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干爸停住脚步,冷风吹扑裸露的脸。
「嗯。」
「你可以接受?」
「接受什么?」
「干爸爸变成亲爸爸。」
「要我当笑话听吗?」
「儿子,你是好孩子,我很高兴你是我的儿子。我不能常在你身边照顾你,但我会尽力的协助你、爱你。你可以原谅大人的事吗?」
「我没有任何讲话的余地,我只能面对一个事实。我有冲击,但我过去是怎样的人,未来也是那样的人,不会因为爸爸身份的改变,而自己有什么改变。」他知道这是谎言,他的内在像被从底翻弄淘洗,从碎裂中重组,他无法诉说清楚那种感觉,也许是被欺瞒了近二十年后,他还需要二十年的时光来相信事实,才能与欺瞒抗衡。
「慢慢来,儿子,起码从小我们就有机会相处,我看着你长大,虽然很抱歉不能和你常常在一起,但我希望我们是彼此的骄傲,好儿子,看爸一眼,我们拥抱一下。」
在街口,干爸紧紧的抱住他,他的手轻轻的围着干爸的腰,这一刻好像可以弥补父亲对儿子的歉意,但无法消灭他是一个私生子的事实。再多的拥抱也无法使这个身份消失,他感到无限的寂寞像那高楼大厦间无限延伸下去的黑夜,但他喜欢这个拥抱,不愿离开干爸身上的气息,拥有那气息就好像与他生活着,像一对正常的父与子透过日常的生活熟悉彼此。路人侧目,爸爸放开他,他也继续帮他拉行李箱。
「你这年不在,那么不写社论了吗?我倒是常看。」
「我回来了就会继续加入轮值。在国外我也有轮值,只是没有太频繁。」
干爸告诉他,他一星期轮值写两篇,固定在星期几,他可以注意那几日。干爸走到路口,招了出租车。出租车扬长而去,他想下次见面不知何时,他们从小的习惯是不主动打扰干爸,将来也会是如此,谁也不必破坏谁的节奏。但今晚两人在街上的拥抱别具意义,干爸是爱他的,他会有干爸精神上的支持。他往上坡走,心情舒坦,冷风都成为亲切的凉意,感到生活充满希望,这时心中窜出祥浩的身影。他无论如何想给自己一个机会,他要下南部去找她,见一面也好,或许可以减缓她在他心中的扰乱。
第二天他南下,抵达高雄火车站已是下午,他带着与父亲拥抱的好心情给祥浩打了电话,想在这阳光强烈的港都看看祥浩在这里生活的姿态。电话响了两声,是祥浩接听,他兴奋急躁的问她:「能不能出来?我在高雄车站。」
祥浩平淡的声音问:「你来高雄做什么?」那平淡令他受伤,好像一只急切飞来的鸟损折了一边翅膀,他责怪自己太一相情愿,冷冷的回答她:「路过,顺便跟你打个电话。」她没有回答,他又说:「我不会待很久,你能出来吗?」对方低声说:「现在不方便。」他任何的问候也无法令她语气兴奋的答应他出门相会。
他的两只翅膀都失去了,在陌生的城巿犹如迷失的幽魂,不知所站之处到底有何意义,他跟校刊社的另一名社员胡湘打了电话,他需要一个讲话的人,一个在长途旅行后宛如流落他乡时可以安抚失落心灵的短暂慰藉,这个擅于谈论,亲切大方的女子会乐于当他的向导,带他走马看花的了解高雄的街道,那些街道可能祥浩由一个小女生蜕化为动人的女子时,走过了无数次,让他妒忌它们可以在几年间伴着她成长。
