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李世民只微微而笑,漫不经心地看向那高高在上的皇帝李隆基:“如此对待有功之臣,这就是开元盛世、天宝风流吗?难怪会半道而折,祸害百姓。”
“休要胡言乱语、妖言惑众!”李隆基的脸色几度变幻,咬牙道,“你不过是趁乱起兵,冒充开国之君,意图谋反而已……”
陈玄礼的冷汗涔涔而下,而此时神色慌乱六神无主的,又何止他一个?
满朝文武,哪还有坐得住的?
“来人!将这乱臣贼子拿下!”李隆基喝道。
“果然。”王君廓一点也不意外,他自己性情狡黠,就容易多想,眼下看到这情景也算意料之中。
尉迟敬德二话不说,摆开了架势,虽然武器都留在了殿外,但随时准备夺两把武器,一把送他们秦王殿下,另一把再自己用。
秦叔宝和李世绩不动声色地移步,封锁了四面八方可能的危机,不需要多看一眼,就已经把最年轻的秦王护在了中间。
程知节啐了一口:“晦气!大唐怎么会有这么烂怂的皇帝?真是堕了我们殿下的威名。”
几位将军都准备好要反杀了,但禁卫军居然没有反应。
李隆基不可置信地望向陈玄礼:“爱卿为何还不动手?”
手无寸铁的二凤淡定地环顾四周,文官们把手里的笏板紧了紧,纠结地偷眼瞧他,似乎想说什么,又似乎在考虑要不要把笏板扔给他,或者假装不小心掉到地上让谁捡走……
武将们上朝也是不带武器的,但他们神色挣扎得更厉害,绷紧了身体,仿佛随时准备动手,但又不能确定会对谁动手。
最艰难的是禁卫军,尤其是陈玄礼,活生生被架在火上烤,嘴唇哆嗦着,恨不得直接晕过去。
“臣、臣……”
他“臣”不出个所以然来。
他举目四顾,惶惶不安地向周围寻求帮助。
“陈玄礼!”李隆基怒斥。
陈玄礼的手和心一同乱颤,却忽地对上了二凤的眼神。
秦王负手而立,气定神闲地向他一笑。
整个大明宫,好像都因为他的存在而亮了起来。
这让陈玄礼怎么下得去手?
正在这时,太子李亨开口了。
第90章 假如二凤穿越到安史之乱(7)
在这个紧张尴尬的时刻,太子李亨开口道:“父皇且慢,到底是叛逆还是有功,且给几位来客一个分说的机会,省得别人以为我们诛杀功臣,伤了臣子们的忠心。”
他考虑得还是比较有道理的,不管对方是谁,前脚刚收复洛阳,后脚就把安禄山父子的命送到长安来,结果当皇帝的却对这样的功臣说杀就杀了,你让满朝文武怎么想,让长安和洛阳的百姓怎么想?
但凡有点胆气的,都得戳着你脊梁骨骂。
李隆基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吗?不,他是太明白了,明白得太多了!
一看到这个所谓秦王的容貌气度,他心里就止不住地发慌,刹那之间他就意识到自己现在很危险。
不能让这个人再多说一句话,不能让他有机会赢得朝臣们的心,不能让他动摇自己的统治!
安禄山史思明他们都是叛逆,全天下所有的忠臣良将都会去全力去平叛,以大唐的军队和国力来说,叛乱迟早会平的,李隆基确信这一点。
但眼前这个人不一样!
完全不一样!
他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他凭什么敢说自己是秦王李世民?他哪来的这么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
难道他真的是太宗皇帝吗?
不不不,如果他真的是……
李隆基不敢去想,不敢承认,也不能承认。否则的话,他的皇位还怎么坐得稳?
这个人绝不可能是他的祖宗,绝对不能!
“还分说什么?难不成你相信他的鬼话连篇?天底下怎么可能有这么荒谬的事?”李隆基忍不住道,催促着,“陈玄礼!还不速速将逆贼拿下!”
压力给到了陈玄礼这边,他哆哆嗦嗦地拔着刀,面色惨淡,几乎要哭了。
“陛下!臣以为不妥!”有人高声道。
二凤淡定地看着热闹,把这些人和哥舒翰告诉他的情报一一对应,不断在心里加着标签。
皇帝:李隆基,和李世民他爹一个样,是非不分,小心眼,权力欲旺盛,喜欢玩弄心术,也喜欢诛杀有功之臣。
太子:李亨,看上去比李隆基好那么一点,但有一种装腔作势的感觉,邀买人心,感觉不是很真诚。
宰相:杨国忠,另一个裴寂,可能还不如裴寂,宠臣加外戚,霍乱朝纲,该死。——他得找个机会把这货给除掉。
中枢的最高领导都是这种货色,大唐的百姓们真可怜。
李世民琢磨着一会儿要是打起来,他离杨国忠有几步,怎么假装不经意地带走这个佞臣的时候,忽然听到有人替他说话。
这个人和假惺惺的李亨不一样,他年轻气盛,雄赳赳气昂昂地越众而出,径直走到陈玄礼旁边,以身犯险,挡住陈玄礼的刀。
“臣相信他就是太宗皇帝!”这话一出,全场哗然。
心里猜测是一回事,真的说出来就是另一回事了。
李世民讶异地看过去,这个比他大不了几岁的青年应当是宗室,不然他不会在这个年纪就站在这么靠前的位置。
不过说到这里,这些大臣们上朝的时候都是站着的,不知道是特殊情况,还是礼仪发生了改变。
“休要胡言乱语、妖言惑众!”李隆基的脸色几度变幻,咬牙道,“你不过是趁乱起兵,冒充开国之君,意图谋反而已……”
陈玄礼的冷汗涔涔而下,而此时神色慌乱六神无主的,又何止他一个?
