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虫怪蝶 第1节
书名: 小虫怪蝶
作者:糖多令
简介:
饥荒之年,丈夫因盗窃种子,不久后要被处死。
这个世道里君臣皆以仁慈治国安民,为了让丈夫活下来,姚蝶玉去知府大人晏鹤京那处装可怜:“我弱小无能,不能养家,夫君一死,翁姑实在可怜……”
晏鹤京看着跪在眼前的妇人,道:“所以你是要代夫君受刑受死?”
“是。”姚蝶玉颤抖着点头。
晏鹤京晓得她在打什么主意,似笑非笑道:“好个义烈的妇人家。”
听他在夸奖自己,姚蝶玉露出了笑容,以为此事将翻篇,没想到又听他冷冷说道:“我瞧你生得这般好看,挺适合斩首示众,来人,拖下去吧。”
姚蝶玉脖子一凉,大惊失色:?
后来的后来,姚蝶玉才知道,去求情以前,晏鹤京就馋她身子了。
主角:姚蝶玉 晏鹤京
第1章
竹露滴清响,孤犬横眠竹荫边。
又是一年夏日。
夏日的天没定数,侵晨时晴光照地才一会儿,然后一阵风吹过,不过半个时辰,那乌云带着潮湿的雨气就压了过来。
今日姚蝶玉的身子仍然有些不舒服,但想到嗷嗷待哺的蚕,还是早早起身去城外摘桑叶。
她养的这批蚕,还有不到五日便要吐丝结茧,这几日必须让它们好好吃几顿。
和前几日一样,姚蝶玉是哭着去摘桑叶的。
从苏州回来以后,姚蝶玉一直忍不住想哭,眼泪流得都快能浇活一棵枯木了。
她哭,不是因为在苏州被人欺负,也不是在苏州里受了大委屈,相反的,她在苏州吃到了不少好吃的东西,什么沃肺融心的带骨泡螺、甜腻软糯的桂花糯米藕,还有蓬松绵软的玫瑰糖糕等等,大饱了口福,差些把回家的盘缠都用在嘴巴上。
在苏州,她结交了不少一片热心肠的妇人,第一次见到了金发碧眼的番人,还拿着闲钱买了一些奇怪的外来品……可以说这一回去苏州收获颇多,如果不是在回九江府的路上,亲眼看到了一户人家把女婴溺死,她不会一病难起,身子时好时歹了两三个月才痊愈。
至于为何会哭,是她终于明白自己织出来的纱布,为何会比别的娘子重两倍。
有传汉朝辛追夫人的陪葬品素纱襌衣,除去缘饰,不足一两重,这个传闻一出,轻薄透光透气的丝织物就成了时髦之物,成了富贵人家的必需之物。
是富贵人家所求之物便能卖出高价,姚蝶玉辛辛苦苦养了一个多月的蚕,又殚技通宵达旦数回织了一匹粉红带绿的落花纱布,原以为拿到苏州去能获得富贵人家的青睐,卖个一两或以上,谁知布铺的老板却说她的纱布不够轻盈。
老板不是嫌弃,而是惊讶:“娘子的布,当真是纯蚕丝织成的吗?那为何会比别的娘子织出来的重两倍?”
惊讶之后,又有些怀疑,怀疑姚蝶玉织的丝布,纬纱用了棉线充数。
可用手去仔细摸一把,认真瞧一眼,确实不是用棉线织成,老板百思不得其解。
虽然姚蝶玉的纱布太重,好在织得精细工整,颜色染得均匀粉嫩,是夏日的颜色,有雨打荷花池后的气息,最后老板杀了价,想以六钱之价买下。
六钱!
