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酒不吃吃花酒(重生) 第57节
太后又沉默了。这一次的沉默比刚才更久,殿内只剩下雨点击打窗棂的声音和众人压抑的呼吸声。
江尧的心几乎提到了嗓子眼,他不知道母后此刻在想什么,更不知道她接下来会说出怎样的话。是雷霆震怒?是断然否决?还是......
“好一个‘生死无悔’。” 太后终于再次开口,语气依旧平淡,却让江尧和元灯欢都愣住了。只见太后缓缓站起身,目光从元灯欢身上移开,重新落回江尧脸上,那眼神中带着一种决断千里的威势和一丝难以言喻的了然。
“皇帝忧心国事,御驾亲征,乃社稷所需,无可厚非。宸贵妃”她顿了顿,目光再次扫过元灯欢,“既是当朝鬼父亦有此志气,愿与君同赴国难,此心......可悯,其行,虽险,却非全无道理。”
江尧猛地抬头,眼中满是震惊!母后竟然没有直接反对?甚至似乎默许了?
“母后!”江尧急切地想要说出她有孕之事。
太后却再次抬手,打断了他,目光深邃如海:“哀家知道你想说什么。哀家眼睛还没瞎。”她的话意有所指,让元灯欢的心骤然一紧。太后果然看出来了!
“然,皇帝,”太后的声音陡然转沉,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压,“你可知,你御驾离京,这京城,这朝堂,才是真正的龙潭虎穴?人心叵测,暗箭难防!你以为,将一个身怀六甲、毫无自保之力的贵妃留在宫中,就真能高枕无忧了?哀家看,那才是将她置于真正的风口浪尖,烈火烹油!”
太后的话如同重锤,狠狠砸在江尧心上,将他最后一丝犹豫也彻底击碎!是啊,留在京城,面对那些看不见的明枪暗箭,孤立无援,岂非更险?母后看得比他更透彻!
“与其留她在此处,让皇帝你千里之外日夜悬心,分神他顾,不如让她在你身边。”太后的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喙的决断,“至少,在你的眼皮子底下,哀家相信,皇帝你拼死也会护她周全!”她锐利的目光逼视着江尧,“哀家说的,是也不是?”
江尧看着母后那双洞悉一切的眼睛,胸口激荡着复杂的情绪。有被点破心思的震动,有被理解的酸涩,更有一种巨大的、沉甸甸的托付感。他重重地、缓慢地点了点头,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是!儿臣必以性命相护!”
“嗯。”太后微微颔首,似乎对这个答案还算满意。她的目光再次转向元灯欢,语气缓和了几分,却依旧带着严厉的告诫:“宸贵妃,随军非同儿戏。哀家允你同行,非是纵容你任性妄为。你需谨记,你腹中怀的,乃是大周未来的希望!此去南境,一切以龙胎安危为重,不可逞强,不可涉险!若有丝毫差池。”太后的眼神陡然锐利如刀,“哀家唯你是问!”
元灯欢心中一块巨石落地,取而代之的是巨大的责任感和暖流。她盈盈下拜,声音带着感激与郑重:“臣妾叩谢太后娘娘恩典!臣妾定当谨记娘娘教诲,万事以皇嗣为重,绝不敢有丝毫懈怠!”
太后不再看她,目光重新落回江尧身上,那眼神重新变得深沉而凝重:“皇帝,你既决意亲征,哀家不再阻拦。京中之事。”她顿了顿,目光扫过殿外风雨飘摇的天空,带着一种定海神针般的沉稳,“自有哀家坐镇。”
江尧心头大震,从前太后贪恋权势,不肯放权。在经过于敏盼一事后已经完全离开了朝堂,现在是要回来吗
太后似乎看出了江尧心中所想喃喃道:“哀家知道皇帝你在想什么,你不是哀家亲生,哀家从前也的确生出过不该有的念头。但是哀家老了,你不妨再信一回我这把老骨头。”
见江尧没有说话,太后继续道:“传哀家懿旨,”太后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久违的、属于帝国女主人的无上威仪,响彻整个御书房,“即日起,六宫事务、宗室命妇,悉由哀家统摄!前朝诸事,凡军国要务,皆由宸贵妃之父暂代监国辅政之权!一应奏报,直送慈宁宫!哀家倒要看看,这风雨飘摇之际,还有谁敢兴风作浪!”
这突如其来的懿旨,如同惊雷炸响。不仅明确了元家父兄监国的权力,更是将太后自身推到了前台,以绝对的权威震慑所有蠢蠢欲动之人。这无疑是为江尧御驾亲征和元灯欢随行,扫清了最大的后顾之忧。
江尧看着母后鬓角悄然生出的几缕华发,看着她眼中那份沉甸甸的、毫无保留的支持与守护,一股滚烫的热流猛地冲上眼眶。
他撩起袍角,对着太后,深深拜了下去,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郑重与感激:“儿臣叩谢母后!”
元灯欢也紧随其后,深深拜倒,心中充满了对这位太后的敬畏与感激。
太后端坐于上,看着下方跪拜的帝妃,神色复杂难辨,最终化作一声几不可闻的轻叹。她挥了挥手,疲惫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势:
“都起来吧。皇帝,速去准备出征事宜。宸贵妃,你也回去好生安胎,收拾行装。” 她的目光最后落在江尧身上,带着最深沉的托付与忧虑,“此去,务必珍重。江山社稷,你的妻儿还有哀家,都在这里,等你凯旋!”
