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经董事会特别批准,披露梁文骁先生对本项目跟投500万,具体条款受保密约束。」
行胜于言,无须解释。
跃飏的高管们被撼动了——
个人出资跟投500万,梁文骁以真金白银的投入证明了他对这项业务的诚意及信心。
虽然私募行业的确有高管跟投项目的惯例,但这笔钱无论对谁来说都不算小数目。
加之梁文骁在过去一年多的合作中已在跃飏内部建立起专业可信的形象,诚意与能力恰到好处的结合大大降低了在座诸位对他提案动机的疑虑,在此基础上推动方案过审,几乎是水到渠成。
ceo本人也惊呆了——
这是一手直通决赛圈的王炸级好牌,而梁文骁在先前与自己的沟通中竟然只字未提。
事后,陈霁问梁文骁是何时做出的这个决定,为什么没告诉自己。
梁文骁坦言:“我不想用非理性因素干扰你的判断。”
陈霁很感动,也很好奇:“那请问梁总,你投这么大一笔钱,有非理性因素的驱动吗?”
梁文骁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选择了自揭底牌:“其实这是一个风险不对称的套路,用500万杠杆撬动这项新业务启动,承担一定风险,但只要把业绩做漂亮,未来我拿到的股权分红和项目carry足以对冲潜在的亏损风险。”
陈霁的脑子跟着他说的话转了一圈,算明白了这笔帐,翻个白眼收回先前的感动:“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你今天在会上把所有人都忽悠瘸了。”
梁文骁笑笑:“不过我对这笔投资还是有信心的,相信陈总不会让我的钱打水漂。”
陈霁:“你现在把底牌都亮给我了,不怕我反悔?”
梁文骁:“我已经在不提这笔跟投的情况下说服你了,这不是更能印证我的方案可信度?”
陈霁冷哼一声:“说明你觉得那帮老油条比我难对付,所以才加码了这一招。”
梁文骁:“恰恰相反,对付他们不用考虑太多,只要达成目的就行。但对你,我会在不触碰红线的前提下,尽量保持坦诚。”
陈霁:“那我还要谢谢你喽。”
梁文骁:“不用谢,我自愿的。坦诚的背后是充分的尊重,还有必要的信任。”
这句话陈霁也听懂了,先前的感动又卷土重来。
以公私分明为前提,以达成目的为导向,梁文骁其实可以采用更具技巧性的沟通方式来说服自己,但他选择了对自己坦诚。
陈霁伸出手去,抓住梁文骁的领带,将人拽到自己面前,送上坦诚的亲吻。
坦诚亲吻的背后,是充分的信任,还有必要的心动。
跃飏与尚峰就多品牌收购与运营业务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后,进入战略框架谈判阶段。
陈霁与梁文骁在工作中又变成了各自为营、亦敌亦友的状态,白天在谈判桌上针锋相对、寸土必争,晚上还要在餐桌上、沙发上,抑或是更危险的地方防着对方套话。
准确来说,是梁文骁要单方面防着陈霁套话,因为两个人在工作中的行事风格截然不同,梁文骁擅长阳谋,而陈霁更具牺牲精神——为了给跃飏多争取一些利益,他可以晚上加班,不辞辛苦地对某位特定投资方负责人实施色诱。
可惜这一招对这位负责人不起作用,因为此人总是一回家就拒绝谈公事,偶尔松松口风也全都是一些废话文学,有效信息量无限趋近于零。与其说是无意泄漏商业机密,倒不如说是有意玩角色扮演游戏。
几次失败后,陈霁安慰自己:算了,管他这招有没有用,反正爽到就是赚到。
忙碌的日子里,时间总是过得飞快,一转眼又到了春末夏初。
陈霁一直记得自己答应过今年要陪梁文骁再参加一次wildlegend越野障碍赛,好让他拿下一块去年遗憾错过的完赛奖牌。
然而,好不容易等到今年的赛事报名启动,梁文骁却告诉陈霁,从眼前局势来看,他今年不应该再参加这项非跃飏赞助的赛事了。
“去年这时候,跃飏还处于低谷期,ceo亲自参赛,借势提升自家品牌关注度,大家会觉得你很励志,会因为你的自强精神而支持跃飏。但今年不一样了,跃飏已经成功翻身,以强者姿态回归公众视野,身为品牌掌门人,你有那么多自家赞助的比赛可以参加,如果这时候还要去蹭别人家赛事热度,反而会引起争议,有损正面形象,得不偿失。”
梁文骁分析得很有道理,陈霁完全认同。
可是这样一来,他就无法兑现对梁文骁做过的承诺。
虽然梁文骁说没关系,毕竟前不久已经一起参加过马拉松,但陈霁依然为梁文骁去年错失的那块越野赛奖牌而心意难平。
陈霁还记得,那天自己拿到了完赛奖牌,把它送给了梁文骁,又未经梁文骁的同意强吻了他——那是两个人的初吻。
现在回想起来,他觉得那个郊区小镇和那片雨后的草地是很不错的初吻发生地,甚至连两个人满身泥浆的那张合影都很有纪念意义。
相较于城市道路上平铺直叙的马拉松,陈霁更喜欢越野跑。
他偏爱踏入未垦赛道、探寻未知旅途的新鲜与刺激,享受在山林旷野间与自我较劲的酣畅淋漓,那种不羁跃动、自由张扬的感觉,完全是他心目中符合跃飏气质的“长颈鹿型赛事”。
既然作为国产品牌的跃飏注定无法成为wildlegend的赞助商,那何不打造一个专属于跃飏的国产越野跑赛事品牌呢?
