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是!”
山呼海啸般的应诺声中,数名战士扑下缓坡。
穆铁身边的亲卫,在玉牌的威压下终究是颓然放下了武器。
穆铁奋力挣扎,像一头被激怒的困兽,发出不甘的咆哮:“穆雷!等到晋王称帝,他定会杀了你!到时整个草原都会变成齐人的!”
穆雷策马缓缓走下缓坡,停在穆铁面前。
“晋王?”穆雷嗤笑一声,微微俯身,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低语,“穆铁,你猜为什么晋王此刻还没有给你回消息?你还不明白吗?”
穆铁如遭雷击,猛地抬头,死死盯着穆雷,眼中充满了极致的震惊和怨毒。
晋王败了。
“不——”
穆铁的咆哮和咒骂在山风中渐渐远去。
穆雷的目光扫过跪伏一地的穆铁部众,上前将人一一扶起。
“我们本是兄弟,是安达,因为穆铁才让草原分裂,”穆雷捶了捶胸口,“我向天狼神发誓,只要我在一天就会让大家有马可放有家可回!至于寺庙内其余的安达,我会将他们救下来带回草原。”
穆雷对族人的态度与穆铁截然不同,本以为被俘后死定了的穆铁亲卫也松了口气。
此刻,众人也对这位年轻的可汗心服口服。
穆雷抬头望向东方天际,京城的方向隐隐透出一线鱼肚白。
新的一天即将开始,京城的天变了,而草原上的权力格局也已然天翻地覆。
穆雷摩挲着怀中那枚温润的玉牌,不由得笑出了声:“纪兰舟给我写的台词还算不错,他所说的杀青戏就到此为止了。”
穆雷一想到纪兰舟临走前抓耳挠腮“彩排”的模样又笑了起来。
先前在漠北时的计谋故技重施,竟然真的不费一兵一卒便将穆铁的精兵全部拿下甚至收买了人心。
这份“厚礼”,他记下了。
第145章
晋王被俘,蛮人入侵……一夜腥风血雨之后,京城再度恢复平静。
纵使先皇并称不上贤德甚至险些放任蛮人入侵,但新帝仍以仁孝治丧,直至大丧过后才举行登基大典。
“王爷,时辰到了。”富贵叩响房门。
“……来了。”
纪兰舟“艰难”地从床上撑起身子。
已经“死了”的雍王在挂满白绫的雍王府躺了一个月。
虽说他侥幸没死,但京城平乱后当晚就昏死过去,一睡就是三天。
数月来接连发生这么多事,纪兰舟整个人瘦了一大圈也算小死一回。
国丧期间,景楼时常随平远侯入宫与纪兰庭共商国事稳定朝堂。
而纪兰舟不懂朝政就留在屋里调养生息。
今天则是新帝登基群臣朝拜的日子,他不得不出门。
“正君呢?”纪兰舟左右没瞧见景楼的身影。
富贵一边帮他整理衣袍一边道:“正君一大早就随老侯爷出门了,临走前特意嘱咐要按时叫您起来。”
“忙啊,忙点儿好……”纪兰舟感叹道。
再次走上京城的街头使纪兰舟有些感叹,街道的繁华热闹,烟火喧闹,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似的。
直到王钟欣小跑着赶上他的轿撵。
“王爷,您果真没死!”
那晚宫中一别后两人还是第一次见。
纪兰舟探出脑袋趴在窗子上调侃道:“王大人看着倒是面色红润,身强体壮,健康得很啊。”
想当初二人上朝初遇时,王钟欣虚弱的模样仿佛随时都能昏过去似的。
王钟欣步履轻快,笑道:“多亏了王爷在京中推行的普拉提,微臣练的这些时日精气神愈发的好啊,上朝走起来也快了不少。”
“听闻王大人高升了,”纪兰舟左右瞧瞧,“怎么还没坐上轿子啊?”
