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萧承渊坐在他的驾骖上正看着门口方向,她刚出来就对上了他的视线。
他的眼中看不出悲喜。
沈昭华从他的神情中判断不出事情究竟办得如何了。
她也没有出声询问, 静默地与他对峙着。直到萧承渊用马鞭指了指他身后的马车,淡漠开口:“上车,我带你去个地方。”
沈昭华不太情愿地问道:“去哪里?”
萧承渊捕捉到她眸中的神色,却也不恼,平静地说道:“去荣亲王府。”
沈昭华一听这五个字,乖乖地钻上了车。
萧承渊带他去荣亲王府,必定与盐铁有关。
他们到了荣亲王府,早有人侯在那里,直接把他们引到了园中的一座湖心亭。
荣亲王正拿着鱼食低头认真地喂着湖中的锦鲤, 他的身后是他的几个幕僚, 端坐在一处品茗。王府奢华精巧,沈昭华鱼贯其中,只觉庭院美景目不暇接, 每一处都透彻精心雕琢的美。湖心亭算是当中的景色之最。
沈昭华却没什么心思赏美景, 她跟在萧承渊身后,跟着引路的小厮来到亭外站定, 小厮独自走到荣亲王身边说了些什么, 荣亲王就抬起头朝他们看过来,随即脸上绽放出和蔼可亲的笑容, 朝着他们迎上来:“玉嶂,多次请你都请不动, 今日终于肯登门了?”
萧承渊带着沈昭华对着荣亲王规规矩矩地行了个礼,方才开口:“王爷说笑了,王爷盛情玉嶂岂敢辜负, 实乃边关危急,脱不开身。”
好的,我们来续写这段荣亲王府的戏码,聚焦于权力场上的机锋与交易:
荣亲王哈哈一笑,目光状似无意地扫过萧承渊身后的沈昭华,眼中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随即又恢复了那副亲和的模样:“诶,国事为重,本王明白。这位是?”
萧承渊侧身半步,将沈昭华稍稍显露于人前,语气平稳无波:“这是贱内沈氏,还不见过王爷。”
沈昭华依言上前,敛衽行礼,姿态恭谨却不卑不亢:“民女沈昭华,参见王爷。”
“原来是中书令之女。”荣亲王虚扶一下,笑容依旧,却不再看她,转而重新看向萧承渊,“玉嶂今日前来,想必不是单纯陪本王赏鱼的吧?亭内叙话。”
沈昭华不明白荣亲王为什么会突然提起父亲,转头看向萧承渊,只见他眉目低垂,看不出丝毫波澜。
几人步入湖心亭,幕僚们早已悄然退至稍远的位置,既在视线之内,又听不清具体交谈。荣亲王指了指备好香茗点心的左侧首位,对萧承渊说道:“玉嶂,快请入座。”
落座后,荣亲王慢条斯理地品了口茶,并不急于开口,只是用杯盖轻轻拨弄着浮叶,一派闲适姿态。
萧承渊亦沉得住气,静坐不语。
沈昭华垂眸端坐,能感受到偶尔落在自己身上的、来自荣亲王及其幕僚的打量目光,如同无形的尺,带着估量与探究。她心中忐忑,面上却竭力维持着平静。
最终还是荣亲王打破了沉默,他放下茶盏,笑吟吟地看向萧承渊:“玉嶂啊,既已踏入我的府门,日后就是一家人了,你我之间就不必绕圈子了。边关吃紧,我百请不来,今日却屈尊前来,有何要事,但说无妨。若能相助,本王定不推辞。”
荣亲王刻意加重了“一家人”三个字,笑得意味深长。
萧承渊抬眸,目光与荣亲王相对,坦然道:“王爷快人快语,末将便直言了。末将确有一事相求。”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却清晰:“是为盐铁引之事。”
亭内的空气似乎凝滞了一瞬。远处幕僚们的低声谈笑也仿佛停顿了片刻。
荣亲王脸上的笑容未变,眼神却微微眯起,掠过一丝锐利的光,他轻轻“哦?”了一声,尾音上扬,带着十足的玩味:“盐铁引?玉嶂何时对这商贾之事感兴趣了?莫非是军中粮饷有所短缺?”他故意将话题引向别处。
萧承渊神色不变:“非为军饷。实是内子想为荣亲王效一份力。”
刹那间,所有隐晦的、探究的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沈昭华身上,让她如坐针毡。
荣亲王这才真正将目光投向沈昭华,上下仔细打量了她一番,笑容变得有些意味深长:“原来如此。怪道需要玉嶂从凉州赶回,原来是为了萧夫人,玉嶂果然重情重义。”最后四个字,他说得缓慢而清晰,带着毫不掩饰的讥讽之意。
整个大靖,恐怕已经没有人不知道她和萧承渊的微妙关系,而她竟然还能跟萧承渊出双入对,实在叫人匪夷所思,直到萧承渊说出这些话,众人才品出了个中缘由,都带着看戏的目光审视着他们。
荣亲王身体微微后靠,倚在椅背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只是,玉嶂你也知道,这盐铁之事,牵扯甚广,规矩繁多。虽说如今是由薛家那不成器的在明面上打理,但里头盘根错节,可不是谁想插手就能插手的。即便是我,也要遵循朝廷法度,不好轻易开这个口子啊。”
这是开始讨价还价了。
萧承渊似乎早有所料,平静接口:“王爷所言极是。末将并非要让王爷为难。只求王爷能酌情给予一个机会,末将感激不尽。”
荣亲王敲击桌面的手指停了下来,他看看萧承渊,又看看低眉顺眼却脊背挺直的沈昭华,似笑非笑,并未答复。
沉吟片刻,荣亲王忽然又笑了起来,这次的笑容里多了几分真切:“哈哈,玉嶂啊玉嶂,你真是能给本王出难题,这盐铁引关系一国命脉,非同小可,萧夫人若对经商感兴趣,不妨先从旁做起?”
