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那也不坏。”林序南点点头,似笑非笑,“比起以前天天开口怼人、闭口冷嘲热讽,裴博士的脾气现在可真是好了不少呢。”
这句话像刀子一样轻飘飘地扎过来,语气温柔得甚至不带半点杀气,裴青寂却在心里警铃大作。
——不好,这人不但记得原主的“黑历史”,还一眼看出不对劲。
“师兄,考察完了,陪我去三号实验台调一下xps吧。”林序南已经自顾自转身,笑咪咪地看着裴青寂,但语气却不容拒绝,“我没记错的话,今天是你值班对么,裴师兄?”
那声“裴师兄”尾音轻轻扬起,像撒了点糖,又像拴了根绳,语气温柔得一塌糊涂,却不容拒绝。
这句话轻飘飘地丢出来,落地却像是一把绣着金纹的刀,漂亮、锋利,还带着一股讨喜的香气。不沾血,却刀刀见骨。
“值、值班……对,我是。”裴青寂一口气险些没咽住,努力维持脸上的淡定,声音稳得像晨间风,唯独尾音轻了一寸,正要硬撑过去,嘴巴却先大脑一步出了声,“这是什么?”
林序南脚步一顿,回头看他,眼神带着一点若有若无的深意,唇角轻轻一勾,“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
短短几个字,说得懒散又带点拖长的语调,好像在等他反应。
裴青寂脸上维持着专业微笑,内心却已经开始搜索关键词:【xps】【光电子能谱】【能量扫描】【表面元素组成分析】……
“裴师兄,”林序南忽然走近一步,低头凑过来,声音压得很低,像在耳边说悄悄话,“你该不会是……忘了吧?”
那语气软得像是怕吓跑谁,眼神又亮晶晶的,像拎着尾巴摇啊摇的试探。
而裴青寂,只觉得冷汗从后背缓缓滑下,他死死绷住脸上的表情,手心里已经出了一层汗。
“怎么会呢?”裴青寂干笑了一下,装出一副“你也太小看我了”的自信模样,“只是……一时卡壳。”
林序南挑了下眉,没再说什么。
还不等裴青寂把这口气喘匀,邮箱里便“叮”地一声,跳出一封新邮件。
【发件人:方砚。】
【收件人:裴青寂,林序南。】
他心头一紧,几乎是本能地皱了眉。
“不是吧……”他嘟囔着点开邮件,心中还存着一丝侥幸,指望方砚只是发了个会议纪要或组内通知。
结果映入眼帘的是一份命名整齐、格式标准的pdf附件。
【——项目计划书。】
还没等裴青寂点开文件,身旁忽然传来一声轻笑。
他抬头,就看见林序南单手划着手机,懒懒地倚在旁边的树上,食指弯曲抵着唇角,唇边挂着一抹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笑意。
“师兄,这次又快你一步哦!”林序南晃了晃手中的手机,手机屏幕上清清楚楚地显示着另一封英文邮件science稿件录用通知——
【acceptanceofyoursciencemanuscript】
dearmr.xunanlin,iampleasuretoacceptyourpaperforpublicationinscience.
他故意将手机举高了一点,微微侧着身子,仿佛生怕裴青寂看不清似的,要让那一排排字母像钉子一样钉进他眼里。
裴青寂沉默片刻,将视线收回。
大约一个月前,原主和林序南几乎同一时间收到了审稿意见。
一南一北两个宿舍,两张近乎同时点亮的屏幕,之后便是马不停蹄地奋战——改稿,补实验,写回应信,连抢设备都抢得如临大敌。
表面上井水不犯河水,私底下却处处针锋相对。
实验也好,论文也罢,谁都不愿在对方面前露出一丝退让的迹象。
像两头争夺领地的豹子,一次又一次地试图踩着对方的脊背往上爬。
谁都想站到更高的位置,然后居高临下地看着对方低头。
而裴青寂没那个闲心争高下,但林序南——显然不打算就这么放过他。
林序南笑意更深了一点,尾音拖得轻巧,“不过你也别太泄气,这次只是慢了一点点,万一下次你先一步呢?”
