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门一关上,怀雍还没说话,便见卢敬锡站了起来,背对他走向书桌:“对不住了,雍公子,先生交代的功课我还没做完,姑且没空陪您,您要吃什么喝什么还请自便。”
暮色四味,天光黯淡。
怀雍走到书桌旁,从怀里取出火引子去点油灯。
刚点亮就被卢敬锡掐熄了,他生硬地说:“我们家有家规,不到戌时不可点灯。”
怀雍:“天都黑了,不点灯怎么看书?你也不怕熬坏了眼睛。”
卢敬锡还握着蘸饱墨汁的笔,忘了放下,在纸上划作一条不成形的线,他没看到,只顾着昂起头,冷言冷语地同怀雍说:“雍公子,我家和您不一样,就算每日的灯油也有定量,普通人家就是这样精打细算地过日子的,哪怕是其中出了一分差错也会乱了套。”
怀雍不知怎的,手脚忽然都僵住了,耳朵也像是发烧一样变得通红:“我……我……”
声音轻软:“……我不是有意的,文起,对不起。”
怀雍心里慌极了,抓耳挠腮地想要弥补,定睛一看,桌案的纸上写的是今儿被先生要求罚抄的文章——先生只罚了卢敬锡一个人——他伸手去拿笔,说:“要罚一起罚,我来帮你。”
卢敬锡却夺过笔来,沉闷之极地说:“雍公子,您是天潢贵胄,我不知我究竟是哪里让你这样另眼相待,我这样的粗鄙之人,怕是配不上您的,您还是与赫连公子交好吧。”
怀雍一急,脱口而出道:“赫连夜怎么能与你相提并论?文起,我总归是和你更要好的。”
话音刚落下。
“砰。”
门猝不及防被推开。
冷风朔朔灌进来。
赫连夜不知何时来的,他抬脚跨进门槛,就站在几步之外的不远处,眼也不眨地看向他俩。
第05章 偏爱
卢敬锡第一次见怀雍是在六年前。
并不是在国子监。
那年,卢敬锡十四岁,扶棺回京。
路费和丧仪花光了卢家最后的家资。
这世道向来是人走茶凉,更何况是在这时候。
五十多年前,大梁皇帝带着一众皇家士族逃到南边,一路上车慌马乱,亲朋故旧尚且自顾不暇,哪有余力帮别人?而他父亲在择才取仕时又被遣派出任外官。
自古至今,一向以内京之官为上,外官处下,此一去,父亲便再没被召唤归京。
连明日的吃食都成问题。
他是家里唯一的男人,父亲去世以后,他就是顶梁柱。
生计所迫,他不得不四处低头。
那天,他去祖父生前表哥的后人家拜访。
说是拜访,实则是打秋风。
他赔笑半晌总算借到几个钱,够买一斛最便宜的粟米。
回家的路上,他见路边的野菜长得鲜嫩,便打算摘两把带回家去。
刚采了一篮子,嘚噔的马蹄声与清脆悦耳的檐铃叮咚声随风传来,不远处缓驰而来一辆四辕马车,裁云璧锦,羽帐珠帘,一个玉裹金妆的小公子从这曳曳摇摇的飞雾流霞中走出来。
小公子见他挖野菜,心生好奇,拽了拽身边男子的衣袍,指着他似乎是问了什么,男子的微笑温柔慈爱,将他抱起。
不多时,便有个面白无须、声气细柔的男人过来,用一钱金子买下了野菜。
他说用不着这么多,几个铜钱就够了,对方却说没带零散铜钱,多的就算是赏他了,收着便是。
他揖身谢过,低头看着那一小块碎金子放在他被绿草汁染成斑驳的手心,发呆。
什么叫……赏?
他可是世家子啊。
两年后。
卢敬锡费尽周折地进了国子监。
有时夜深梦里,他会梦见父亲临终时的模样。
临终前一年,父亲越来越虚弱,从还能自己坐起身小半刻,到必须由他在一旁扶着,对镜整理儒生的衣冠,要清朗、端正、洁净。
有一日,他服侍父亲吃药。
父亲突然呕吐,橙黄棕褐的药液在铜盆里,混杂几绺粘稠血丝,像一块带血的锈斑。
然后父亲从脸盆中抬起头来,枯黄瘦缟的面容上浮现出两坨病态的红,笑了笑。
他的父亲是个性情温和、善于忍耐的男人,平日里也总把笑挂在脸上,可这样的笑也不多见,通常在忍耐时,他才会用这样的笑来掩饰。
就在那天,他想,父亲应该是极为痛苦吧。
只是因为生病折磨而痛苦吗?
还是因为父亲终其一生,都无法报答心中抱负?