一匹素纱都值六钱,何况她的这匹纱布上还织了时髦的纹样,有那么一瞬间,姚蝶玉想拍案骂老板是奸商。
为了织这匹布,她一个如花似玉的娘子,熬得容貌憔悴,肌肤消瘦,眼圈发暗,眼睛还差些瞎了,结果才值六钱。
呵,那还不知直接织素纱来得快。
后来姚蝶玉确实拍了案,但没有骂人,明明拍案时拍出了震壁之响,明明眉头紧皱,面容有怒色,气得事不有余了,开口说话的时候却柔声柔气,没一点气势。
她伸出两根手指头来,磕巴道:“八、八钱,多两钱可……可以吗?”
言语之际,她的内心忐忑不安,一颗心跳动极快,快得腔子里装的好似不是四两红肉,而是一架战鼓,咚咚咚的随时要破腔而出。
她害怕与老板不欢而散,最后连六钱都卖不出去。
江南这些地方不缺丝织品,十户人家里,有八户娘子养蚕织布,还有不少娘子出生织造家庭,世代织布,一根蚕丝线,她们的手指动动能劈出十六丝十八丝,甚至更多。
姚蝶玉手指纤巧,在江西九江府里虽是个擅美女红的娘子,有些名气,可她不敢狂妄自大,觉得自己织的布能比苏州娘子的好。
苏州里还有个织造局,是专门为宫廷供应织品的皇商,织出来的布匹精细平滑,不是寻常娘子能比的。
她一个外来人,想在盛产丝织品的地方,卖出高价丝织品并不容易。
老板见姚蝶玉眉宇间的稚气未全脱,但见她是个妇人家,所以应当是外表天真,内里精明,谁知道,内里也是个天真的,暗暗发怒后才加价两钱。
“也行。”这是一桩好买卖,老板暗暗窃喜,赶紧拿出八钱交了过去。
这匹布花个一两买下来也不会物不及价,出价时,老板有意把价格压低,就等着姚蝶玉自己加些价。
姚蝶玉不知老板的心思,还为能多得两钱暗暗窃喜了一阵,她小心翼翼接过银子,把银子袖进袖内的那瞬间,斜刺里忽然传来了一道嗤笑声。
有些刺耳。
姚蝶玉扭过头看去,身后站着个男子,身高八尺有余,头戴金圈儿网巾,穿着件葛纱贴里,身旁跟着的随从,打扮得也甚是精致,用金头银脚耳斡挽髻,身上穿一件绢直裰。
姚蝶玉的眼睛因为常常通宵达旦织布,有些坏了,看远处的东西模糊带有重影,天色暗下来的话会人畜不分,她这几日吃了很多的芜菁花,也不能让视线明亮清晰起来,好在那男子离得较近,稍把眼睛眯起来,尚能看清男子的衣裳和面孔。
男子身上那件贴里料子是上等品,颜色细腻干净,暗纹闪着光泽,而行动之间料子上折出来的褶皱线条,与画家笔下的水墨线条一样,如轻烟,如水流,只需一点墨,就会自然向下蔓延,看着很是轻盈富贵。
不像她身上穿着的一匹才三钱的夏布,褶皱与挂在屋檐下晾干的咸菜似,没有一点雅气。
男子的嘴角轻扬,看着老板,眼睛里一抹不屑之色和潮水一样,一阵又一阵溢了出来。
姚蝶玉今年十九岁,嫁人不到半年,眉眼有些天真气,可脑子并不傻,猜到男子在笑她,看着他含着嘲讽的目光,没由来胸口还骤然紧缩了一下。
她不知为何会被笑,但先羞得无地自容,整个人仿佛掉进了火炉里被烤熟了,手脚是热的,脑袋也是热的,一个紧张,眼角眉梢,还有鼻头都泛起了一层粉红的雾气。
她有点想哭。
无缘无故的,干什么笑她?姚蝶玉心烦意乱,正要鼓起勇气要质问男子时,男子却目不斜视,带着一股微甜的木质清香,从容走过她的身边。
他从袖子里拿出一两八钱,声音低低,对老板说道:“一两八钱,布我要了。”
一两八钱?姚蝶玉以为自己耳岔眼岔,目光直直,看着男子把一两八钱交到老板手中后,在原地琢磨了好久才确定自己没有听错,也没有看错。
刚刚嘲笑她的男子,花了一两八钱把她的布买走了,用这种方式来告诉她,她被老板骗了。
