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桓启心中一梗,不服气道:“谢中书行事未免不当,但以私心黜落陆适。”他倒是想往讲筵里塞人,奈何谢兰藻根本不听他的。尚书左仆射官品虽居上,可中书令执笔政事堂,左仆射早已无宰相之实!
赵嘉陵困惑道:“陆适是谁?”
谢兰藻道:“先帝启元五年进士,其人不忠不正,轻薄无行,不堪为人师范。”
在以往赵嘉陵势必要与谢兰藻作对的,但决定摆烂后,她的态度不同寻常的和气:“有理。”
简单的两个字不仅让谢兰藻错愕,国舅桓启更是一副大受打击的震惊模样。他才是陛下的母舅,陛下到底跟谁一家的?!桓启立马道:“臣窃见陛下有先圣之恭谨小心,大小之政,皆委任于臣下,自身谦让不决。假使所委之人为举世之忠贤,是我大雍之幸。万一有奸邪在侧,岂不危害社稷?小人当道,陛下唯其言之是为是,唯其所任之贤为贤。小人在朝,视神明于无物,玩陛下若婴儿,请陛下奋志,亲自裁断!”
朝堂之上互相攻讦的戏码再度上演。
赵嘉陵见怪不怪,她放飞思绪:【玩什么玩,谁玩?】
在部分朝臣的窥视下,谢兰藻的脸色又难看了点。
桓启见谢兰藻神色变化,眉头一扬,尽显得意。
话题一挑开没那么容易停歇,桓启只是扯开了一个序幕。
监察御史孟宣和站了出来攻击桓启举荐的陆适:“陆适擅名世之学,而不能行君子之操。其进也无功绩,其退也怨望君上。此人目无尊上,数度诋毁宣启之政!”这话一出,群臣色变。监察御史也是御史台的属官,虽然只有八品,但跟殿中侍御史一样,常朝时候有其班列。在朝堂上唇枪舌战的往往是孟宣和这样的监察官,或者左右拾遗那样的谏官。
宣明、启元是先帝时的年号,宣启之政指得是先帝朝时,在宰相也就是谢兰藻之母推动下的一系列改革,其中最重要的也是经常遭到非议就是分科举为“乾、坤二榜”,开启女子入外朝为官的先例。孟宣和即是通过女科入朝的士人。
非议宣启之政就是不满先帝,在当今圣人不准备变革的情况下,这一顶大帽子谁也不敢戴上。
文武百官不敢说话,但明君系统很活泼。
它无视了赵嘉陵一个任务都没做的情况,给她颁了一个新的主线任务。
【宿主,开启主线任务治国除奸佞一国舅之败,加油完成哦。】
奸佞?一?国舅?
能听到赵嘉陵心声的朝臣支起了耳朵。
有一就有二,除*了国舅还有谁?对了,国舅听得到吗?
怀着这样的心思,不少人偷偷瞧桓启。
被注视着的桓启一脸莫名其妙。
赵嘉陵:【朕只是傀儡,朕没有权势,朕不干。】
赵嘉陵:【不过,国舅他奸在哪里的?佞在哪里?】
明君系统:【宿主,等等,我去查一下。】
一会儿后——
【桓启这个老登他不是什么好东西,他渎职、他死贪!他打着太后的旗号抢占别人的田地,他丧心病狂逼良为娼!他是忠王党!他跟忠王说宿主你是三岁小儿,随便哄哄就上当了。他还说你没出息,连个谢兰藻都收拾不了。】
赵嘉陵:【忠王是个瘫子。】
明君系统:【他有儿子。对了,老登准备把女儿嫁给忠王当继室。不过怕太后不同意,一直没敢提。】
赵嘉陵震怒,这不是推人入火坑吗!但一想到她连看什么书、书房中挂什么画都没有自由,还能解决大臣吗?她的神色立马萎靡了下来。
她倦倦地说:【再议吧。】
此刻,底下听到心声的朝臣额上冷汗涔涔,大气不敢出。
他们知道的是不是太多了?!
第4章
凡事带上一个“党”字,就不容易善了。
当今御极五年,别说她没有犯什么大错,就算她真的偏心奸佞、残害忠良,朝臣们也未必会兴起大逆不道的废黜皇帝的念头,顶多是祈祷她早点驾崩。
宗室或许有非非想,但忠王赵清操就是个瘫痪在床的,谁会想不开支持忠王啊?
不脑子有问题吗?
