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大司空肖与澄,生逢乱世,只出生于小官之家,却屡立军功跃升为大司空,掌天下兵马,是当朝第一权臣,让那些百年世家们恨得紧,也逐渐膨大成了皇帝裴珩的一个心结。
肖与澄既然发达了,自然想法子将家族的人都插上朝堂,大理寺少卿肖泊正是他的族弟。
“杀夫案”看似简单,若人犯口供属实,那么地方豪强逼迫良家女子、鱼肉百姓已成一害。
不少名门世家要员的故乡正在豫州,若判得重了,唯恐助长世家威风,促使地方野心壮大自治自立;判得轻了,又怕不能服众,流言遍布。
刑部尚书便是世家出身,古板迂腐,不考虑迫嫁的情节,主张死刑,甚至几度触怒了裴珩。
裴珩叫裴昭樱参与,就是要她漂漂亮亮地去堵住所有不合他心意的嘴,维护皇家体统。
裴昭樱深吸一口气,再睁眼,从容地安排了府中禁卫统领亲带小队亲兵护送,浩浩荡荡地在大理寺门口就摆开了排场。
刑部尚书没来,派了几个品阶低些的刑部官员,不把权势大不如往日的裴昭樱放在眼里。
裴昭樱面上不恼,扫视了正堂内的一众官员。
只有一素白锦服的男子,礼数不减,俯身垂头行礼,未露正脸,已是气质朗朗。
裴昭樱面色不显,心中讶然翻起了涟漪。
此人,正是于闹市上为她勒住惊马的人……
出现于此,是缘分,还是巧合?
裴昭樱垂眼看着茶盏里漂浮翻腾的茶叶,不让人观察她的眼色。
虽已到了时辰,按照肖与澄跋扈的性格,必然晚些时候到,以示自身位高权重,裴昭樱懒得为他花功夫。
“既是为了携手断案,不必多礼,孤先瞧一瞧存放在大理寺的原始卷宗。”
还是白衣男子直起腰身,不卑不亢地命人将卷宗呈上,另备了一盏茶水。
裴昭樱瞧着他面生,侍女在她耳边低声提醒:“这位是大理寺少卿肖泊肖大人。”
肖泊……
她默念了几遍,斟酌思忖。
肖泊没在此跟她攀扯一面之缘的旧情。
好像他们从来没认识过。
正好给裴昭樱省得了麻烦。
案子为重,裴昭樱马上翻阅起了卷宗,聚精会神。这既关系到一个可怜女子往后的命途,也是她重新掌控权柄的第一步。
有年近致仕的官员抚须叹道:
“杀人偿命,板上钉钉,陛下太过谨慎了。”
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tags_nan/guanchang.html target=_blank >官场上人云亦云最是安全,接着有人学舌道:
“是啊,杀的还是自己的丈夫,好一个心狠手辣的恶女,罪无可恕!”
“翻来覆去,不还是杀了人吗?还要怎么审?”
裴昭樱捏紧了卷宗一角,手指收紧,耳边是那日老妪的哭喊。
官员们的议论纷纷中,只听那肖泊的声音异常清朗:
“都说‘杀夫案’,但以我之见,这女子算不得杀夫!她既然是被迫嫁,那与死者就不是夫妻关系,若死者对她多有虐待、殴打甚至伤及她的性命,按照我朝律法,防卫无罪。”
声如金玉碰撞般清脆。
裴昭樱抚了下胸口,不知怎的,忽而出现胀坠般的酸痛,丝丝缕缕顺着心脏游走,像是被此人的声音引出来的。
有人不服道:“荒唐!若按无罪论处,我大梁岂不是人人杀人天下大乱了?”
“是啊是啊,肖大人到底是年轻,未免太意气用事了些。”另有官场老油条,和稀泥手到擒来。
肖泊道:“我并非意气用事,是依照大梁朝的律典。既然陛下下令重审,就该将所有情节一一考虑周到。”
朝堂上还有拎得清的年轻官员,裴昭樱略放了心,遣人悄悄去查看女囚情况,以防她未等正式宣判便不明不白丢了性命。
肖泊若不是肖家的人就好了,污浊一片的官场难见一名心系百姓的官员,裴昭樱遗憾得紧,赞叹于他的眼界气度,想要收用走动又有疑虑。
和肖与澄有关的人,她怕有诈。
肖与澄头戴紫金冠,腰系长剑,等众人争了个口干舌燥后才姗姗来迟,占了主位,颐指气使。他倒是深知为官之道,左右圆融,就是不说出个立场来。
裴昭樱听得烦,过了一遍卷宗,留下了意见批条,让人传过去。
刑部侍郎一看,傻了眼:“这……殿下三思,若不杀以平民愤,岂不是叫天下男子都日日心惊胆战提防着自己的枕边人吗?”