老板拿着一两八钱,脸上并没有一点喜悦之色,反而汗出如油,精明得和老鼠一样的小眼睛,一会儿愧疚地看看姚蝶玉,一会儿害怕地望着男子,嘴上想解释什么,可在男子一寸凌厉的目光之下,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最后讪讪地收下银子,交出还没捂热的布匹。
老板以为眼前的男子是想做好事,买布赠美人,不想他在离开布铺以前用不大的声音说了一句让人嫉富的话。
他对着身边的随从说:“找个绣娘,用这匹布,给姐儿的那只丑猫儿做几件衣裳吧。”
“是。”随从点头。
简单一句话,把腐气腾腾四个字表现得淋漓尽致。
知道自己被骗的姚蝶玉,在铺子里气得四肢冷如垂冰,可又没有勇气去质问老板一句,最后阁着粉泪,一溜烟跑到市槽里吃东西消气去了。
吃饱喝足,她望天长叹一声:“唉,什么商人啊,真是。”
第2章
姚蝶玉在回九江府的路上,一直在琢磨自己织出来的布为何会重,琢磨来琢磨去,直到两个月后才知道原因。
回到九江府后是五月了。
九江府五月的天,还没有热得人头昏眼花的暑气,不过今年的雨水极少,是乖龙掌管行雨之责似的,四月本该是雨纷纷的时节,却几乎一滴雨未下,东升西落的金乌不辞辛苦两个月有余,频频用身上的晴光温暖照耀着地上的大地。
照耀得土地干裂,万物死气沉沉。
因为雨水少,喜湿润阴凉的桑树不如从前那样长得绿沁沁,一眼望过去,全是蔫得没精神的干巴叶子,姚蝶玉每日愁苦着一张脸,斜挎竹篓去城外摘桑叶,以前摘个两刻竹篓就能填满,现在摘个半个时辰,挑挑选选仍然不盈筐。
九江府这儿并不靠纺织养蚕为生,不像苏杭那些地区,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有桑叶。
姚蝶玉住在九江府的德化县里。
德化县是附郭县,治安比其它县好上许多,这儿盛产茶叶,所以有自己田地的百姓多是种茶叶,桑叶鲜少有人种,姚蝶玉的阿娘徐遗兰,虽有三亩田地,但这三亩田地要用来种粮食蔬菜,不能从中划一小块来种植桑叶,而夫君吕凭的田地也要用来种粮食饱腹。
娘家夫家都没有旷地种桑叶,她只能勤劳些,去城外摘野生的桑叶。
桑叶不够,只能让蚕受委屈,饿一饿肚子,姚蝶玉于心不忍,也别无办法,她没有点石成金的能力,不能凭空变出桑叶来,只能更加精心照顾那些蚕。
但没有足够的桑叶喂养,再精心照顾它们的个头也不够肥大可爱。
桑叶不够吃的时候,蚕饿起来会把一向弃之不食的叶梗吃了,有的梗硬实,它们啃得艰难用力,叶梗吃完了,实在找不到东西吃,就在那儿咬竹筐,姚蝶玉每次见着,心里都不好受,生怕它们的嘴巴会因啃硬物而坏,无奈之下顶着烈日,跑去山上找那柘叶暂时替代桑叶。
山上的柘树有不少,只是这个季节的柘叶太老太硬,蚕也难以啃动。
看着饿到极点乱咬东西的蚕,姚蝶玉几次想掉泪,不是伤心它们吐出来的丝质会不好,而是伤心它们短短一辈子,竟然没能吃饱就要死去。
可怜也。
好在这些不够肥大的蚕,吐出来的丝质理依旧细腻,且似乎变得更加轻盈,织出来的丝织品拿在手中,轻飘飘毫无重感,拿去一称,竟比拿去苏州卖的那匹布重量轻了一半,姚蝶玉拿着自己织出来的布不敢相信,几次都以为自己称错,也以为自己眼睛织坏了,她忙去找吕凭:“阿凭哥哥,你、你帮我称一下。”
“那些布又重了?”吕凭刚砍完竹子回来,还没洗去手上的泥土草屑,就被匆匆赶来的姚蝶玉牵着去给布称重。
姚蝶玉的脑袋和拨浪鼓一样摇起来,声音有些岔了:“不、不是的,是轻了。”
因为紧张,她的脸蛋被自发出来的热气蒸得红润润的,吕凭觉得可爱,屈起指头,温柔地刮了一下她冒着小汗珠的鼻头:“既然轻了,怎还这副神色?”
