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两人将这个字听完念完。
石头精拿过书册,看来看去也没觉得这个姓会和上辈子的蛇妖有什么亲属干系。
然而姓氏这种事实在难想,他倒是想自己取一个和谁都没关系的字,搁在名前做姓,凑出有名有姓的两个字来,和哪个氏族都不牵扯。
但为时已晚,他已然知道九幽地府里还有前生两位长辈在看着他,这时候再把他们撂到一旁,他本能地又觉得不妥当。
兴许下面那两人比他还不在意称呼这种事,偏偏他自己有些许在乎。
那是一种很奇怪的感觉,而他所经太少,所学浅薄,并不能准确形容出来——就仿佛,不论前方多少艰难险恶,又多少刀枪荆棘,只要知道这世上还有这样为你守候,对你无求的牵挂,你就能鼓起无限勇气,继续前行。
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石头精却不排斥,甚至有些欢喜。
他合上书拍案:“就这个,定了。”
长平也松了口气,同样拍着桌子,看着他笑:“伊珏。”
石头精——伊珏点点头,“嗯”一声应下,想起此时不知在忙些什么的沈杞,忍不住颇为松快地想:我可不同你姓了,就让你的老祖宗,那个叫‘沈珏’的人,在你家祠堂牌位上好好休息罢。
他这样想着,便仿佛放下了什么,整个妖都轻松起来,摸摸心口衡器,转头冲着那一排排书架,空无一人的地方,大声道:
“山兄,往后我叫伊珏,以后若是有机会,你替我取个表字罢。”
白玉山自他们说话便听得清楚,得闻呼唤应声而来,在书案旁显露身形。
他并不惊讶石头精改姓氏的举动,便是以上辈子狼妖的性格,这也是迟早的事。
他只是有些意外石头精没有选择一个与谁都无关的姓氏。
仿佛是,即便这一生他是无心无情顽石,也胸中有丘壑,有当做与不当做的事。
第四十五章
这是长平公主第二次见白玉山——第一次他恰好背着光,看不清面容,当时她所有注意力都在如何端腔作势上,没来得及细看。
这一回他显露身形,也让她看了个清楚。
她从来也不曾见过这样的人——仅仅一身青袍寻常地站着,就仿佛屋外凛冬降临室内,冰风雪雨迎面扑来,令人连呼吸都不由自主地屏住。
长平绷住脸,强撑着皇族体面,冲他点点头。
小姑娘一袭红色袄裙,领口滚着毛茸茸的绒边,她微微扬起下巴,鲜明的红色愈发衬的她面色惨白如纸,同样单薄纤细的脖子却撑着不肯低下的头颅,似一头犟头犟脑的小兽。
孩童总是令人生不出恶感来,只要不过分淘气无理,往往都是被偏爱的对象。
白玉山也微微颔首。
长平无声地喘了口气,神色松缓些许,总归还是僵硬,她僵硬地道:“我是长平,先前失礼了。”
“没事。”伊珏替他回应:“山兄不在意这些。”
说完他指了指白玉山,对长平介绍道:“这是我山兄。我若要食人,需得一口一口啃;他若要食人,你家一座皇宫里的活人都不够一口他吞;你见到他记得要行礼。”
长平脸上又白两分,一时分不清他是记着先前自己为难他家大人的仇,还是在威胁她。她试图从伊珏的眼神里看出端倪,却在平静的凝视里毫无所获。
不管如何,伊珏话中意思她听得清楚,咬咬唇便能屈能伸地屈膝冲白玉山福了福身:
“先前实在失礼,还请饶恕则个。”
“真没事。”坐在高脚椅上的小小孩童乍然一笑,空气瞬间活泼。
他笑得仿佛刚刚那场对话只是长平短暂地做了个梦,如今梦醒则回现实,笑着对她道:
“外面有人来找你。”
来人是两名大宫女,奉命前来迎小公主回去。
长平走到门口,又福身行了礼,也不知自己是怎么回了自己的宫苑,仿佛梦游一般醒过神就已经回到熟悉的地方。常用的熏香缭绕身周,炭炉烧的暖暖热热,她抹抹额头,这才打了个寒噤,发现自己出了一身汗。
“公主。”贴身的宫女正在给她宽衣,备好的衣物搭在屏风上:“娘娘请您过去。”
“换好就去。”长平回过神来:“还有些什么人?”
