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这个结果着实让人始料未及,一群知青气愤的不行,冲到大队部院里,想把这事问个明白。
  江远怔愣在原地,眼眶通红,心中满是后悔。
  陆江和陆行柏早已料到这些知青的反应,知道他们肯定会来找自己讨要说法,所以早早地就在等着他们。
  方天贺向来性子急躁,第一个冲到前面质问,“村长、大队长,凭什么是陆丰年获得这个上大学的机会?
  我们可都是高中学历,而他不过是一个没读过几年书的人,这根本不公平,你们这分明就是偏袒村里人。”
  陆行柏嗤笑一声,“你们下乡也都好几年了吧,来这之前就没去打听一下吗?”
  “陆丰年也是高中毕业,并且成绩向来极为优异。要是当时能高考,他肯定早就考上大学了。”
  陆行柏略带讥讽地看了方天贺一眼,然后把手中的公分本放在桌上,“这是咱们大队这几年的公分本,你们自己看看,看他获得这个名额有没有问题。”
  众人顿时哑然,他们确实没留意过陆丰年的情况,只知道他干活很厉害,万万没想到他竟然也是高中生。
  方天贺还是不甘心,他一把抓起册子翻看起来,其他知青也都凑上前去查看。
  当他们看到近三年内,每年陆丰年的工分排名始终位列第一,从未有过例外时,他们满脸绝望,最后黯然地回到了知青院。
  日子一天天过去,高考恢复的消息如同一声惊雷,在村里瞬间炸开了锅。
  知青点的知青听到这个消息,喜极而泣。
  村里那些但凡读过几年书的人,都在四处找学习资料。
  然而,高考恢复的消息刚一传出,县城里的学习资料早已被抢购一空。
  村里的知青更是完全没了干活的心思,天天往县城跑,却始终买不到学习资料,急得嘴上都起了好几个燎泡。
  霍长风的家里给他寄来了两套复习资料,他自己留了一份,又把另一份给了宋清清。
  尽管此时宋清清已经单方面和霍长风断绝了关系,但是面对高考的巨大诱惑,她最终还是接受了那份资料。
  毕竟下乡这么多年,曾经学过的内容都有些模糊了。
  霍长风和宋清清拿到复习资料后,如饥似渴地学习着。根本无暇顾及其他,也没有想过把资料拿出来借给别人。
  这些年,谢清辞从未间断学习,只要有空闲时间,他就会拉着陆行舟一起看书。
  所以,他这里并不缺学习资料。
  村里的村民来卫生所看病时,也碰到过几次谢清辞看书的情形。
  因此,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谢清辞,然后风风火火来到卫生所。
  谢清辞抬眸看向这么多人,心里也猜到了他们的来意。
  徐海庭被众人推了出来,谢清辞和知青点的其他人只是点头之交,目前为止只有和徐海庭的关系还算可以。
  此时被推出来的徐海庭,满脸通红,有些难为情地搓了搓手,“谢知青,你......你这儿有没有多余的学习资料?
  你能不能借我们抄录一下?我们保证只借两天,抄完马上就给你送回来,可以吗?”