在心声道破之前,没人脑子中有“忠王党”三个字。
忠王赵清操是先帝章献皇后所出,与废太子衡山王、中山公主、金仙公主都是一母同胞。
章献后是在金仙公主出生几个月后薨逝的,之后,赵嘉陵的母亲桓观音才入宫做了继后。
在衡山王和中山公主两败俱伤后,赵清操的确是最有资格继承皇位,又是长又是嫡的,但谁让他在几年前就因落马瘫痪了呢?他还算是好的,捡回了一条命,像先帝的胞弟直接与世长辞了。
赵嘉陵待宗室还算是宽厚,她登基没多久,朝臣便上疏议论废太子事。赵嘉陵合理怀疑是谢兰藻想要为她二姐讨公道,至于废太子那是顺带的。
她顺水推舟恢复二姐赵德音的封号“中山”,但废太子想要重新戴上“太子”这一名号是不可能的。赵嘉陵只给了一个衡山郡王的封号,至于朝臣有意见,那就找先帝说去吧。是先帝废黜他们的,跟自己可没关系。
反正追封结束后,赵清操感动得涕泗横流。
难道是那个时候就开始作秀了吗?赵嘉陵思考片刻,继续摆烂。
有谢兰藻在,她那榆木脑袋的舅舅想扶赵清操的儿子上座,不是痴人说梦吗?他成功的机会在哪里?要想扶赵清操一系,得先把自己弄死吧?!
赵嘉陵在心中震声:【系统,你说桓启是不是想毒死朕!已知桓启跟诋毁宣启之政的士人走得近,说明他们臭味相投,想要废黜先帝的政策。但朕是不可能同意的,正常来说,只要是女子当政都不会往后退一步。衡山郡王和中山公主膝下都只有女儿,下一代只有赵清操家的是儿子!阴谋,都是阴谋!】
明君系统没吭声。
其实也没那么复杂,桓启就是被皇帝冷落了内心不爽,再看皇帝至今无嗣,猜测皇帝喜欢女人,想要两头押宝而已。
底下的朝臣脸色变幻莫测,氛围一下子就变得不对头。胆子大的偷偷觑了眼赵嘉陵的脸,更是生出了几分惊骇。
桓启被看得莫名其妙。
本来还雄赳赳气昂昂的,想要跟不对付的御史唇枪舌剑几百回合,可现在人家都不搭理他了。
怎么回事?他的心跳忽然快了起来,连呼吸都要暂停了。
整个朝堂安静了下来。
赵嘉陵不明所以。
她在心中将桓启骂了一顿,可也没有解决此事的想法。视线扫过不说话的百官,没事启奏,那就退朝。
于是赵嘉陵试探性地站了起来。
往常总会在关键时刻打断她的谢兰藻也没声。
赵嘉陵扬了扬眉,露出一抹愉悦的笑容。
她最后看了谢兰藻一眼,在美色和下朝中选择了后者。
退朝!
皇帝走了,但百官可没到下衙的时候。
出了宣政殿中,不少人的视线往谢兰藻的身上扫,神色有些莫名。
谢兰藻哪会猜不到同僚们的想法,到了政事堂后,立马和亲近的朝臣开了个小会。
“诸位也听到陛下的声音了?”
中书舍人脸色憋得通红,看了谢兰藻好几眼,没忍住说:“谢中书,以色侍君,终究有违清白操守,恐后人史笔不留情啊!”
谢兰藻:“……”
“不是,那道声音怎么回事?真的是陛下在说话?!陛下怎么能在群臣跟前那样说?”
“安国公当真是忠王的党羽?既然陛下知晓此事,为何没有处置安国公?”
“那是陛下的心声,我观察了,似乎不是所有人都能听到。至少安国公没有。”中书侍郎道。依照安国公的个性,如果听到了陛下那么讲,早就跪在大殿中哭爹喊娘叫太后了。
……
谢兰藻定了定神,好在中书省中的朝臣对私人八卦兴趣甚少,没将事情往她身上攀扯。她思考了片刻,“并非陛下一人的声音。”诸如“老登”之类的话语,并不是陛下亲口所言,反而像是有谁藏在暗处与她对话。
中书侍郎猜测道:“难道是先帝之灵?”大雍列祖列宗在上,是他们都看走眼了,陛下才是真正的天命之人?
中书舍人用手肘撞了撞中书侍郎,提醒道:“是道女声。”
中书侍郎灵光一闪,拔高声音:“神灵!一定是神灵!陛下自非常人,恐是以天帝之尊,降神人间,以应帝王之兴起。故而陛下通真接灵,澹然与神君同居!天佑我大雍,天佑我大雍!”
他激动得泪光闪烁,语调抑扬顿挫的。原本与他并列的舍人悄悄地往后退了一步,怕被他飞溅的唾沫喷到。
谢兰藻不想提“怪力乱神”之事,她蹙眉道:“安国公之事不知真假。”陛下没有下口谕,但凭借那道奇怪声音的一面之词,也难以将安国公定罪。况且这心声来得诡异,谁知道是陛下真有那心思,还是鬼祟在朝堂蛊惑文武百官?