卢敬锡没有过问。
父亲还对他说,要是一朝一日,王师北上,收服故地,他想被葬回祖坟,同他的父母、祖父母在一块儿。
卢敬锡一直记得。
国子监是当今圣上所设,权贵子弟的云集之地,大梁的心腹所有。
只要他顺利毕业,结业考试能评中甲或乙等,他就可以得到一个官位,说不定有一天他可以送父亲回到北方的家乡。
在国子监,卢敬锡再一次见到了怀雍。
开学第一天,这第一批三百国子监学生们有如朝会,按照家世中三槐九棘的高低顺序阶次列位,倘若家世相当,再按照入学考核的成绩顺序来排。
怀雍在最上首,他在最下首。
听说陛下会为了他心爱的养子亲自出席,卢敬锡听说不少人为了能在陛下面前露个脸而花钱从常侍谒者那里买一个更高的站位,只为了万分之一得见天颜的可能。
暮色四味,天光黯淡。
怀雍走到书桌旁,从怀里取出火引子去点油灯。
刚点亮就被卢敬锡掐熄了,他生硬地说:“我们家有家规,不到戌时不可点灯。”
怀雍:“天都黑了,不点灯怎么看书?你也不怕熬坏了眼睛。”
卢敬锡还握着蘸饱墨汁的笔,忘了放下,在纸上划作一条不成形的线,他没看到,只顾着昂起头,冷言冷语地同怀雍说:“雍公子,我家和您不一样,就算每日的灯油也有定量,普通人家就是这样精打细算地过日子的,哪怕是其中出了一分差错也会乱了套。”
怀雍不知怎的,手脚忽然都僵住了,耳朵也像是发烧一样变得通红:“我……我……”
声音轻软:“……我不是有意的,文起,对不起。”
怀雍心里慌极了,抓耳挠腮地想要弥补,定睛一看,桌案的纸上写的是今儿被先生要求罚抄的文章——先生只罚了卢敬锡一个人——他伸手去拿笔,说:“要罚一起罚,我来帮你。”
卢敬锡却夺过笔来,沉闷之极地说:“雍公子,您是天潢贵胄,我不知我究竟是哪里让你这样另眼相待,我这样的粗鄙之人,怕是配不上您的,您还是与赫连公子交好吧。”
怀雍一急,脱口而出道:“赫连夜怎么能与你相提并论?文起,我总归是和你更要好的。”
话音刚落下。
“砰。”
门猝不及防被推开。
冷风朔朔灌进来。
赫连夜不知何时来的,他抬脚跨进门槛,就站在几步之外的不远处,眼也不眨地看向他俩。
第05章 偏爱
卢敬锡第一次见怀雍是在六年前。
并不是在国子监。
那年,卢敬锡十四岁,扶棺回京。
路费和丧仪花光了卢家最后的家资。
这世道向来是人走茶凉,更何况是在这时候。
五十多年前,大梁皇帝带着一众皇家士族逃到南边,一路上车慌马乱,亲朋故旧尚且自顾不暇,哪有余力帮别人?而他父亲在择才取仕时又被遣派出任外官。
自古至今,一向以内京之官为上,外官处下,此一去,父亲便再没被召唤归京。
连明日的吃食都成问题。
他是家里唯一的男人,父亲去世以后,他就是顶梁柱。
生计所迫,他不得不四处低头。
那天,他去祖父生前表哥的后人家拜访。
说是拜访,实则是打秋风。
他赔笑半晌总算借到几个钱,够买一斛最便宜的粟米。
回家的路上,他见路边的野菜长得鲜嫩,便打算摘两把带回家去。
刚采了一篮子,嘚噔的马蹄声与清脆悦耳的檐铃叮咚声随风传来,不远处缓驰而来一辆四辕马车,裁云璧锦,羽帐珠帘,一个玉裹金妆的小公子从这曳曳摇摇的飞雾流霞中走出来。
小公子见他挖野菜,心生好奇,拽了拽身边男子的衣袍,指着他似乎是问了什么,男子的微笑温柔慈爱,将他抱起。
不多时,便有个面白无须、声气细柔的男人过来,用一钱金子买下了野菜。
他说用不着这么多,几个铜钱就够了,对方却说没带零散铜钱,多的就算是赏他了,收着便是。
他揖身谢过,低头看着那一小块碎金子放在他被绿草汁染成斑驳的手心,发呆。
什么叫……赏?
他可是世家子啊。
两年后。
卢敬锡费尽周折地进了国子监。
有时夜深梦里,他会梦见父亲临终时的模样。
临终前一年,父亲越来越虚弱,从还能自己坐起身小半刻,到必须由他在一旁扶着,对镜整理儒生的衣冠,要清朗、端正、洁净。
有一日,他服侍父亲吃药。
父亲突然呕吐,橙黄棕褐的药液在铜盆里,混杂几绺粘稠血丝,像一块带血的锈斑。
然后父亲从脸盆中抬起头来,枯黄瘦缟的面容上浮现出两坨病态的红,笑了笑。
他的父亲是个性情温和、善于忍耐的男人,平日里也总把笑挂在脸上,可这样的笑也不多见,通常在忍耐时,他才会用这样的笑来掩饰。
就在那天,他想,父亲应该是极为痛苦吧。
只是因为生病折磨而痛苦吗?
还是因为父亲终其一生,都无法报答心中抱负?
卢敬锡没有过问。
父亲还对他说,要是一朝一日,王师北上,收服故地,他想被葬回祖坟,同他的父母、祖父母在一块儿。
卢敬锡一直记得。
国子监是当今圣上所设,权贵子弟的云集之地,大梁的心腹所有。
只要他顺利毕业,结业考试能评中甲或乙等,他就可以得到一个官位,说不定有一天他可以送父亲回到北方的家乡。
在国子监,卢敬锡再一次见到了怀雍。
开学第一天,这第一批三百国子监学生们有如朝会,按照家世中三槐九棘的高低顺序阶次列位,倘若家世相当,再按照入学考核的成绩顺序来排。
怀雍在最上首,他在最下首。
听说陛下会为了他心爱的养子亲自出席,卢敬锡听说不少人为了能在陛下面前露个脸而花钱从常侍谒者那里买一个更高的站位,只为了万分之一得见天颜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