尽管南部的太阳娇艳热情,他仍像当头给浇了一盆冷水,整个寒假心境萧瑟干枯,但在这意兴阑珊的生活中,阅读干爸写的社论就像激发起内在色彩的涟漪,让他从无味的生活状态感到一点生活的意义。他按干爸所讲的那些天数,按时读社论,从那里了解内在层面的干爸。这时是一九八五年,干爸批评金融机构超贷现象是财团利用银行挖空存款户,当私人提款机,评论过去政治黑名单人员暗地里重生搞反对运动,而政府无力整顿。整个社会弥漫着对执政党的诸多质疑和反抗,社会有一股反动的力量暗潮汹涌,干爸谴责那力量,认为要巩固政权必须抵制反动力量的发展。他读其他人写的社论,也有类似的论调,那么在一个媒体里不同的人撰稿是拿着同一把尺检测言论的宽度深度吗?撰写的人得在那既定的尺寸范围内发挥论调吗?无论如何,他从没在文字以外的干爸角色里听到干爸发表他的政治言论。正因如此,读干爸的社论文字更是他理解干爸或了解他的社会角色的习惯之一。
他默默的读着,在缺乏其他生活刺激的状况下,他由父亲的文字进入这个社会,却以校园当挡土墙,他和众多青年在这堵墙内过着一种缓慢的步调,一个考试一个考试应付着。
在干爸的文字中找到寄托,加上情感的失落,让他对校刊社感到索然无味,他不再参加校刊社,他想,要彻底挥开祥浩留在心中的影像,就是彻底的离开吧。
校刊社找老社员回去团聚聚餐,他原可云淡风轻不要回去,脑子却不听使唤,不由自主往餐厅去,他彻底感到失败,一定是潜意识里想看到祥浩。那晚上祥浩来了,是聚会进行了一会儿之后才来的,他那时倚在门边和胡湘聊天,看到祥浩在门口摆伞,祥浩好像看到他,眼神却闪开去,低头看着伞桶,轻轻将伞放进去。他感到晕眩,这位秀致默静中透着一股耐人寻味的吸引力的人就是盘据在他心中,想挥去又挥不掉的人影呀!他的晕眩让自己惊讶原来她深植在他心中,他感到羞赧,为何这么无法放下?
祥浩走入大家之中,她和几位大四社员同桌,他们隔桌,他望向她时,她也望向他了,他举手跟她招呼,她只是礼貌性的也举手跟他招呼。上来几道菜后,那桌起哄要她唱歌,他虽坐在这桌和同桌人谈话,耳朵却仔细听着那桌的声音,那桌有学长帮祥浩调吉他,她落落大方拿起吉他就唱了起来,她的头没怎么抬起来,她似乎不想看到他,没有注视他,他坐在一旁轻声应和着同桌人的谈话,心里却是静静的聆听,没有比坐在众人喧哗的角落安静的听她唱歌更好的享受,这时候他产生幻觉,觉得她是他的。她的唱腔可温柔抒情可开阔高昂,他的脚跟着打拍子,几乎要站起来到她身边跳舞,她却戛然而止。递还吉他,向大家告辞,她说她要去家教。
外头雨丝纷飞,学长推人送她,他抢在先,站起来,说他是她的组长,他有责任送她去。他没有看任何人的反应,随着祥浩到门口,替她拿起伞桶里的伞。他们一前一后各自撑伞走出窄巷后并肩而行,雨大,隔着伞,讲话声音都被雨声阻隔了,但他听懂了她说她走惯这条路了,不需要他送。他感到很愉悦,可以陪她在雨中行走,她的拒绝难道又暗示他不要纒着她吗?她的眼神迎上来时,他怕看到她的冷漠,因此把脸别开去。祥浩却似乎很有谈兴,说:「你寒假去高雄找胡湘,大概玩得愉快吧!」她问得小心翼翼,刺到了他的痛处。他说他不是找胡湘,是找她。她似不相信。他强调如果她出来,他是不会去找胡湘的。说完又觉得自己是糟糕透顶的人,在她面前这样搬弄自己心性不定。祥浩却似乎不以为意,没有说什么,她那静默不讲话的姿态越撩得他把她放在心里,想和她聊下去。