  身后的众人也都满怀期待望向谢清辞,眼中满是恳切。
  谢清辞点头,“可以,你们等一下。”
  说完,他转身走进房间。
  片刻后,他拿着一套完整的学习资料走了出来,递给徐海庭。
  徐海庭激动地接过资料,眼中满是感激,“谢知青,太感谢你了!你这可真是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我们一定会以最快的速度抄完还给你。”
  其他人也都激动的眼眶泛红,不停感谢着谢清辞。
  谢清辞语气平和,“不用客气,大家都先回去抓紧时间抄录资料吧,好好准备高考。”
  众人点点头,很快离开了卫生所。
  高考的日子一天天临近,整个村子都弥漫着紧张的气息。
  大家闭门不出,废寝忘食学习着,全身心地投入到高考的备战中,一刻也不敢松懈。
  相比大家的紧张,谢清辞、谢明泽和陆行舟显得颇为悠闲。
  他们每天只花半天的时间复习,其余时间都用来放松自己。
  很快,到了高考的这天。
  谢清辞在招待所里检查自己的考试用具,随后又叮嘱谢明泽、陆行舟、陆海城、陆弘博也认真检查一遍。
  他们在考点附近找了一家早餐店,吃了早餐,然后从容地走进了考场。
  两天后,他们一脸轻松的从考场走了出来。
  看到彼此的状态,便心领神会。
  陆海城自我感觉还不错,但他的成绩也只能算中等。
  所以除了陆海城填写的志愿是本市的一所大学,其他四人填写的志愿都是京市的学校。
  因着谢清辞和陆弘博要学医,便没有和陆行舟、谢明泽报考同一所学校,不过两个学校的距离也不远,坐公交车二十分钟的路程。
  陆家人得知陆行舟报考的学校是京大时,心里紧张的不行,不过陆行舟却没有丝毫紧张,他依旧天天跑卫生所,早出晚归,悠闲得很。
  对于其他人来说,等待通知书的过程漫长而煎熬,但在谢清辞和陆行舟看来,却只觉转瞬之间。
  前段时间他们为了不影响谢明泽备战高考,很是克制自己,都没有亲热。
  高考结束后,他们彻底放松下来,天天房门一关,在里面胡闹。
  早在1975年的时候,谢明泽意外发现了他们的关系。
  当时谢明泽心中无比震惊,完全没想到自家大哥和陆行舟有着这样特殊的情感。
  可一想到大哥和陆行舟这些年来的相处,他最终还是选择了理解。
  只不过,他还是气了大半个月没有搭理陆行舟。
  陆行舟为了获得小舅子的认可,变着花样讨好谢明泽。
  谢明泽这才慢慢消了气,重新搭理陆行舟。
  第41章 七零钓系小知青41
  二月初,村里十分热闹,录取通知书开始陆续送达。
  毕竟大家学习的时间都不长,村里参加高考的二十几个人中,最后被录取的人数只有一半。
  谢清辞、陆行舟、谢明泽、陆弘博的录取通知书是一起送到卫生所来的。
  看着手里的通知书,他们都高兴的不行,只等陆行舟和家人道别,一起去京市。
  陆家人得知陆行舟真的考上了京大,惊喜不已,立刻着手准备在家摆酒请村里人吃席。
  离学校开学还有半个月的时候,谢清辞、陆行舟、谢明泽和陆弘博拿着大包小包的行李,踏上了去京市的火车。
  到了京市,他们找了个招待所住了下来,第二天就在两个学校的中间地段租了个房子。
  开启了大学四年的生活。
  大学四年一晃而过,在这四年里,他们的变化极大。
  谢清辞在原本世界从小学习医术,也有过几年从医经历,对于大学的基础课程,他早已驾轻就熟。
  为了能尽快毕业,他在学校里毫不掩饰自己在医术方面的造诣。
  大一下学期,在一次全校性的医学实践活动中,谢清辞凭借着精准的诊断和出色的治疗方案,锋芒毕露。
  学校里几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注意到了这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争相要将他收为徒弟。
  这些老教授在医学领域深耕多年,各有专长。
  他们都不愿错过谢清辞这样天赋超绝的学生,最后经过多番争夺,几人达成共识,决定共同培养谢清辞,轮流亲自教导他。
  在几位老教授的悉心指导下,谢清辞如鱼得水,感受良多。
  他发现这个年代,药品极其匮乏,且药品效果有些不尽如人意。
  于是他向其中一位专注制药研究的教授提出参与新药研发的请求。
  教授听到谢清辞的请求,乐呵的不行,立马安排谢清辞进入了他负责的研究项目中。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谢清辞全身心投入到新药研发工作中,他利用原先世界的先进医学理念和丰富经验,为研究工作提出新的思路,成为了研究室里的主要力量。
  经过所有人的不懈努力,研发室制作出数十种药效显著的药品,而且价格亲民,能让更多的人能够负担得起。
  由于他的表现实在太过出色,学校决定破例让他提前结业。
  毕业后,谢清辞拒绝了学校的工作安排,继续研发新药。
  陆行舟和谢明泽同样学的金融专业,只是不在一个班级,他们看着谢清辞提前结业,也都拼了命的学习。
  后面在大三的时候,两人开始尝试做生意。
  他们的眼光和决策力都很不错,很快就赚得第一桶金。
  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们一发不可收拾,做出了不少的成就,后面更是一不小心登上了福布斯排行榜,成为国内首富,当然这是后话了。
  陆弘博在毕业后就被分配到京都中医院工作,而陆海城则被分配到本市最好的一所医院,前途无限。