他话锋一转,目光再次落到沈昭华身上:“沈姑娘,这盐铁行当,可不是女儿家绣花,水深得很。即便拿到了引子,后续的漕运、口岸、各方打点,乃至可能遇到的‘匪患’,处处都是难关。你一个女子,如何把握得住?”
沈昭华深吸一口气,抬起头,目光清亮而坚定地迎向荣亲王:“回王爷的话,民女深知其中艰难。但民女愿立下军令状,若得王爷恩典,必恪守规矩,按期双倍缴纳课税,绝不给王爷、给朝廷添乱。若有差池,愿凭王爷处置。”
她的声音清脆,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勇气,却又直击要害,简洁明了到让荣亲王有些下不来台。
荣亲王尴尬地轻咳一声,笑道:“好魄力!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
他心中不悦,如此不知深浅的人如何做生意?
萧承渊端起茶杯,以茶代酒:“末将愿作保,求王爷给个机会。”
荣亲王的眸色暗了暗,又看了一眼沈昭华,笑着对萧承渊说道:“此事不急,玉嶂第一次到我府上来,我略备了些薄礼,玉嶂看看,可还喜欢?”
他说完立即有人捧着一沓奏折放到萧承渊面前,萧承渊不用打开也知道是什么,心中震撼,不由多看了荣亲王一眼。
这些奏折,正是他当初揭发沈定邦时呈上的这些年帮沈定邦作恶的罪证,他原本以为是今上按住不发,却不想这些折子竟在荣亲王手中。
荣亲王已经通天到此等地步了?连御前的奏折都能轻易取来?还是说陛下压根没有见到这些奏折?
萧承渊心里千回百转,面上却不动如山,整个湖心亭,安静地能听到水波的微澜。
不知过了多久,荣亲王才缓缓开口:“不知本王这份薄礼,玉嶂可愿笑纳?”
荣亲王的意思已经很明显,如今他的罪证在他手中,萧家的生死不过他一句话,全看萧承渊如何选择了。
荣亲王如此急于拉拢他,到底想做什么?
他如今唯一可以让他如此大费周章的东西,大概就是手中的兵权。
荣亲王本就手握经济大权,再加上他手中的兵权,当真是呼风唤雨,后果不可设想。
萧承渊起身恭敬行礼:“王爷这份厚礼,玉嶂不敢收。玉嶂只愿,与内子都能为王爷效一份力。”
荣亲王眼神在两人之间转了转,他朗声一笑,站起身走到湖边,他看着池中争食的锦鲤,语气悠长:“玉嶂啊,这鱼儿要想跃过龙门,光有水还不够,还得有风借力。这力,今日我给了萧夫人,不知他日,玉嶂可愿借我一力?”
萧承渊无声地沉默着。
沈昭华连忙起身躬身行礼:“王爷今日帮扶之情民女感激不尽,来日必定结草衔环,报答王爷恩情。”
言外之意,撇清她跟萧承渊的关系,荣亲王帮的是她,她可以任其差遣,萧承渊却不行。
都是聪明人,荣亲王自然听懂了。他看向沈昭华的目光收了几分轻蔑之色,朗笑:“也罢,萧夫人与玉嶂伉俪情深,今日是玉嶂首次登门,无论如何都要给他这个面子。”
他的眼中看不出悲喜。
沈昭华从他的神情中判断不出事情究竟办得如何了。
她也没有出声询问, 静默地与他对峙着。直到萧承渊用马鞭指了指他身后的马车,淡漠开口:“上车,我带你去个地方。”
沈昭华不太情愿地问道:“去哪里?”