“就是……就是很奇怪,织法一样,是六纬四经的织法,可就是轻了许多。”姚蝶玉腮颊鼓鼓的,态度却是严肃,好像发生了什么大事。
姚蝶玉的性子温吞,有不争之德,她生得漂亮,身材适中,不短不长,一头秀发挽成乌云,杏眼桃腮的,颇有精神,不过平日里不说话时,总觉得呆呆的毫无生趣,眉眼间随时随会露出一种呆滞的色彩,看着很是好骗好欺负,现在腮颊鼓鼓一脸疑惑的模样,倒变得灵动了些。
吕凭被姚蝶玉的模样逗笑,笑一声后发现她的脸蛋更红,他识趣地敛去笑容,换上肃色,小心翼翼称了那匹织了大半个月才织出来的布。
一称,比之前的那匹布轻有小半两。
姚蝶玉忐忑着看了一眼,果然是轻了,她激动得想哭:“可是为、为什么会轻这么多?”
吕凭看了克重,也有些吃惊:“是不是比以前织的短?”
“不是。”姚蝶玉脸色严肃,但说话有些含糊,似乎是没有什么信心,“一样长,都是一匹布的长度。”
作者:糖多令
简介:
饥荒之年,丈夫因盗窃种子,不久后要被处死。
这个世道里君臣皆以仁慈治国安民,为了让丈夫活下来,姚蝶玉去知府大人晏鹤京那处装可怜:“我弱小无能,不能养家,夫君一死,翁姑实在可怜……”
晏鹤京看着跪在眼前的妇人,道:“所以你是要代夫君受刑受死?”
“是。”姚蝶玉颤抖着点头。
晏鹤京晓得她在打什么主意,似笑非笑道:“好个义烈的妇人家。”
听他在夸奖自己,姚蝶玉露出了笑容,以为此事将翻篇,没想到又听他冷冷说道:“我瞧你生得这般好看,挺适合斩首示众,来人,拖下去吧。”
姚蝶玉脖子一凉,大惊失色:?