“德妃娘娘她们都在。”
“那就快些。”
长平被两名宫女簇在中间,背影逐渐消失在寒冬里。
藏书楼的大门重新闭合,将呼啸的北风隔绝在外,室内又恢复静谧,只有一排排书架沉默矗立。
“你吓到她了。”白玉山说。
“你把皇帝掀回去,也吓到许多人。”伊珏说。
说完他略顿了一下,又道:“既然我们都使人害怕,那就让他们认真点怕,不要半途而废。”
伊珏也理不清这是从何而来的念头,就那么自然而然地出现在脑海里,似一道幽灵游语,让他脱口而出。
说出口的一瞬间,他想,原来做一个人人都害怕的人,比别的选择都轻松。
只有纯粹的惧怕,就不会有那些凑过来的厘不清的善意与恶意,也没有沉沉期待,亦不会有负所托。
和他待的时间越长,白玉山就越觉得,仿佛看到了从前那个半妖——孤身走在路上,远离人群的那个后半生的沈珏。
几乎像一个临水倒影,完整地映射出那个将自己活成孑孓一身,毫无牵挂的人。
可你总要有点什么。他想,又觉得这话谁说来都合适,偏偏只有他自己不能说。
白玉山只好说:“我想的同你一样。”
所以他才会一袖子将求到眼前来的赵家人掀了回去。
干脆利落的拒绝,总好过拖泥带水纠缠不休,既结了仇,又落了埋怨,何必。
又听伊珏说:“我明白,后来就想明白了。”
他坐在高高檀香木椅上,微微向后倚着,显得闲适而放松,不像先前长平在时那般端正,胖胖脸腮上笑出两个梨涡,“我要旁人都离我远远的,这世上只要有山兄不怕我就够了,我也不会怕山兄。”
白玉山微微笑了一笑,寂静书楼里他的笑容显得格外飘忽,轻声道:“你又哄我。”
“从前的话是哄你。”伊珏收回笑脸,“这句话是真的。”
他就这样直白地承认自己一直以来都在哄人,却丝毫不见心虚,整个人都坦坦荡荡,仿佛从前那些哄人的话,装稚童的模样,甚至怕鬼的做作,都是些不值一提的小事。
“陡然知道那么多事,我总要知道你能对我做到哪一步,也要时间想明白自己该怎么办。”
伊珏反问他:“你会觉得我是个坏妖精吗?”
“不会,”白玉山答,心想他从来也未将他看成一个好妖精,又问:“那你知道该怎么办了?”
“还没有,这不正在书里找道理么。”伊珏理直气壮地拍拍身前书册。
又道:“但是你心里已经猜到了,再遮掩会显得我很蠢。”
白玉山闻言似笑非笑地看着他,完全猜不出他对“聪慧”和“愚蠢”的界定在哪里,过了片刻调侃般问他:“那你往后还会拿嫁娶来哄我?”
“你听着开心哄一哄也无妨。”伊珏也挑起眉,笑得不怀好意,咧出一口奶牙道:“就怕你越听越难受。”
——他什么都知道。
他都知道。白玉山想,却还将一切都捅破。
他甚至知道自己不会对他做什么,便有恃无恐。
可真是彻彻底底一块无心的顽石。
“你又不开心。”伊珏无奈地翻翻眼皮:“往后我还是少说真话。”
他推开案前乱糟糟的书册,从椅子上跳下地,打算去楼上逛逛,留山兄在下面一个人处理掉那些“不开心”。
一路跑到楼梯口,楼梯太长,台阶也太高,他叹息着转身朝白玉山张开双臂:“山兄,劳驾。”
白玉山走过去弯身将他抱起,抬步上楼。
这里他来过许多回,自然熟门熟路,知道里面会有些什么。
单手推开二楼的铜铸小门,墙壁上点着长明灯,书架比一层要少了许多,上面却用刻了字的铁牌在书架上钉了书牌,书牌下摆着一个一个木盒。
“这是一些珍本。”白玉山解释道:“怕朽坏,包了绵绸装在木盒里。”
伊珏问:“三层是什么?”
“三层往上都是古本。”白玉山道:“有些是早先的刀笔竹简,还有些羊皮卷,布卷,石刻文,龟甲文。”
伊珏惊了一下,问道:“是你们收来的?”
白玉山摇头,“自然不是。前朝的前朝就有了,后来越收越多,本朝也收了不少。”
伊珏简直为这些皇帝们的收藏癖叹为观止,收藏什么不好,偏要将这些藏污纳垢的破烂收到一处,还要建座楼将它们保存起来,这是什么毛病?
