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男人长期保持着一个动作,身体又僵又麻,无力地靠在她肩膀上吸气。目光一侧,不期然看见自己背上炫丽冶艳的重重花瓣。
“现在还上,应该也不算晚,先生?”
最后两个字落下时,一种难以明状的战栗感直冲脊髓,荀清臣忽而觉出一种禁忌至极的背德感,浑身一震,不敢看她。
楚晏察觉了什么,故意喊:“先生?老师?”
男人一直咬着的玉佩掉了下来,被浸湿的红绳落在楚晏手掌上。
楚晏望向镜中的人,镜中的人也在望向她。
他抓住楚晏的手,万分难为情地开口。
喑哑的嗓音在耳边响起。
“去床上……好不好?
第20章 晋宁
楚晏本打算收拾了李氏,便老老实实打道回府,奈何昨日那么胡闹过一遭之后,荀清臣那副瞧着比春雪还孱弱三分的身体,很不意外地……又病了。
一大清早,易棠便打着哈欠,骂骂咧咧地过来诊治施针。她看着躺在一旁贵妃椅上,随手拿着本兵书的楚晏,很不客气地抱怨道:“你这也太折腾人了。”
楚晏慢慢斜过去一个眼神。
易棠的睡意一散,很怂地拱了拱手,指了指榻上烧得昏昏沉沉的人,赔笑道:“殿下,我说的是床上这位害我起了个大早,您老人家千万别多想。”
楚晏微微挑了挑眉,也不说满不满意,轻轻点点头,“你好生治就是了。”
她不太喜欢中药的味道,很快便避了出去,恰巧侍卫又来禀:昭华公主亲自带着小郡主上门赔罪来了。
左右无事,楚晏想了想,便吩咐侍卫:“将她请进来吧。”
算起来,这位昭华公主还是楚晏正儿八经的姑母。
她虽然不是正宫嫡出,却是皇室那一辈最小的女儿,自小便很受宠爱,稍稍年长后,便与北方的一位封疆大吏成了婚,后虽算不上琴瑟和鸣,也能勉强称一句相敬如宾。
若无意外,她的生活会一直这样,平安顺遂,没有丝毫波澜。但意外偏偏就这么发生了——一朝风云巨变,她那十数年如一日,护佑着北境安宁的同母兄长,忽然就被坐在皇椅上那位定为了逆贼。
她还没想明白事情为何会变成这样,又从下人口中惊闻:她那位“侄子”大难不死,在北边积聚人马,打了回来。
昭华已记不清自己这位侄女花了多久打到她所在的州府,只依稀记得,楚晏兵临朝下时,自己那位本该拼死守城的丈夫,收拾了细软金银,要带着她仓惶出逃。
这便是楚朝朝廷倚仗的“北方屏障”,这便是皇帝所信赖的衮衮诸公。
昭华想了一夜,最终提起剑,杀了自己的那位丈夫,割下他的头颅挂在城墙上,然后,打开城门,迎了反贼入城。
她依旧还是公主,只不过不再是楚朝的公主。没了所谓的丈夫之后,她反倒过得更恣意了些。只是收养的小女儿实在有些顽劣,总让她有些头疼。
“还不快去给你表姐赔罪。”昭华进了门,便盈盈一福身,板起脸呵斥身后的少女。
十二三岁的少女在昨晚从下人口中听了许多关于楚晏的传闻,心中有些害怕,但更多的还是好奇。
她老老实实地按照母亲的话赔礼道歉,眼神却止不住地乱瞄。
楚晏这会儿心情不错,并不想就昨日的事情多说什么,便挥挥手让人免礼,对一旁的昭华道:“外面天寒地冻的,姑母何必登门跑一趟?左右也不是什么大事。”
昭华笑着应承下来,不再多提昨日的事,与她随便聊起些琐事。
两人其实并不算多热络。当年楚晏入京没多久,昭华公主便外嫁江北;而等楚晏挣脱束缚,重归故地,也没什么闲情逸致与这位姑母多攀交情。
细细想来,连相见的次数都屈指可数。然而血脉亲情这种东西,从来便不是讲理的。此时此地,公主望着这位年轻的世子,脑中慢慢浮现出一张熟悉而陌生的、属于故人的脸庞。
她慢慢红了眼睛,几度想开口问问楚晏的近况,却是语不成调、泣不成声。
楚晏对她这突然的失态有些无措,而跟随养母来的少女也慌了神,着急地拿帕子为母亲擦眼泪。
公主低下头去,嗓音尤带悲意,却也不愿因自己之故让人再陷入愁苦的往事之中,强自笑道:“既到了此地,何不到我府上暂住,驿站到底简陋。”
“多谢姑母好意,只是我早该回晋宁了,不能久住。”
“如此……”昭华此刻满腔悲情,终究化为一句长叹,“罢了,我只望你多多珍重自身……那些礼物,你莫要再让人退回来了,且留着吧。”
“怎好收姑母如此厚礼?”楚晏见她满眼愁绪,却一再坚持,只好道:“姑母若真有心,不若将那些金银珠宝继续拿去接济贫苦百姓吧……今岁瞧着是个寒冬,恐怕要冻死不少人。”
“……好。”昭华生怕自己再多留片刻,就要彻底失态,妥协似的点了点头。赈济灾民这样的事情,公主府已做过很多次,只消她往下面吩咐一句就行。
她应下此事,带着女儿与楚晏匆匆告别。
楚晏见人离去,也松了口气,只是很快沈意便告诉她:昭华非但没让公主府跟来的下人将东西带回去,还勒令他们坚决不许将东西送回去。
楚晏沉默了一瞬,总觉得此刻才稍稍摸清这位姑母的性情。
“现在还上,应该也不算晚,先生?”
