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然后,她来到院子里的鸡笼边,挑选了一只肥壮的公鸡,捉住了,用一截麻绳绑住了公鸡的双腿,就拎着准备出发。
“二丫,你借火柴,到时候怎么还啊?”汤兰英忙道。
“妈,我就用这只公鸡还好了!”
说完,她就头也不回的走出了家门。
周老汉家村西大塘边,周晴只走了几分钟,就来到了周老汉家。
周老汉夫妇住在周家祖宅,这祖宅是用青石头盖起来的三间瓦房,一个小院子,还有一间黄泥茅草建成的厨房。
周晴走上前去,推开了虚掩的院门。
只见厨房里亮着煤油灯,她爷爷奶奶正对做在灯下搓麻绳。老两口的头发虽然都白了,可是身体都硬朗得很。
“爷爷,奶奶,你们都吃过饭了啊?”周晴进屋,主动打起了招呼。
周老汉抬起头,看了一眼这个孙女:“二丫啊,你这个时候来,有事么?”
“爷爷,我家没火柴了,眼看吃不上饭了。”周晴开门见山,同时将那只公鸡放在墙角,公鸡扑棱了两下,就不动了。
周老汉放下麻绳:“刚才,你爸来过了,说了这事,还跟我要火柴,我哪里有火柴给你们呢。”
周晴向灶台上看了一眼,只见灶台上放着一盒崭新的火柴。
于是就说:“爷爷,我奶前几年在大集体烧食堂,你们不开火,那会应该积攒了不少火柴吧,您能不能给我们两盒,我们家现在实在是太难了。”
“你难,谁不难呢,现在火柴多金贵啊!”周老汉慢悠悠地说。
周晴叹了口气:“爷爷,我爸是您的儿子,您以后老了,不能动了,还指望着我爸妈给你养老送终的不是?我们家没饭吃,都饿死了,您和我奶奶老了,不就少一个儿子管你了么?”
听了这话,周奶奶似有意动。
周晴一见她奶奶的神色,就知道有戏,于是继续说:“奶奶,您看,我爸妈对你们平时也挺有孝心。今年过年,我们家里那么困难,统共就打了七斤半肉,还拎了两斤给你们呢,是不是?,还有这公鸡,我妈特意让我带来给你们烧粉丝吃。”
周奶奶嗯了一声,又轻轻叹了口气:“二丫啊,你说的也有道理,你家虽然穷,可逢年过节的孝敬从来都有,这样吧,我这里的火柴也不多了,就拿三盒子给你吧。”
“老婆子,家里统共就剩下五盒火柴了!”周老汉瞪了周奶奶一眼。
周奶奶却说:“没事,我们两个月领一盒,剩下两盒补一补,够撑年把的呢,听说国家现在改革了,以后这些东西都不怎么限制了。”
周老汉见老伴这样说,才不做声了。
周晴心里暗暗叹了口气。
这真是一对自私自利的老人,要是换了别的老人,别说是有多余的的火柴,就是自己的火柴不多,也要匀一点给儿孙,不能看儿孙陷入绝境。
他们倒好,拿一只公鸡来换,都犹犹豫豫。
可是没办法,再自私,也是她爸的亲生父母,老了,将来她爸肯定是要管的。
捧着那三盒火柴,周晴就往家里回。
今天是农历三月十六,俗话说得好,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天边一轮明月,把整个村庄和四处的田野都照得亮如白昼。
周晴极目远眺。
她们这一带是丘陵地区,虽然也有山,可是山都不是很高,顶多两三百米那样。
山坡上,有些地方被乡里的林场种上了马尾松。
更多的地方,长满了野草藤蔓。
村里的村民们开拓荒地,通常都是选取山坡或者山脚下的土地,一开就是三亩五亩,有的家里人多的,劳动力足的,一开就是十来亩。
像她大伯周根喜家,就是爷儿几个在附近一个小山坡的平定上开了荒,大概有十来亩地,收入一下就上去了。
走到自己家的菜园的时候,周晴停了下来。
她们家的菜园,大概有三分地左右,菜园的南边是自己家,菜园的北边,就是一片长满荒草的坡地,这片坡地的高度一直向上,连接着村北的杏花山。
周晴在心里大约估算了一下,这片坡地要是开了荒,大概有五六亩左右。
而她们家的责任田,统共才不过五亩。
只要开了荒,粮食的产量就能翻倍。
而且,荒地是不用交提留的,这样,她们家的收入就能增长一倍还要多。
这简直太诱人了。
在心里盘算了一会之后,周晴就拿着火柴回了家。
推开门,周雷和周星就站了起来:“二姐,你真借到火柴了吗?”
