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也许高嗣继的角色,果真是让看客们回忆起曾经别妻辞窑的薛平贵的。杜若又自己怔怔地想,薛平贵的故事讲到这里,不仅行当从小生变成了须生,离别时多么忠贞苦恋,十八载归来却又在西凉迎娶新欢。
虽然《大登殿》的结局又是二女伴君和和美美,想到王宝钏十八年的辛苦,谁又不会觉得惘然呢。
最靠不住的、最虚伪的、最荒唐的,就是年青时候的情意。师父的话仍然像刺一样扎在他心底,仿佛也点到了戏里的薛平贵。
“我刚才又讲错了。”柳方洲附耳过来,轻声说。
“什么?”杜若愣了愣,问。
“还没上台,你可没有错戏。”柳方洲的语气里透着笑,“你现在只是杜若,我看得清楚。”
开戏的锣鼓又一次嗵嗵响了起来。
【作者有话说】
【狐尾】【旗装】:都是戏曲里表现外邦人的装束。狐尾缀在盔头后面,根据角色性别挽起来或缠在脖子边;旗装则是类似于清朝的装束,头戴的也是类似于大拉翅的旗头。
第55章
远远有爆竹响动的声音。柳方洲再一次睁开眼睛,仍然站在从前的家门之前。
这的确是一座威风气派的宅邸,深色的宅门上排列着黄铜门钉,广亮大门前坐落着两座圆睁眼睛的石狮子,檐枋下按照年年春节的惯例挂着硕大的灯笼。
如果是春节团圆的时候……是该归家了。
师哥,我们走吧。杜若侧过脸笑着说。他穿着一件毛绒绒的大衣,雪团似的脸埋在围巾里,怀里抱着一束金黄剔透的腊梅,恰好与他交相辉映。他也是一身年节时候的装束。
这次回来,要把杜若介绍给他的家人。柳方洲握紧杜若暖融融的手,心里弥漫起一串兴奋和忐忑,祖母一定会很喜欢杜若的,她喜欢小孩子,而杜若又这样漂亮伶俐。父亲的脾气有些固执传统,如果对他和杜若的关系觉得不满——那也有母亲和哥弟帮他讲情,他们对柳方洲唯一的愿望就是他一生幸福美满。
二哥回来了!方平挑着一盏花灯欢呼雀跃地迎接,踩得庭院里的积雪咯吱作响,就等你啦。
路上冷不冷?快让他们传菜上来。特地做了方洲你最喜欢的米粉肉。今晚还要守岁,谁都不要贪杯多喝。耳朵旁边响着家人的谈笑声。
正厅的八仙桌上摆满了碗碟,热气蒸得眼前也朦朦胧胧,正中间一缸清水养着的水仙花开得烂漫,花枝上也系了红绸。柳方洲回头去看杜若,他已经被家里的小孩子拉着坐在了桌边,手里也被塞进了两把干果。
也叫你哥哥吗?方宁趴在杜若膝盖上,歪着头问。
我想应该——叫二嫂。柳方洲在杜若面前放下一盏茶,笑着对自己的四弟说。
二嫂和我二哥什么时候成的亲拜的堂,我怎么不知道?方宁又问。
小孩子失礼。方成大哥把方宁揪起来,去找你三哥玩去。
就是说呢。兰之是在哪里结下这样的良缘?祖母拄着拐杖,笑呵呵地问。
这便说来话长……柳方洲一时间惘然,伸手握住杜若的手。
不用心急。羊肉锅子也烧开了,咱们边聊边吃。祖母点点头,向松呢?
父亲今早到祠堂主持祀礼,还没回来。柳方成应声站起来,我去喊他。
不用等他们,只管动筷子。二嫂喜不喜欢吃这道八宝葫芦鸭?这碗珍珠糯米丸子放到你们那边。兰之也尝尝桂花莲藕,最能解腻……
或许因为这是一片难得安稳的梦境,真实到仿佛能闻到空气里弥漫开年夜菜肴的味道,熟悉的晨曦再次在眼前亮起时,柳方洲蓦然陷入了巨大的怅然之中。
这当然只能是一个梦。没有惊惶也没有痛苦,梦里出现的一切都是他熟悉的人与物,甚至他本人都忘记了生死别离的事实。
可是为什么会梦到自己回到了从前?也许不是从前,因为杜若也在他的身边。倒不如说是个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未来。
“师哥?”杜若轻轻摸了摸他的头发,问。
“嗯。”柳方洲仍然闭着眼睛。
梦醒了。杜若就像平时一样坐在床边,他微微抬起眼皮就能看到,杜若在清晨的阳光里望过来关切的眼睛。
虽然已经清醒了大半,柳方洲又把眼睛闭了起来,等着杜若再一步的动作。
“今天咱们休假。”杜若见他没有动弹,又把手放在了柳方洲的脸颊边,试探地摸了摸他的脸颊,“不用着急起来。”
“我梦见——”柳方洲沉吟片刻,还是讲了出来,“我梦见一个冬天,也许是春节,我回去了之前的家。和你一起。”
“我?”杜若的手停在了他额头上。
“和你一起。”柳方洲勾起嘴角微笑着回忆自己的梦境,“热热气气地招待我们。方宁还问我怎么称呼你——”
杜若自然不知道柳方洲在梦里说了什么,自己拿了枕头边的团扇扇风,等他继续往下讲。杜若扇起风时柳方洲闻得到他身上的玉兰香气,比清爽的微风还让他惬意。
“总之就是这些乱乱的梦。”柳方洲脸边红了一红,“真要去周公解梦也无凭无靠。”
不是噩梦。可是柳方洲久被梦魇困扰,这时竟然又忍不住乱想了起来,为什么会梦到杜若走进了那座人去楼空的宅邸?