最后两个字落下时,一种难以明状的战栗感直冲脊髓,荀清臣忽而觉出一种禁忌至极的背德感,浑身一震,不敢看她。
楚晏察觉了什么,故意喊:“先生?老师?”
男人一直咬着的玉佩掉了下来,被浸湿的红绳落在楚晏手掌上。
楚晏望向镜中的人,镜中的人也在望向她。
他抓住楚晏的手,万分难为情地开口。
喑哑的嗓音在耳边响起。
“去床上……好不好?
第20章 晋宁
楚晏本打算收拾了李氏,便老老实实打道回府,奈何昨日那么胡闹过一遭之后,荀清臣那副瞧着比春雪还孱弱三分的身体,很不意外地……又病了。
一大清早,易棠便打着哈欠,骂骂咧咧地过来诊治施针。她看着躺在一旁贵妃椅上,随手拿着本兵书的楚晏,很不客气地抱怨道:“你这也太折腾人了。”
楚晏慢慢斜过去一个眼神。
易棠的睡意一散,很怂地拱了拱手,指了指榻上烧得昏昏沉沉的人,赔笑道:“殿下,我说的是床上这位害我起了个大早,您老人家千万别多想。”
楚晏微微挑了挑眉,也不说满不满意,轻轻点点头,“你好生治就是了。”
她不太喜欢中药的味道,很快便避了出去,恰巧侍卫又来禀:昭华公主亲自带着小郡主上门赔罪来了。
左右无事,楚晏想了想,便吩咐侍卫:“将她请进来吧。”
算起来,这位昭华公主还是楚晏正儿八经的姑母。
她虽然不是正宫嫡出,却是皇室那一辈最小的女儿,自小便很受宠爱,稍稍年长后,便与北方的一位封疆大吏成了婚,后虽算不上琴瑟和鸣,也能勉强称一句相敬如宾。
若无意外,她的生活会一直这样,平安顺遂,没有丝毫波澜。但意外偏偏就这么发生了——一朝风云巨变,她那十数年如一日,护佑着北境安宁的同母兄长,忽然就被坐在皇椅上那位定为了逆贼。
她还没想明白事情为何会变成这样,又从下人口中惊闻:她那位“侄子”大难不死,在北边积聚人马,打了回来。
昭华已记不清自己这位侄女花了多久打到她所在的州府,只依稀记得,楚晏兵临朝下时,自己那位本该拼死守城的丈夫,收拾了细软金银,要带着她仓惶出逃。
这便是楚朝朝廷倚仗的“北方屏障”,这便是皇帝所信赖的衮衮诸公。
昭华想了一夜,最终提起剑,杀了自己的那位丈夫,割下他的头颅挂在城墙上,然后,打开城门,迎了反贼入城。
她依旧还是公主,只不过不再是楚朝的公主。没了所谓的丈夫之后,她反倒过得更恣意了些。只是收养的小女儿实在有些顽劣,总让她有些头疼。
“还不快去给你表姐赔罪。”昭华进了门,便盈盈一福身,板起脸呵斥身后的少女。
十二三岁的少女在昨晚从下人口中听了许多关于楚晏的传闻,心中有些害怕,但更多的还是好奇。
她老老实实地按照母亲的话赔礼道歉,眼神却止不住地乱瞄。
楚晏这会儿心情不错,并不想就昨日的事情多说什么,便挥挥手让人免礼,对一旁的昭华道:“外面天寒地冻的,姑母何必登门跑一趟?左右也不是什么大事。”
昭华笑着应承下来,不再多提昨日的事,与她随便聊起些琐事。
两人其实并不算多热络。当年楚晏入京没多久,昭华公主便外嫁江北;而等楚晏挣脱束缚,重归故地,也没什么闲情逸致与这位姑母多攀交情。
细细想来,连相见的次数都屈指可数。然而血脉亲情这种东西,从来便不是讲理的。此时此地,公主望着这位年轻的世子,脑中慢慢浮现出一张熟悉而陌生的、属于故人的脸庞。
她慢慢红了眼睛,几度想开口问问楚晏的近况,却是语不成调、泣不成声。
楚晏对她这突然的失态有些无措,而跟随养母来的少女也慌了神,着急地拿帕子为母亲擦眼泪。
公主低下头去,嗓音尤带悲意,却也不愿因自己之故让人再陷入愁苦的往事之中,强自笑道:“既到了此地,何不到我府上暂住,驿站到底简陋。”
“多谢姑母好意,只是我早该回晋宁了,不能久住。”
“如此……”昭华此刻满腔悲情,终究化为一句长叹,“罢了,我只望你多多珍重自身……那些礼物,你莫要再让人退回来了,且留着吧。”
“怎好收姑母如此厚礼?”楚晏见她满眼愁绪,却一再坚持,只好道:“姑母若真有心,不若将那些金银珠宝继续拿去接济贫苦百姓吧……今岁瞧着是个寒冬,恐怕要冻死不少人。”
“……好。”昭华生怕自己再多留片刻,就要彻底失态,妥协似的点了点头。赈济灾民这样的事情,公主府已做过很多次,只消她往下面吩咐一句就行。
她应下此事,带着女儿与楚晏匆匆告别。
楚晏见人离去,也松了口气,只是很快沈意便告诉她:昭华非但没让公主府跟来的下人将东西带回去,还勒令他们坚决不许将东西送回去。
楚晏沉默了一瞬,总觉得此刻才稍稍摸清这位姑母的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