萧承渊捕捉到她眸中的神色,却也不恼,平静地说道:“去荣亲王府。”
沈昭华一听这五个字,乖乖地钻上了车。
萧承渊带他去荣亲王府,必定与盐铁有关。
他们到了荣亲王府,早有人侯在那里,直接把他们引到了园中的一座湖心亭。
荣亲王正拿着鱼食低头认真地喂着湖中的锦鲤, 他的身后是他的几个幕僚, 端坐在一处品茗。王府奢华精巧,沈昭华鱼贯其中,只觉庭院美景目不暇接, 每一处都透彻精心雕琢的美。湖心亭算是当中的景色之最。
沈昭华却没什么心思赏美景, 她跟在萧承渊身后,跟着引路的小厮来到亭外站定, 小厮独自走到荣亲王身边说了些什么, 荣亲王就抬起头朝他们看过来,随即脸上绽放出和蔼可亲的笑容, 朝着他们迎上来:“玉嶂,多次请你都请不动, 今日终于肯登门了?”
萧承渊带着沈昭华对着荣亲王规规矩矩地行了个礼,方才开口:“王爷说笑了,王爷盛情玉嶂岂敢辜负, 实乃边关危急,脱不开身。”
好的,我们来续写这段荣亲王府的戏码,聚焦于权力场上的机锋与交易:
荣亲王哈哈一笑,目光状似无意地扫过萧承渊身后的沈昭华,眼中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随即又恢复了那副亲和的模样:“诶,国事为重,本王明白。这位是?”
萧承渊侧身半步,将沈昭华稍稍显露于人前,语气平稳无波:“这是贱内沈氏,还不见过王爷。”
沈昭华依言上前,敛衽行礼,姿态恭谨却不卑不亢:“民女沈昭华,参见王爷。”
“原来是中书令之女。”荣亲王虚扶一下,笑容依旧,却不再看她,转而重新看向萧承渊,“玉嶂今日前来,想必不是单纯陪本王赏鱼的吧?亭内叙话。”
沈昭华不明白荣亲王为什么会突然提起父亲,转头看向萧承渊,只见他眉目低垂,看不出丝毫波澜。
几人步入湖心亭,幕僚们早已悄然退至稍远的位置,既在视线之内,又听不清具体交谈。荣亲王指了指备好香茗点心的左侧首位,对萧承渊说道:“玉嶂,快请入座。”
落座后,荣亲王慢条斯理地品了口茶,并不急于开口,只是用杯盖轻轻拨弄着浮叶,一派闲适姿态。
萧承渊亦沉得住气,静坐不语。
沈昭华垂眸端坐,能感受到偶尔落在自己身上的、来自荣亲王及其幕僚的打量目光,如同无形的尺,带着估量与探究。她心中忐忑,面上却竭力维持着平静。
最终还是荣亲王打破了沉默,他放下茶盏,笑吟吟地看向萧承渊:“玉嶂啊,既已踏入我的府门,日后就是一家人了,你我之间就不必绕圈子了。边关吃紧,我百请不来,今日却屈尊前来,有何要事,但说无妨。若能相助,本王定不推辞。”
荣亲王刻意加重了“一家人”三个字,笑得意味深长。
萧承渊抬眸,目光与荣亲王相对,坦然道:“王爷快人快语,末将便直言了。末将确有一事相求。”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却清晰:“是为盐铁引之事。”
亭内的空气似乎凝滞了一瞬。远处幕僚们的低声谈笑也仿佛停顿了片刻。
荣亲王脸上的笑容未变,眼神却微微眯起,掠过一丝锐利的光,他轻轻“哦?”了一声,尾音上扬,带着十足的玩味:“盐铁引?玉嶂何时对这商贾之事感兴趣了?莫非是军中粮饷有所短缺?”他故意将话题引向别处。
萧承渊神色不变:“非为军饷。实是内子想为荣亲王效一份力。”
刹那间,所有隐晦的、探究的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沈昭华身上,让她如坐针毡。
荣亲王这才真正将目光投向沈昭华,上下仔细打量了她一番,笑容变得有些意味深长:“原来如此。怪道需要玉嶂从凉州赶回,原来是为了萧夫人,玉嶂果然重情重义。”最后四个字,他说得缓慢而清晰,带着毫不掩饰的讥讽之意。
整个大靖,恐怕已经没有人不知道她和萧承渊的微妙关系,而她竟然还能跟萧承渊出双入对,实在叫人匪夷所思,直到萧承渊说出这些话,众人才品出了个中缘由,都带着看戏的目光审视着他们。
荣亲王身体微微后靠,倚在椅背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只是,玉嶂你也知道,这盐铁之事,牵扯甚广,规矩繁多。虽说如今是由薛家那不成器的在明面上打理,但里头盘根错节,可不是谁想插手就能插手的。即便是我,也要遵循朝廷法度,不好轻易开这个口子啊。”
这是开始讨价还价了。
萧承渊似乎早有所料,平静接口:“王爷所言极是。末将并非要让王爷为难。只求王爷能酌情给予一个机会,末将感激不尽。”
荣亲王敲击桌面的手指停了下来,他看看萧承渊,又看看低眉顺眼却脊背挺直的沈昭华,似笑非笑,并未答复。
沉吟片刻,荣亲王忽然又笑了起来,这次的笑容里多了几分真切:“哈哈,玉嶂啊玉嶂,你真是能给本王出难题,这盐铁引关系一国命脉,非同小可,萧夫人若对经商感兴趣,不妨先从旁做起?”