赵嘉陵困惑道:“陆适是谁?”
谢兰藻道:“先帝启元五年进士,其人不忠不正,轻薄无行,不堪为人师范。”
在以往赵嘉陵势必要与谢兰藻作对的,但决定摆烂后,她的态度不同寻常的和气:“有理。”
简单的两个字不仅让谢兰藻错愕,国舅桓启更是一副大受打击的震惊模样。他才是陛下的母舅,陛下到底跟谁一家的?!桓启立马道:“臣窃见陛下有先圣之恭谨小心,大小之政,皆委任于臣下,自身谦让不决。假使所委之人为举世之忠贤,是我大雍之幸。万一有奸邪在侧,岂不危害社稷?小人当道,陛下唯其言之是为是,唯其所任之贤为贤。小人在朝,视神明于无物,玩陛下若婴儿,请陛下奋志,亲自裁断!”
朝堂之上互相攻讦的戏码再度上演。
赵嘉陵见怪不怪,她放飞思绪:【玩什么玩,谁玩?】
在部分朝臣的窥视下,谢兰藻的脸色又难看了点。
桓启见谢兰藻神色变化,眉头一扬,尽显得意。
话题一挑开没那么容易停歇,桓启只是扯开了一个序幕。
监察御史孟宣和站了出来攻击桓启举荐的陆适:“陆适擅名世之学,而不能行君子之操。其进也无功绩,其退也怨望君上。此人目无尊上,数度诋毁宣启之政!”这话一出,群臣色变。监察御史也是御史台的属官,虽然只有八品,但跟殿中侍御史一样,常朝时候有其班列。在朝堂上唇枪舌战的往往是孟宣和这样的监察官,或者左右拾遗那样的谏官。
宣明、启元是先帝时的年号,宣启之政指得是先帝朝时,在宰相也就是谢兰藻之母推动下的一系列改革,其中最重要的也是经常遭到非议就是分科举为“乾、坤二榜”,开启女子入外朝为官的先例。孟宣和即是通过女科入朝的士人。
非议宣启之政就是不满先帝,在当今圣人不准备变革的情况下,这一顶大帽子谁也不敢戴上。
文武百官不敢说话,但明君系统很活泼。
它无视了赵嘉陵一个任务都没做的情况,给她颁了一个新的主线任务。
【宿主,开启主线任务治国除奸佞一国舅之败,加油完成哦。】
奸佞?一?国舅?
能听到赵嘉陵心声的朝臣支起了耳朵。
有一就有二,除*了国舅还有谁?对了,国舅听得到吗?
怀着这样的心思,不少人偷偷瞧桓启。
被注视着的桓启一脸莫名其妙。
赵嘉陵:【朕只是傀儡,朕没有权势,朕不干。】
赵嘉陵:【不过,国舅他奸在哪里的?佞在哪里?】
明君系统:【宿主,等等,我去查一下。】
一会儿后——
【桓启这个老登他不是什么好东西,他渎职、他死贪!他打着太后的旗号抢占别人的田地,他丧心病狂逼良为娼!他是忠王党!他跟忠王说宿主你是三岁小儿,随便哄哄就上当了。他还说你没出息,连个谢兰藻都收拾不了。】
赵嘉陵:【忠王是个瘫子。】
明君系统:【他有儿子。对了,老登准备把女儿嫁给忠王当继室。不过怕太后不同意,一直没敢提。】
赵嘉陵震怒,这不是推人入火坑吗!但一想到她连看什么书、书房中挂什么画都没有自由,还能解决大臣吗?她的神色立马萎靡了下来。
她倦倦地说:【再议吧。】
此刻,底下听到心声的朝臣额上冷汗涔涔,大气不敢出。
他们知道的是不是太多了?!
第4章
凡事带上一个“党”字,就不容易善了。
当今御极五年,别说她没有犯什么大错,就算她真的偏心奸佞、残害忠良,朝臣们也未必会兴起大逆不道的废黜皇帝的念头,顶多是祈祷她早点驾崩。
宗室或许有非非想,但忠王赵清操就是个瘫痪在床的,谁会想不开支持忠王啊?
不脑子有问题吗?
