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陛下您可折煞了老奴,”尉迟睿递过熬好的醒酒汤,笑道,“就是您下旨,奴才也不敢呐。”
  “罢了。”楚怀瑜轻缓了一口气,接过他递来的汤碗。
  尉迟睿叹了一口气:“陛下您怎就对一个外臣这般仁慈纵容。”
  论纵容,楚怀瑜恢复几分正色,不答反问:“依你看,那袁将军,与端王可有几分相似?”
  尉迟睿皱眉,有些恍然:“端王殿下久居深宫,面貌温婉,色白如脂,可那将俘常年卧战沙场,肤貌黑黝,眉目肃然,这乍一看,确实难以将二人联系,可若仔细瞧嘛……”
  他转脸看向楚怀瑜:“这骨相轮廓却有吻合之处。”
  空碗在掌中悠转,楚怀瑜若有所思。
  尉迟睿疑道:“陛下可是在怀疑什么?”
  “朕只是在想,他家中仅有一母,而其母原是魏国人,而后为何跨越这中原楚国远赴郑国。”楚怀瑜深思道。
  尉迟睿应道:“这其中许是有什么难处也未必。”
  “不,”楚怀瑜轻摇头,“娴嫔母并非中原女子,即便皇兄有着一半的中原血统,却也并不似个中原人。”
  他目无聚焦地盯着某一处,指腹有一下没一下地敲击着碗口:“这姓袁的,倒比皇兄,更不似个中原人,世间怎会有这样巧的事。”
  不知是想到了哪一处,尉迟睿不再应话了。
  楚怀瑜正思考着,门外走近一个小太监,通传道:“陛下,两仪轩那位捎奴才给您传话。”
  这才过了半日,便又要来戏耍他吗?楚怀瑜不悦地应声:“说。”
  只听小太监道:“袁将军邀陛下十五出宫赏花灯。”
  楚怀瑜:“……你说什么?”
  小太监感知事情不妙,颤颤巍巍地回:“袁将军邀…邀陛下出宫……赏、赏花灯。”
  楚怀瑜抓住案上的竹简,正想发作,怒至心口又压了下去:“退下吧,朕已知晓。”
  待人走后,他命尉迟睿:“替朕拟一道圣旨。”
  --
  两仪轩。
  自家将军捎人传话又没说缘由,啊蕴有些不解:“将军为何要邀楚小皇帝出宫赏花灯?”
  知晓他心中困惑,袁沃瑾却并不解释:“赏灯自然要——与‘佳人’同往。”
  啊蕴正想再说什么,门外忽然走进一行人,为首之人是楚宫大内总管尉迟睿,他肘间躺着一道佛尘及一道明黄卷旨。
  尉迟睿斜眼扫过屋内的人,高声道:“袁琼听旨——”
  啊蕴有些疑惑地低头看眼袁沃瑾,不知这小皇帝突然下了什么旨,莫非是自家将军惹恼了那小皇帝?
  袁沃瑾也有一些疑惑,但仍拨着轮椅上前。
  见人已至跟前,尉迟睿才不急不慢地拿过肘间圣旨,照旨宣读,读完后,低睨眼前一脸阴沉的人,笑道:“陛下传旨,夫人抗接圣旨,邀约一事便作罢。”
  袁沃瑾咬牙:“臣、接旨。”
  尉迟睿冷笑一声,将圣旨递至他面前:“夫人可要拿好了。”
  低眸间,他端倪了他几眼,这么一瞧,他的眉目骨相深邃突兀,貌相却与端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难怪小皇帝三番五次将他错认。
  袁沃瑾并不知他在想什么,眼下关注全然在这一道圣旨上,小皇帝为了报昨日的仇,特特用这后宫嫔妾上的位份名义安在他头上,就是为了恶心他,真是别苦用心!
  直到尉迟睿走后,啊蕴抓过他手中的圣旨掷在地上:“将军,那狗皇帝如此侮辱您,您还邀他一同赏灯?”
  袁沃瑾近乎咬牙:“那就更该邀他一同赏灯了。”
  虽应了邀约,但为了遗忘那日糗事,楚怀瑜特阅了两日奏折,好在侍妾袁夫人倒也识趣,并未再打扰他。
  两日后,梁宜替袁沃瑾施过针后,仍是一句模棱两可的话。
  这一回,小皇帝没有让他立即退下,而是从他还未收起的施诊布袋中取过一枚银针,不咸不淡道:“朕近来也觉双腿酸痛,不若太医替朕也施几针。”
  梁宜愣了一愣,而后问道:“陛下具体是哪里不适?”
  楚怀瑜坐在案前,瞧了瞧不远处坐在轮椅上的大将军:“你给他施得哪里,便也给朕施哪里。”
  梁宜置针的手一抖,好一会儿才低着头回话:“陛下的酸痛不及如此,不宜同法施针。”
  楚怀瑜放回手中的那根银针:“你怎知朕的酸痛不及他?”
  听着他语调不惊的问话,梁宜心中愈加惶恐:“臣,可观测得出、陛下的症貌。”
  “观测得出?”楚怀瑜轻冷一笑,而后掷了案上一枚瓷盏,“你当朕是瞎了眼吗?!”
  梁宜一惊,伏跪在地。
  尉迟睿也被吓得一颤,立在一旁一言不发。
  梁宜闭着眼认命,小皇帝向来聪慧,定是瞧出了他暗中做的手段。
  袁沃瑾手握卷册,不惊不慌地看向发怒的人,眼中藏着淡淡的讽意。
  胁迫他参与狩猎大会在先,诱群将伤他在后,现在又做出这番“明察秋毫”的作态,不知是为了给谁看。
  楚怀瑜难耐被欺骗的怒火:“朕谅你群臣宴上掩盖仙草一事有功,便不同你计较此事,可若太医仍要在朕眼皮子底下动手脚,朕便只好谴你出宫。”
  梁宜听此,忙叩头:“臣谨遵圣命。”
  临走之时,楚怀瑜还回头望了一眼袁沃瑾,哼声道:“朕关心的不是你,是你体内的仙草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