虽说纪兰舟最近没有进宫,但是景楼每日回家还是会讲一些朝堂上的变动。
沈尚那个小老头和晋王勾连被下了狱,王钟欣便接替了礼部尚书的位置。
“王爷莫要打趣。”
王钟欣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微臣初升高位还没领到俸禄,况且您是知道的,臣的钱都拿去看戏了。”
两人一边闲聊一边抵达了宫中。
辉煌的琉璃碧瓦掩去了前些时日的血雨腥风,皇城又是一副岁月静好的模样。
钟鼓礼乐之声渐歇,登基大典礼成。
文德殿上,纪兰庭身着沉重繁复的冕服端坐于龙椅上,头冠的白玉珠帘垂下也没能遮住他坚定又威仪的双眸。
经历了晋王宫变,纪兰庭已经在朝堂中树立起威信。
晋王勾结蛮族被褫夺封号永囚宫中,皇后意图谋害先帝被打入冷宫,沈尚等大臣视情节轻重被贬。
此刻能够留在朝上的也是同生共死的大臣。
这是纪兰庭登基后初次大朝。
文武百官山呼万岁,声音洪亮,震荡殿宇。
此等场面纪兰舟只在影视剧中见过,身处其中还真生出些心潮澎湃的集体荣誉感。
他不由看向站在平远侯身旁的景楼。
今日景楼并非作为雍王正君而是作为驭北将军上朝,作为平乱救驾的第一功臣,新帝特许其佩剑。
景楼一身利落武将官衣,衬得他更显宽肩窄腰……
纪兰舟的眼神都快挪不开了。
景楼显然也感受到了身后火热的目光,微微侧过头去,余光瞥见那略显懒散的人影时脸上才带上一丝难以察觉的柔和。
朝会之后百官依序退出,偌大的宫殿很快空寂下来。
纪兰庭微微抬手,揉了揉眉心,沉重的冠冕几乎让他脖颈酸麻。
他目光投向殿外,望着被宫墙切割得四四方方的蓝天,一时间竟有些恍惚。
短短数月,翻天覆地,父皇驾崩,晋王谋逆伏诛,而他,这个曾经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太子,竟真的坐上了这天下至高的位置。
“陛下。”身边的内侍轻声提醒,“雍王殿下和骠骑将军在殿外候着呢。”
纪兰庭精神一振,眼底掠过一丝真切的光彩:“快宣。”
脚步声由远及近,纪兰舟和景楼并肩走来。
“参见陛下。”二人双双行礼。
“免礼。”
纪兰庭不顾礼制,起身走下去将二人扶起:“此处并无外人,不必拘礼。”
他挥挥手让内侍尽数退下,殿门轻轻合拢。
“你何时如此懂礼数了?”纪兰庭轻笑道。
纪兰舟故作为难,低声道:“今时不同往日,微臣身份如何敢对陛下不敬。”
“滚。”
年轻的帝王简短骂了句,随即笑出了声。
属于帝王的威仪瞬间淡去,又变回了那个会在弟弟面前露出无奈神情的兄长。
这是他今日第一次流露出真情,往后的日子怕是再无这样轻松的时刻了。
纪兰舟看出纪兰庭眼底的落寞情绪,冒着“大逆不道”的风险上前拍了拍皇帝的肩膀道:“陛下,朝堂上青年才俊众多日后都会成为你的助力。”
“那你们呢?”
纪兰庭猛然问道:“如今朝堂上百废待兴,朕身边……需要信得过的人,朕封你为摄政亲王,景楼也可在朝中任职……”
纪兰舟一顿,转头看向景楼。
后者轻笑着一切交由身侧之人。
“摄政王?饶了臣吧。”纪兰舟躬身行礼,“臣这模样,是能每日天不亮就爬起来参加朝会,跟那群老头子扯皮条、打机锋的人吗?怕是没几天,言官的折子就能把陛下的御案淹了,弹劾微臣‘殿前失仪’、‘御下不严’……”
他说着,意有所指地瞥了一眼身旁的景楼,嘴角弯起暧昧的弧度。
景楼耳根微不可察地红了一下,依旧面无表情,站得笔直。
纪兰舟继续道,语气轻松,却带着一丝斩钉截铁的意味:“再说了,臣的葬礼可是办得风风光光,满京城谁不知道雍王纪兰舟已死,棺椁都埋进皇陵了。总不能又活过来,诈尸似的在朝堂上晃悠吧?”
“朕可以下旨……”纪兰庭急道。
“别,”纪兰舟赶忙摆手,“就让这个雍王‘死’得其所吧。”
“你啊你……”
“陛下若觉得臣此番还算有点微末功劳,不如让京城的戏楼多排几出新戏,就写雍王纪兰舟如何神机妙算、深入虎穴、救驾英勇,最后功成身退,羽化登仙……怎么传奇怎么编,让百姓们茶余饭后有个念想,岂不比多个活蹦乱跳、还尽给您惹麻烦的摄政王强?”
“……”
“况且臣成婚那日曾答应正君,若有一天能做主必定要放他回漠北去,”纪兰舟忽然正色,“臣不想食言。”
纪兰庭看着他,张了张嘴,却一时无言。
他知道,这个八弟看似玩世不恭实则心思最深,一旦决定了的事,无人能改。
他目光又转向景楼,带着最后一丝期望:“景楼你……”
景楼终于抬眼,抱拳沉声道:“陛下,臣之职责,在守土卫疆。漠北虽苦,乃臣心安之处。且……”
山呼海啸般的应诺声中,数名战士扑下缓坡。
穆铁身边的亲卫,在玉牌的威压下终究是颓然放下了武器。
穆铁奋力挣扎,像一头被激怒的困兽,发出不甘的咆哮:“穆雷!等到晋王称帝,他定会杀了你!到时整个草原都会变成齐人的!”
