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哎,一定是为了省点麻油吧!
这年头,麻油是个好东西,家里虽然种了二分芝麻地,可是收上来的芝麻都卖掉去换柴米油盐了,一年也就留几斤芝麻自己打点麻油,吃的时候就很节约。
所以,周晴中午吃午饭的时候,吃到玉米面饼子里夹着泛着麻油香的咸菜,就感受到了妈妈对自己爱。
这样的贫穷,是她上辈子无论如何都没有经历过的。
上辈子的家,虽然买不起奢侈品,可是平时吃饭穿衣是不愁的,起码能吃饱,隔三差五也能吃到便宜的猪肉,还有市场上卖的青鱼冻肉鸡之类的。
至于穿的 ,夜市上多的是十几块乃至几块钱一件的t恤裤子,还有几十元一件的棉衣外套,毛衣啥的,总之,只要不追求品牌和精致,是不会为生存发愁的,因为家里最低限度,还有十几亩地。
“妈,明天逢集,你能不能上街给我买双球鞋啊!”饭桌上,周雷突然问汤兰英。
汤兰英一楞:“你去年不才买过一双么?现在怎么又要买?”
“我现在这双太挤脚了!”周雷嘀咕道。
周晴看了弟弟一眼,发现这半年来,他的个子又长高了不少,饭量也明显增加了,他面前的那碗红薯稀饭已经被他扒了个底朝天。
关键他的碗还是那种粗瓷的大海碗,不是她和周星用的小平碗。
个子长了,脚必然会大,是该换鞋了。
“家里没那么多闲钱给你买鞋……”汤兰英皱了皱眉头:“要不这样吧,你大哥以前穿过的旧鞋,还在西屋的柜子里,回头我找出来给你穿吧。”
周雷没有吭声,不过,看表情,他明显是不高兴的。
不高兴又能怎样呢!家里就是没钱,周雷不穿大哥的旧鞋,就得光脚走路。
这就是贫穷给人带来的窘境。
就像上辈子,在大学宿舍里,别的女同学都能用得起品牌的化妆品,可是,周晴永远都是袋装的郁美净宝宝霜。
她对外说,是自己的皮肤比较敏感,怕用成人化妆品过敏。其实,明眼人谁看不出,她是被穷给逼的?
上辈子,她最爱看的一本书,就是获得矛盾文学奖的那本《平凡的世界》。那部小说的作者,就是农村穷苦人家出身的,那本书里的主人公,同样是农村穷苦人家出身的。
她最喜欢的,就是小说里那对兄弟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改变命运的历程。
只是看那本书的时候,她万万没想到,自己穿到了《平凡的世界》里所描写的那个年代。
当然,她们凤头村不在陕北的黄土高原。
可是,那种贫穷的面貌是一模一样的!
1982年初,包产到户刚刚一年,什么都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变。
尤其是她们老周家,照样吃糠咽菜,穿破衣烂衫。
“啪”的一声,周雷摔了筷子,迅速起身,回到了自己房里。
周晴叹了口气,努力将碗里剩下的几块红薯吃完。
一点油水都没有,实在太难以下咽了。
可是,她必须得吃,不然怎么活下去呢?
见儿子赌气回了房,周根民和妻子对望了一眼,然后深深叹了口气。
瞬间,周晴觉得,她爸额头上的皱纹更密集了一些。
包产到户已经一年多了,为啥村里有些人家已经摆脱了贫穷,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可是她们家还是那么穷呢?
周晴暗暗分析着情况。
首先,是土地的问题。
她们家的地太少了,凤头村地少人多,包产到户分责任田,一人才一亩地责任田,这几亩地再怎么丰收,也只能让家里人有粮食吃,何况,去年并不是个丰收年。
那村里其他人家为啥一包产到户了,日子立刻就红火起来了呢?
那是人家地多。
准确地说,人家家里荒地多。
原本,没有包产到户的时候,土地是集体的,个人不能开荒。
可是,自从包产到户的政策实行以后,政府开始鼓励农民开荒种地,更诱人的是,荒地上种出来的粮食,是不用交提留的。
像周晴的大伯周根喜,就是个精明能干人,政策一下来,立刻开了一片荒地,种上了小麦,结果去年,她大伯家就多收了两三千斤小麦,这可是一个不得了的数字。
纵观整个村里,凡是去年开荒的人家,日子都开始好起来了。
在这个经济不发达,商品不流通的年代,土地就是农民的命根子。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才刚刚开始,她们这偏远小山村目前还没有真正吹到改革的春风。
要想把日子过好,目前只能在土地上下功夫。
起码,能吃饱饭,能有足够的芝麻榨油吃!