字里行间却带着精准控制过的分寸感和挑衅意味,仿佛连“慢了一点点”都掂量得刚刚好,不多,不少。
林序南盯着裴青寂看了半天,也没等来裴青寂气急败坏地回应,他眨了眨眼睛,又补充了一句,“看样子,实验室今天是去不成咯,得回去按要求补交材料呢。”
“好。”裴青寂的表情依旧是淡淡的,但确能听出这两个里带着一丝说不出的雀跃。
“那就改天再向师兄请教xps吧——”
裴青寂:……
他没搭话,只是深吸一口气,把那封邮件从收件箱里标了星,然后关了手机。
林序南在一旁吊儿郎当地笑着,裴青寂却只觉得连太阳都变得晃眼。
夕阳西下,裴青寂才拖着疲惫的精神回到家,连外套都没脱,就一屁股倒在椅子上,用力地揉了揉太阳穴。
沉默片刻,他终于还是妥协似的打开了电脑。
那封邮件仍静静躺在收件箱里,像一颗等待引爆的定时炸弹。
深吸几口气,他才点开了那份文档,刚一跳转页面,眼前就是一整页密密麻麻的可行性分析——各种公式、材料参数、反应曲线,堆叠得像一场没有尽头的数学噩梦。
然而真正让裴青寂愣住的,并不是那些复杂的科研内容,而是项目标题的一行字:《基于纳米材料的古籍修复方法初探》。
他整个人都像是被定格了一样,怔怔盯着那一行字,几乎以为自己看错了。
古籍修复?
他不敢置信地盯着屏幕,瞳孔微微收缩,他一遍又一遍地确认着那个标题,仿佛下一秒就会消失一般,或者就变成了记忆中的错觉。
裴青寂的指尖不自觉地扣紧了鼠标,心跳无端漏了一拍,掌心竟已沁出一层薄汗。
这不是……他前世——彻底摆烂之前,被学院叫停、草草收尾的那个项目吗?
那个他曾经孤注一掷,却一败涂地的梦。
那些图纸、资料、热情和执念,早已像没熬完的试剂一样挥发殆尽,明明早就成为时间夹缝中一页泛黄的旧稿,明明他已经说服自己遗忘,怎么会……又以这样的方式重新出现?
脑海中不合时宜地浮现出那一年的场景——那些泛黄残破的线装书页、实验台上小心翼翼铺展的文物纤维,以及他曾为之激动、后来却疲惫逃避的每一段日夜……
那一年,他曾为了这项选题孤注一掷,在各种不被看好的质疑声中咬牙坚持,从选题调研到实验设计,几乎熬穿了无数个夜晚。
可最终,资金断了,资源被抽走,院方以“不具备前瞻性和推广价值”为由,直接叫停。
一切结束得干脆利落,甚至不留任何辩解的余地。
可如今,这份被重新命名、重新编排、重新包装的项目,竟然借尸还魂般出现在他面前。
计划书里,某些测试参数赫然来源于他当年草拟的实验笔记,修复机理图解的线条风格分明是他的手绘模板,只是颜色改了、线宽调整了、底图变成了高清格式。
甚至连那套“纤维复合层重构法”的描述逻辑,都是他用无数次失败试验换来的结论。
它的每一页,都是他曾写过、亲手擦掉又重新写下的痕迹。
可如今,它被改头换面地列为新项目,甚至——
可以继续由他参与。
计划书里好几处数据显然出自他的旧资料,而那几页修复机理图解的风格,分明也是他亲手绘制过的图样,只是被重新整合、更新了参数。
——他原以为,那个项目和那个自己,都已经死在了前一世。
可现在,它们又一次,以这样突兀又精准的方式,被丢回到他面前。
还不等裴青寂理清自己的思绪,就看到屏幕右下角跳出一则新提醒。
【林序南:re:项目计划书】
他几乎是下意识地点开。
——“好的,老师。等研读完计划书,我和裴师兄约个时间先讨论一下。”
短短一行字,语气礼貌、冷静,仿佛只是日常工作中再寻常不过的沟通。而他话语间那句“和裴师兄约个时间”,却像一枚不动声色的钉子,将裴青寂原本混乱不安的心绪,钉得更紧了一些。
他抬手揉了揉眉心,合上电脑,沉默了很久。
天色刚亮,天边还泛着冷青。
近乎整夜失眠的裴青寂拖着疲惫的身体来到实验室,整栋楼空荡寂静,只有走廊尽头感应灯闪了闪,洒下几缕冷白的光,把他影子拉得很长。
他没有开主灯,只将办公桌上的一盏台灯拧开,光圈像是无声地保护着一个小小的堡垒。
裴青寂整个人被暖黄色灯光罩住,黑眸里却仍残留昨夜未眠的沉色。
他坐下,打开电脑,手指熟练地敲下一串复杂密码,甚至顺手用了一个曾经在古籍修复项目里用作加密的符号结构。
这句话像刀子一样轻飘飘地扎过来,语气温柔得甚至不带半点杀气,裴青寂却在心里警铃大作。
——不好,这人不但记得原主的“黑历史”,还一眼看出不对劲。
“师兄,考察完了,陪我去三号实验台调一下xps吧。”林序南已经自顾自转身,笑咪咪地看着裴青寂,但语气却不容拒绝,“我没记错的话,今天是你值班对么,裴师兄?”