周晴举起了手里那三盒火柴。
周雷欢呼了起来:“二姐!你可太厉害了!爸都要不来,你是怎么要来的?”
“爸没拎公鸡去呗!”周晴将那三盒火柴放到了桌子上。
周根民和汤兰英相互对视了一眼,都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情。
“妈,你赶紧把火柴收起来,可千万别再弄潮了。”周晴对她妈说。
汤兰英这才反应过来,她急忙拿起火柴,留一盒放在灶台上,将另外两盒拿到了自己房里收了起来。
这时候,周晴就坐到了周根民对面的小板凳上:“爸,开荒的事,你想过了吗?”
周根民一愣。
周晴一看她爸的神色,就知道那天她提了之后,她爸没有认真考虑这事。
于是,她就说:“爸,您看咱们家菜园后面,通往山脚下的那块地,是不是挺适合开荒的?”
周根民从自己的上衣口袋掏出烟杆,抽了两口烟,才慢吞吞地说:“可是,去年一年,村里开荒的人家,才不过三户……”
“可是,这三户人家,日子明显好起来了!”周晴接过来道。
见她爸依然沉默不语,周晴就说:“爸,我大哥是巧了,遇见我嫂子这个没怎么要彩礼的,也愿意住旧房子。可是,再过几年,周雷也大了,他可未必有大哥那样的好运气了!”
周根民一听,眉头就紧紧皱了起来。
第5章 火柴引发的血案 提高自身价值
有了火柴之后,家里风平浪静地过了几天。
这天,又到了星期六,周晴倒是没有睡懒觉,而是早早地就起了床,打算跟她爸妈一起下地干活。
早饭桌上,摆的是玉米饼子配咸菜。
这样的伙食,对于上辈子的周晴来说,实在是差到了极点。
可是,周雷和周星却吃得津津有味。
周晴知道,这样不掺野菜的纯玉米面饼子,对于周雷和周星来说,就已经是改善伙食了。
至于咸菜里没有油,他们早已习惯了。
“爸,我看我们村里那些开了荒地的人,第一茬都是种芝麻,这是为什么呢?”周晴故意这样问父亲。
周根民夹了一筷子咸菜放在玉米饼上:“芝麻好长啊!”
周晴正要说话,就听见院子里传来脚步声。
然后,她奶奶的声音就传了过来:“老二!老二在家么?”
周根民放下了筷子,站起身来:“妈,我在家呢,您快进来!”
周奶奶就走进了堂屋。
“小雷,去厨房给你奶奶搬个小凳子来!”汤兰英交代儿子,转脸又说:“妈,您可吃早饭了吗?”
“我吃过了!”周奶奶回了口气:“老二媳妇,今儿我来,是因为你大嫂的事情。”
汤兰英奇道:“大嫂的事情?大嫂的什么事情?”
周奶奶脸上出现了难堪的神色,似乎是有些难以启齿。
“妈,都是一家人,您有话就直说,别这么吞吞吐吐的。”周根民见了他妈的神色,情知必定有事。
周奶奶叹了口气,吞吞吐吐:“你们,是不是把我给你们火柴的事情,给说出去了?”
汤兰英一怔:“我没有说过啊!”
说完,她的目光又扫向丈夫和几个孩子。
这时候,周星有些心虚地低下了头。
“三丫,是不是你说的?”汤兰英问。
周星嗯了一声,轻声道:“我就是跟强英聊天的时候,顺嘴就说出了这个事情。”
周奶奶跺了跺脚:“老二啊,不是妈说你,你怎么也不事先教孩子管住自己的嘴巴呢!这下好了,你大嫂知道了!”
听到这里,周晴忍不住开了口:“奶奶,大妈知道这事,知道就知道了呗,这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周奶奶叹了口气:“你大妈来找我和你爷爷算账了!”
“算账?算什么账?”周晴大奇。
周奶奶就说:“你大妈今儿早上找到我,不依不饶的,说我和你爷爷偏心了,给你们火柴,没有给她们了!”
周晴缓缓道:“怎么,大妈家也没用火柴用了吗?”
