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吻落在了眼睛,鼻梁,脸颊,唇,锁骨上,湿漉漉的。许知昼感觉衣带被拉开了。
  最后只用了腿。
  ……
  秋风渐渐冷了,河边上的飘叶没有了,树上变得光秃秃的。孙绿真有时还找许知昼一块去捞鱼,天气冷了,鱼也不爱出来了,河边更冷了,他们也不爱去河边了。
  孙绿真带着许知昼见过白源。白源长相清秀,看样子对孙绿真挺好的,至少眼里是有情意的。
  想到自己的好友明年开春后就要嫁到另一个村子里,许知昼就有些不舍。
  孙绿真问道:“你觉得他怎么样?”
  许知昼:“只要他对你好,就是好的。”
  孙绿真笑着点点头,他说:“他还不错。”
  既然孙绿真满意,许知昼就没法再说什么了。现在他明白以后两个人的日子都要自己满意才好。
  趁着还有时间,他溜达到了许家。许知辞坐在一旁绣荷包。
  “知昼,你怎么来了?”许知辞惊喜的说。
  “我有空就回来了。”许知昼叉腰。
  .
  宋长叙上学从春天上到了冬天,这会子天气骤然冷下来,他每日赶早去邻水村,都要穿上厚棉衣,鞋子也垫了厚厚的鞋垫。围帕戴好可以让自己脖颈不冷,他还戴了一顶帽子,常走的河面结冰了,这里没有桥梁,只有几个大石头立在上面。
  他要小心翼翼的踩在石头上面,不然一不小心就会踩滑石头,踩进冰河里。
  严冬寒风呼啸而过,宋长叙到了邻水村吐出一口白气,他坐在位置上从书箱里拿出书来读。
  同窗们也是纷纷缩着脑袋,躲着风雨来的。李秀才家里的堂屋足够大,让他们把桌椅搬到堂屋来,这样要温暖一些,在堂屋的两个对角线上摆了两个炭盆,只能汲取到一点温度。
  李秀才还在讲课。
  林蒲反而比夏日的时候精神多了,夏日让人头昏想睡觉。
  冯信鸥跟宋长叙还是老样子。上课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到了晌午等饭热了,他们打开吃食。宋长叙碗里是白菜炒肉丝,干煸豆角,腌制的咸菜,干菜。
  他们还是拼在一起吃。
  “等这个冬天过完了,以后我们就不能见面了,吃不到你们碗里的菜了。”
  “我们互通姓名,村落,若是有朝一日还能遇上,就请你们去屋子里吃一顿饭。其他的不说,一顿饭我还是请的起的。”一个同窗爽朗的说道。
  “我也是,你们若是要来我们村里,我也请你们吃一顿,我婆娘的手艺可好了。”
  众人纷纷表态,冬日虽冷,但这一刻还是其乐融融,他们大口吃饭,闲说几句,说到兴起之处,手舞足蹈。
  李秀才听见他们一些天真的话,不禁摇头失笑。宋长叙突然被林蒲揽着肩膀,他跟着林蒲一起笑起来。
  山窗满是雪花落下,一片片沥了水。树枝上再无鸟雀立在枝头,雪块压弯了枝条,一抖簌,雪花满地飘。
  听雪洒在竹林里,松松萧萧。
  宋长叙听着李秀才讲课的声音,拿着毛笔飞快记下。等他从邻水村回到家里,手指还有几分僵冷,院门是关着的,他推开院门,堂屋一家人全在火盆旁。
  他们家是烧柴,等柴火烧多了就有炭,再把炭收拢起来以后用。
  宋长叙一进来就带来一阵冷风,许知昼他们还在说说笑笑,下意识就抬头看过来。
  宋长叙忙不迭关上门,左右一看屋子里是把窗户打开的,这样就好。
  许知昼拍了拍旁边的长凳:“快过来烤火。”
  宋长叙把书箱放下就过来烤火,外边确实很冷。许知昼专心致志的绣手笼,这件手笼是玄色的。他在里面塞了很多棉花,摸起来软绵绵的,很暖和。
  他把最后一针绣完,把线用牙齿咬断,抚平上面的褶皱。
  许知昼:“你试一试,看合不合适?”