白玉山自然不会同他解释这些文字传承背后所代表的意义,对一个自带传承的妖,想理解这些东西实在太难,就像海底游鱼,从不会去思考海水的可贵,除非它遇了劫难,搁浅在岸边,才会知道生来就环绕它的海水,是它赖以为续的生命。
石头精拿过书册,看来看去也没觉得这个姓会和上辈子的蛇妖有什么亲属干系。
然而姓氏这种事实在难想,他倒是想自己取一个和谁都没关系的字,搁在名前做姓,凑出有名有姓的两个字来,和哪个氏族都不牵扯。
但为时已晚,他已然知道九幽地府里还有前生两位长辈在看着他,这时候再把他们撂到一旁,他本能地又觉得不妥当。
兴许下面那两人比他还不在意称呼这种事,偏偏他自己有些许在乎。
那是一种很奇怪的感觉,而他所经太少,所学浅薄,并不能准确形容出来——就仿佛,不论前方多少艰难险恶,又多少刀枪荆棘,只要知道这世上还有这样为你守候,对你无求的牵挂,你就能鼓起无限勇气,继续前行。
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石头精却不排斥,甚至有些欢喜。
他合上书拍案:“就这个,定了。”
长平也松了口气,同样拍着桌子,看着他笑:“伊珏。”
石头精——伊珏点点头,“嗯”一声应下,想起此时不知在忙些什么的沈杞,忍不住颇为松快地想:我可不同你姓了,就让你的老祖宗,那个叫‘沈珏’的人,在你家祠堂牌位上好好休息罢。
他这样想着,便仿佛放下了什么,整个妖都轻松起来,摸摸心口衡器,转头冲着那一排排书架,空无一人的地方,大声道:
“山兄,往后我叫伊珏,以后若是有机会,你替我取个表字罢。”
白玉山自他们说话便听得清楚,得闻呼唤应声而来,在书案旁显露身形。
他并不惊讶石头精改姓氏的举动,便是以上辈子狼妖的性格,这也是迟早的事。
他只是有些意外石头精没有选择一个与谁都无关的姓氏。
仿佛是,即便这一生他是无心无情顽石,也胸中有丘壑,有当做与不当做的事。
第四十五章
这是长平公主第二次见白玉山——第一次他恰好背着光,看不清面容,当时她所有注意力都在如何端腔作势上,没来得及细看。
这一回他显露身形,也让她看了个清楚。
她从来也不曾见过这样的人——仅仅一身青袍寻常地站着,就仿佛屋外凛冬降临室内,冰风雪雨迎面扑来,令人连呼吸都不由自主地屏住。
长平绷住脸,强撑着皇族体面,冲他点点头。
小姑娘一袭红色袄裙,领口滚着毛茸茸的绒边,她微微扬起下巴,鲜明的红色愈发衬的她面色惨白如纸,同样单薄纤细的脖子却撑着不肯低下的头颅,似一头犟头犟脑的小兽。
孩童总是令人生不出恶感来,只要不过分淘气无理,往往都是被偏爱的对象。
白玉山也微微颔首。
长平无声地喘了口气,神色松缓些许,总归还是僵硬,她僵硬地道:“我是长平,先前失礼了。”
“没事。”伊珏替他回应:“山兄不在意这些。”
说完他指了指白玉山,对长平介绍道:“这是我山兄。我若要食人,需得一口一口啃;他若要食人,你家一座皇宫里的活人都不够一口他吞;你见到他记得要行礼。”
长平脸上又白两分,一时分不清他是记着先前自己为难他家大人的仇,还是在威胁她。她试图从伊珏的眼神里看出端倪,却在平静的凝视里毫无所获。
不管如何,伊珏话中意思她听得清楚,咬咬唇便能屈能伸地屈膝冲白玉山福了福身:
“先前实在失礼,还请饶恕则个。”
“真没事。”坐在高脚椅上的小小孩童乍然一笑,空气瞬间活泼。
他笑得仿佛刚刚那场对话只是长平短暂地做了个梦,如今梦醒则回现实,笑着对她道:
“外面有人来找你。”
来人是两名大宫女,奉命前来迎小公主回去。
长平走到门口,又福身行了礼,也不知自己是怎么回了自己的宫苑,仿佛梦游一般醒过神就已经回到熟悉的地方。常用的熏香缭绕身周,炭炉烧的暖暖热热,她抹抹额头,这才打了个寒噤,发现自己出了一身汗。
“公主。”贴身的宫女正在给她宽衣,备好的衣物搭在屏风上:“娘娘请您过去。”
“换好就去。”长平回过神来:“还有些什么人?”
