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伊珏走过去同沈杞一左一右地蹲在她身旁,见状不由得忧心:“这是傻了?”
长平幽怨地:“你没听见?”
她说着又摇晃起脑袋,边摇边道:
“听,我脑子里的水多响亮。”
好好一个小姑娘,上了一趟天,落地就得了疯症。
颇为过意不去的苏栗重新变大剑身,将地上贴满黄符的长平铲起来,一溜儿送去了后院。
撞开房门,飞入寝室,苏栗一斜剑身将长平卸在床榻上,忍不住嗟叹:“我好像在运尸啊。”
长平直挺挺地嗟叹:
“我好饿啊,新衣也脏了啊。”
又叹:
“现在我的床也脏了。”
最后叹:
“我大年初二还要拆洗这样多的东西啊。”
她这三叹实在高明,半句埋怨都没有。饶是苏栗知她在扮可怜,还是忍不住在屋里转了几圈,转完看着狼狈的小姑娘只怪自己没有手脚,不能为她掌厨浆洗。
——小长平只是想骑个剑,能有什么坏心思呢。
再说小姑娘多乖巧,性情也好,被折腾成这样连眼圈都没红——哪像当年葱生,被他拎到山尖丢下去练身法,落地后哭哭啼啼,记了两年仇。
苏栗丢下一句你等着,剑锋冲着房门气势汹汹就飞了出去。
刚冲出门,他的剑身再一次变大,高高地上了天,见到前院的沈杞便凌空绝顶一个千斤坠加横铲,将他那嘴毒又记仇的掌门师弟拦腰铲起,再一路飞过屋顶,冲进长平的闺房,剑身一翻将师弟卸了个大马趴,卸完剑身收成寻常大小,拍向沈杞的腚:
“你多大年纪了,给她当祖爷爷都过了,还要戏弄小孩,堂堂天机掌门,真是不像话!”
将小孩儿弄上天冻成冰块的分明是他,一眨眼颠倒黑白的也是他,沈杞站起身吸了口气,试图冷静冷静。
未果。
沈杞一把跳将起来攥住剑柄,抡捶般将剑往地上砸了去,砸的碎石飞溅,苏栗怪叫连连。抡够了又将剑尖深深地捅入地底,只留了半截剑柄在地面上,尤不解气,掀起袍角抬腿狠踹了几脚,身体力行地演绎何谓同室操戈。
他们倒是一脉相承的嫡亲师兄弟,之前师兄铲走了正屋的地,此刻师弟又拆了长平寝室的地,动作利索堪称洒脱,就是黄历上不大吉利。
长平裹着一身黄符仍旧直挺挺地躺在床上,只稍歪了一丁点头,用眼角悄悄地看完全场,待沈杞收腿整理袍摆,她便不动声色地将头扭回去,合上眼,面容安详又慈悲,仿若刚出土的毛僵立地成佛。
沈杞整理好衣冠,抽空瞅了她一眼,冷笑:
“别装了。”
长平一丝一丝地慢慢打开眼,面上仍旧慈祥,不接话茬:
“我好饿啊。”
沈杞说:
“小孩儿心眼太多长不高。”
长平眼睛一闭,就是不接话茬,气若游丝的语气:
“我——真——的——好——饿——啊——”
论起关系他们算不得熟,且长平还是个女孩儿,耍起赖来沈杞一肚子话硬是给憋了回去,没好气地道:
“等着,我喊你祖宗去。”
沈杞走到门前又返身将插在地里装死的苏栗拔出土,一脸嫌弃地用食指和拇指拈着剑柄尾巴拖出门,一路叮铃哐当,仿佛拖的不是一把剑,更像是拖了一条装死的癞痢狗。
身后长平还直直地躺在床上闭眼:
“啊,我已经饿——死——了——”
伊珏单手托着木盘推门进屋,长平原本在撕身上的黄符,闻声哐叽往后一仰砸在枕上哼哼。
木盘里摆着两碟小菜并撒了半斤姜丝的热粥,伊珏听见她哼唧也未进寝屋,只在中厅唤她出来,长平只好爬起来边往外走边抖落黄符,同他道:
“屋子还得修一修,能让那对师兄弟给我修么?”
两个木童端着热水跟进来,长平洗完手刚坐下,伊珏便将姜丝粥推到她跟前,姜味直冲脑门,长平不知要怎样才能证明自己身体康健,虽然挨了冻,黄符裹一圈现在一点事都没有,大可不必拿浓姜汤撒几粒米冒充粥。
伊珏说:“喝,或者我帮你灌?”
长平屏息仰头干了这碗“祖宗认为你受了寒”的心意,然后捂着嘴开始打嗝。
边嗝边倒茶漱口,坚持问:
“能让他们给我修屋里的地吗?”