穆雷策马缓缓走下缓坡,停在穆铁面前。
“晋王?”穆雷嗤笑一声,微微俯身,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低语,“穆铁,你猜为什么晋王此刻还没有给你回消息?你还不明白吗?”
穆铁如遭雷击,猛地抬头,死死盯着穆雷,眼中充满了极致的震惊和怨毒。
晋王败了。
“不——”
穆铁的咆哮和咒骂在山风中渐渐远去。
穆雷的目光扫过跪伏一地的穆铁部众,上前将人一一扶起。
“我们本是兄弟,是安达,因为穆铁才让草原分裂,”穆雷捶了捶胸口,“我向天狼神发誓,只要我在一天就会让大家有马可放有家可回!至于寺庙内其余的安达,我会将他们救下来带回草原。”
穆雷对族人的态度与穆铁截然不同,本以为被俘后死定了的穆铁亲卫也松了口气。
此刻,众人也对这位年轻的可汗心服口服。
穆雷抬头望向东方天际,京城的方向隐隐透出一线鱼肚白。
新的一天即将开始,京城的天变了,而草原上的权力格局也已然天翻地覆。
穆雷摩挲着怀中那枚温润的玉牌,不由得笑出了声:“纪兰舟给我写的台词还算不错,他所说的杀青戏就到此为止了。”
穆雷一想到纪兰舟临走前抓耳挠腮“彩排”的模样又笑了起来。
先前在漠北时的计谋故技重施,竟然真的不费一兵一卒便将穆铁的精兵全部拿下甚至收买了人心。
这份“厚礼”,他记下了。
第145章
晋王被俘,蛮人入侵……一夜腥风血雨之后,京城再度恢复平静。
纵使先皇并称不上贤德甚至险些放任蛮人入侵,但新帝仍以仁孝治丧,直至大丧过后才举行登基大典。
“王爷,时辰到了。”富贵叩响房门。
“……来了。”
纪兰舟“艰难”地从床上撑起身子。
已经“死了”的雍王在挂满白绫的雍王府躺了一个月。
虽说他侥幸没死,但京城平乱后当晚就昏死过去,一睡就是三天。
数月来接连发生这么多事,纪兰舟整个人瘦了一大圈也算小死一回。
国丧期间,景楼时常随平远侯入宫与纪兰庭共商国事稳定朝堂。
而纪兰舟不懂朝政就留在屋里调养生息。
今天则是新帝登基群臣朝拜的日子,他不得不出门。
“正君呢?”纪兰舟左右没瞧见景楼的身影。
富贵一边帮他整理衣袍一边道:“正君一大早就随老侯爷出门了,临走前特意嘱咐要按时叫您起来。”
“忙啊,忙点儿好……”纪兰舟感叹道。
再次走上京城的街头使纪兰舟有些感叹,街道的繁华热闹,烟火喧闹,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似的。
直到王钟欣小跑着赶上他的轿撵。
“王爷,您果真没死!”
那晚宫中一别后两人还是第一次见。
纪兰舟探出脑袋趴在窗子上调侃道:“王大人看着倒是面色红润,身强体壮,健康得很啊。”
想当初二人上朝初遇时,王钟欣虚弱的模样仿佛随时都能昏过去似的。
王钟欣步履轻快,笑道:“多亏了王爷在京中推行的普拉提,微臣练的这些时日精气神愈发的好啊,上朝走起来也快了不少。”
“听闻王大人高升了,”纪兰舟左右瞧瞧,“怎么还没坐上轿子啊?”