后来的后来,姚蝶玉才知道,去求情以前,晏鹤京就馋她身子了。
主角:姚蝶玉 晏鹤京
第1章
竹露滴清响,孤犬横眠竹荫边。
又是一年夏日。
夏日的天没定数,侵晨时晴光照地才一会儿,然后一阵风吹过,不过半个时辰,那乌云带着潮湿的雨气就压了过来。
今日姚蝶玉的身子仍然有些不舒服,但想到嗷嗷待哺的蚕,还是早早起身去城外摘桑叶。
她养的这批蚕,还有不到五日便要吐丝结茧,这几日必须让它们好好吃几顿。
和前几日一样,姚蝶玉是哭着去摘桑叶的。
从苏州回来以后,姚蝶玉一直忍不住想哭,眼泪流得都快能浇活一棵枯木了。
她哭,不是因为在苏州被人欺负,也不是在苏州里受了大委屈,相反的,她在苏州吃到了不少好吃的东西,什么沃肺融心的带骨泡螺、甜腻软糯的桂花糯米藕,还有蓬松绵软的玫瑰糖糕等等,大饱了口福,差些把回家的盘缠都用在嘴巴上。
在苏州,她结交了不少一片热心肠的妇人,第一次见到了金发碧眼的番人,还拿着闲钱买了一些奇怪的外来品……可以说这一回去苏州收获颇多,如果不是在回九江府的路上,亲眼看到了一户人家把女婴溺死,她不会一病难起,身子时好时歹了两三个月才痊愈。
至于为何会哭,是她终于明白自己织出来的纱布,为何会比别的娘子重两倍。
有传汉朝辛追夫人的陪葬品素纱襌衣,除去缘饰,不足一两重,这个传闻一出,轻薄透光透气的丝织物就成了时髦之物,成了富贵人家的必需之物。
是富贵人家所求之物便能卖出高价,姚蝶玉辛辛苦苦养了一个多月的蚕,又殚技通宵达旦数回织了一匹粉红带绿的落花纱布,原以为拿到苏州去能获得富贵人家的青睐,卖个一两或以上,谁知布铺的老板却说她的纱布不够轻盈。
老板不是嫌弃,而是惊讶:“娘子的布,当真是纯蚕丝织成的吗?那为何会比别的娘子织出来的重两倍?”
惊讶之后,又有些怀疑,怀疑姚蝶玉织的丝布,纬纱用了棉线充数。
可用手去仔细摸一把,认真瞧一眼,确实不是用棉线织成,老板百思不得其解。
虽然姚蝶玉的纱布太重,好在织得精细工整,颜色染得均匀粉嫩,是夏日的颜色,有雨打荷花池后的气息,最后老板杀了价,想以六钱之价买下。
六钱!
一匹素纱都值六钱,何况她的这匹纱布上还织了时髦的纹样,有那么一瞬间,姚蝶玉想拍案骂老板是奸商。
为了织这匹布,她一个如花似玉的娘子,熬得容貌憔悴,肌肤消瘦,眼圈发暗,眼睛还差些瞎了,结果才值六钱。
呵,那还不知直接织素纱来得快。
后来姚蝶玉确实拍了案,但没有骂人,明明拍案时拍出了震壁之响,明明眉头紧皱,面容有怒色,气得事不有余了,开口说话的时候却柔声柔气,没一点气势。
她伸出两根手指头来,磕巴道:“八、八钱,多两钱可……可以吗?”
言语之际,她的内心忐忑不安,一颗心跳动极快,快得腔子里装的好似不是四两红肉,而是一架战鼓,咚咚咚的随时要破腔而出。
她害怕与老板不欢而散,最后连六钱都卖不出去。
江南这些地方不缺丝织品,十户人家里,有八户娘子养蚕织布,还有不少娘子出生织造家庭,世代织布,一根蚕丝线,她们的手指动动能劈出十六丝十八丝,甚至更多。
姚蝶玉手指纤巧,在江西九江府里虽是个擅美女红的娘子,有些名气,可她不敢狂妄自大,觉得自己织的布能比苏州娘子的好。
苏州里还有个织造局,是专门为宫廷供应织品的皇商,织出来的布匹精细平滑,不是寻常娘子能比的。
她一个外来人,想在盛产丝织品的地方,卖出高价丝织品并不容易。
老板见姚蝶玉眉宇间的稚气未全脱,但见她是个妇人家,所以应当是外表天真,内里精明,谁知道,内里也是个天真的,暗暗发怒后才加价两钱。