无论如何他的家人一定不会加害于他,倘若死有魂灵,他们在九泉之下也应当是暗暗护佑,才能让柳方洲幸运如此,能与杜若相遇。
“要不,我陪师哥去户部街走一趟?”杜若突然的问句打断了柳方洲的胡思乱想。
“说不准是师哥家里人留了什么念想,要告诉咱们呢。”杜若认真地用扇子磕着下巴,“横竖今天闲着。”
“那里现在可能还有人居住。”柳方洲推开被子坐起来,拨了拨头发说,“……那之后财产一概抄没,房产自然也充公拍卖了。”
“就算有人能买下那处田宅,想来也会把当年的事听说了八九分。”杜若把手里的团扇放回桌上,“走一趟罢,师哥。”
走一趟罢——反正杜若在这里。
他总是会把“杜若在这里”当作自己的安慰。
户部街在京城绝佳的地段,从前是朝廷重臣的居所,高大的围墙上面覆着整齐的琉璃瓦。走到附近还有各色摊贩兜售叫卖,流浪汉拖着破碗靠在树荫下纳凉,谁家养的哈巴狗踩着路边的水洼狂吠,好不热闹。
柳方洲叫住路过的报童,买了一份报纸。
“师兄不是有订着包月的报纸吗。”杜若见他翻开的报纸上还是“时报”的字样,问。
“这份是特刊号。”柳方洲抬起封面给他看,“是……时局特刊。”
“讲了什么?”
“邻国军队调兵压制北部边境,竟然毫无反应。”柳方洲念给他听,“海军舰队近来因为军费空乏大肆裁员,这一篇文章问的就是军部专款都流向了哪里。再就是纺织业最近洋货倾销,南方的实业纷纷倒闭。”
说话间两人已经拐进了户部街的街口,走过蓝匾红柱的牌坊,四下陡然光鲜、安静起来。
如今的户部街所住的也都是达官显贵,街景自然整洁许多,莫说走街串巷的货郎小贩,连野猫野狗都见不到一只。黑亮亮的汽车神气地鸣着喇叭开过去,车窗摇下来看得见里面满载衣着富贵的夫人小姐,风里也夹着银铃似的娇笑。
“外面的局势已经危如累卵,京城里仍然这样安逸。”杜若轻轻地说。
“山雨欲来……”柳方洲把报纸卷成筒,放在手里摩挲着,“只看咱们这几日的演出还是如此红火,就知道贵人们仍然不思安危。”
走过一堵高墙,院子里竟然在唱着堂会戏,琴瑟琵琶叮咚作响。
恰好和柳方洲的话应了起来。两个人无奈地相视一笑。
“这一户从前是亲王府。”柳方洲叹了口气,“到我记事的时候就只住着两个老格格,和服侍她们的老婢女。”
“也和道琴一样是满军旗吗?”杜若问。
“嗯。”柳方洲眼神沉沉地回忆着,“她们对旧王朝的感情深得很,把旧朝皇帝钦赐的亲王封册端敬地供奉着,逢年过节都要焚香敬拜。我小时候总是和三弟一起跑来后街上瞎玩,有时候悄悄躲在墙头偷看,还能听见她们彼此说着话,也说着满语。”
“道琴似乎不会说满语,他的京片子倒是很地道。”
“那些和皇族关系远的,世世代代养尊处优,靠着祖先的基业坐吃山空,传到这一辈几乎不剩什么,空有八旗的名号。没落下去连养家糊口都要指望不上,更别说读书习字了。”
“毕竟皇权富贵也都是旧朝旧代的事了。”
“社会是地覆天翻——然而也有人还一厢情愿活在旧时代里。说不准什么时候,现在时兴的京戏也成了旧朝旧代的东西。”
亲王府的大门敞开着,杜若不由自主往里瞄了一眼。邀请堂会的满座都是金发碧眼的洋人,就连院子门口端着香槟酒瓶的侍从也穿着西装、戴着领结。
虽然《大登殿》的结局又是二女伴君和和美美,想到王宝钏十八年的辛苦,谁又不会觉得惘然呢。
最靠不住的、最虚伪的、最荒唐的,就是年青时候的情意。师父的话仍然像刺一样扎在他心底,仿佛也点到了戏里的薛平贵。
“我刚才又讲错了。”柳方洲附耳过来,轻声说。
“什么?”杜若愣了愣,问。
“还没上台,你可没有错戏。”柳方洲的语气里透着笑,“你现在只是杜若,我看得清楚。”
开戏的锣鼓又一次嗵嗵响了起来。
【作者有话说】
【狐尾】【旗装】:都是戏曲里表现外邦人的装束。狐尾缀在盔头后面,根据角色性别挽起来或缠在脖子边;旗装则是类似于清朝的装束,头戴的也是类似于大拉翅的旗头。