风雨依旧在殿外呼啸,但御书房内,那令人窒息的绝望与两难,已被太后这强势的归来和雷霆手段,撕开了一道充满希望的光亮。前路虽险,但至少,他们不再是孤立无援。
江尧的心几乎提到了嗓子眼,他不知道母后此刻在想什么,更不知道她接下来会说出怎样的话。是雷霆震怒?是断然否决?还是......
“好一个‘生死无悔’。” 太后终于再次开口,语气依旧平淡,却让江尧和元灯欢都愣住了。只见太后缓缓站起身,目光从元灯欢身上移开,重新落回江尧脸上,那眼神中带着一种决断千里的威势和一丝难以言喻的了然。
“皇帝忧心国事,御驾亲征,乃社稷所需,无可厚非。宸贵妃”她顿了顿,目光再次扫过元灯欢,“既是当朝鬼父亦有此志气,愿与君同赴国难,此心......可悯,其行,虽险,却非全无道理。”
江尧猛地抬头,眼中满是震惊!母后竟然没有直接反对?甚至似乎默许了?
“母后!”江尧急切地想要说出她有孕之事。
太后却再次抬手,打断了他,目光深邃如海:“哀家知道你想说什么。哀家眼睛还没瞎。”她的话意有所指,让元灯欢的心骤然一紧。太后果然看出来了!
“然,皇帝,”太后的声音陡然转沉,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压,“你可知,你御驾离京,这京城,这朝堂,才是真正的龙潭虎穴?人心叵测,暗箭难防!你以为,将一个身怀六甲、毫无自保之力的贵妃留在宫中,就真能高枕无忧了?哀家看,那才是将她置于真正的风口浪尖,烈火烹油!”
太后的话如同重锤,狠狠砸在江尧心上,将他最后一丝犹豫也彻底击碎!是啊,留在京城,面对那些看不见的明枪暗箭,孤立无援,岂非更险?母后看得比他更透彻!
“与其留她在此处,让皇帝你千里之外日夜悬心,分神他顾,不如让她在你身边。”太后的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喙的决断,“至少,在你的眼皮子底下,哀家相信,皇帝你拼死也会护她周全!”她锐利的目光逼视着江尧,“哀家说的,是也不是?”
江尧看着母后那双洞悉一切的眼睛,胸口激荡着复杂的情绪。有被点破心思的震动,有被理解的酸涩,更有一种巨大的、沉甸甸的托付感。他重重地、缓慢地点了点头,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是!儿臣必以性命相护!”
“嗯。”太后微微颔首,似乎对这个答案还算满意。她的目光再次转向元灯欢,语气缓和了几分,却依旧带着严厉的告诫:“宸贵妃,随军非同儿戏。哀家允你同行,非是纵容你任性妄为。你需谨记,你腹中怀的,乃是大周未来的希望!此去南境,一切以龙胎安危为重,不可逞强,不可涉险!若有丝毫差池。”太后的眼神陡然锐利如刀,“哀家唯你是问!”
元灯欢心中一块巨石落地,取而代之的是巨大的责任感和暖流。她盈盈下拜,声音带着感激与郑重:“臣妾叩谢太后娘娘恩典!臣妾定当谨记娘娘教诲,万事以皇嗣为重,绝不敢有丝毫懈怠!”
太后不再看她,目光重新落回江尧身上,那眼神重新变得深沉而凝重:“皇帝,你既决意亲征,哀家不再阻拦。京中之事。”她顿了顿,目光扫过殿外风雨飘摇的天空,带着一种定海神针般的沉稳,“自有哀家坐镇。”
江尧心头大震,从前太后贪恋权势,不肯放权。在经过于敏盼一事后已经完全离开了朝堂,现在是要回来吗
太后似乎看出了江尧心中所想喃喃道:“哀家知道皇帝你在想什么,你不是哀家亲生,哀家从前也的确生出过不该有的念头。但是哀家老了,你不妨再信一回我这把老骨头。”
见江尧没有说话,太后继续道:“传哀家懿旨,”太后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久违的、属于帝国女主人的无上威仪,响彻整个御书房,“即日起,六宫事务、宗室命妇,悉由哀家统摄!前朝诸事,凡军国要务,皆由宸贵妃之父暂代监国辅政之权!一应奏报,直送慈宁宫!哀家倒要看看,这风雨飘摇之际,还有谁敢兴风作浪!”
这突如其来的懿旨,如同惊雷炸响。不仅明确了元家父兄监国的权力,更是将太后自身推到了前台,以绝对的权威震慑所有蠢蠢欲动之人。这无疑是为江尧御驾亲征和元灯欢随行,扫清了最大的后顾之忧。
江尧看着母后鬓角悄然生出的几缕华发,看着她眼中那份沉甸甸的、毫无保留的支持与守护,一股滚烫的热流猛地冲上眼眶。
他撩起袍角,对着太后,深深拜了下去,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郑重与感激:“儿臣叩谢母后!”
元灯欢也紧随其后,深深拜倒,心中充满了对这位太后的敬畏与感激。
太后端坐于上,看着下方跪拜的帝妃,神色复杂难辨,最终化作一声几不可闻的轻叹。她挥了挥手,疲惫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势:
“都起来吧。皇帝,速去准备出征事宜。宸贵妃,你也回去好生安胎,收拾行装。” 她的目光最后落在江尧身上,带着最深沉的托付与忧虑,“此去,务必珍重。江山社稷,你的妻儿还有哀家,都在这里,等你凯旋!”
风雨依旧在殿外呼啸,但御书房内,那令人窒息的绝望与两难,已被太后这强势的归来和雷霆手段,撕开了一道充满希望的光亮。前路虽险,但至少,他们不再是孤立无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