“也行。”这是一桩好买卖,老板暗暗窃喜,赶紧拿出八钱交了过去。
这匹布花个一两买下来也不会物不及价,出价时,老板有意把价格压低,就等着姚蝶玉自己加些价。
姚蝶玉不知老板的心思,还为能多得两钱暗暗窃喜了一阵,她小心翼翼接过银子,把银子袖进袖内的那瞬间,斜刺里忽然传来了一道嗤笑声。
有些刺耳。
姚蝶玉扭过头看去,身后站着个男子,身高八尺有余,头戴金圈儿网巾,穿着件葛纱贴里,身旁跟着的随从,打扮得也甚是精致,用金头银脚耳斡挽髻,身上穿一件绢直裰。
姚蝶玉的眼睛因为常常通宵达旦织布,有些坏了,看远处的东西模糊带有重影,天色暗下来的话会人畜不分,她这几日吃了很多的芜菁花,也不能让视线明亮清晰起来,好在那男子离得较近,稍把眼睛眯起来,尚能看清男子的衣裳和面孔。
男子身上那件贴里料子是上等品,颜色细腻干净,暗纹闪着光泽,而行动之间料子上折出来的褶皱线条,与画家笔下的水墨线条一样,如轻烟,如水流,只需一点墨,就会自然向下蔓延,看着很是轻盈富贵。
不像她身上穿着的一匹才三钱的夏布,褶皱与挂在屋檐下晾干的咸菜似,没有一点雅气。
男子的嘴角轻扬,看着老板,眼睛里一抹不屑之色和潮水一样,一阵又一阵溢了出来。
姚蝶玉今年十九岁,嫁人不到半年,眉眼有些天真气,可脑子并不傻,猜到男子在笑她,看着他含着嘲讽的目光,没由来胸口还骤然紧缩了一下。
她不知为何会被笑,但先羞得无地自容,整个人仿佛掉进了火炉里被烤熟了,手脚是热的,脑袋也是热的,一个紧张,眼角眉梢,还有鼻头都泛起了一层粉红的雾气。
她有点想哭。
无缘无故的,干什么笑她?姚蝶玉心烦意乱,正要鼓起勇气要质问男子时,男子却目不斜视,带着一股微甜的木质清香,从容走过她的身边。
他从袖子里拿出一两八钱,声音低低,对老板说道:“一两八钱,布我要了。”
一两八钱?姚蝶玉以为自己耳岔眼岔,目光直直,看着男子把一两八钱交到老板手中后,在原地琢磨了好久才确定自己没有听错,也没有看错。
刚刚嘲笑她的男子,花了一两八钱把她的布买走了,用这种方式来告诉她,她被老板骗了。
老板拿着一两八钱,脸上并没有一点喜悦之色,反而汗出如油,精明得和老鼠一样的小眼睛,一会儿愧疚地看看姚蝶玉,一会儿害怕地望着男子,嘴上想解释什么,可在男子一寸凌厉的目光之下,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最后讪讪地收下银子,交出还没捂热的布匹。
老板以为眼前的男子是想做好事,买布赠美人,不想他在离开布铺以前用不大的声音说了一句让人嫉富的话。
他对着身边的随从说:“找个绣娘,用这匹布,给姐儿的那只丑猫儿做几件衣裳吧。”
“是。”随从点头。
简单一句话,把腐气腾腾四个字表现得淋漓尽致。
知道自己被骗的姚蝶玉,在铺子里气得四肢冷如垂冰,可又没有勇气去质问老板一句,最后阁着粉泪,一溜烟跑到市槽里吃东西消气去了。
吃饱喝足,她望天长叹一声:“唉,什么商人啊,真是。”
第2章
姚蝶玉在回九江府的路上,一直在琢磨自己织出来的布为何会重,琢磨来琢磨去,直到两个月后才知道原因。
回到九江府后是五月了。
九江府五月的天,还没有热得人头昏眼花的暑气,不过今年的雨水极少,是乖龙掌管行雨之责似的,四月本该是雨纷纷的时节,却几乎一滴雨未下,东升西落的金乌不辞辛苦两个月有余,频频用身上的晴光温暖照耀着地上的大地。