这个念头是某天夜里突然冒出来的,陈霁越想越兴奋,迫不及待地推醒枕边人。
梁文骁闭着眼睛听完陈霁的分享,睁开眼睛拿起手机看了一眼时间,凌晨三点。
“你觉得怎么样?可行吗?”陈霁征询他的意见。
梁文骁又闭上眼睛,把陈霁揽进怀里:“我觉得可以等我睡醒再聊。”
陈霁:“你已经醒了。”
梁文骁:“被你吵醒的。”
陈霁在他怀里蹭了蹭,又在他脸上用力亲了一口:“骁哥最好了,不会不理我的。”
半夜被吵醒,梁文骁是真的很困,完全不想在这种时候聊工作。
但他还是在大脑低速运转的状态下给出一点反馈:“很新鲜的想法,可以考虑尝试。不过从零开始耗时耗力,投入产出比需要考量。”
陈霁:“嗯,这的确是个问题,这种赛事不做个两三年出不来效果,但我没耐心等那么久,万一两年后户外就过气了呢。还有个问题,跃飏目前没有专业团队去做这些事。”
“买一个吧。”梁文骁的声音已经带上了浓重的睡意。
陈霁觉得他在敷衍自己,不满地冷哼一声。
可看他实在太困,也就没再折腾他,自己继续琢磨。
原以为“买一个”只是梁文骁基于投资惯性思维的随口应付,可仔细一想,竟不无道理。
或许可以找一个已获得认证资质、有三年以上运营经验的民营赛事,连赛事品牌带运营团队一起打包收购至跃飏麾下。
陈霁是个行动派,打定主意就开干。
第二天,他把在全国范围内搜寻符合要求的越野跑赛事任务交给体育营销团队,一周后就拿到了一份资源排查报告。
跃飏与尚峰的合资公司尚未正式成立,陈霁就已经有了工作计划。令双方团队都感到意外的是,他的首个收购标的不是与跃飏同类的运动服装品牌,而是一个体量很小、创立三年尚未实现盈利的不知名越野跑赛事。
尚峰向合资公司派驻的cfo章涵君来自北京分公司投后部门,曾操盘过十亿资金规模的连锁品牌杠杆收购。上任前,她对跃飏这家仅用一年时间就涅槃重生的企业抱有很高期待,谁知接手的第一个案子竟是要价仅三百万的小型民营赛事,她不禁怀疑这位传闻中很难搞的陈总是否在拿自己开玩笑。
然而陈霁对这件事很认真,他受到梁文骁在多品牌收购与运营项目上的思路启发,认为仅以赞助商身份开展体育营销,终究力度有限,跃飏可以打造自有赛事品牌来实现更纵深的资源整合,而越野跑就是他又一块新的实验田。
梁文骁一如继往地支持陈霁的决策,这次并不是仅凭直觉,而是他已经有了更为具体的落地想法——
陈霁看上的「x-ridge山脊越野挑战赛」是一家华南地区户外俱乐部创办的民间赛事,已获得国际越野跑协会认证,具备专业资质,只是商业化运作不太成功,影响力比较有限。
一旦跃飏接手,就可以利用家大业大的优势为赛事赋能,一方面打通国家体育总局、各地文旅局等政府资源,另一方面将品牌营销活动与赛事本身深度结合,在不享有任何奥运相关权益的情况下,间接借势奥运年的全民运动热潮,来一场另辟蹊径、以小搏大的体育营销。
时间紧迫,刻不容缓,陈霁在会上当场拍板:“好,就按梁总的计划来。分工,开干!”
