑,被他那振聋发聩的话语所震撼。
“你,你是于阗君主的皇子?”圣人分明有些不信,可在仔细打量李渭崖周身气度后,又不得不信了几分。
“既是皇子,为何会来大唐做官?还是如此悄无声息,其中是否有误会?”圣人对眼前这名五官深邃的年轻男子好奇极了。
李渭崖的心跳得很快,他艰涩无比地开口:“我想见陛下,只能做官立功。我想找到我母亲,只能先见陛下。”
圣人愈发迷惑了,“找母亲?”
李渭崖深吸一口气,忍住几欲夺眶而出的泪水,“我的母亲,乃玄宗之女——万安公主的孪生姐妹,被肃宗皇帝赐婚给我父亲,那时,她肚子里,已经有了我。送嫁队伍经过阳关时,突然狂风大作,整整刮了七天七夜。风沙过后,整个送亲队伍全部被埋进了风沙中,我母亲据说也不知所踪。父皇寻来时,整个沙地里,只余下一个刚刚出生的我。”
随着他徐徐开口,每一个音节都仿佛在空气中激起涟漪,震颤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房。
第八十一章 贵女(三)
许锦之托程公公向圣人说明想法,在得到圣人的允准后,便带着母亲入宫,一路畅通无阻,进入琳琅阁。
可母亲人都到这里了,还在推三阻四:“儿啊,你阿娘我,从,从没接触过尸体呀。万一,万一哪里看错了,岂不是大罪?”
“母亲,你如实将尸体的情况说与我听,一些细节处,我自会提醒你,不会让你出错的。再说了,此事已经禀明圣人,哪里还有回头路呢?母亲你一向善良,也不忍那样一位年轻娘子,死得这样不明不白吧?”许锦之劝自己母亲,很有一手。
许夫人找到退缩的理由,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薛婕妤的尸首仍旧被放在榻上,只是这一次,榻前摆了一扇屏风,用于隔绝许锦之的视线。
许夫人在内验尸,许锦之在外记录。
“这人,怎么,这么白,这么肿......”许夫人冲出屏风外,吓得语无伦次。
许锦之朝程公公报以歉意的一笑,随后去哄母亲:“这位是宫中娘娘,尸体已经保存得很好了,以往,我见过的任何一具尸首,都比这吓人。再说,您做的是善事,娘娘若在天有灵,定会感谢你的。”
程元辰也在一旁劝道:“夫人,陛下十分看重和信任许寺卿,故而才同意让您来验尸,不然,这宫中秘闻,可不是人人都能窥探的。”
许母不傻,听出程元辰弦外之音:她已入宫闱,今日这桩事,做与不做,在陛下眼里都是做了。她纵然没有窥见什么,陛下也会认为她窥见什么。如此,要么将事情办妥,令案子真相大白,母子二人均得到陛下真正的信任。否则,就会沦为陛下心中一根刺。
她屏住呼吸,一鼓作气,重新回到屏风后。
“母亲,您将娘娘衣物尽数褪去,随后仔细观察尸体表面,有任何异常都要说。”许锦之道。
屏风后,响起窸窣声音,随后,只听许母道:“娘娘颈部有勒痕。”
“勒痕是什么颜色?”许锦之边记录边问。
“两道白痕。”许母答道。
白痕?许锦之一愣。
死前被勒,痕迹初时为红色,后为黑色。死后被勒,则为白色。
凶手是不知道薛婕妤已经死了,还是明知薛婕妤死了,但恨她入骨,故而拿尸体泄愤?
“母亲,可还有别的线索?您看仔细些,头发丝、耳后、脚底、指甲里,都不要放过。”许锦之提醒她。
许母一顿折腾,声音里透着惊喜,她还真的发现了什么:“娘娘头顶居然被人埋了一根鱼骨针。”
“什么位置?”许锦之面若冰霜。
“头部正中直上大约五寸处,是百会穴。”许母答。
别说许锦之,就连程元辰在旁听得,都一脸震惊了。
将针刺入百会穴,人必死无疑。到底是什么人,对这样一位并不受宠的深宫女子这样记恨?
“母亲,你将针取出,放于一边,这是证据。你再瞧瞧娘娘的指甲缝里,可有什么。”许锦之道。
就算是在睡梦中被人刺,薛婕妤也不可能毫无察觉,她必会挣扎或反抗。挣扎之下,指甲里或许会残留一些证据。
不想,许母却道:“没有,娘娘的指甲很干净。”
许锦之觉得奇怪,就算没有挣扎的痕迹,在那么脏的池水里泡了一夜,怎么可能干净呢?
“宫女替她换衣裳时,也清理了她的指甲吗?”许锦之问程元辰。
程元辰一愣:“奴婢不知,不过,待夫人验完尸体后,奴婢会带许寺卿去见琳琅阁的宫女,她们目前都被关在掖庭狱。”
“但是,娘娘的脚指甲里有水草,还有不少淤泥,嵌得挺深的。”许母的声音从屏风后传来。
许锦之皱眉,手指甲干净,脚指甲里却有嵌得深的淤泥和水草。那便只有一种可能了——薛婕妤落入水中时,人是活着的。她拼命挣扎,脚指甲里,才会嵌有淤泥和水草。但池子不深,又是在自己宫里,为何没有人搭救薛婕妤,或者薛婕妤为何不自己爬上来呢?要么,是有人威胁她。要么,她当时已经神志不清了。至于手指甲为何被清理,大约,是薛婕妤挣扎时,真的抓到了什么。
许锦之想起程元辰的话,当日帮薛婕妤换衣裳的宫女,是贵妃娘娘派来的。
宫中贵妃只有一位——崔贵妃。崔贵妃乃昔日王妃崔氏的庶妹。陛下还是广平王时,娶崔氏俩姐妹入府,一为王妃,一为侍妾。王妃性子骄纵,为广平王不喜,安史之乱后,王妃母族失势,广平王便一步都没有再跨进过王妃的院子。一个失宠的王妃,在王府的日子过得举步维艰,没多久便郁郁而终。倒是王妃的庶妹,姿容美艳,性子又好,很得广平王欢心。后来,广平王继承大统,昔日的侍妾崔氏,一跃成了夫人,如今又当了贵妃,可谓风头无两。
惨死在琳琅阁的薛婕妤,原先不过是宫中筝手。陛下喜好听筝,昔日的王妃崔氏便将她引荐至陛下面前。陛下对她,不过是一时兴起,宠了一段时间后,便彻底忘了这个人了。
崔氏俩姐妹,被崔王妃引荐给如今陛下的薛婕妤......许锦之总觉得,这几人之间,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隐秘联系。
回过神来,许锦之又对母亲说:“母亲,您看一下尸体上的尸斑,分布在哪儿,都是什么颜色?”
许母很快回道:“有一些,大多集中在下肢部位,呈深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