照耀得土地干裂,万物死气沉沉。
因为雨水少,喜湿润阴凉的桑树不如从前那样长得绿沁沁,一眼望过去,全是蔫得没精神的干巴叶子,姚蝶玉每日愁苦着一张脸,斜挎竹篓去城外摘桑叶,以前摘个两刻竹篓就能填满,现在摘个半个时辰,挑挑选选仍然不盈筐。
九江府这儿并不靠纺织养蚕为生,不像苏杭那些地区,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有桑叶。
姚蝶玉住在九江府的德化县里。
德化县是附郭县,治安比其它县好上许多,这儿盛产茶叶,所以有自己田地的百姓多是种茶叶,桑叶鲜少有人种,姚蝶玉的阿娘徐遗兰,虽有三亩田地,但这三亩田地要用来种粮食蔬菜,不能从中划一小块来种植桑叶,而夫君吕凭的田地也要用来种粮食饱腹。
娘家夫家都没有旷地种桑叶,她只能勤劳些,去城外摘野生的桑叶。
桑叶不够,只能让蚕受委屈,饿一饿肚子,姚蝶玉于心不忍,也别无办法,她没有点石成金的能力,不能凭空变出桑叶来,只能更加精心照顾那些蚕。
但没有足够的桑叶喂养,再精心照顾它们的个头也不够肥大可爱。
桑叶不够吃的时候,蚕饿起来会把一向弃之不食的叶梗吃了,有的梗硬实,它们啃得艰难用力,叶梗吃完了,实在找不到东西吃,就在那儿咬竹筐,姚蝶玉每次见着,心里都不好受,生怕它们的嘴巴会因啃硬物而坏,无奈之下顶着烈日,跑去山上找那柘叶暂时替代桑叶。
山上的柘树有不少,只是这个季节的柘叶太老太硬,蚕也难以啃动。
看着饿到极点乱咬东西的蚕,姚蝶玉几次想掉泪,不是伤心它们吐出来的丝质会不好,而是伤心它们短短一辈子,竟然没能吃饱就要死去。
可怜也。
好在这些不够肥大的蚕,吐出来的丝质理依旧细腻,且似乎变得更加轻盈,织出来的丝织品拿在手中,轻飘飘毫无重感,拿去一称,竟比拿去苏州卖的那匹布重量轻了一半,姚蝶玉拿着自己织出来的布不敢相信,几次都以为自己称错,也以为自己眼睛织坏了,她忙去找吕凭:“阿凭哥哥,你、你帮我称一下。”
“那些布又重了?”吕凭刚砍完竹子回来,还没洗去手上的泥土草屑,就被匆匆赶来的姚蝶玉牵着去给布称重。
姚蝶玉的脑袋和拨浪鼓一样摇起来,声音有些岔了:“不、不是的,是轻了。”
因为紧张,她的脸蛋被自发出来的热气蒸得红润润的,吕凭觉得可爱,屈起指头,温柔地刮了一下她冒着小汗珠的鼻头:“既然轻了,怎还这副神色?”
“就是……就是很奇怪,织法一样,是六纬四经的织法,可就是轻了许多。”姚蝶玉腮颊鼓鼓的,态度却是严肃,好像发生了什么大事。
姚蝶玉的性子温吞,有不争之德,她生得漂亮,身材适中,不短不长,一头秀发挽成乌云,杏眼桃腮的,颇有精神,不过平日里不说话时,总觉得呆呆的毫无生趣,眉眼间随时随会露出一种呆滞的色彩,看着很是好骗好欺负,现在腮颊鼓鼓一脸疑惑的模样,倒变得灵动了些。
吕凭被姚蝶玉的模样逗笑,笑一声后发现她的脸蛋更红,他识趣地敛去笑容,换上肃色,小心翼翼称了那匹织了大半个月才织出来的布。
一称,比之前的那匹布轻有小半两。
姚蝶玉忐忑着看了一眼,果然是轻了,她激动得想哭:“可是为、为什么会轻这么多?”
吕凭看了克重,也有些吃惊:“是不是比以前织的短?”
“不是。”姚蝶玉脸色严肃,但说话有些含糊,似乎是没有什么信心,“一样长,都是一匹布的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