伊珏给她重新上了一碗正经的粥,好奇道:
“你祖宗挥挥手就能修复。这是要报私怨?”
长平搅着热粥否认:“我同他们哪里来的私怨,你不要乱讲啊。”
小姑娘瞪着漂亮的桃花眼义正言辞,但他们都知道长平在鬼扯。
毕竟沈杞曾有个小徒弟被封为国师,国师既无才又无德,反以炼丹谄君,炼的还是毒丹。
徒弟没教好,师父总要担些责,长平终是有些小账要在心底给他们记上,若是因为对方本事大便装作没有这事,岂为人子。
伊珏便顺着她的话:“是我乱讲,长平与他们无私怨。”
长平说:
“正是,我才多大,又有什么本事,连我阿兄都未吭声,岂轮得到我与人结怨?”
又提醒:“你可不要胡诌。”
伊珏应承道:
“行,待会我让他们给你修地。”
想了片刻又问:“修完就算过去了?”
长平嘴里含着食物,便点了点头。
不过去又如何,她纵然比起同龄人算得上心眼多些,可那对师兄弟论起年纪能将她埋了,比心眼,她梯子刚搭上,人家便上台演了一场兄弟阋墙大打出手,本就是让她顺一顺气,她岂能不识好歹继续计较。
就这样算了罢,总归害人的与被害的都死了。
她垂下眼低落了一瞬间,咽下食物抬头时便恢复了常态,忽地想起一事:
“我的酒忘在黎水村了!”
正月一日奉长辈椒酒,共饮桃汤。
黎水村的小院子里种了一棵梨树,她亲手做了酒,埋在梨树下。
结果忽地被老祖宗从黎水村带走,梨树下的酒坛被她忘了个干净。
“我就说今年过年差了点什么味道。”长平起身道:“走走,挖酒去。”
伊珏已经很多年未饮椒酒,也早忘了人间还有此习俗,随着泥土被挖开,两只小巧酒坛被长平捧出擦拭,仅看着坛瓮他的舌根就泛起了椒柏香——辟疠疫一切不正之气,味道只能说亲切。
“咱们留一坛拿回去饮。”擦拭干净的酒坛被捧到伊珏手上,再擦干另一坛酒,长平自己抱着:“这一坛送回家,让我兄长和娘亲分了。”
“如何送?”伊珏促狭地问:“你骑着剑去送可好。”
长平回味了一下坐着剑上天的感受,若不是突如其来吓到了她,又飞那样高,那样快,她很是愿意飞一趟回家,然而也只能想想,若是再有第二回——苏栗定不会让她有第二回。
“还是让老祖宗折个纸鹤背过去吧。”
长平幽幽地道:
“毕竟我怎配骑剑。”
伊珏闻言笑着拍她脑壳,人魂剑身的剑这世上也就苏栗这奇葩独一份,能让她骑一回已算稀罕,做人不可太贪心。
两人将土坑拍平,抱着酒坛回去找白玉山送酒,纸鹤叼着酒坛和家书飞出门便消失不见,剩下的一坛酒被白玉山打开,熟悉的椒柏香一冲,白玉山也愣了:“真熟悉啊,这味道。”
伊珏笑他年三十各样美酒备了一桌,偏忘了椒酒,是不是嫌椒酒太难喝,索性忘得干净。
“太习以为常的物事更容易忘记。”白玉山说:“且这酒从来都是小赠老,我从未亲手做过的东西,自然想不起来。”
他说着将澄绿酒液舀到壶里,一壶酒就去了大半坛,好在量不多,再喊沈杞来分一分,便恰好吃完这坛实在论不上好吃的酒。
细嘴酒壶被他提起斟进酒盏,第一盏给长平,第二盏给沈杞,第三盏给苏栗,三盏斟完,他笑起来:“小者得岁,先酒贺之。”
论年龄自然长平先吃,她拿出吃姜汤的气势一口气吃完一盏,顿时拧起了五官,整张脸皱成一团:“我似乎将柏枝放多了。”
沈杞抿了一口,皱着眉将苏栗的那盏酒洒在剑锋上便算这没嘴的师兄吃过,而后放下酒盏执壶为伊珏和白玉山斟酒:“老者失……算了,就这样吃。”
对着这两张脸说老,话说出口都觉得自己实在过分,沈杞心想我脸上的皱纹怕是比你们手纹都要多,还是老实吃酒算了。
伊珏端起酒盏同白玉山碰了碰杯,“贺新春。”
白玉山笑了声:“贺年年岁岁。”
千岁万岁,椒花颂声。
正月里迟了一天的椒酒,也不算迟,仍有小辈给他们奉上放多了柏枝的椒柏酒。
他们依旧能将第一盏酒让出去,同从前一样,愿往后如常。
“初三到十五都有庙会。”白玉山心情好,便提议:“十三天,可以轮着去十三城。有谁不去?”