雨天走老旧的街道,地上坑洼多,两人的鞋子和裤管都湿了,他感到不舍,跟祥浩说:「你常常在风雨里上下山很辛苦,以后我来接你。」祥浩是不够妥协的,她说晴天多。他也不妥协,送她上学生家,坚持会来接她。祥浩走上楼,望着她的背影,心里涨满热情,那些压抑的情感像雨水一样倾泄而下。他撑伞走到渡船头,湿透的半截裤管让他感到冷,他坐入店家,望着雨丝中的淡水河,一片烟雨茫茫,对岸八里有隐隐朦胧的灯光,有岸就有归处,搭船的人就会有一个目的地。他在湿冷中等她,想着两人交往的可能,想着祥浩的冷淡,自己的一相情愿可以维持多久?想着他其实没有准备好要有固定的女朋友,想着这份深化的感情已如河水悠悠与时俱存,他必须学会去争取和克服环境。
回头接祥浩,雨势变大,祥浩从楼梯下来,一副疲累失神的样子,她盯着他,脸上好像闪过一抹笑意,看得他好想拥抱她。雨狂打在伞上,半湿的衣服令他觉得冷,他跟祥浩说:「这种风雨上不了山,伞到半路就会给风折坏。」他带祥浩往他的住处去,祥浩没有拒绝,由着他带领。
在他三楼的学生公寓里,他递给祥浩他的睡袍,让祥浩去浴室换洗,两个湿淋淋一身狼狈的人最需要的是换一身干净的衣服,在等待祥浩回来的时刻,他也梳洗过,回到书桌前等祥浩,心中都是她的身影,在纸上写下思念,祥浩在这里让他感到安适,这空间多了这一个人,好像丰富了起来。干爽的衣服包覆着他,让他全身舒暖,待祥浩换上他的睡袍,抱着换下的湿衣服进来,他马上站起来接过她的衣服,像接过一起生活了很久的家人的衣服,他将它们一一摊开晾在床架上,眼睛却离不开祥浩,这件他在极寒的冬天才会用上的睡袍穿在祥浩身上显得太大,祥浩紧紧的抱着两袖,看他晾她的内衣裤时,脸上有羞涩的神色,坐在床缘默默无语。他坐回桌前看着她,他想,若不坐回桌前,他会把持不住坐到她身边去,他得压抑自己。她头发湿淋淋,他从书架上端拿出吹风机让她把头发吹干,祥浩低头吹发,颈子与背部拉出的弧度是条魅惑的磁线,他走过去,接过吹风机帮她吹发,那热气一下把他的理智都融散了,他的指头触着她的头发,防线崩散,他环过手抱她,头在她的后颈磨搓着。那吹风机在另一只手滑了一下,他便像从梦境中醒来,关掉吹手机,放开祥浩,将吹风机放回书架上的篮子。
「嗯。」
「你可以接受?」
「接受什么?」
「干爸爸变成亲爸爸。」
「要我当笑话听吗?」
「儿子,你是好孩子,我很高兴你是我的儿子。我不能常在你身边照顾你,但我会尽力的协助你、爱你。你可以原谅大人的事吗?」
「我没有任何讲话的余地,我只能面对一个事实。我有冲击,但我过去是怎样的人,未来也是那样的人,不会因为爸爸身份的改变,而自己有什么改变。」他知道这是谎言,他的内在像被从底翻弄淘洗,从碎裂中重组,他无法诉说清楚那种感觉,也许是被欺瞒了近二十年后,他还需要二十年的时光来相信事实,才能与欺瞒抗衡。
「慢慢来,儿子,起码从小我们就有机会相处,我看着你长大,虽然很抱歉不能和你常常在一起,但我希望我们是彼此的骄傲,好儿子,看爸一眼,我们拥抱一下。」
在街口,干爸紧紧的抱住他,他的手轻轻的围着干爸的腰,这一刻好像可以弥补父亲对儿子的歉意,但无法消灭他是一个私生子的事实。再多的拥抱也无法使这个身份消失,他感到无限的寂寞像那高楼大厦间无限延伸下去的黑夜,但他喜欢这个拥抱,不愿离开干爸身上的气息,拥有那气息就好像与他生活着,像一对正常的父与子透过日常的生活熟悉彼此。路人侧目,爸爸放开他,他也继续帮他拉行李箱。
「你这年不在,那么不写社论了吗?我倒是常看。」
「我回来了就会继续加入轮值。在国外我也有轮值,只是没有太频繁。」