“她家里倒是有火柴用,只不过,她看我给了你们家火柴,她就气不过,说一碗水要端平,我给你家三盒火柴,也要给她家三盒火柴!”周奶奶有些愁眉苦脸。
“二丫,你借火柴,到时候怎么还啊?”汤兰英忙道。
“妈,我就用这只公鸡还好了!”
说完,她就头也不回的走出了家门。
周老汉家村西大塘边,周晴只走了几分钟,就来到了周老汉家。
周老汉夫妇住在周家祖宅,这祖宅是用青石头盖起来的三间瓦房,一个小院子,还有一间黄泥茅草建成的厨房。
周晴走上前去,推开了虚掩的院门。
只见厨房里亮着煤油灯,她爷爷奶奶正对做在灯下搓麻绳。老两口的头发虽然都白了,可是身体都硬朗得很。
“爷爷,奶奶,你们都吃过饭了啊?”周晴进屋,主动打起了招呼。
周老汉抬起头,看了一眼这个孙女:“二丫啊,你这个时候来,有事么?”
“爷爷,我家没火柴了,眼看吃不上饭了。”周晴开门见山,同时将那只公鸡放在墙角,公鸡扑棱了两下,就不动了。
周老汉放下麻绳:“刚才,你爸来过了,说了这事,还跟我要火柴,我哪里有火柴给你们呢。”
周晴向灶台上看了一眼,只见灶台上放着一盒崭新的火柴。
于是就说:“爷爷,我奶前几年在大集体烧食堂,你们不开火,那会应该积攒了不少火柴吧,您能不能给我们两盒,我们家现在实在是太难了。”
“你难,谁不难呢,现在火柴多金贵啊!”周老汉慢悠悠地说。
周晴叹了口气:“爷爷,我爸是您的儿子,您以后老了,不能动了,还指望着我爸妈给你养老送终的不是?我们家没饭吃,都饿死了,您和我奶奶老了,不就少一个儿子管你了么?”
听了这话,周奶奶似有意动。
周晴一见她奶奶的神色,就知道有戏,于是继续说:“奶奶,您看,我爸妈对你们平时也挺有孝心。今年过年,我们家里那么困难,统共就打了七斤半肉,还拎了两斤给你们呢,是不是?,还有这公鸡,我妈特意让我带来给你们烧粉丝吃。”
周奶奶嗯了一声,又轻轻叹了口气:“二丫啊,你说的也有道理,你家虽然穷,可逢年过节的孝敬从来都有,这样吧,我这里的火柴也不多了,就拿三盒子给你吧。”
“老婆子,家里统共就剩下五盒火柴了!”周老汉瞪了周奶奶一眼。
周奶奶却说:“没事,我们两个月领一盒,剩下两盒补一补,够撑年把的呢,听说国家现在改革了,以后这些东西都不怎么限制了。”
周老汉见老伴这样说,才不做声了。
周晴心里暗暗叹了口气。
这真是一对自私自利的老人,要是换了别的老人,别说是有多余的的火柴,就是自己的火柴不多,也要匀一点给儿孙,不能看儿孙陷入绝境。
他们倒好,拿一只公鸡来换,都犹犹豫豫。
可是没办法,再自私,也是她爸的亲生父母,老了,将来她爸肯定是要管的。
捧着那三盒火柴,周晴就往家里回。
今天是农历三月十六,俗话说得好,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天边一轮明月,把整个村庄和四处的田野都照得亮如白昼。
周晴极目远眺。
她们这一带是丘陵地区,虽然也有山,可是山都不是很高,顶多两三百米那样。
山坡上,有些地方被乡里的林场种上了马尾松。
更多的地方,长满了野草藤蔓。
村里的村民们开拓荒地,通常都是选取山坡或者山脚下的土地,一开就是三亩五亩,有的家里人多的,劳动力足的,一开就是十来亩。
像她大伯周根喜家,就是爷儿几个在附近一个小山坡的平定上开了荒,大概有十来亩地,收入一下就上去了。
走到自己家的菜园的时候,周晴停了下来。
她们家的菜园,大概有三分地左右,菜园的南边是自己家,菜园的北边,就是一片长满荒草的坡地,这片坡地的高度一直向上,连接着村北的杏花山。
周晴在心里大约估算了一下,这片坡地要是开了荒,大概有五六亩左右。
而她们家的责任田,统共才不过五亩。
只要开了荒,粮食的产量就能翻倍。
而且,荒地是不用交提留的,这样,她们家的收入就能增长一倍还要多。
这简直太诱人了。
在心里盘算了一会之后,周晴就拿着火柴回了家。
推开门,周雷和周星就站了起来:“二姐,你真借到火柴了吗?”