肖泊先一步驳斥道:
“难道大人的意思是,天下男子,都如本案的死者一般,日日虐待殴打枕边人?”
肖泊记下了在场每一位痛斥人犯胆敢杀夫的官员的脸。
他们不但受了重审的皇命却懒政怠政,还在害怕,害怕哪一天作恶会被视为弱小的女子惩治,所以借机不让女子出头翻身。
正因朝堂上塞满了这些尸位素餐的废物,他母亲那样满腹才华的人才被阻绝了施展了道路,郁郁而终。
一念至此,肖泊心头酸痛难当,有恨有怨,包裹住他的躯体。
肖泊所言正契合了裴昭樱心中所想。
只不过,裴昭樱代表皇家威仪,不便与人大张旗鼓争辩,此人倒合她心意,疏通了她胸口的恶气。
又听肖泊说:
“人犯所受死者逼迫、虐打,几次有性命之虞,都是有实证的,只要证明人犯果真是被迫嫁给死者的,那么人犯的‘杀夫’罪责就不成立。”
同为肖氏儿郎,喜欢打马虎眼的肖与澄对族弟却冷了脸,冷哼道:
“哼,怎么证明?什么是证明?凭着杀人犯的一张嘴?”
亲卫悄悄地回来同裴昭樱耳语,说女囚身上虽有伤,但上过了一遍药,手头有足量的药物,说是大理寺少卿肖泊所赠,言辞之中颇为感恩戴德。
裴昭樱望了望肖泊的侧脸,正气浩然,她更好奇他的应对了。
肖泊道:
“证据,分人证和物证,人犯是被五花大绑捆上的花轿,这一点乡里街坊都可以作人证,本朝被迫结成的婚姻不能作数。”
“人证何在?不要说在豫州时有人作证,既然到了京城,就得公堂上重新审一遭。豫州说不准有人会做伪证,到京城可就没人敢了。而且,人犯母亲自然会偏颇她的女儿,不可取信。”肖与澄又下来绊子。
听得裴昭樱怀疑他们二人有仇。
肖泊沉吟了一会儿。
豫州距离京城有一段路,普通百姓又不敢得罪本地豪强,谁愿意为个非亲非故的人冒风险又千里迢迢进京作证呢,他叫差役走公账包揽证人的车马费,尽量在本地找愿意作证的人,只有个卖豆腐的大娘答应动身。
肖泊说:“证人快到京城了,原本调来的三位证人……只有一位要来,但也足够证明。”
肖与澄这回抱怨道:
“为了个妇人,可把全京城的大人物都给折腾个遍了!妇道人家,怎么不安分一点。”
裴昭樱听着格外刺耳,给亲卫使了个眼色,亲卫心领神会:
“大司空莫非是在指桑骂槐,拿话来刺我家殿下吗?”
肖与澄反而爽朗一笑:“哈哈,我是行伍粗人,说话岂能句句都过脑子,殿下莫怪。”
裴昭樱与他交道打得不少,知道这人素来喜欢打着没心眼的旗号把便宜占尽,老对手了,相看两厌。
大家打了会口头官司,消停了会儿,各自翻开律法册子和类似案例,找出想找出些支撑。
肖泊的座位挨着裴昭樱坐在下首。
裴昭樱微偏了身子,低头轻唤:
“肖大人。”
肖泊手腕一抖,很快恢复如常:
“殿下请讲。”
“孤听闻人犯的母亲在闹市惹出风波,被大理寺的人带走了……”
肖泊心领神会,轻声道:
“是的,我手底下的人并未与她为难,老人年纪大受不得折腾,我劝她安心歇下两日,不是为了监视她,多事之秋,在外头容易被盯上。
”
厅上闲杂人不少,裴昭樱不便多言,拱手示谢。
肖泊亦回礼,举止有度,和肖与澄挑不出半点相似。
时候差不多了,在此处干耗着无用,裴昭樱冷淡道:
“既然大司空要等证人,那就等证人到了再审。孤乏了,你们继续争辩,辩出个能让天下人接受的理来。”
轮椅被推动得很慢,给众人足够的时间恭送。
肖与澄没动弹,何用观察着别的大臣的意思,好当一棵识时务的墙头草。
毕竟,长公主从前再风光,如今也残疾了,手腕有限。
竟然又是那白衣玉树的肖泊,率先躬身:
“恭送殿下!”