行胜于言,无须解释。
跃飏的高管们被撼动了——
个人出资跟投500万,梁文骁以真金白银的投入证明了他对这项业务的诚意及信心。
虽然私募行业的确有高管跟投项目的惯例,但这笔钱无论对谁来说都不算小数目。
加之梁文骁在过去一年多的合作中已在跃飏内部建立起专业可信的形象,诚意与能力恰到好处的结合大大降低了在座诸位对他提案动机的疑虑,在此基础上推动方案过审,几乎是水到渠成。
ceo本人也惊呆了——
这是一手直通决赛圈的王炸级好牌,而梁文骁在先前与自己的沟通中竟然只字未提。
事后,陈霁问梁文骁是何时做出的这个决定,为什么没告诉自己。
梁文骁坦言:“我不想用非理性因素干扰你的判断。”
陈霁很感动,也很好奇:“那请问梁总,你投这么大一笔钱,有非理性因素的驱动吗?”
梁文骁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选择了自揭底牌:“其实这是一个风险不对称的套路,用500万杠杆撬动这项新业务启动,承担一定风险,但只要把业绩做漂亮,未来我拿到的股权分红和项目carry足以对冲潜在的亏损风险。”
陈霁的脑子跟着他说的话转了一圈,算明白了这笔帐,翻个白眼收回先前的感动:“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你今天在会上把所有人都忽悠瘸了。”
梁文骁笑笑:“不过我对这笔投资还是有信心的,相信陈总不会让我的钱打水漂。”
陈霁:“你现在把底牌都亮给我了,不怕我反悔?”
梁文骁:“我已经在不提这笔跟投的情况下说服你了,这不是更能印证我的方案可信度?”
陈霁冷哼一声:“说明你觉得那帮老油条比我难对付,所以才加码了这一招。”
梁文骁:“恰恰相反,对付他们不用考虑太多,只要达成目的就行。但对你,我会在不触碰红线的前提下,尽量保持坦诚。”
陈霁:“那我还要谢谢你喽。”
梁文骁:“不用谢,我自愿的。坦诚的背后是充分的尊重,还有必要的信任。”
这句话陈霁也听懂了,先前的感动又卷土重来。
以公私分明为前提,以达成目的为导向,梁文骁其实可以采用更具技巧性的沟通方式来说服自己,但他选择了对自己坦诚。
陈霁伸出手去,抓住梁文骁的领带,将人拽到自己面前,送上坦诚的亲吻。
坦诚亲吻的背后,是充分的信任,还有必要的心动。
跃飏与尚峰就多品牌收购与运营业务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后,进入战略框架谈判阶段。
陈霁与梁文骁在工作中又变成了各自为营、亦敌亦友的状态,白天在谈判桌上针锋相对、寸土必争,晚上还要在餐桌上、沙发上,抑或是更危险的地方防着对方套话。
准确来说,是梁文骁要单方面防着陈霁套话,因为两个人在工作中的行事风格截然不同,梁文骁擅长阳谋,而陈霁更具牺牲精神——为了给跃飏多争取一些利益,他可以晚上加班,不辞辛苦地对某位特定投资方负责人实施色诱。
可惜这一招对这位负责人不起作用,因为此人总是一回家就拒绝谈公事,偶尔松松口风也全都是一些废话文学,有效信息量无限趋近于零。与其说是无意泄漏商业机密,倒不如说是有意玩角色扮演游戏。
几次失败后,陈霁安慰自己:算了,管他这招有没有用,反正爽到就是赚到。
忙碌的日子里,时间总是过得飞快,一转眼又到了春末夏初。
陈霁一直记得自己答应过今年要陪梁文骁再参加一次wildlegend越野障碍赛,好让他拿下一块去年遗憾错过的完赛奖牌。
然而,好不容易等到今年的赛事报名启动,梁文骁却告诉陈霁,从眼前局势来看,他今年不应该再参加这项非跃飏赞助的赛事了。
“去年这时候,跃飏还处于低谷期,ceo亲自参赛,借势提升自家品牌关注度,大家会觉得你很励志,会因为你的自强精神而支持跃飏。但今年不一样了,跃飏已经成功翻身,以强者姿态回归公众视野,身为品牌掌门人,你有那么多自家赞助的比赛可以参加,如果这时候还要去蹭别人家赛事热度,反而会引起争议,有损正面形象,得不偿失。”
梁文骁分析得很有道理,陈霁完全认同。
可是这样一来,他就无法兑现对梁文骁做过的承诺。
虽然梁文骁说没关系,毕竟前不久已经一起参加过马拉松,但陈霁依然为梁文骁去年错失的那块越野赛奖牌而心意难平。
陈霁还记得,那天自己拿到了完赛奖牌,把它送给了梁文骁,又未经梁文骁的同意强吻了他——那是两个人的初吻。
现在回想起来,他觉得那个郊区小镇和那片雨后的草地是很不错的初吻发生地,甚至连两个人满身泥浆的那张合影都很有纪念意义。
相较于城市道路上平铺直叙的马拉松,陈霁更喜欢越野跑。
他偏爱踏入未垦赛道、探寻未知旅途的新鲜与刺激,享受在山林旷野间与自我较劲的酣畅淋漓,那种不羁跃动、自由张扬的感觉,完全是他心目中符合跃飏气质的“长颈鹿型赛事”。
既然作为国产品牌的跃飏注定无法成为wildlegend的赞助商,那何不打造一个专属于跃飏的国产越野跑赛事品牌呢?