周晴举起了手里那三盒火柴。
周雷欢呼了起来:“二姐!你可太厉害了!爸都要不来,你是怎么要来的?”
“爸没拎公鸡去呗!”周晴将那三盒火柴放到了桌子上。
周根民和汤兰英相互对视了一眼,都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情。
“妈,你赶紧把火柴收起来,可千万别再弄潮了。”周晴对她妈说。
汤兰英这才反应过来,她急忙拿起火柴,留一盒放在灶台上,将另外两盒拿到了自己房里收了起来。
这时候,周晴就坐到了周根民对面的小板凳上:“爸,开荒的事,你想过了吗?”
周根民一愣。
周晴一看她爸的神色,就知道那天她提了之后,她爸没有认真考虑这事。
于是,她就说:“爸,您看咱们家菜园后面,通往山脚下的那块地,是不是挺适合开荒的?”
周根民从自己的上衣口袋掏出烟杆,抽了两口烟,才慢吞吞地说:“可是,去年一年,村里开荒的人家,才不过三户……”
“可是,这三户人家,日子明显好起来了!”周晴接过来道。
见她爸依然沉默不语,周晴就说:“爸,我大哥是巧了,遇见我嫂子这个没怎么要彩礼的,也愿意住旧房子。可是,再过几年,周雷也大了,他可未必有大哥那样的好运气了!”
周根民一听,眉头就紧紧皱了起来。
第5章 火柴引发的血案 提高自身价值
有了火柴之后,家里风平浪静地过了几天。
这天,又到了星期六,周晴倒是没有睡懒觉,而是早早地就起了床,打算跟她爸妈一起下地干活。
早饭桌上,摆的是玉米饼子配咸菜。
这样的伙食,对于上辈子的周晴来说,实在是差到了极点。
可是,周雷和周星却吃得津津有味。
周晴知道,这样不掺野菜的纯玉米面饼子,对于周雷和周星来说,就已经是改善伙食了。
至于咸菜里没有油,他们早已习惯了。
“爸,我看我们村里那些开了荒地的人,第一茬都是种芝麻,这是为什么呢?”周晴故意这样问父亲。
周根民夹了一筷子咸菜放在玉米饼上:“芝麻好长啊!”
周晴正要说话,就听见院子里传来脚步声。
然后,她奶奶的声音就传了过来:“老二!老二在家么?”
周根民放下了筷子,站起身来:“妈,我在家呢,您快进来!”
周奶奶就走进了堂屋。
“小雷,去厨房给你奶奶搬个小凳子来!”汤兰英交代儿子,转脸又说:“妈,您可吃早饭了吗?”
“我吃过了!”周奶奶回了口气:“老二媳妇,今儿我来,是因为你大嫂的事情。”
汤兰英奇道:“大嫂的事情?大嫂的什么事情?”
周奶奶脸上出现了难堪的神色,似乎是有些难以启齿。
“妈,都是一家人,您有话就直说,别这么吞吞吐吐的。”周根民见了他妈的神色,情知必定有事。
周奶奶叹了口气,吞吞吐吐:“你们,是不是把我给你们火柴的事情,给说出去了?”
汤兰英一怔:“我没有说过啊!”
说完,她的目光又扫向丈夫和几个孩子。
这时候,周星有些心虚地低下了头。
“三丫,是不是你说的?”汤兰英问。
周星嗯了一声,轻声道:“我就是跟强英聊天的时候,顺嘴就说出了这个事情。”
周奶奶跺了跺脚:“老二啊,不是妈说你,你怎么也不事先教孩子管住自己的嘴巴呢!这下好了,你大嫂知道了!”
听到这里,周晴忍不住开了口:“奶奶,大妈知道这事,知道就知道了呗,这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周奶奶叹了口气:“你大妈来找我和你爷爷算账了!”
“算账?算什么账?”周晴大奇。
周奶奶就说:“你大妈今儿早上找到我,不依不饶的,说我和你爷爷偏心了,给你们火柴,没有给她们了!”
周晴缓缓道:“怎么,大妈家也没用火柴用了吗?”
“她家里倒是有火柴用,只不过,她看我给了你们家火柴,她就气不过,说一碗水要端平,我给你家三盒火柴,也要给她家三盒火柴!”周奶奶有些愁眉苦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