那声“裴师兄”尾音轻轻扬起,像撒了点糖,又像拴了根绳,语气温柔得一塌糊涂,却不容拒绝。
这句话轻飘飘地丢出来,落地却像是一把绣着金纹的刀,漂亮、锋利,还带着一股讨喜的香气。不沾血,却刀刀见骨。
“值、值班……对,我是。”裴青寂一口气险些没咽住,努力维持脸上的淡定,声音稳得像晨间风,唯独尾音轻了一寸,正要硬撑过去,嘴巴却先大脑一步出了声,“这是什么?”
林序南脚步一顿,回头看他,眼神带着一点若有若无的深意,唇角轻轻一勾,“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
短短几个字,说得懒散又带点拖长的语调,好像在等他反应。
裴青寂脸上维持着专业微笑,内心却已经开始搜索关键词:【xps】【光电子能谱】【能量扫描】【表面元素组成分析】……
“裴师兄,”林序南忽然走近一步,低头凑过来,声音压得很低,像在耳边说悄悄话,“你该不会是……忘了吧?”
那语气软得像是怕吓跑谁,眼神又亮晶晶的,像拎着尾巴摇啊摇的试探。
而裴青寂,只觉得冷汗从后背缓缓滑下,他死死绷住脸上的表情,手心里已经出了一层汗。
“怎么会呢?”裴青寂干笑了一下,装出一副“你也太小看我了”的自信模样,“只是……一时卡壳。”
林序南挑了下眉,没再说什么。
还不等裴青寂把这口气喘匀,邮箱里便“叮”地一声,跳出一封新邮件。
【发件人:方砚。】
【收件人:裴青寂,林序南。】
他心头一紧,几乎是本能地皱了眉。
“不是吧……”他嘟囔着点开邮件,心中还存着一丝侥幸,指望方砚只是发了个会议纪要或组内通知。
结果映入眼帘的是一份命名整齐、格式标准的pdf附件。
【——项目计划书。】
还没等裴青寂点开文件,身旁忽然传来一声轻笑。
他抬头,就看见林序南单手划着手机,懒懒地倚在旁边的树上,食指弯曲抵着唇角,唇边挂着一抹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笑意。
“师兄,这次又快你一步哦!”林序南晃了晃手中的手机,手机屏幕上清清楚楚地显示着另一封英文邮件science稿件录用通知——
【acceptanceofyoursciencemanuscript】
dearmr.xunanlin,iampleasuretoacceptyourpaperforpublicationinscience.
他故意将手机举高了一点,微微侧着身子,仿佛生怕裴青寂看不清似的,要让那一排排字母像钉子一样钉进他眼里。
裴青寂沉默片刻,将视线收回。
大约一个月前,原主和林序南几乎同一时间收到了审稿意见。
一南一北两个宿舍,两张近乎同时点亮的屏幕,之后便是马不停蹄地奋战——改稿,补实验,写回应信,连抢设备都抢得如临大敌。
表面上井水不犯河水,私底下却处处针锋相对。
实验也好,论文也罢,谁都不愿在对方面前露出一丝退让的迹象。
像两头争夺领地的豹子,一次又一次地试图踩着对方的脊背往上爬。
谁都想站到更高的位置,然后居高临下地看着对方低头。
而裴青寂没那个闲心争高下,但林序南——显然不打算就这么放过他。
林序南笑意更深了一点,尾音拖得轻巧,“不过你也别太泄气,这次只是慢了一点点,万一下次你先一步呢?”