虽说纪兰舟最近没有进宫,但是景楼每日回家还是会讲一些朝堂上的变动。
沈尚那个小老头和晋王勾连被下了狱,王钟欣便接替了礼部尚书的位置。
“王爷莫要打趣。”
王钟欣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微臣初升高位还没领到俸禄,况且您是知道的,臣的钱都拿去看戏了。”
两人一边闲聊一边抵达了宫中。
辉煌的琉璃碧瓦掩去了前些时日的血雨腥风,皇城又是一副岁月静好的模样。
钟鼓礼乐之声渐歇,登基大典礼成。
文德殿上,纪兰庭身着沉重繁复的冕服端坐于龙椅上,头冠的白玉珠帘垂下也没能遮住他坚定又威仪的双眸。
经历了晋王宫变,纪兰庭已经在朝堂中树立起威信。
晋王勾结蛮族被褫夺封号永囚宫中,皇后意图谋害先帝被打入冷宫,沈尚等大臣视情节轻重被贬。
此刻能够留在朝上的也是同生共死的大臣。
这是纪兰庭登基后初次大朝。
文武百官山呼万岁,声音洪亮,震荡殿宇。
此等场面纪兰舟只在影视剧中见过,身处其中还真生出些心潮澎湃的集体荣誉感。
他不由看向站在平远侯身旁的景楼。
今日景楼并非作为雍王正君而是作为驭北将军上朝,作为平乱救驾的第一功臣,新帝特许其佩剑。
景楼一身利落武将官衣,衬得他更显宽肩窄腰……
纪兰舟的眼神都快挪不开了。
景楼显然也感受到了身后火热的目光,微微侧过头去,余光瞥见那略显懒散的人影时脸上才带上一丝难以察觉的柔和。
朝会之后百官依序退出,偌大的宫殿很快空寂下来。
纪兰庭微微抬手,揉了揉眉心,沉重的冠冕几乎让他脖颈酸麻。
他目光投向殿外,望着被宫墙切割得四四方方的蓝天,一时间竟有些恍惚。
短短数月,翻天覆地,父皇驾崩,晋王谋逆伏诛,而他,这个曾经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太子,竟真的坐上了这天下至高的位置。
“陛下。”身边的内侍轻声提醒,“雍王殿下和骠骑将军在殿外候着呢。”
纪兰庭精神一振,眼底掠过一丝真切的光彩:“快宣。”
脚步声由远及近,纪兰舟和景楼并肩走来。
“参见陛下。”二人双双行礼。
“免礼。”
纪兰庭不顾礼制,起身走下去将二人扶起:“此处并无外人,不必拘礼。”
他挥挥手让内侍尽数退下,殿门轻轻合拢。
“你何时如此懂礼数了?”纪兰庭轻笑道。
纪兰舟故作为难,低声道:“今时不同往日,微臣身份如何敢对陛下不敬。”
“滚。”
年轻的帝王简短骂了句,随即笑出了声。
属于帝王的威仪瞬间淡去,又变回了那个会在弟弟面前露出无奈神情的兄长。
这是他今日第一次流露出真情,往后的日子怕是再无这样轻松的时刻了。
纪兰舟看出纪兰庭眼底的落寞情绪,冒着“大逆不道”的风险上前拍了拍皇帝的肩膀道:“陛下,朝堂上青年才俊众多日后都会成为你的助力。”
“那你们呢?”
纪兰庭猛然问道:“如今朝堂上百废待兴,朕身边……需要信得过的人,朕封你为摄政亲王,景楼也可在朝中任职……”
纪兰舟一顿,转头看向景楼。
后者轻笑着一切交由身侧之人。
“摄政王?饶了臣吧。”纪兰舟躬身行礼,“臣这模样,是能每日天不亮就爬起来参加朝会,跟那群老头子扯皮条、打机锋的人吗?怕是没几天,言官的折子就能把陛下的御案淹了,弹劾微臣‘殿前失仪’、‘御下不严’……”
他说着,意有所指地瞥了一眼身旁的景楼,嘴角弯起暧昧的弧度。
景楼耳根微不可察地红了一下,依旧面无表情,站得笔直。
纪兰舟继续道,语气轻松,却带着一丝斩钉截铁的意味:“再说了,臣的葬礼可是办得风风光光,满京城谁不知道雍王纪兰舟已死,棺椁都埋进皇陵了。总不能又活过来,诈尸似的在朝堂上晃悠吧?”
“朕可以下旨……”纪兰庭急道。
“别,”纪兰舟赶忙摆手,“就让这个雍王‘死’得其所吧。”
“你啊你……”
“陛下若觉得臣此番还算有点微末功劳,不如让京城的戏楼多排几出新戏,就写雍王纪兰舟如何神机妙算、深入虎穴、救驾英勇,最后功成身退,羽化登仙……怎么传奇怎么编,让百姓们茶余饭后有个念想,岂不比多个活蹦乱跳、还尽给您惹麻烦的摄政王强?”
“……”
“况且臣成婚那日曾答应正君,若有一天能做主必定要放他回漠北去,”纪兰舟忽然正色,“臣不想食言。”
纪兰庭看着他,张了张嘴,却一时无言。
他知道,这个八弟看似玩世不恭实则心思最深,一旦决定了的事,无人能改。
他目光又转向景楼,带着最后一丝期望:“景楼你……”
景楼终于抬眼,抱拳沉声道:“陛下,臣之职责,在守土卫疆。漠北虽苦,乃臣心安之处。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