他话锋一转,目光再次落到沈昭华身上:“沈姑娘,这盐铁行当,可不是女儿家绣花,水深得很。即便拿到了引子,后续的漕运、口岸、各方打点,乃至可能遇到的‘匪患’,处处都是难关。你一个女子,如何把握得住?”
沈昭华深吸一口气,抬起头,目光清亮而坚定地迎向荣亲王:“回王爷的话,民女深知其中艰难。但民女愿立下军令状,若得王爷恩典,必恪守规矩,按期双倍缴纳课税,绝不给王爷、给朝廷添乱。若有差池,愿凭王爷处置。”
她的声音清脆,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勇气,却又直击要害,简洁明了到让荣亲王有些下不来台。
荣亲王尴尬地轻咳一声,笑道:“好魄力!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
他心中不悦,如此不知深浅的人如何做生意?
萧承渊端起茶杯,以茶代酒:“末将愿作保,求王爷给个机会。”
荣亲王的眸色暗了暗,又看了一眼沈昭华,笑着对萧承渊说道:“此事不急,玉嶂第一次到我府上来,我略备了些薄礼,玉嶂看看,可还喜欢?”
他说完立即有人捧着一沓奏折放到萧承渊面前,萧承渊不用打开也知道是什么,心中震撼,不由多看了荣亲王一眼。
这些奏折,正是他当初揭发沈定邦时呈上的这些年帮沈定邦作恶的罪证,他原本以为是今上按住不发,却不想这些折子竟在荣亲王手中。
荣亲王已经通天到此等地步了?连御前的奏折都能轻易取来?还是说陛下压根没有见到这些奏折?
萧承渊心里千回百转,面上却不动如山,整个湖心亭,安静地能听到水波的微澜。
不知过了多久,荣亲王才缓缓开口:“不知本王这份薄礼,玉嶂可愿笑纳?”
荣亲王的意思已经很明显,如今他的罪证在他手中,萧家的生死不过他一句话,全看萧承渊如何选择了。
荣亲王如此急于拉拢他,到底想做什么?
他如今唯一可以让他如此大费周章的东西,大概就是手中的兵权。
荣亲王本就手握经济大权,再加上他手中的兵权,当真是呼风唤雨,后果不可设想。
萧承渊起身恭敬行礼:“王爷这份厚礼,玉嶂不敢收。玉嶂只愿,与内子都能为王爷效一份力。”
荣亲王眼神在两人之间转了转,他朗声一笑,站起身走到湖边,他看着池中争食的锦鲤,语气悠长:“玉嶂啊,这鱼儿要想跃过龙门,光有水还不够,还得有风借力。这力,今日我给了萧夫人,不知他日,玉嶂可愿借我一力?”
萧承渊无声地沉默着。
沈昭华连忙起身躬身行礼:“王爷今日帮扶之情民女感激不尽,来日必定结草衔环,报答王爷恩情。”
言外之意,撇清她跟萧承渊的关系,荣亲王帮的是她,她可以任其差遣,萧承渊却不行。
都是聪明人,荣亲王自然听懂了。他看向沈昭华的目光收了几分轻蔑之色,朗笑:“也罢,萧夫人与玉嶂伉俪情深,今日是玉嶂首次登门,无论如何都要给他这个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