字里行间却带着精准控制过的分寸感和挑衅意味,仿佛连“慢了一点点”都掂量得刚刚好,不多,不少。
林序南盯着裴青寂看了半天,也没等来裴青寂气急败坏地回应,他眨了眨眼睛,又补充了一句,“看样子,实验室今天是去不成咯,得回去按要求补交材料呢。”
“好。”裴青寂的表情依旧是淡淡的,但确能听出这两个里带着一丝说不出的雀跃。
“那就改天再向师兄请教xps吧——”
裴青寂:……
他没搭话,只是深吸一口气,把那封邮件从收件箱里标了星,然后关了手机。
林序南在一旁吊儿郎当地笑着,裴青寂却只觉得连太阳都变得晃眼。
夕阳西下,裴青寂才拖着疲惫的精神回到家,连外套都没脱,就一屁股倒在椅子上,用力地揉了揉太阳穴。
沉默片刻,他终于还是妥协似的打开了电脑。
那封邮件仍静静躺在收件箱里,像一颗等待引爆的定时炸弹。
深吸几口气,他才点开了那份文档,刚一跳转页面,眼前就是一整页密密麻麻的可行性分析——各种公式、材料参数、反应曲线,堆叠得像一场没有尽头的数学噩梦。
然而真正让裴青寂愣住的,并不是那些复杂的科研内容,而是项目标题的一行字:《基于纳米材料的古籍修复方法初探》。
他整个人都像是被定格了一样,怔怔盯着那一行字,几乎以为自己看错了。
古籍修复?
他不敢置信地盯着屏幕,瞳孔微微收缩,他一遍又一遍地确认着那个标题,仿佛下一秒就会消失一般,或者就变成了记忆中的错觉。
裴青寂的指尖不自觉地扣紧了鼠标,心跳无端漏了一拍,掌心竟已沁出一层薄汗。
这不是……他前世——彻底摆烂之前,被学院叫停、草草收尾的那个项目吗?
那个他曾经孤注一掷,却一败涂地的梦。
那些图纸、资料、热情和执念,早已像没熬完的试剂一样挥发殆尽,明明早就成为时间夹缝中一页泛黄的旧稿,明明他已经说服自己遗忘,怎么会……又以这样的方式重新出现?
脑海中不合时宜地浮现出那一年的场景——那些泛黄残破的线装书页、实验台上小心翼翼铺展的文物纤维,以及他曾为之激动、后来却疲惫逃避的每一段日夜……
那一年,他曾为了这项选题孤注一掷,在各种不被看好的质疑声中咬牙坚持,从选题调研到实验设计,几乎熬穿了无数个夜晚。
可最终,资金断了,资源被抽走,院方以“不具备前瞻性和推广价值”为由,直接叫停。
一切结束得干脆利落,甚至不留任何辩解的余地。
可如今,这份被重新命名、重新编排、重新包装的项目,竟然借尸还魂般出现在他面前。
计划书里,某些测试参数赫然来源于他当年草拟的实验笔记,修复机理图解的线条风格分明是他的手绘模板,只是颜色改了、线宽调整了、底图变成了高清格式。
甚至连那套“纤维复合层重构法”的描述逻辑,都是他用无数次失败试验换来的结论。
它的每一页,都是他曾写过、亲手擦掉又重新写下的痕迹。
可如今,它被改头换面地列为新项目,甚至——
可以继续由他参与。
计划书里好几处数据显然出自他的旧资料,而那几页修复机理图解的风格,分明也是他亲手绘制过的图样,只是被重新整合、更新了参数。
——他原以为,那个项目和那个自己,都已经死在了前一世。
可现在,它们又一次,以这样突兀又精准的方式,被丢回到他面前。
还不等裴青寂理清自己的思绪,就看到屏幕右下角跳出一则新提醒。
【林序南:re:项目计划书】
他几乎是下意识地点开。
——“好的,老师。等研读完计划书,我和裴师兄约个时间先讨论一下。”
短短一行字,语气礼貌、冷静,仿佛只是日常工作中再寻常不过的沟通。而他话语间那句“和裴师兄约个时间”,却像一枚不动声色的钉子,将裴青寂原本混乱不安的心绪,钉得更紧了一些。
他抬手揉了揉眉心,合上电脑,沉默了很久。
天色刚亮,天边还泛着冷青。
近乎整夜失眠的裴青寂拖着疲惫的身体来到实验室,整栋楼空荡寂静,只有走廊尽头感应灯闪了闪,洒下几缕冷白的光,把他影子拉得很长。
他没有开主灯,只将办公桌上的一盏台灯拧开,光圈像是无声地保护着一个小小的堡垒。
裴青寂整个人被暖黄色灯光罩住,黑眸里却仍残留昨夜未眠的沉色。
他坐下,打开电脑,手指熟练地敲下一串复杂密码,甚至顺手用了一个曾经在古籍修复项目里用作加密的符号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