  宋长叙没想到是给他绣的,当着爹娘跟大哥的面,他把手笼接过来,很暖和,而且做得比较长,可以把他的手包裹得严严实实的。
  宋明言说道:“本来我跟知昼在镇上看见还有人卖手笼的,结果去试了试,发现手笼不怎么暖和,所以知昼就想给你绣一个手笼。”
  宋长叙闻言看向许知昼,手心里暖洋洋的,心里也变得柔软起来。
  “谢谢知昼。”宋长叙说。
  “你是我相公,还说这么见外的话。”许知昼轻轻的哼了一声,“你满意就好,我的绣工没有外边绣的好,但棉花是实打实的。”
  宋长叙摸了摸手笼:“我觉得很好。”
  许知昼在爹娘面前还是收敛了,他私下给宋长叙一个得意的眼神。
  宋长叙去灶房灌热水,等他灌完热水,许知昼拉着他到了屋里。
  他从被窝里拿了一个汤婆子出来:“你冬日读书要辛苦一些,拿着汤婆子去邻水村读书还能暖一暖手。好好读书,以后才有大出息。”
  宋长叙对上许知昼认真的模样,他心跳加速,说道:“你就想我好好读书。”
  “我是为了你好。”许知昼把汤婆子塞给宋长叙,“读书还是很辛苦的,我看你的手写字都冻的有些红肿了。”
  作者有话说:
  小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小许:保护身体[摸头]才能好好读书。
  第31章 置办年货
  冬天到了,村里的猫狗都缩在家里不出来,整个天雪茫茫的。宋业拿着斧头砍了几捆柴,瞧见好几个村里的小伙子在砍柴。
  他砍完一背篓说道:“你们是要拿到镇上去卖么?”
  “对啊,一捆柴背到镇上能赚八个铜子。”
  宋业搓了搓手,吐出一口暖气:“柴火在冬日都涨价了,这边有点滑,你们砍柴小心些。”
  “知道了,宋叔。”
  宋业背着柴回到家里把柴劈好回到屋子烤火。宋明言跟许知昼去镇上摆摊,梁素在家绣帕子,见宋业回来了,她给他倒了一杯热茶。
  “先喝点暖暖身。”
  宋业应一声喝下来胃里一下自己就暖和起来了,他脱下帽子,坐在一边点了一根旱烟。
  “今年我就不去砍柴了,我想倒腾一下院子,修一个猪圈,开春养两头猪。”
  梁素的眼睛在针线上,闻言说道:“也成,先养两只猪试一试。”
  手里有钱,养两只猪就跟养鸡鸭一样,养小两年杀了能挣不少钱,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炉子里的水烧开了,梁素给茶壶里又灌了水,屋子里暖洋洋的,有人在敲门,把门打开是梁峰。
  “快进来,外头冷的厉害。”梁峰进来抖了抖身上的雪,说道;"家里的白萝卜太多了,我娘让我送点过来。白萝卜炖来吃最好吃。"
  梁峰把背篓里的白萝卜给宋业,个头很大,白白嫩嫩的。
  梁素拿了糕点,干果过来,“快喝杯热茶。”
  这回家里的泡的不是大麦茶,还是正儿八经的茶叶,梁峰喝起来还有几分爽口。
  梁素:“这是明言跟知昼去后山上看见有一棵野茶树就摘了茶叶自己炒了来,冬天我们家里就喝这种茶叶。家里还有好几罐,我给你拿一罐你带回去喝。”
  两家的关系一直都很好,梁峰没有推辞,宋业把人送走后,拿着白萝卜看了看,想着说:“明天明言他们出摊前让他们捎带点排骨,拿排骨炖萝卜一定很好吃。”
  “也对,家里也好久没吃过排骨了。”梁素应下来,今年花了那么些银子,手里还有十五两银子。家里的油盐酱醋有时差了,宋明言跟许知昼就用摊子赚的钱买回来了。
  秋收之后家里有粮食,素菜菜地里有,在冬天之前,他们家里有地窖,储备了一些菜,还另作了一些干菜够吃了。
  只是要吃肉的时候要去镇上的肉铺买。
  齐山村里正冷着,许家的人也是待在屋里,许知辞跟曹琴在做针线活,许孙正一大早去镇上买了家里需要的物件,现下去屋里睡着躲闲。
  许知辞纳鞋底,打算给谢淮川做一双鞋子送过去。
  曹琴一看鞋的尺码就知道是给谢淮川的,家里哥儿不喜欢穿墨蓝色,玄色这样深沉的颜色,鞋的尺码又不是许孙正的。
  曹琴一边绣荷包一边装作无意问道:“淮川有没有说他们什么时候能回来?”
  “他没有说,只是说了最近战事不紧,大概等明年开春就会有结果了。”
  “这些话都是他自个的揣测,我没有跟外人说过。”许知辞生了谨慎的性子,谢淮川说的话,他都是一个人闷在心里。
  若是谢淮川明年真回来,他打算再跟爹娘,不然怕爹娘失望了,对淮川的印象更不好了。
  “好,若是他明年就能回来,你们两个人就早点把亲事办了。”曹琴面露喜意。
  许知辞忙低头纳鞋底,耳朵全红了。他也想早点见到谢淮川,这么多年过去了,还不知道他如今长成什么样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