周晴将碗里最后一块红薯放进嘴里,在心里暗暗下了一个决定,毕业之后,她就不上高中了。
反正,原主本来成绩就不好,她穿来后,上辈子课本上的知识跟现在课本上的知识完全不是一个体系,她也没办法获得优异的成绩。
再混几个月,好歹拿张初中毕业证,就回来,帮着父母,把家里的日子给过好。
第一步,就是要吃饱饭!顿顿有大米白面吃!
第3章 火柴事件 马上要断顿
这天是星期天,周晴难得睡了个懒觉。
她是被一阵争吵声吵醒的。
在被窝里侧耳一听,吵架的是她爸和她妈。
“你说,你几十岁的人了,年纪难道都活到狗肚子去了?难道就不会小心点?”她妈的声音愤怒又无奈。
“兰英,你就别生气了,我也不是故意的啊!”周根民的声音很低,带着乞求的意味。
周晴忍不住坐了起来,穿上衣服就往院子里走。
她妈是个脾气温和的人,轻易是不会发火的,肯定是出了什么大事了。
来到院子里,只见汤兰英手里拿着两盒火柴,满面怒容地瞪视着周根民。
“妈,怎么了?发生什么事情了?”
“你问你爸!这以后四个月时间,统共就靠这两盒火柴过日子,却都被他弄湿了,现在好了,以后可怎么生火做饭,点灯照亮!”汤兰英余怒未息。
看着她妈手里那两盒潮湿的火柴,周晴瞬间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
当下,火柴是按照户头供应的,有钱都买不到!
有钱,还得有票,才能在供销社里买到火柴,一户人家两个月只供应一盒。
一盒火柴有50根,一日三餐点火,需要三根。
她妈通常都是早饭做完后,把一根烧红的柴棒埋在青灰里,等下一顿需要做饭的时候,再从青灰里拔出柴棒,用一张旧报纸或者她们几个用过的旧作业本点燃了,再去烧火。
这样,一天一根火柴就够用。还有十天没有火柴用的,她妈就只好牺牲一根木柴,把烧红的柴棒埋在青灰里一夜,第二天早上用纸点燃。
或者干脆拿一根柴去邻居家借火,大部分时候,从邻居家走回来的时候,火苗就会被风熄灭。
所以,村里的主妇们都很珍惜火柴。
而现在,仅有的两盒火柴,都被毁掉了,这怎能不是大事!又怎能怪汤兰英生气呢。
“爸,好端端的,你怎么会把火柴给弄湿了呢?”周晴忍不住问。
周根民愁眉苦脸:“哎,别提了,我早上起来,想着快点洗脸,然后去菜园里挖地,结果,不小心把洗脸盆给打翻了,水泼到了这两盒火柴上。”
周晴就说:“那你当时赶紧把火柴捡起来,拿干抹布把火柴盒上的水给擦干,不就是了。”
“我当时没看见了,过了好一会,我都吃完饭了,你妈才看见桌子上火柴全湿透了……”
周晴暗暗叹了口气,得,这真的是彻底不能再用了。
“没有火柴,我们家明天就要断顿了!”汤兰英带着哭腔说。
周晴想了想:“妈,不至于吧,现在灶下不是有烧红的柴棒吗?大不了多浪费点柴,夜里用青灰埋上,不一样能用么。”
“对对,我上午干完菜园里的活,就上山砍柴去!”周根民忙说。
汤兰英瞪了丈夫一眼:“就你勤快,你知不知道,用青灰埋小半天还好,埋整整一夜,十回有八回都点不出火苗了,还得去左邻右舍借火,还得防止火苗灭掉,这可造的什么孽呦!”
听了她妈的话,周晴忍不住拧起了眉头。
事情虽然不大,可是,却真的事很麻烦!
哎,这就是物质匮乏给人带来的困境!
想到这里,周晴就说:“妈,这样用火,确实很麻烦,要不,咱们去供销社里找那里的人求个情,再买两盒火柴回来?”