第55章
远远有爆竹响动的声音。柳方洲再一次睁开眼睛,仍然站在从前的家门之前。
这的确是一座威风气派的宅邸,深色的宅门上排列着黄铜门钉,广亮大门前坐落着两座圆睁眼睛的石狮子,檐枋下按照年年春节的惯例挂着硕大的灯笼。
如果是春节团圆的时候……是该归家了。
师哥,我们走吧。杜若侧过脸笑着说。他穿着一件毛绒绒的大衣,雪团似的脸埋在围巾里,怀里抱着一束金黄剔透的腊梅,恰好与他交相辉映。他也是一身年节时候的装束。
这次回来,要把杜若介绍给他的家人。柳方洲握紧杜若暖融融的手,心里弥漫起一串兴奋和忐忑,祖母一定会很喜欢杜若的,她喜欢小孩子,而杜若又这样漂亮伶俐。父亲的脾气有些固执传统,如果对他和杜若的关系觉得不满——那也有母亲和哥弟帮他讲情,他们对柳方洲唯一的愿望就是他一生幸福美满。
二哥回来了!方平挑着一盏花灯欢呼雀跃地迎接,踩得庭院里的积雪咯吱作响,就等你啦。
路上冷不冷?快让他们传菜上来。特地做了方洲你最喜欢的米粉肉。今晚还要守岁,谁都不要贪杯多喝。耳朵旁边响着家人的谈笑声。
正厅的八仙桌上摆满了碗碟,热气蒸得眼前也朦朦胧胧,正中间一缸清水养着的水仙花开得烂漫,花枝上也系了红绸。柳方洲回头去看杜若,他已经被家里的小孩子拉着坐在了桌边,手里也被塞进了两把干果。
也叫你哥哥吗?方宁趴在杜若膝盖上,歪着头问。
我想应该——叫二嫂。柳方洲在杜若面前放下一盏茶,笑着对自己的四弟说。
二嫂和我二哥什么时候成的亲拜的堂,我怎么不知道?方宁又问。
小孩子失礼。方成大哥把方宁揪起来,去找你三哥玩去。
就是说呢。兰之是在哪里结下这样的良缘?祖母拄着拐杖,笑呵呵地问。
这便说来话长……柳方洲一时间惘然,伸手握住杜若的手。
不用心急。羊肉锅子也烧开了,咱们边聊边吃。祖母点点头,向松呢?
父亲今早到祠堂主持祀礼,还没回来。柳方成应声站起来,我去喊他。
不用等他们,只管动筷子。二嫂喜不喜欢吃这道八宝葫芦鸭?这碗珍珠糯米丸子放到你们那边。兰之也尝尝桂花莲藕,最能解腻……
或许因为这是一片难得安稳的梦境,真实到仿佛能闻到空气里弥漫开年夜菜肴的味道,熟悉的晨曦再次在眼前亮起时,柳方洲蓦然陷入了巨大的怅然之中。
这当然只能是一个梦。没有惊惶也没有痛苦,梦里出现的一切都是他熟悉的人与物,甚至他本人都忘记了生死别离的事实。
可是为什么会梦到自己回到了从前?也许不是从前,因为杜若也在他的身边。倒不如说是个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未来。
“师哥?”杜若轻轻摸了摸他的头发,问。
“嗯。”柳方洲仍然闭着眼睛。
梦醒了。杜若就像平时一样坐在床边,他微微抬起眼皮就能看到,杜若在清晨的阳光里望过来关切的眼睛。
虽然已经清醒了大半,柳方洲又把眼睛闭了起来,等着杜若再一步的动作。
“今天咱们休假。”杜若见他没有动弹,又把手放在了柳方洲的脸颊边,试探地摸了摸他的脸颊,“不用着急起来。”
“我梦见——”柳方洲沉吟片刻,还是讲了出来,“我梦见一个冬天,也许是春节,我回去了之前的家。和你一起。”
“我?”杜若的手停在了他额头上。
“和你一起。”柳方洲勾起嘴角微笑着回忆自己的梦境,“热热气气地招待我们。方宁还问我怎么称呼你——”
杜若自然不知道柳方洲在梦里说了什么,自己拿了枕头边的团扇扇风,等他继续往下讲。杜若扇起风时柳方洲闻得到他身上的玉兰香气,比清爽的微风还让他惬意。
“总之就是这些乱乱的梦。”柳方洲脸边红了一红,“真要去周公解梦也无凭无靠。”
不是噩梦。可是柳方洲久被梦魇困扰,这时竟然又忍不住乱想了起来,为什么会梦到杜若走进了那座人去楼空的宅邸?