长平幽怨地:“你没听见?”
她说着又摇晃起脑袋,边摇边道:
“听,我脑子里的水多响亮。”
好好一个小姑娘,上了一趟天,落地就得了疯症。
颇为过意不去的苏栗重新变大剑身,将地上贴满黄符的长平铲起来,一溜儿送去了后院。
撞开房门,飞入寝室,苏栗一斜剑身将长平卸在床榻上,忍不住嗟叹:“我好像在运尸啊。”
长平直挺挺地嗟叹:
“我好饿啊,新衣也脏了啊。”
又叹:
“现在我的床也脏了。”
最后叹:
“我大年初二还要拆洗这样多的东西啊。”
她这三叹实在高明,半句埋怨都没有。饶是苏栗知她在扮可怜,还是忍不住在屋里转了几圈,转完看着狼狈的小姑娘只怪自己没有手脚,不能为她掌厨浆洗。
——小长平只是想骑个剑,能有什么坏心思呢。
再说小姑娘多乖巧,性情也好,被折腾成这样连眼圈都没红——哪像当年葱生,被他拎到山尖丢下去练身法,落地后哭哭啼啼,记了两年仇。
苏栗丢下一句你等着,剑锋冲着房门气势汹汹就飞了出去。
刚冲出门,他的剑身再一次变大,高高地上了天,见到前院的沈杞便凌空绝顶一个千斤坠加横铲,将他那嘴毒又记仇的掌门师弟拦腰铲起,再一路飞过屋顶,冲进长平的闺房,剑身一翻将师弟卸了个大马趴,卸完剑身收成寻常大小,拍向沈杞的腚:
“你多大年纪了,给她当祖爷爷都过了,还要戏弄小孩,堂堂天机掌门,真是不像话!”
将小孩儿弄上天冻成冰块的分明是他,一眨眼颠倒黑白的也是他,沈杞站起身吸了口气,试图冷静冷静。
未果。
沈杞一把跳将起来攥住剑柄,抡捶般将剑往地上砸了去,砸的碎石飞溅,苏栗怪叫连连。抡够了又将剑尖深深地捅入地底,只留了半截剑柄在地面上,尤不解气,掀起袍角抬腿狠踹了几脚,身体力行地演绎何谓同室操戈。
他们倒是一脉相承的嫡亲师兄弟,之前师兄铲走了正屋的地,此刻师弟又拆了长平寝室的地,动作利索堪称洒脱,就是黄历上不大吉利。
长平裹着一身黄符仍旧直挺挺地躺在床上,只稍歪了一丁点头,用眼角悄悄地看完全场,待沈杞收腿整理袍摆,她便不动声色地将头扭回去,合上眼,面容安详又慈悲,仿若刚出土的毛僵立地成佛。
沈杞整理好衣冠,抽空瞅了她一眼,冷笑:
“别装了。”
长平一丝一丝地慢慢打开眼,面上仍旧慈祥,不接话茬:
“我好饿啊。”
沈杞说:
“小孩儿心眼太多长不高。”
长平眼睛一闭,就是不接话茬,气若游丝的语气:
“我——真——的——好——饿——啊——”
论起关系他们算不得熟,且长平还是个女孩儿,耍起赖来沈杞一肚子话硬是给憋了回去,没好气地道:
“等着,我喊你祖宗去。”
沈杞走到门前又返身将插在地里装死的苏栗拔出土,一脸嫌弃地用食指和拇指拈着剑柄尾巴拖出门,一路叮铃哐当,仿佛拖的不是一把剑,更像是拖了一条装死的癞痢狗。
身后长平还直直地躺在床上闭眼:
“啊,我已经饿——死——了——”
伊珏单手托着木盘推门进屋,长平原本在撕身上的黄符,闻声哐叽往后一仰砸在枕上哼哼。
木盘里摆着两碟小菜并撒了半斤姜丝的热粥,伊珏听见她哼唧也未进寝屋,只在中厅唤她出来,长平只好爬起来边往外走边抖落黄符,同他道:
“屋子还得修一修,能让那对师兄弟给我修么?”
两个木童端着热水跟进来,长平洗完手刚坐下,伊珏便将姜丝粥推到她跟前,姜味直冲脑门,长平不知要怎样才能证明自己身体康健,虽然挨了冻,黄符裹一圈现在一点事都没有,大可不必拿浓姜汤撒几粒米冒充粥。
伊珏说:“喝,或者我帮你灌?”
长平屏息仰头干了这碗“祖宗认为你受了寒”的心意,然后捂着嘴开始打嗝。
边嗝边倒茶漱口,坚持问:
“能让他们给我修屋里的地吗?”
伊珏给她重新上了一碗正经的粥,好奇道:
“你祖宗挥挥手就能修复。这是要报私怨?”