汤兰英摇了摇头:“你不知道这些东西,供销社管得有多严,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那,借呢?看看谁家有多余的火柴,能不能借两盒子给我们,哪怕能借到一盒也好啊!”周晴又问。
“借?火柴那么紧张,我们以后拿什么还呢?”汤兰英苦笑着说。
这年头,麻油是个好东西,家里虽然种了二分芝麻地,可是收上来的芝麻都卖掉去换柴米油盐了,一年也就留几斤芝麻自己打点麻油,吃的时候就很节约。
所以,周晴中午吃午饭的时候,吃到玉米面饼子里夹着泛着麻油香的咸菜,就感受到了妈妈对自己爱。
这样的贫穷,是她上辈子无论如何都没有经历过的。
上辈子的家,虽然买不起奢侈品,可是平时吃饭穿衣是不愁的,起码能吃饱,隔三差五也能吃到便宜的猪肉,还有市场上卖的青鱼冻肉鸡之类的。
至于穿的 ,夜市上多的是十几块乃至几块钱一件的t恤裤子,还有几十元一件的棉衣外套,毛衣啥的,总之,只要不追求品牌和精致,是不会为生存发愁的,因为家里最低限度,还有十几亩地。
“妈,明天逢集,你能不能上街给我买双球鞋啊!”饭桌上,周雷突然问汤兰英。
汤兰英一楞:“你去年不才买过一双么?现在怎么又要买?”
“我现在这双太挤脚了!”周雷嘀咕道。
周晴看了弟弟一眼,发现这半年来,他的个子又长高了不少,饭量也明显增加了,他面前的那碗红薯稀饭已经被他扒了个底朝天。
关键他的碗还是那种粗瓷的大海碗,不是她和周星用的小平碗。
个子长了,脚必然会大,是该换鞋了。
“家里没那么多闲钱给你买鞋……”汤兰英皱了皱眉头:“要不这样吧,你大哥以前穿过的旧鞋,还在西屋的柜子里,回头我找出来给你穿吧。”
周雷没有吭声,不过,看表情,他明显是不高兴的。
不高兴又能怎样呢!家里就是没钱,周雷不穿大哥的旧鞋,就得光脚走路。
这就是贫穷给人带来的窘境。
就像上辈子,在大学宿舍里,别的女同学都能用得起品牌的化妆品,可是,周晴永远都是袋装的郁美净宝宝霜。
她对外说,是自己的皮肤比较敏感,怕用成人化妆品过敏。其实,明眼人谁看不出,她是被穷给逼的?
上辈子,她最爱看的一本书,就是获得矛盾文学奖的那本《平凡的世界》。那部小说的作者,就是农村穷苦人家出身的,那本书里的主人公,同样是农村穷苦人家出身的。
她最喜欢的,就是小说里那对兄弟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改变命运的历程。
只是看那本书的时候,她万万没想到,自己穿到了《平凡的世界》里所描写的那个年代。
当然,她们凤头村不在陕北的黄土高原。
可是,那种贫穷的面貌是一模一样的!
1982年初,包产到户刚刚一年,什么都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变。
尤其是她们老周家,照样吃糠咽菜,穿破衣烂衫。
“啪”的一声,周雷摔了筷子,迅速起身,回到了自己房里。
周晴叹了口气,努力将碗里剩下的几块红薯吃完。
一点油水都没有,实在太难以下咽了。
可是,她必须得吃,不然怎么活下去呢?
见儿子赌气回了房,周根民和妻子对望了一眼,然后深深叹了口气。
瞬间,周晴觉得,她爸额头上的皱纹更密集了一些。
包产到户已经一年多了,为啥村里有些人家已经摆脱了贫穷,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可是她们家还是那么穷呢?
周晴暗暗分析着情况。
首先,是土地的问题。
她们家的地太少了,凤头村地少人多,包产到户分责任田,一人才一亩地责任田,这几亩地再怎么丰收,也只能让家里人有粮食吃,何况,去年并不是个丰收年。
那村里其他人家为啥一包产到户了,日子立刻就红火起来了呢?
那是人家地多。
准确地说,人家家里荒地多。
原本,没有包产到户的时候,土地是集体的,个人不能开荒。
可是,自从包产到户的政策实行以后,政府开始鼓励农民开荒种地,更诱人的是,荒地上种出来的粮食,是不用交提留的。
像周晴的大伯周根喜,就是个精明能干人,政策一下来,立刻开了一片荒地,种上了小麦,结果去年,她大伯家就多收了两三千斤小麦,这可是一个不得了的数字。
纵观整个村里,凡是去年开荒的人家,日子都开始好起来了。
在这个经济不发达,商品不流通的年代,土地就是农民的命根子。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才刚刚开始,她们这偏远小山村目前还没有真正吹到改革的春风。
要想把日子过好,目前只能在土地上下功夫。
起码,能吃饱饭,能有足够的芝麻榨油吃!
