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仅仅从这一个细节,就能看出皇权变得更强硬,朝堂氛围也更森严了。
  “你相信?”李隆基怒视着他,“李倓你是疯了吗?”
  他就是李倓啊。李世民心道,太子的儿子,挺果敢的小伙子,和太子的性格完全是南辕北辙,不错,挺顺眼的。
  “我没有疯!正因为我没有疯,我才相信!如果他真的是叛逆,真的有不臣之心,既然已经拿下了洛阳,就应该趁机占领,效仿安禄山称帝为王,大肆扩张自己的势力。可是他没有!”李倓慷慨激昂,“他不仅没有占领洛阳,还把安禄山父子都带过来了。他甚至没有自己杀了他们立功,而是留着给朝廷处理!从头到尾,他一点都不居功!试问这个世间,哪有这样的叛逆?”
  “是呀是呀。”有朝臣小声附和着。
  “那么大一个洛阳,人家都没要呢。”
  “要不是……帮忙,潼关差点失守。”
  “潼关要是一失守,整个长安就要落入叛军手里了,咱们这些人哪还有命在?”
  “这位……实实在在地拯救了大唐啊。”
  “一心为了大唐着想,拨乱反正,毫不贪功,说是圣人再世也不为过……”
  大唐将皇帝称为圣人,这人一点也不含蓄的一语双关,引来了同僚们的侧目,但竟无人去反驳他。
  “住口!无知小儿,你懂什么?”李隆基气急败坏地训斥李倓。
  “建宁王肯定是被叛逆蛊惑了,陛下需快快处置逆贼,以免更多人被其蛊惑。”杨国忠立刻道。
  “诶?可我只说了两句话。”李世民无辜地嘀咕,“我什么时候有的这个蛊惑人心的本事,我怎么不知道?”
  众人纷纷惊讶地看着他,欲言又止,不忍心拆他台。唯有心直口快的尉迟敬德嘴巴比脑子快,接茬道:“你不是一直都有吗?”
  “有吗?”李世民疑惑地眨了眨眼。
  “有啊!”尉迟敬德言之凿凿,“你那时候把被冤枉的我松绑,带到你卧室,还给我送金子,说你很信任我,相信我是清白的,当时把我感动得呀……”
  “咳。”王君廓低咳了一声,紧绷的情绪都被打乱了,无奈道,“这个时候提这个干什么?”
  “反正也打不起来了。”尉迟敬德随口道。
  武将的本能告诉他,周围杀气不足,禁卫军那个犹犹豫豫的死样,拿着刀怕也砍不下来,有这耽搁的功夫,够他夺三回武器了。
  ——没有在羞辱某元吉的意思,就事论事。
  李世民忍俊不禁,不知道为什么,觉得眼前的场景很好笑。但想起从潼关到洛阳一路上的所见所闻,那些百姓们褴褛的衣衫和殷切期望的目光,又有点笑不出来了。
  才一百三十五年,大唐就要步隋末后尘了吗?
  李世民叹了口气,懒得去争辩什么,朗声道:“河北还在叛军手里,那地方民风彪悍,容易起杀伐,又是安禄山的老地盘,你现在急着杀我,是指望史思明明天暴毙吗?”
  “你这是什么意思?”李隆基像一只爪牙钝化的老鹰,明明已经糊涂昏聩,却还以为自己像年轻时一样能鹰击长空,翱翔万里。
  “我能帮大唐平叛。”李世民笃定道,“郭子仪和李光弼都在河北作战,他们都是很不错的将军,李嗣业也在从西域赶来的路上。只要别瞎指挥,平叛是迟早的事,但有我帮忙,叛乱能早点平定,百姓们也能早点安居乐业。——我不在乎你怎么想,无非就是权力那点事罢了,可你若不将大唐百姓放在心上,为了一己私欲自毁长城,那你就不配当皇帝。”
  这最后一句掷地有声,说到了所有人心坎上。
  李隆基为之色变:“我配不配当皇帝,还轮不到你来说。”
  “怎么轮不到?”李世民冷笑,“隋是怎么亡的,你这么快就忘了吗?失民心者,必将失天下。”
  “你凭什么说我已经失了民心?”
  “安禄山谋反是打的什么名义?——清君侧,诛佞臣。诛的是哪个佞臣?就是你身边大放厥词的杨国忠。”李世民抑扬顿挫道,“难不成你要告诉我,这个杨国忠,他不算佞臣?”
  “骂得好。”李倓低声附和了一句,就在陈玄礼附近,偷偷向李世民递了个仰慕的眼神。
  “陛下!臣冤枉啊,臣都是一心为了陛下,为了大唐社稷……”杨国忠马上开始喊冤。
  “好大喜功、贪图享乐、穷兵黩武、结党营私、专权祸国。——当然我说的是杨国忠,不是你。”李世民轻飘飘地瞅了一眼脸色难看的李隆基,微微一笑,“能让这样的人当这么多年宰相,又能在不通军事的情况下逼迫守潼关的哥舒翰出兵,你简直让我想起我父亲。”
  他自然而然地感叹着,所有人也都自然而然地顺着他的语境,联想到了大唐名义上的开国皇帝李渊。
  那位高祖是个什么德性,有资格站在这朝堂之上的,还有谁不了解历史不是?
  有些人仗着自己站得靠后,窃窃私语道:“确实很像。”
  “遥想当年圣人刚继位时,是何等胸怀大略,没曾想年事一高,就步高祖后尘了……唉……”
  “怎么咱们大唐天子个个都像高祖,而不像太宗呢?”
  “这不是有一个像太宗的吗?”
  “这不叫像,这不就是吗?”
  “我说的是建宁王,你想哪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