长平搅着热粥否认:“我同他们哪里来的私怨,你不要乱讲啊。”
小姑娘瞪着漂亮的桃花眼义正言辞,但他们都知道长平在鬼扯。
毕竟沈杞曾有个小徒弟被封为国师,国师既无才又无德,反以炼丹谄君,炼的还是毒丹。
徒弟没教好,师父总要担些责,长平终是有些小账要在心底给他们记上,若是因为对方本事大便装作没有这事,岂为人子。
伊珏便顺着她的话:“是我乱讲,长平与他们无私怨。”
长平说:
“正是,我才多大,又有什么本事,连我阿兄都未吭声,岂轮得到我与人结怨?”
又提醒:“你可不要胡诌。”
伊珏应承道:
“行,待会我让他们给你修地。”
想了片刻又问:“修完就算过去了?”
长平嘴里含着食物,便点了点头。
不过去又如何,她纵然比起同龄人算得上心眼多些,可那对师兄弟论起年纪能将她埋了,比心眼,她梯子刚搭上,人家便上台演了一场兄弟阋墙大打出手,本就是让她顺一顺气,她岂能不识好歹继续计较。
就这样算了罢,总归害人的与被害的都死了。
她垂下眼低落了一瞬间,咽下食物抬头时便恢复了常态,忽地想起一事:
“我的酒忘在黎水村了!”
正月一日奉长辈椒酒,共饮桃汤。
黎水村的小院子里种了一棵梨树,她亲手做了酒,埋在梨树下。
结果忽地被老祖宗从黎水村带走,梨树下的酒坛被她忘了个干净。
“我就说今年过年差了点什么味道。”长平起身道:“走走,挖酒去。”
伊珏已经很多年未饮椒酒,也早忘了人间还有此习俗,随着泥土被挖开,两只小巧酒坛被长平捧出擦拭,仅看着坛瓮他的舌根就泛起了椒柏香——辟疠疫一切不正之气,味道只能说亲切。
“咱们留一坛拿回去饮。”擦拭干净的酒坛被捧到伊珏手上,再擦干另一坛酒,长平自己抱着:“这一坛送回家,让我兄长和娘亲分了。”
“如何送?”伊珏促狭地问:“你骑着剑去送可好。”
长平回味了一下坐着剑上天的感受,若不是突如其来吓到了她,又飞那样高,那样快,她很是愿意飞一趟回家,然而也只能想想,若是再有第二回——苏栗定不会让她有第二回。
“还是让老祖宗折个纸鹤背过去吧。”
长平幽幽地道:
“毕竟我怎配骑剑。”
伊珏闻言笑着拍她脑壳,人魂剑身的剑这世上也就苏栗这奇葩独一份,能让她骑一回已算稀罕,做人不可太贪心。
两人将土坑拍平,抱着酒坛回去找白玉山送酒,纸鹤叼着酒坛和家书飞出门便消失不见,剩下的一坛酒被白玉山打开,熟悉的椒柏香一冲,白玉山也愣了:“真熟悉啊,这味道。”
伊珏笑他年三十各样美酒备了一桌,偏忘了椒酒,是不是嫌椒酒太难喝,索性忘得干净。
“太习以为常的物事更容易忘记。”白玉山说:“且这酒从来都是小赠老,我从未亲手做过的东西,自然想不起来。”
他说着将澄绿酒液舀到壶里,一壶酒就去了大半坛,好在量不多,再喊沈杞来分一分,便恰好吃完这坛实在论不上好吃的酒。
细嘴酒壶被他提起斟进酒盏,第一盏给长平,第二盏给沈杞,第三盏给苏栗,三盏斟完,他笑起来:“小者得岁,先酒贺之。”
论年龄自然长平先吃,她拿出吃姜汤的气势一口气吃完一盏,顿时拧起了五官,整张脸皱成一团:“我似乎将柏枝放多了。”
沈杞抿了一口,皱着眉将苏栗的那盏酒洒在剑锋上便算这没嘴的师兄吃过,而后放下酒盏执壶为伊珏和白玉山斟酒:“老者失……算了,就这样吃。”
对着这两张脸说老,话说出口都觉得自己实在过分,沈杞心想我脸上的皱纹怕是比你们手纹都要多,还是老实吃酒算了。
伊珏端起酒盏同白玉山碰了碰杯,“贺新春。”
白玉山笑了声:“贺年年岁岁。”
千岁万岁,椒花颂声。
正月里迟了一天的椒酒,也不算迟,仍有小辈给他们奉上放多了柏枝的椒柏酒。
他们依旧能将第一盏酒让出去,同从前一样,愿往后如常。
“初三到十五都有庙会。”白玉山心情好,便提议:“十三天,可以轮着去十三城。有谁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