干爸告诉他,他一星期轮值写两篇,固定在星期几,他可以注意那几日。干爸走到路口,招了出租车。出租车扬长而去,他想下次见面不知何时,他们从小的习惯是不主动打扰干爸,将来也会是如此,谁也不必破坏谁的节奏。但今晚两人在街上的拥抱别具意义,干爸是爱他的,他会有干爸精神上的支持。他往上坡走,心情舒坦,冷风都成为亲切的凉意,感到生活充满希望,这时心中窜出祥浩的身影。他无论如何想给自己一个机会,他要下南部去找她,见一面也好,或许可以减缓她在他心中的扰乱。
第二天他南下,抵达高雄火车站已是下午,他带着与父亲拥抱的好心情给祥浩打了电话,想在这阳光强烈的港都看看祥浩在这里生活的姿态。电话响了两声,是祥浩接听,他兴奋急躁的问她:「能不能出来?我在高雄车站。」
祥浩平淡的声音问:「你来高雄做什么?」那平淡令他受伤,好像一只急切飞来的鸟损折了一边翅膀,他责怪自己太一相情愿,冷冷的回答她:「路过,顺便跟你打个电话。」她没有回答,他又说:「我不会待很久,你能出来吗?」对方低声说:「现在不方便。」他任何的问候也无法令她语气兴奋的答应他出门相会。
他的两只翅膀都失去了,在陌生的城巿犹如迷失的幽魂,不知所站之处到底有何意义,他跟校刊社的另一名社员胡湘打了电话,他需要一个讲话的人,一个在长途旅行后宛如流落他乡时可以安抚失落心灵的短暂慰藉,这个擅于谈论,亲切大方的女子会乐于当他的向导,带他走马看花的了解高雄的街道,那些街道可能祥浩由一个小女生蜕化为动人的女子时,走过了无数次,让他妒忌它们可以在几年间伴着她成长。
尽管南部的太阳娇艳热情,他仍像当头给浇了一盆冷水,整个寒假心境萧瑟干枯,但在这意兴阑珊的生活中,阅读干爸写的社论就像激发起内在色彩的涟漪,让他从无味的生活状态感到一点生活的意义。他按干爸所讲的那些天数,按时读社论,从那里了解内在层面的干爸。这时是一九八五年,干爸批评金融机构超贷现象是财团利用银行挖空存款户,当私人提款机,评论过去政治黑名单人员暗地里重生搞反对运动,而政府无力整顿。整个社会弥漫着对执政党的诸多质疑和反抗,社会有一股反动的力量暗潮汹涌,干爸谴责那力量,认为要巩固政权必须抵制反动力量的发展。他读其他人写的社论,也有类似的论调,那么在一个媒体里不同的人撰稿是拿着同一把尺检测言论的宽度深度吗?撰写的人得在那既定的尺寸范围内发挥论调吗?无论如何,他从没在文字以外的干爸角色里听到干爸发表他的政治言论。正因如此,读干爸的社论文字更是他理解干爸或了解他的社会角色的习惯之一。
他默默的读着,在缺乏其他生活刺激的状况下,他由父亲的文字进入这个社会,却以校园当挡土墙,他和众多青年在这堵墙内过着一种缓慢的步调,一个考试一个考试应付着。
在干爸的文字中找到寄托,加上情感的失落,让他对校刊社感到索然无味,他不再参加校刊社,他想,要彻底挥开祥浩留在心中的影像,就是彻底的离开吧。
校刊社找老社员回去团聚聚餐,他原可云淡风轻不要回去,脑子却不听使唤,不由自主往餐厅去,他彻底感到失败,一定是潜意识里想看到祥浩。那晚上祥浩来了,是聚会进行了一会儿之后才来的,他那时倚在门边和胡湘聊天,看到祥浩在门口摆伞,祥浩好像看到他,眼神却闪开去,低头看着伞桶,轻轻将伞放进去。他感到晕眩,这位秀致默静中透着一股耐人寻味的吸引力的人就是盘据在他心中,想挥去又挥不掉的人影呀!他的晕眩让自己惊讶原来她深植在他心中,他感到羞赧,为何这么无法放下?