无论如何他的家人一定不会加害于他,倘若死有魂灵,他们在九泉之下也应当是暗暗护佑,才能让柳方洲幸运如此,能与杜若相遇。
“要不,我陪师哥去户部街走一趟?”杜若突然的问句打断了柳方洲的胡思乱想。
“说不准是师哥家里人留了什么念想,要告诉咱们呢。”杜若认真地用扇子磕着下巴,“横竖今天闲着。”
“那里现在可能还有人居住。”柳方洲推开被子坐起来,拨了拨头发说,“……那之后财产一概抄没,房产自然也充公拍卖了。”
“就算有人能买下那处田宅,想来也会把当年的事听说了八九分。”杜若把手里的团扇放回桌上,“走一趟罢,师哥。”
走一趟罢——反正杜若在这里。
他总是会把“杜若在这里”当作自己的安慰。
户部街在京城绝佳的地段,从前是朝廷重臣的居所,高大的围墙上面覆着整齐的琉璃瓦。走到附近还有各色摊贩兜售叫卖,流浪汉拖着破碗靠在树荫下纳凉,谁家养的哈巴狗踩着路边的水洼狂吠,好不热闹。
柳方洲叫住路过的报童,买了一份报纸。
“师兄不是有订着包月的报纸吗。”杜若见他翻开的报纸上还是“时报”的字样,问。
“这份是特刊号。”柳方洲抬起封面给他看,“是……时局特刊。”
“讲了什么?”
“邻国军队调兵压制北部边境,竟然毫无反应。”柳方洲念给他听,“海军舰队近来因为军费空乏大肆裁员,这一篇文章问的就是军部专款都流向了哪里。再就是纺织业最近洋货倾销,南方的实业纷纷倒闭。”
说话间两人已经拐进了户部街的街口,走过蓝匾红柱的牌坊,四下陡然光鲜、安静起来。
如今的户部街所住的也都是达官显贵,街景自然整洁许多,莫说走街串巷的货郎小贩,连野猫野狗都见不到一只。黑亮亮的汽车神气地鸣着喇叭开过去,车窗摇下来看得见里面满载衣着富贵的夫人小姐,风里也夹着银铃似的娇笑。
“外面的局势已经危如累卵,京城里仍然这样安逸。”杜若轻轻地说。
“山雨欲来……”柳方洲把报纸卷成筒,放在手里摩挲着,“只看咱们这几日的演出还是如此红火,就知道贵人们仍然不思安危。”
走过一堵高墙,院子里竟然在唱着堂会戏,琴瑟琵琶叮咚作响。
恰好和柳方洲的话应了起来。两个人无奈地相视一笑。
“这一户从前是亲王府。”柳方洲叹了口气,“到我记事的时候就只住着两个老格格,和服侍她们的老婢女。”
“也和道琴一样是满军旗吗?”杜若问。
“嗯。”柳方洲眼神沉沉地回忆着,“她们对旧王朝的感情深得很,把旧朝皇帝钦赐的亲王封册端敬地供奉着,逢年过节都要焚香敬拜。我小时候总是和三弟一起跑来后街上瞎玩,有时候悄悄躲在墙头偷看,还能听见她们彼此说着话,也说着满语。”
“道琴似乎不会说满语,他的京片子倒是很地道。”
“那些和皇族关系远的,世世代代养尊处优,靠着祖先的基业坐吃山空,传到这一辈几乎不剩什么,空有八旗的名号。没落下去连养家糊口都要指望不上,更别说读书习字了。”
“毕竟皇权富贵也都是旧朝旧代的事了。”
“社会是地覆天翻——然而也有人还一厢情愿活在旧时代里。说不准什么时候,现在时兴的京戏也成了旧朝旧代的东西。”
亲王府的大门敞开着,杜若不由自主往里瞄了一眼。邀请堂会的满座都是金发碧眼的洋人,就连院子门口端着香槟酒瓶的侍从也穿着西装、戴着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