在心声道破之前,没人脑子中有“忠王党”三个字。
忠王赵清操是先帝章献皇后所出,与废太子衡山王、中山公主、金仙公主都是一母同胞。
章献后是在金仙公主出生几个月后薨逝的,之后,赵嘉陵的母亲桓观音才入宫做了继后。
在衡山王和中山公主两败俱伤后,赵清操的确是最有资格继承皇位,又是长又是嫡的,但谁让他在几年前就因落马瘫痪了呢?他还算是好的,捡回了一条命,像先帝的胞弟直接与世长辞了。
赵嘉陵待宗室还算是宽厚,她登基没多久,朝臣便上疏议论废太子事。赵嘉陵合理怀疑是谢兰藻想要为她二姐讨公道,至于废太子那是顺带的。
她顺水推舟恢复二姐赵德音的封号“中山”,但废太子想要重新戴上“太子”这一名号是不可能的。赵嘉陵只给了一个衡山郡王的封号,至于朝臣有意见,那就找先帝说去吧。是先帝废黜他们的,跟自己可没关系。
反正追封结束后,赵清操感动得涕泗横流。
难道是那个时候就开始作秀了吗?赵嘉陵思考片刻,继续摆烂。
有谢兰藻在,她那榆木脑袋的舅舅想扶赵清操的儿子上座,不是痴人说梦吗?他成功的机会在哪里?要想扶赵清操一系,得先把自己弄死吧?!
赵嘉陵在心中震声:【系统,你说桓启是不是想毒死朕!已知桓启跟诋毁宣启之政的士人走得近,说明他们臭味相投,想要废黜先帝的政策。但朕是不可能同意的,正常来说,只要是女子当政都不会往后退一步。衡山郡王和中山公主膝下都只有女儿,下一代只有赵清操家的是儿子!阴谋,都是阴谋!】
明君系统没吭声。
其实也没那么复杂,桓启就是被皇帝冷落了内心不爽,再看皇帝至今无嗣,猜测皇帝喜欢女人,想要两头押宝而已。
底下的朝臣脸色变幻莫测,氛围一下子就变得不对头。胆子大的偷偷觑了眼赵嘉陵的脸,更是生出了几分惊骇。
桓启被看得莫名其妙。
本来还雄赳赳气昂昂的,想要跟不对付的御史唇枪舌剑几百回合,可现在人家都不搭理他了。
怎么回事?他的心跳忽然快了起来,连呼吸都要暂停了。
整个朝堂安静了下来。
赵嘉陵不明所以。
她在心中将桓启骂了一顿,可也没有解决此事的想法。视线扫过不说话的百官,没事启奏,那就退朝。
于是赵嘉陵试探性地站了起来。
往常总会在关键时刻打断她的谢兰藻也没声。
赵嘉陵扬了扬眉,露出一抹愉悦的笑容。
她最后看了谢兰藻一眼,在美色和下朝中选择了后者。
退朝!
皇帝走了,但百官可没到下衙的时候。
出了宣政殿中,不少人的视线往谢兰藻的身上扫,神色有些莫名。
谢兰藻哪会猜不到同僚们的想法,到了政事堂后,立马和亲近的朝臣开了个小会。
“诸位也听到陛下的声音了?”
中书舍人脸色憋得通红,看了谢兰藻好几眼,没忍住说:“谢中书,以色侍君,终究有违清白操守,恐后人史笔不留情啊!”
谢兰藻:“……”
“不是,那道声音怎么回事?真的是陛下在说话?!陛下怎么能在群臣跟前那样说?”
“安国公当真是忠王的党羽?既然陛下知晓此事,为何没有处置安国公?”
“那是陛下的心声,我观察了,似乎不是所有人都能听到。至少安国公没有。”中书侍郎道。依照安国公的个性,如果听到了陛下那么讲,早就跪在大殿中哭爹喊娘叫太后了。
……
谢兰藻定了定神,好在中书省中的朝臣对私人八卦兴趣甚少,没将事情往她身上攀扯。她思考了片刻,“并非陛下一人的声音。”诸如“老登”之类的话语,并不是陛下亲口所言,反而像是有谁藏在暗处与她对话。
中书侍郎猜测道:“难道是先帝之灵?”大雍列祖列宗在上,是他们都看走眼了,陛下才是真正的天命之人?
中书舍人用手肘撞了撞中书侍郎,提醒道:“是道女声。”
中书侍郎灵光一闪,拔高声音:“神灵!一定是神灵!陛下自非常人,恐是以天帝之尊,降神人间,以应帝王之兴起。故而陛下通真接灵,澹然与神君同居!天佑我大雍,天佑我大雍!”
他激动得泪光闪烁,语调抑扬顿挫的。原本与他并列的舍人悄悄地往后退了一步,怕被他飞溅的唾沫喷到。
谢兰藻不想提“怪力乱神”之事,她蹙眉道:“安国公之事不知真假。”陛下没有下口谕,但凭借那道奇怪声音的一面之词,也难以将安国公定罪。况且这心声来得诡异,谁知道是陛下真有那心思,还是鬼祟在朝堂蛊惑文武百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