肖与澄剜了他一眼,跟着作揖,恨他多事,呼啦啦地跟了一群官员直呼“恭送”。
他知道皇帝的用意,便故意作出独大的样子不让裴昭樱有机可乘,可有了人带头,他不能坐实了不敬皇室的粗鄙。
肖与澄既然发达了,自然想法子将家族的人都插上朝堂,大理寺少卿肖泊正是他的族弟。
“杀夫案”看似简单,若人犯口供属实,那么地方豪强逼迫良家女子、鱼肉百姓已成一害。
不少名门世家要员的故乡正在豫州,若判得重了,唯恐助长世家威风,促使地方野心壮大自治自立;判得轻了,又怕不能服众,流言遍布。
刑部尚书便是世家出身,古板迂腐,不考虑迫嫁的情节,主张死刑,甚至几度触怒了裴珩。
裴珩叫裴昭樱参与,就是要她漂漂亮亮地去堵住所有不合他心意的嘴,维护皇家体统。
裴昭樱深吸一口气,再睁眼,从容地安排了府中禁卫统领亲带小队亲兵护送,浩浩荡荡地在大理寺门口就摆开了排场。
刑部尚书没来,派了几个品阶低些的刑部官员,不把权势大不如往日的裴昭樱放在眼里。
裴昭樱面上不恼,扫视了正堂内的一众官员。
只有一素白锦服的男子,礼数不减,俯身垂头行礼,未露正脸,已是气质朗朗。
裴昭樱面色不显,心中讶然翻起了涟漪。
此人,正是于闹市上为她勒住惊马的人……
出现于此,是缘分,还是巧合?
裴昭樱垂眼看着茶盏里漂浮翻腾的茶叶,不让人观察她的眼色。
虽已到了时辰,按照肖与澄跋扈的性格,必然晚些时候到,以示自身位高权重,裴昭樱懒得为他花功夫。
“既是为了携手断案,不必多礼,孤先瞧一瞧存放在大理寺的原始卷宗。”
还是白衣男子直起腰身,不卑不亢地命人将卷宗呈上,另备了一盏茶水。
裴昭樱瞧着他面生,侍女在她耳边低声提醒:“这位是大理寺少卿肖泊肖大人。”
肖泊……
她默念了几遍,斟酌思忖。
肖泊没在此跟她攀扯一面之缘的旧情。
好像他们从来没认识过。
正好给裴昭樱省得了麻烦。
案子为重,裴昭樱马上翻阅起了卷宗,聚精会神。这既关系到一个可怜女子往后的命途,也是她重新掌控权柄的第一步。
有年近致仕的官员抚须叹道:
“杀人偿命,板上钉钉,陛下太过谨慎了。”
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tags_nan/guanchang.html target=_blank >官场上人云亦云最是安全,接着有人学舌道:
“是啊,杀的还是自己的丈夫,好一个心狠手辣的恶女,罪无可恕!”
“翻来覆去,不还是杀了人吗?还要怎么审?”
裴昭樱捏紧了卷宗一角,手指收紧,耳边是那日老妪的哭喊。
官员们的议论纷纷中,只听那肖泊的声音异常清朗:
“都说‘杀夫案’,但以我之见,这女子算不得杀夫!她既然是被迫嫁,那与死者就不是夫妻关系,若死者对她多有虐待、殴打甚至伤及她的性命,按照我朝律法,防卫无罪。”
声如金玉碰撞般清脆。
裴昭樱抚了下胸口,不知怎的,忽而出现胀坠般的酸痛,丝丝缕缕顺着心脏游走,像是被此人的声音引出来的。
有人不服道:“荒唐!若按无罪论处,我大梁岂不是人人杀人天下大乱了?”
“是啊是啊,肖大人到底是年轻,未免太意气用事了些。”另有官场老油条,和稀泥手到擒来。
肖泊道:“我并非意气用事,是依照大梁朝的律典。既然陛下下令重审,就该将所有情节一一考虑周到。”
朝堂上还有拎得清的年轻官员,裴昭樱略放了心,遣人悄悄去查看女囚情况,以防她未等正式宣判便不明不白丢了性命。
肖泊若不是肖家的人就好了,污浊一片的官场难见一名心系百姓的官员,裴昭樱遗憾得紧,赞叹于他的眼界气度,想要收用走动又有疑虑。
和肖与澄有关的人,她怕有诈。
肖与澄头戴紫金冠,腰系长剑,等众人争了个口干舌燥后才姗姗来迟,占了主位,颐指气使。他倒是深知为官之道,左右圆融,就是不说出个立场来。
裴昭樱听得烦,过了一遍卷宗,留下了意见批条,让人传过去。
刑部侍郎一看,傻了眼:“这……殿下三思,若不杀以平民愤,岂不是叫天下男子都日日心惊胆战提防着自己的枕边人吗?”