祥浩走入大家之中,她和几位大四社员同桌,他们隔桌,他望向她时,她也望向他了,他举手跟她招呼,她只是礼貌性的也举手跟他招呼。上来几道菜后,那桌起哄要她唱歌,他虽坐在这桌和同桌人谈话,耳朵却仔细听着那桌的声音,那桌有学长帮祥浩调吉他,她落落大方拿起吉他就唱了起来,她的头没怎么抬起来,她似乎不想看到他,没有注视他,他坐在一旁轻声应和着同桌人的谈话,心里却是静静的聆听,没有比坐在众人喧哗的角落安静的听她唱歌更好的享受,这时候他产生幻觉,觉得她是他的。她的唱腔可温柔抒情可开阔高昂,他的脚跟着打拍子,几乎要站起来到她身边跳舞,她却戛然而止。递还吉他,向大家告辞,她说她要去家教。
外头雨丝纷飞,学长推人送她,他抢在先,站起来,说他是她的组长,他有责任送她去。他没有看任何人的反应,随着祥浩到门口,替她拿起伞桶里的伞。他们一前一后各自撑伞走出窄巷后并肩而行,雨大,隔着伞,讲话声音都被雨声阻隔了,但他听懂了她说她走惯这条路了,不需要他送。他感到很愉悦,可以陪她在雨中行走,她的拒绝难道又暗示他不要纒着她吗?她的眼神迎上来时,他怕看到她的冷漠,因此把脸别开去。祥浩却似乎很有谈兴,说:「你寒假去高雄找胡湘,大概玩得愉快吧!」她问得小心翼翼,刺到了他的痛处。他说他不是找胡湘,是找她。她似不相信。他强调如果她出来,他是不会去找胡湘的。说完又觉得自己是糟糕透顶的人,在她面前这样搬弄自己心性不定。祥浩却似乎不以为意,没有说什么,她那静默不讲话的姿态越撩得他把她放在心里,想和她聊下去。
雨天走老旧的街道,地上坑洼多,两人的鞋子和裤管都湿了,他感到不舍,跟祥浩说:「你常常在风雨里上下山很辛苦,以后我来接你。」祥浩是不够妥协的,她说晴天多。他也不妥协,送她上学生家,坚持会来接她。祥浩走上楼,望着她的背影,心里涨满热情,那些压抑的情感像雨水一样倾泄而下。他撑伞走到渡船头,湿透的半截裤管让他感到冷,他坐入店家,望着雨丝中的淡水河,一片烟雨茫茫,对岸八里有隐隐朦胧的灯光,有岸就有归处,搭船的人就会有一个目的地。他在湿冷中等她,想着两人交往的可能,想着祥浩的冷淡,自己的一相情愿可以维持多久?想着他其实没有准备好要有固定的女朋友,想着这份深化的感情已如河水悠悠与时俱存,他必须学会去争取和克服环境。
回头接祥浩,雨势变大,祥浩从楼梯下来,一副疲累失神的样子,她盯着他,脸上好像闪过一抹笑意,看得他好想拥抱她。雨狂打在伞上,半湿的衣服令他觉得冷,他跟祥浩说:「这种风雨上不了山,伞到半路就会给风折坏。」他带祥浩往他的住处去,祥浩没有拒绝,由着他带领。
在他三楼的学生公寓里,他递给祥浩他的睡袍,让祥浩去浴室换洗,两个湿淋淋一身狼狈的人最需要的是换一身干净的衣服,在等待祥浩回来的时刻,他也梳洗过,回到书桌前等祥浩,心中都是她的身影,在纸上写下思念,祥浩在这里让他感到安适,这空间多了这一个人,好像丰富了起来。干爽的衣服包覆着他,让他全身舒暖,待祥浩换上他的睡袍,抱着换下的湿衣服进来,他马上站起来接过她的衣服,像接过一起生活了很久的家人的衣服,他将它们一一摊开晾在床架上,眼睛却离不开祥浩,这件他在极寒的冬天才会用上的睡袍穿在祥浩身上显得太大,祥浩紧紧的抱着两袖,看他晾她的内衣裤时,脸上有羞涩的神色,坐在床缘默默无语。他坐回桌前看着她,他想,若不坐回桌前,他会把持不住坐到她身边去,他得压抑自己。她头发湿淋淋,他从书架上端拿出吹风机让她把头发吹干,祥浩低头吹发,颈子与背部拉出的弧度是条魅惑的磁线,他走过去,接过吹风机帮她吹发,那热气一下把他的理智都融散了,他的指头触着她的头发,防线崩散,他环过手抱她,头在她的后颈磨搓着。那吹风机在另一只手滑了一下,他便像从梦境中醒来,关掉吹手机,放开祥浩,将吹风机放回书架上的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