满朝文武,哪还有坐得住的?
“来人!将这乱臣贼子拿下!”李隆基喝道。
“果然。”王君廓一点也不意外,他自己性情狡黠,就容易多想,眼下看到这情景也算意料之中。
尉迟敬德二话不说,摆开了架势,虽然武器都留在了殿外,但随时准备夺两把武器,一把送他们秦王殿下,另一把再自己用。
秦叔宝和李世绩不动声色地移步,封锁了四面八方可能的危机,不需要多看一眼,就已经把最年轻的秦王护在了中间。
程知节啐了一口:“晦气!大唐怎么会有这么烂怂的皇帝?真是堕了我们殿下的威名。”
几位将军都准备好要反杀了,但禁卫军居然没有反应。
李隆基不可置信地望向陈玄礼:“爱卿为何还不动手?”
手无寸铁的二凤淡定地环顾四周,文官们把手里的笏板紧了紧,纠结地偷眼瞧他,似乎想说什么,又似乎在考虑要不要把笏板扔给他,或者假装不小心掉到地上让谁捡走……
武将们上朝也是不带武器的,但他们神色挣扎得更厉害,绷紧了身体,仿佛随时准备动手,但又不能确定会对谁动手。
最艰难的是禁卫军,尤其是陈玄礼,活生生被架在火上烤,嘴唇哆嗦着,恨不得直接晕过去。
“臣、臣……”
他“臣”不出个所以然来。
他举目四顾,惶惶不安地向周围寻求帮助。
“陈玄礼!”李隆基怒斥。
陈玄礼的手和心一同乱颤,却忽地对上了二凤的眼神。
秦王负手而立,气定神闲地向他一笑。
整个大明宫,好像都因为他的存在而亮了起来。
这让陈玄礼怎么下得去手?
正在这时,太子李亨开口了。
第90章 假如二凤穿越到安史之乱(7)
在这个紧张尴尬的时刻,太子李亨开口道:“父皇且慢,到底是叛逆还是有功,且给几位来客一个分说的机会,省得别人以为我们诛杀功臣,伤了臣子们的忠心。”
他考虑得还是比较有道理的,不管对方是谁,前脚刚收复洛阳,后脚就把安禄山父子的命送到长安来,结果当皇帝的却对这样的功臣说杀就杀了,你让满朝文武怎么想,让长安和洛阳的百姓怎么想?
但凡有点胆气的,都得戳着你脊梁骨骂。
李隆基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吗?不,他是太明白了,明白得太多了!
一看到这个所谓秦王的容貌气度,他心里就止不住地发慌,刹那之间他就意识到自己现在很危险。
不能让这个人再多说一句话,不能让他有机会赢得朝臣们的心,不能让他动摇自己的统治!
安禄山史思明他们都是叛逆,全天下所有的忠臣良将都会去全力去平叛,以大唐的军队和国力来说,叛乱迟早会平的,李隆基确信这一点。
但眼前这个人不一样!
完全不一样!
他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他凭什么敢说自己是秦王李世民?他哪来的这么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
难道他真的是太宗皇帝吗?
不不不,如果他真的是……
李隆基不敢去想,不敢承认,也不能承认。否则的话,他的皇位还怎么坐得稳?
这个人绝不可能是他的祖宗,绝对不能!
“还分说什么?难不成你相信他的鬼话连篇?天底下怎么可能有这么荒谬的事?”李隆基忍不住道,催促着,“陈玄礼!还不速速将逆贼拿下!”
压力给到了陈玄礼这边,他哆哆嗦嗦地拔着刀,面色惨淡,几乎要哭了。
“陛下!臣以为不妥!”有人高声道。
二凤淡定地看着热闹,把这些人和哥舒翰告诉他的情报一一对应,不断在心里加着标签。
皇帝:李隆基,和李世民他爹一个样,是非不分,小心眼,权力欲旺盛,喜欢玩弄心术,也喜欢诛杀有功之臣。
太子:李亨,看上去比李隆基好那么一点,但有一种装腔作势的感觉,邀买人心,感觉不是很真诚。
宰相:杨国忠,另一个裴寂,可能还不如裴寂,宠臣加外戚,霍乱朝纲,该死。——他得找个机会把这货给除掉。
中枢的最高领导都是这种货色,大唐的百姓们真可怜。
李世民琢磨着一会儿要是打起来,他离杨国忠有几步,怎么假装不经意地带走这个佞臣的时候,忽然听到有人替他说话。
这个人和假惺惺的李亨不一样,他年轻气盛,雄赳赳气昂昂地越众而出,径直走到陈玄礼旁边,以身犯险,挡住陈玄礼的刀。
“臣相信他就是太宗皇帝!”这话一出,全场哗然。
心里猜测是一回事,真的说出来就是另一回事了。
李世民讶异地看过去,这个比他大不了几岁的青年应当是宗室,不然他不会在这个年纪就站在这么靠前的位置。
不过说到这里,这些大臣们上朝的时候都是站着的,不知道是特殊情况,还是礼仪发生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