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一直在医院住着不是办法,也不方便照顾,于洲听从母亲的建议,将父亲转到了这家疗养院。
  于洲和奶奶带着花过来的时候,病房里的电视正在播新闻。
  这是于洲特意交待的。
  他记得小时候,父亲每天早晨起床就会打开电视,一边听晨间新闻,一边和母亲一起做早餐,再喊他起床。
  后来智能手机逐渐代替了电视,但父亲这个习惯一直没有变。
  虽然现在父亲还没有苏醒,但于洲还是想为他保留这个习惯,叮嘱护工每天上午打开电视,让父亲听会儿新闻。
  护工是个忠厚老实的中年男人,见他们来了,将电视声音调低了一些。
  于洲问他:“我爸今天怎么样?”
  护工:“早上医生来做了常规检查,没什么异常,就是体重可能又下降了一点。”
  于洲怔了下,才发现到父亲的脸颊都开始凹陷了。
  印象中父亲个子高,骨架也大,是那种很结实有劲的身材,轻而易举就能将小时候的他举起来。
  于洲长大后的身高虽然超过了父亲,但情感上依旧觉得父亲高大伟岸,难以和眼前这个消瘦憔悴的男人对上号。
  老太太看着心疼,偏过头偷偷抹泪。
  人没醒,不吃不喝,只能用葡萄糖吊着,怎么可能不瘦?
  于洲拍拍奶奶的肩,安慰道:“您给爸带的花还没插好呢。”
  老太太笑了下,打起精神去插花。
  她今天似乎有很多话要对儿子说,絮絮叨叨地讲了许多事。讲从前,也讲现在。
  于洲让护工帮忙定了两份饭,吃完饭,见老太太有些犯困了才提出回家。
  老太太在车上眯了一会儿,半路醒过来,说要去镇上买点东西。
  于洲说:“要买什么您告诉我就行,我先送您回家休息。”
  “不碍事,我不困。”奶奶说,“我要去买点菜种或菜苗,你不会挑。”
  于洲顿了顿,他确实不会挑。不过他还是劝:“那您别买太多,我们家院子基本都种满了,再多您也忙不过来,别累着自己。”
  奶奶却笑着对他说:“忙不过来我就使唤你,你干不干?”
  于洲当然是投降:“干,当然干。”又补充:“那要种点我爱吃的。”
  奶奶爽快答应:“没问题。”
  镇上的集市上午就结束了,祖孙俩没找到卖菜苗的农户,只能去农用物资销售店买菜种。
  “晓梅婶来啦!”农资店老板也是明溪村人,和于洲父亲同辈,以前就住在于家附近,后来才到镇上开了这个农资店。
  奶奶和对方寒暄,让于洲叫人伯伯。
  老板乐呵呵地应,又道:“是叫于洲吧?越长越帅了!”
  于洲笑笑,静静地听奶奶和对方说话。
  奶奶让老板拿了自己想要的菜种,转头问于洲:“不是说要种点你爱吃的,想种什么?”
  于洲想了想,问:“有没有甜瓜种子?”
  “有。”老板从柜台里取出一包,“不过甜瓜现在都上市了,要种得明年了。”
  于洲顿了顿,放弃:“那算了,不要了。”
  不合时宜的东西,哪怕再好、再喜欢,也失去了意义。
  奶奶却接过那包种子说:“先拿着,你再看看别的。”
  于洲无所谓:“那就这个吧。”
  “那这包就送你们了。”老板给他们结账,“再抹个零,给整数就行。”
  于洲掏出手机付钱。
  听见老板在奶奶面前夸自己:“还是你家小洲好,学历高,工作好,人又孝顺。不像我家那个讨债鬼,毕业了连工作都找不着,考公也没考上。”
  “我说他专业就没选好,让他像小洲一样考个研究生,他非不听。”
  奶奶笑着说:“都好,都好。你家小勇也是好孩子,又能干,走哪条路都能有出息。”
  老板也不是真瞧不上自己孩子,只是嘴上谦虚:“谁知道他,以后能有你家小洲一半有出息就不错了。”
  于洲尴尬而不失礼貌地微笑,他才没什么出息,而且越来越擅长逃避:“伯伯,你说甜瓜现在上市了,哪有卖啊?”
  老板说:“就前面路口那个水果摊就有。”
  “那行,我们去买点,不打扰您做生意了。”于洲挽起奶奶的手,逃离农资店。
  *
  夏季的白天很长,哪怕太阳落山后,天也要好一会儿才会黑。
  傍晚,奶奶拉着于洲在菜园子里忙活。
  先给晒了一天的菜浇水,再除除草,看看有没有哪里长虫。有些菜可以收了,收完空出一垄地,用来种新买的菜种。
  于洲把那包甜瓜种子拿出来放在一边,奶奶却又拿了过来,说:“奶奶给你想点办法,先把苗育出来试试,万一种成了呢。”
  于洲想说不用麻烦,奶奶却道:“你打小就喜欢吃甜瓜,吃不到还闹脾气呢。”
  “我哪有?您别污蔑我。”
  于洲不承认,仿佛一下午吃了三个甜瓜的人不是他。身体却很诚实地蹲在菜地里,看着奶奶给他种甜瓜。
  夜晚,月明星稀。
  于洲在父亲的书房里找书,打算挑两本带去疗养院,读给父亲听。
  父亲的书很多,从政治到经济,从文学到人际交往,什么都有。
  于洲曾经怀疑父亲是否真的都读过这些书,但随便抽出一本,都能看到父亲夹的书签,或者折了角的某一页,亦或是圈圈画画留下的笔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