周晴将碗里最后一块红薯放进嘴里,在心里暗暗下了一个决定,毕业之后,她就不上高中了。
反正,原主本来成绩就不好,她穿来后,上辈子课本上的知识跟现在课本上的知识完全不是一个体系,她也没办法获得优异的成绩。
再混几个月,好歹拿张初中毕业证,就回来,帮着父母,把家里的日子给过好。
第一步,就是要吃饱饭!顿顿有大米白面吃!
第3章 火柴事件 马上要断顿
这天是星期天,周晴难得睡了个懒觉。
她是被一阵争吵声吵醒的。
在被窝里侧耳一听,吵架的是她爸和她妈。
“你说,你几十岁的人了,年纪难道都活到狗肚子去了?难道就不会小心点?”她妈的声音愤怒又无奈。
“兰英,你就别生气了,我也不是故意的啊!”周根民的声音很低,带着乞求的意味。
周晴忍不住坐了起来,穿上衣服就往院子里走。
她妈是个脾气温和的人,轻易是不会发火的,肯定是出了什么大事了。
来到院子里,只见汤兰英手里拿着两盒火柴,满面怒容地瞪视着周根民。
“妈,怎么了?发生什么事情了?”
“你问你爸!这以后四个月时间,统共就靠这两盒火柴过日子,却都被他弄湿了,现在好了,以后可怎么生火做饭,点灯照亮!”汤兰英余怒未息。
看着她妈手里那两盒潮湿的火柴,周晴瞬间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
当下,火柴是按照户头供应的,有钱都买不到!
有钱,还得有票,才能在供销社里买到火柴,一户人家两个月只供应一盒。
一盒火柴有50根,一日三餐点火,需要三根。
她妈通常都是早饭做完后,把一根烧红的柴棒埋在青灰里,等下一顿需要做饭的时候,再从青灰里拔出柴棒,用一张旧报纸或者她们几个用过的旧作业本点燃了,再去烧火。
这样,一天一根火柴就够用。还有十天没有火柴用的,她妈就只好牺牲一根木柴,把烧红的柴棒埋在青灰里一夜,第二天早上用纸点燃。
或者干脆拿一根柴去邻居家借火,大部分时候,从邻居家走回来的时候,火苗就会被风熄灭。
所以,村里的主妇们都很珍惜火柴。
而现在,仅有的两盒火柴,都被毁掉了,这怎能不是大事!又怎能怪汤兰英生气呢。
“爸,好端端的,你怎么会把火柴给弄湿了呢?”周晴忍不住问。
周根民愁眉苦脸:“哎,别提了,我早上起来,想着快点洗脸,然后去菜园里挖地,结果,不小心把洗脸盆给打翻了,水泼到了这两盒火柴上。”
周晴就说:“那你当时赶紧把火柴捡起来,拿干抹布把火柴盒上的水给擦干,不就是了。”
“我当时没看见了,过了好一会,我都吃完饭了,你妈才看见桌子上火柴全湿透了……”
周晴暗暗叹了口气,得,这真的是彻底不能再用了。
“没有火柴,我们家明天就要断顿了!”汤兰英带着哭腔说。
周晴想了想:“妈,不至于吧,现在灶下不是有烧红的柴棒吗?大不了多浪费点柴,夜里用青灰埋上,不一样能用么。”
“对对,我上午干完菜园里的活,就上山砍柴去!”周根民忙说。
汤兰英瞪了丈夫一眼:“就你勤快,你知不知道,用青灰埋小半天还好,埋整整一夜,十回有八回都点不出火苗了,还得去左邻右舍借火,还得防止火苗灭掉,这可造的什么孽呦!”
听了她妈的话,周晴忍不住拧起了眉头。
事情虽然不大,可是,却真的事很麻烦!
哎,这就是物质匮乏给人带来的困境!
想到这里,周晴就说:“妈,这样用火,确实很麻烦,要不,咱们去供销社里找那里的人求个情,再买两盒火柴回来?”
汤兰英摇了摇头:“你不知道这些东西,供销社管得有多严,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那,借呢?看看谁家有多余的火柴,能不能借两盒子给我们,哪怕能借到一盒也好啊!”周晴又问。
“借?火柴那么紧张,我们以后拿什么还呢?”汤兰英苦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