“德妃娘娘她们都在。”
“那就快些。”
长平被两名宫女簇在中间,背影逐渐消失在寒冬里。
藏书楼的大门重新闭合,将呼啸的北风隔绝在外,室内又恢复静谧,只有一排排书架沉默矗立。
“你吓到她了。”白玉山说。
“你把皇帝掀回去,也吓到许多人。”伊珏说。
说完他略顿了一下,又道:“既然我们都使人害怕,那就让他们认真点怕,不要半途而废。”
伊珏也理不清这是从何而来的念头,就那么自然而然地出现在脑海里,似一道幽灵游语,让他脱口而出。
说出口的一瞬间,他想,原来做一个人人都害怕的人,比别的选择都轻松。
只有纯粹的惧怕,就不会有那些凑过来的厘不清的善意与恶意,也没有沉沉期待,亦不会有负所托。
和他待的时间越长,白玉山就越觉得,仿佛看到了从前那个半妖——孤身走在路上,远离人群的那个后半生的沈珏。
几乎像一个临水倒影,完整地映射出那个将自己活成孑孓一身,毫无牵挂的人。
可你总要有点什么。他想,又觉得这话谁说来都合适,偏偏只有他自己不能说。
白玉山只好说:“我想的同你一样。”
所以他才会一袖子将求到眼前来的赵家人掀了回去。
干脆利落的拒绝,总好过拖泥带水纠缠不休,既结了仇,又落了埋怨,何必。
又听伊珏说:“我明白,后来就想明白了。”
他坐在高高檀香木椅上,微微向后倚着,显得闲适而放松,不像先前长平在时那般端正,胖胖脸腮上笑出两个梨涡,“我要旁人都离我远远的,这世上只要有山兄不怕我就够了,我也不会怕山兄。”
白玉山微微笑了一笑,寂静书楼里他的笑容显得格外飘忽,轻声道:“你又哄我。”
“从前的话是哄你。”伊珏收回笑脸,“这句话是真的。”
他就这样直白地承认自己一直以来都在哄人,却丝毫不见心虚,整个人都坦坦荡荡,仿佛从前那些哄人的话,装稚童的模样,甚至怕鬼的做作,都是些不值一提的小事。
“陡然知道那么多事,我总要知道你能对我做到哪一步,也要时间想明白自己该怎么办。”
伊珏反问他:“你会觉得我是个坏妖精吗?”
“不会,”白玉山答,心想他从来也未将他看成一个好妖精,又问:“那你知道该怎么办了?”
“还没有,这不正在书里找道理么。”伊珏理直气壮地拍拍身前书册。
又道:“但是你心里已经猜到了,再遮掩会显得我很蠢。”
白玉山闻言似笑非笑地看着他,完全猜不出他对“聪慧”和“愚蠢”的界定在哪里,过了片刻调侃般问他:“那你往后还会拿嫁娶来哄我?”
“你听着开心哄一哄也无妨。”伊珏也挑起眉,笑得不怀好意,咧出一口奶牙道:“就怕你越听越难受。”
——他什么都知道。
他都知道。白玉山想,却还将一切都捅破。
他甚至知道自己不会对他做什么,便有恃无恐。
可真是彻彻底底一块无心的顽石。
“你又不开心。”伊珏无奈地翻翻眼皮:“往后我还是少说真话。”
他推开案前乱糟糟的书册,从椅子上跳下地,打算去楼上逛逛,留山兄在下面一个人处理掉那些“不开心”。
一路跑到楼梯口,楼梯太长,台阶也太高,他叹息着转身朝白玉山张开双臂:“山兄,劳驾。”
白玉山走过去弯身将他抱起,抬步上楼。
这里他来过许多回,自然熟门熟路,知道里面会有些什么。
单手推开二楼的铜铸小门,墙壁上点着长明灯,书架比一层要少了许多,上面却用刻了字的铁牌在书架上钉了书牌,书牌下摆着一个一个木盒。
“这是一些珍本。”白玉山解释道:“怕朽坏,包了绵绸装在木盒里。”
伊珏问:“三层是什么?”
“三层往上都是古本。”白玉山道:“有些是早先的刀笔竹简,还有些羊皮卷,布卷,石刻文,龟甲文。”
伊珏惊了一下,问道:“是你们收来的?”
白玉山摇头,“自然不是。前朝的前朝就有了,后来越收越多,本朝也收了不少。”
伊珏简直为这些皇帝们的收藏癖叹为观止,收藏什么不好,偏要将这些藏污纳垢的破烂收到一处,还要建座楼将它们保存起来,这是什么毛病?
白玉山自然不会同他解释这些文字传承背后所代表的意义,对一个自带传承的妖,想理解这些东西实在太难,就像海底游鱼,从不会去思考海水的可贵,除非它遇了劫难,搁浅在岸边,才会知道生来就环绕它的海水,是它赖以为续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