这个念头是某天夜里突然冒出来的,陈霁越想越兴奋,迫不及待地推醒枕边人。
梁文骁闭着眼睛听完陈霁的分享,睁开眼睛拿起手机看了一眼时间,凌晨三点。
“你觉得怎么样?可行吗?”陈霁征询他的意见。
梁文骁又闭上眼睛,把陈霁揽进怀里:“我觉得可以等我睡醒再聊。”
陈霁:“你已经醒了。”
梁文骁:“被你吵醒的。”
陈霁在他怀里蹭了蹭,又在他脸上用力亲了一口:“骁哥最好了,不会不理我的。”
半夜被吵醒,梁文骁是真的很困,完全不想在这种时候聊工作。
但他还是在大脑低速运转的状态下给出一点反馈:“很新鲜的想法,可以考虑尝试。不过从零开始耗时耗力,投入产出比需要考量。”
陈霁:“嗯,这的确是个问题,这种赛事不做个两三年出不来效果,但我没耐心等那么久,万一两年后户外就过气了呢。还有个问题,跃飏目前没有专业团队去做这些事。”
“买一个吧。”梁文骁的声音已经带上了浓重的睡意。
陈霁觉得他在敷衍自己,不满地冷哼一声。
可看他实在太困,也就没再折腾他,自己继续琢磨。
原以为“买一个”只是梁文骁基于投资惯性思维的随口应付,可仔细一想,竟不无道理。
或许可以找一个已获得认证资质、有三年以上运营经验的民营赛事,连赛事品牌带运营团队一起打包收购至跃飏麾下。
陈霁是个行动派,打定主意就开干。
第二天,他把在全国范围内搜寻符合要求的越野跑赛事任务交给体育营销团队,一周后就拿到了一份资源排查报告。
跃飏与尚峰的合资公司尚未正式成立,陈霁就已经有了工作计划。令双方团队都感到意外的是,他的首个收购标的不是与跃飏同类的运动服装品牌,而是一个体量很小、创立三年尚未实现盈利的不知名越野跑赛事。
尚峰向合资公司派驻的cfo章涵君来自北京分公司投后部门,曾操盘过十亿资金规模的连锁品牌杠杆收购。上任前,她对跃飏这家仅用一年时间就涅槃重生的企业抱有很高期待,谁知接手的第一个案子竟是要价仅三百万的小型民营赛事,她不禁怀疑这位传闻中很难搞的陈总是否在拿自己开玩笑。
然而陈霁对这件事很认真,他受到梁文骁在多品牌收购与运营项目上的思路启发,认为仅以赞助商身份开展体育营销,终究力度有限,跃飏可以打造自有赛事品牌来实现更纵深的资源整合,而越野跑就是他又一块新的实验田。
梁文骁一如继往地支持陈霁的决策,这次并不是仅凭直觉,而是他已经有了更为具体的落地想法——
陈霁看上的「x-ridge山脊越野挑战赛」是一家华南地区户外俱乐部创办的民间赛事,已获得国际越野跑协会认证,具备专业资质,只是商业化运作不太成功,影响力比较有限。
一旦跃飏接手,就可以利用家大业大的优势为赛事赋能,一方面打通国家体育总局、各地文旅局等政府资源,另一方面将品牌营销活动与赛事本身深度结合,在不享有任何奥运相关权益的情况下,间接借势奥运年的全民运动热潮,来一场另辟蹊径、以小搏大的体育营销。
时间紧迫,刻不容缓,陈霁在会上当场拍板:“好,就按梁总的计划来。分工,开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