肖泊先一步驳斥道:
“难道大人的意思是,天下男子,都如本案的死者一般,日日虐待殴打枕边人?”
肖泊记下了在场每一位痛斥人犯胆敢杀夫的官员的脸。
他们不但受了重审的皇命却懒政怠政,还在害怕,害怕哪一天作恶会被视为弱小的女子惩治,所以借机不让女子出头翻身。
正因朝堂上塞满了这些尸位素餐的废物,他母亲那样满腹才华的人才被阻绝了施展了道路,郁郁而终。
一念至此,肖泊心头酸痛难当,有恨有怨,包裹住他的躯体。
肖泊所言正契合了裴昭樱心中所想。
只不过,裴昭樱代表皇家威仪,不便与人大张旗鼓争辩,此人倒合她心意,疏通了她胸口的恶气。
又听肖泊说:
“人犯所受死者逼迫、虐打,几次有性命之虞,都是有实证的,只要证明人犯果真是被迫嫁给死者的,那么人犯的‘杀夫’罪责就不成立。”
同为肖氏儿郎,喜欢打马虎眼的肖与澄对族弟却冷了脸,冷哼道:
“哼,怎么证明?什么是证明?凭着杀人犯的一张嘴?”
亲卫悄悄地回来同裴昭樱耳语,说女囚身上虽有伤,但上过了一遍药,手头有足量的药物,说是大理寺少卿肖泊所赠,言辞之中颇为感恩戴德。
裴昭樱望了望肖泊的侧脸,正气浩然,她更好奇他的应对了。
肖泊道:
“证据,分人证和物证,人犯是被五花大绑捆上的花轿,这一点乡里街坊都可以作人证,本朝被迫结成的婚姻不能作数。”
“人证何在?不要说在豫州时有人作证,既然到了京城,就得公堂上重新审一遭。豫州说不准有人会做伪证,到京城可就没人敢了。而且,人犯母亲自然会偏颇她的女儿,不可取信。”肖与澄又下来绊子。
听得裴昭樱怀疑他们二人有仇。
肖泊沉吟了一会儿。
豫州距离京城有一段路,普通百姓又不敢得罪本地豪强,谁愿意为个非亲非故的人冒风险又千里迢迢进京作证呢,他叫差役走公账包揽证人的车马费,尽量在本地找愿意作证的人,只有个卖豆腐的大娘答应动身。
肖泊说:“证人快到京城了,原本调来的三位证人……只有一位要来,但也足够证明。”
肖与澄这回抱怨道:
“为了个妇人,可把全京城的大人物都给折腾个遍了!妇道人家,怎么不安分一点。”
裴昭樱听着格外刺耳,给亲卫使了个眼色,亲卫心领神会:
“大司空莫非是在指桑骂槐,拿话来刺我家殿下吗?”
肖与澄反而爽朗一笑:“哈哈,我是行伍粗人,说话岂能句句都过脑子,殿下莫怪。”
裴昭樱与他交道打得不少,知道这人素来喜欢打着没心眼的旗号把便宜占尽,老对手了,相看两厌。
大家打了会口头官司,消停了会儿,各自翻开律法册子和类似案例,找出想找出些支撑。
肖泊的座位挨着裴昭樱坐在下首。
裴昭樱微偏了身子,低头轻唤:
“肖大人。”
肖泊手腕一抖,很快恢复如常:
“殿下请讲。”
“孤听闻人犯的母亲在闹市惹出风波,被大理寺的人带走了……”
肖泊心领神会,轻声道:
“是的,我手底下的人并未与她为难,老人年纪大受不得折腾,我劝她安心歇下两日,不是为了监视她,多事之秋,在外头容易被盯上。
”
厅上闲杂人不少,裴昭樱不便多言,拱手示谢。
肖泊亦回礼,举止有度,和肖与澄挑不出半点相似。
时候差不多了,在此处干耗着无用,裴昭樱冷淡道:
“既然大司空要等证人,那就等证人到了再审。孤乏了,你们继续争辩,辩出个能让天下人接受的理来。”
轮椅被推动得很慢,给众人足够的时间恭送。
肖与澄没动弹,何用观察着别的大臣的意思,好当一棵识时务的墙头草。
毕竟,长公主从前再风光,如今也残疾了,手腕有限。
竟然又是那白衣玉树的肖泊,率先躬身:
“恭送殿下!”
肖与澄剜了他一眼,跟着作揖,恨他多事,呼啦啦地跟了一群官员直呼“恭送”。
他知道皇帝的用意,便故意作出独大的样子不让裴昭樱有机可乘,可有了人带头,他不能坐实了不敬皇室的粗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